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多边外交研究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渤 李国伟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7-12,共6页
中国多边外交研究起步虽晚,也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果。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多边外交的概念的界定、对其特点和作用的讨论、对中国多边外交的层次与阶段的划分、对中国多边外交的指导思想的研究与对中国多边外交实践的解析上。同时,这些成... 中国多边外交研究起步虽晚,也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果。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多边外交的概念的界定、对其特点和作用的讨论、对中国多边外交的层次与阶段的划分、对中国多边外交的指导思想的研究与对中国多边外交实践的解析上。同时,这些成果也暴露出中国多边外交研究存在着面广、量少、力度与深度不足等问题。从研究者的角度分析,这些成果的作者都不是专门从事或研究多边外交的人员,其研究结果大多是因"工作需要"的一时之作,或者是针对相关学术会议、专题研讨的"临时"之作。从研究内容看,对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研究还都停留在国家领导人多边外交思想解读与分析上,在案例研究中缺少更多实证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 中国 多边外交研究 现状 问题
下载PDF
理论、机制、能力:加强中国外交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吉胜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世界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变量,也成为影响世界的稳定力量和塑造者。这些变化也使中国外交面临转型。中国外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转变为大国外交,外交内涵进一步明确...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世界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变量,也成为影响世界的稳定力量和塑造者。这些变化也使中国外交面临转型。中国外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转变为大国外交,外交内涵进一步明确,外延扩大,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任务变得艰巨,海外利益保护任务日益多元。中国外交的工作量与日俱增,工作性质日益复杂。面对这些变化,学界需要加强针对性研究,如世界秩序与格局演变、外交理论凝练与创新、外交机制调整、外交能力提升、外交新领域拓展等,同时也需要研究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更好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智力支撑,助力中国外交顺利转型为大国外交和强国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理论 机制 能力 外交研究
下载PDF
一面历史的镜子──评《梦想与现实──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剑鸣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17-117,共1页
一面历史的镜子──评《梦想与现实──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李剑鸣王晓德博士的《梦想与现实──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一书是近年来国内美国外交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第一个令人折服的地方,是作者在资料方面... 一面历史的镜子──评《梦想与现实──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李剑鸣王晓德博士的《梦想与现实──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一书是近年来国内美国外交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第一个令人折服的地方,是作者在资料方面所下的功夫。照常理,研究美国外交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想与现实 历史的镜子 威尔逊 理想主义 外交研究 美国文化 国家利益 美国外交 历史研究 价值理想
下载PDF
中国外交研究的三种视角:国际结构、国家、社会
4
作者 白云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8-53,共6页
随着国际关系学科的深入发展、国家实力的日益提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迁,中国学者正在逐渐推进中国外交研究的系统化、理论化与中国化。重点考察中国外交研究的三种研究视角,即以结构为中心的分析视角、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视角、以社会... 随着国际关系学科的深入发展、国家实力的日益提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迁,中国学者正在逐渐推进中国外交研究的系统化、理论化与中国化。重点考察中国外交研究的三种研究视角,即以结构为中心的分析视角、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视角、以社会为中心的分析视角。然而不少中国学者在具体分析中侧重综合运用此三种研究视角,但是中国外交研究者需要关注不同理论视角在不同问题领域、政策选择以及不同层次的适用性,历史因素、文化与观念等话语,国内结构与国际体系间互动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结构 国家 社会 中国外交研究
下载PDF
话语研究与外交研究的新互动——基于citespace分析的2003—2019外交话语研究评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战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随着中国外交近年来取得的新成就,以及人文学科中的话语转向日渐显著,外交话语的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正在成型。然而对于外交话语和外交研究作为两个相邻研究领域的互动未见有深入描述。基于Citespace分析中国知网2003-2019年的1099... 随着中国外交近年来取得的新成就,以及人文学科中的话语转向日渐显著,外交话语的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正在成型。然而对于外交话语和外交研究作为两个相邻研究领域的互动未见有深入描述。基于Citespace分析中国知网2003-2019年的1099篇外交研究和外交话语研究学术论文,借鉴知识社会学的语义重力概念,从知识社会学的语义重力视角,考察该领域在知识、学科和话语之间的新互动,着重话语分析的视角解析,以预测该领域的未来走向。并指出在此过程中语言学的话语分析可以发挥的阐释话语机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话语分析 外交研究 外交话语 语义重力
下载PDF
越南的中国外交研究综述(1993—2013)
6
作者 黄松兰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87-97,共11页
本文旨在探讨从1993年到2013年间越南对中国外交的研究状况。越中关系正常化以后,特别是随着1993年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包括中国外交在内的中国研究在越南进入一个新阶段。越南不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后备人才培... 本文旨在探讨从1993年到2013年间越南对中国外交的研究状况。越中关系正常化以后,特别是随着1993年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包括中国外交在内的中国研究在越南进入一个新阶段。越南不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不小进展,与此同时涌现出不少关于中国外交的研究成果。然而,至今尚没有专门的文章总结越南的中国外交研究。本文将分析1993年以来越南出版的关于中国外交的研究成果,分为中国总体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和越中关系三个类别,分析各自的特点,并介绍研究机构、队伍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中国外交研究 越中关系
下载PDF
“接着讲”与范式再造——中国古代外交研究的理论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小略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4-108,共15页
