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 被引量:70
1
作者 苏长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6,共6页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制度 中国外交新思维 中国新外交 “自由中国”
原文传递
李明博的外交新思维与中韩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汪伟民 《当代韩国》 2008年第4期7-13,共7页
李明博政府上台伊始,采取了亲近美日、全面追随美国的外交战略,不仅使中韩经贸关系由热转温,而且使两国之间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相互协调难以为继。目前,尽管中韩关系被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然而由于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解读与需求... 李明博政府上台伊始,采取了亲近美日、全面追随美国的外交战略,不仅使中韩经贸关系由热转温,而且使两国之间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相互协调难以为继。目前,尽管中韩关系被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然而由于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解读与需求,双边关系虽可保持稳定,但并未见实质性突破。此外,中韩政府应高度关注两国民众的情感对立,以阻止相互负面认知的螺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明博 外交新思维 中韩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外交新思维: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实践
3
作者 范艳香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29,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国政府适时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谐、包容、共赢、发展等为基本内容,它源于协和万邦的"王道思想"与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理念,蕴含了平等互信、包容合作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国政府适时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谐、包容、共赢、发展等为基本内容,它源于协和万邦的"王道思想"与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理念,蕴含了平等互信、包容合作的利益观、权力观和文明观,对于促进全球化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全球性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并对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以期能更好地推进和谐世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新思维 命运共同体 理念 实践
原文传递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中的东欧政策评析
4
作者 郑永朝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其“新思维",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是其“新思维"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东欧的政策中,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变以往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尊重东欧各国...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其“新思维",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是其“新思维"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东欧的政策中,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变以往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尊重东欧各国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鼓励和支持东欧各国改革。虽然其对东欧的政策中有不少合理之处,但也犯了严重错误。我们要对其政策辩证地对待,对其合理成分予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外交 东欧政策 苏东关系
下载PDF
1989年前后苏联对南非政策的转变
5
作者 杨维伟 《西伯利亚研究》 2020年第3期57-68,共12页
1989年之前苏联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1989年以后苏联在制定外交政策时,逐渐放弃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更多从务实角度出发,这种变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1989年前后苏联对南非政策的转... 1989年之前苏联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1989年以后苏联在制定外交政策时,逐渐放弃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更多从务实角度出发,这种变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1989年前后苏联对南非政策的转变。苏联从支持南非共产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进行武装斗争到主张与南非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再到寻求与美国合作解决南非问题,甚至四次婉拒与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袖纳尔逊·曼德拉的会晤,根本原因是想通过外交改革为国内的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想卸除以前苏联外交政策的包袱。但是,由于当时以戈尔巴乔夫为中心的苏联领导层过于重视与美国和西欧国家搞好关系,以至于对南非的外交政策出现了很多失误,最终失去了对南非局势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南非 戈尔巴乔夫 外交新思维 种族和解
下载PDF
习近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振 《毛泽东研究》 2017年第2期21-26,共6页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美外交工作,以责任担当和政治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美外交工作,以责任担当和政治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赋予其"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核心内涵;同时,努力破解中美双方的共识困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这一战略目标的时代内涵,推动两国沿着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不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外交战略新思维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下载PDF
苏联支持德国统一政策深探
7
作者 胡安英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5-97,共3页
德国的统一在冷战即将结束的大背景下发生,它的完成又加速了冷战结束的进程。今年正值德国统一二十周年,这一历史的标志性事件的成功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苏联对德国统一的支持对这一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它在1990年间采取了... 德国的统一在冷战即将结束的大背景下发生,它的完成又加速了冷战结束的进程。今年正值德国统一二十周年,这一历史的标志性事件的成功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苏联对德国统一的支持对这一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它在1990年间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德国统一的表现。关于苏联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以往的观点都千篇一律,而如果进一步深探,苏联当时支持德国统一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利益考虑,并且,苏联采取的这一政策也有其相应的国际关系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思维外交 戈尔巴乔夫 冷战 苏德关系 理论解读
下载PDF
转向“灾难外交”: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戈尔巴乔夫政府的外交行为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菊萍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74-96,共23页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初,苏联政府围绕事故开展的外交行为,实际上是决策层内部两派之间出现意见分歧的结果,并与决策参与者各自秉持的对外战略思想相关联。一派以葛罗米柯为代表,主张围绕事故开展的政府外交行为应相对保守,即以"...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初,苏联政府围绕事故开展的外交行为,实际上是决策层内部两派之间出现意见分歧的结果,并与决策参与者各自秉持的对外战略思想相关联。一派以葛罗米柯为代表,主张围绕事故开展的政府外交行为应相对保守,即以"灾难不外交"为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派以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为代表,谋求更加开放的政府外交行为,即"灾难外交"。在救灾过程中,苏联政府的外交行为逐渐由"灾难不外交"转向"灾难外交"。这种转向既是由救灾需求所导致,也有戈氏在外交领域的改革意图作为思想前提。转向"灾难外交"虽意味着苏联政府起初的救灾方式确有失误,但也为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新思维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尔诺贝利事故 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 “灾难外交
原文传递
中国“和平崛起”:历史性诉求与现实策略
9
作者 徐志宏 张弘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0,共5页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和道路是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创新,也是一个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前后一致的国家目标。中国“和平崛起”具有多层次内涵,并非简单的目标手段论所能涵盖。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相应,中国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和道路是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创新,也是一个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前后一致的国家目标。中国“和平崛起”具有多层次内涵,并非简单的目标手段论所能涵盖。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相应,中国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采取和运用具有现实性的策略,以保证和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崛起 国家目标 内部发展 外交新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