中国古代外交研究的学科化是可行的。目前重要的工作是对历史学中失真的政治学概念工具和国际关系学中陈旧的历史学定论“正本清源”,同时扩大基础史料对正史和类书的吸纳,这是推动中国古代外交研究向纵深发展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过去,... 中国古代外交研究的学科化是可行的。目前重要的工作是对历史学中失真的政治学概念工具和国际关系学中陈旧的历史学定论“正本清源”,同时扩大基础史料对正史和类书的吸纳,这是推动中国古代外交研究向纵深发展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过去,历史学界与国际关系学界各自发展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与“中国古代外交研究”两个路向。两个学科长期围绕“朝贡”“天下”等共有的概念展开研究,这种研究中的共性,使得两个学科有着展开对话的学理基础与推进融合的思想价值。通过概念工具的再统一与思想史料的扩容,“中国古代外交研究”的体系化工作,可能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本清源 中国古代外交研究 体系化
下载PDF
对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钮钦 钟新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2,31,共8页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公共外交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作者情况、论文产出单位、基础性文献及期刊分布、受资助情况、关键词以及研究特点和趋势等。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公共外交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与实践紧密相关...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公共外交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作者情况、论文产出单位、基础性文献及期刊分布、受资助情况、关键词以及研究特点和趋势等。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公共外交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与实践紧密相关;高等院校是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主体;公共外交研究领域科研合作所占比例略低;国际关系类期刊《现代国际关系》刊载的公共外交类文章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不俗表现;公共外交类论文受科研基金资助研究比例相对较低。中国公共外交研究要谋求进一步发展,应面向具有创新性和一定国际影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注重科学、规范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研究趋势
原文传递
中国外交研究60年:进步与前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迎春 宋莉涛 张焰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55,共5页
中国外交研究60年历程可以改革开放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30年中国外交研究虽有较大的成就,但实际上处于前学科时期。后30年间,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外交研究的学术氛围越来越宽松,学术事业长足进展,成果数量大增,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 中国外交研究60年历程可以改革开放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30年中国外交研究虽有较大的成就,但实际上处于前学科时期。后30年间,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外交研究的学术氛围越来越宽松,学术事业长足进展,成果数量大增,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中国外交研究需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克服各种挑战,以适应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外交研究 国际关系 学术动态
原文传递
美国中国外交研究的流变:方法、议题与趋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栋 李侃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35,7-8,共26页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是美国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考察其发展历程,美国从事新中国外交研究的学者大致可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和四代学者。在代际更替的过程中,美国的中国外交研究经历了由历史学方法到社会科学方...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是美国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考察其发展历程,美国从事新中国外交研究的学者大致可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和四代学者。在代际更替的过程中,美国的中国外交研究经历了由历史学方法到社会科学方法,由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理论到更广泛的国际关系理论乃至其他学科前沿理论,由汉学、地区研究到国际关系研究分支等的转变,并对中美关系的政策现实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研究 政策研究 国际关系理论
原文传递
当代外交学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飞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33,共9页
我国对外交学的研究极为重视。了解当代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外交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外交学研究的历史、主要问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介绍,以期对中国的外交学... 我国对外交学的研究极为重视。了解当代外交学研究的现状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外交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外交学研究的历史、主要问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介绍,以期对中国的外交学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 对外政策 外交研究
下载PDF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外交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庆龙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0-94,共5页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外交研究述评孟庆龙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内的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苏联说他是战争贩子。中国称其为“50年代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重要...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外交研究述评孟庆龙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内的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苏联说他是战争贩子。中国称其为“50年代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重要代表人物”,“反共反华的急先锋”。①西方(主要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勒斯 艾森豪威尔 外交研究 福斯特 外交政策 现实主义 意识形态外交 台湾海峡危机 研究述评 战争边缘政策
原文传递
张学良领导下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及其贡献初探
13
作者 李蓉 《“九一八”研究》 2017年第1期158-165,共8页
日本侵略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占领东北。广大东北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义愤填膺、奋起反抗。但是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军民伤亡情况,过去一直没有见到有准确而可靠的统计。笔者近期在台湾发现的几份珍贵的历史档案,可以在一定... 日本侵略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占领东北。广大东北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义愤填膺、奋起反抗。但是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军民伤亡情况,过去一直没有见到有准确而可靠的统计。笔者近期在台湾发现的几份珍贵的历史档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而提供这些重要资料的,便是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张学良领导了九一八事变后一段时间内东北军民的死亡人数的统计工作,这就为深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档案资料;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为教育后人,提供了极为生动具体的材料。这是张学良,也是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以及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贡献。因为有关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和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资料有限,有的张学良传记也未见提及,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鲜见,所以本文只能是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东北外交研究委员会 贡献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迎春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8-24,共7页
抗战时期,我国外交学研究机构得以组建,专业期刊杂志纷纷创办,还出现了许多享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抗战时期中国的外交学研究,既推动了中国外交学的发展,也促使中国人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更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力量。... 抗战时期,我国外交学研究机构得以组建,专业期刊杂志纷纷创办,还出现了许多享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抗战时期中国的外交学研究,既推动了中国外交学的发展,也促使中国人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更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力量。由于受限于当时极端恶劣的国内国际环境,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学也出现了一些缺失,如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学术性不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抗战时期 外交研究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反思中国外交政策研究中的思维定势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进 杜哲元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32,共32页
"思维定势"是指一些知识和观念通过扩散与积淀等机制作用于认识主体,使认识主体的内心产生与其相似或相符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内容和心理预期与偏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研究界出现了一些思维定势,包括"韬晦... "思维定势"是指一些知识和观念通过扩散与积淀等机制作用于认识主体,使认识主体的内心产生与其相似或相符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内容和心理预期与偏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研究界出现了一些思维定势,包括"韬晦"论、"不结盟"论、"不当头"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论、"中美关系重中之重"论、"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论。这些思维定势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目标、实质与趋势。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就有了反思和讨论这些思维定势向何处去的必要。中国的外交政策研究界如何解读"二十八字方针"与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精神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如何解读"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之间的关系,将决定这些思维定势的生命力有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定势 外交政策研究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二十八字方针
下载PDF
夏、宋通使研究──西夏外交研究之三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兴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2期58-64,共7页
夏、宋通使研究──西夏外交研究之三刘兴全中国古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通使活动,是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民族关系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和宋朝作为鼎峙并立长达二百多年的民族政权,它们之间有着... 夏、宋通使研究──西夏外交研究之三刘兴全中国古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通使活动,是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民族关系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和宋朝作为鼎峙并立长达二百多年的民族政权,它们之间有着长期的通使活动,通过对这些通使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研究 通使 《宋史》 少数民族政权 《续资治通鉴长编》 使节 遣使 范文正公文集 民族关系史 宋关系
原文传递
试析1842-1860年间清政府外交的性质——兼论“半殖民地”概念在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中的局限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新华 王小红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8-82,共5页
通常认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便开始沦入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忽视了因西方国家影响引起的变化在中国社会整体中所占的较小比例,也忽视了西方国家现实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的区分。事实上,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中国,继续维持着独... 通常认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便开始沦入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忽视了因西方国家影响引起的变化在中国社会整体中所占的较小比例,也忽视了西方国家现实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的区分。事实上,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中国,继续维持着独立国家的地位。至于用“半殖民地”概念来界定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这一研究路径在近代外交史研究中存在着很多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外交性质 半殖民地 中国近代外交研究
下载PDF
外交话语研究:话语分析如何与外交研究深度融合 被引量:3
18
作者 尤泽顺 《外国语言文学》 2019年第5期485-500,共16页
结合研究现状对外交话语分析的内容、视角和方法进行总体讨论,指出外交话语分析应以"话语分析为解释/解决外交问题服务"为思路。分析内容不能仅仅是那些明显、直接的外交话语活动,而是与此相关的各种形式外交话语实践;分析视... 结合研究现状对外交话语分析的内容、视角和方法进行总体讨论,指出外交话语分析应以"话语分析为解释/解决外交问题服务"为思路。分析内容不能仅仅是那些明显、直接的外交话语活动,而是与此相关的各种形式外交话语实践;分析视角应是外交研究和话语分析真正融合、使相对具体的语言/非语言符号与相对抽象的外交关系/政策联系起来的综合视角;分析存在多元化方法,但必须是充分考虑到外交话语研究超学科、多学科性及外交话语本身"外交"和"话语"俩属性的跨学科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研究 话语分析 内容 视角 方法
原文传递
多元化与国际化——美国外交史研究的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磊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9,共5页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加强中国外交史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史实重建与个案累积尚且缺乏的情况下,中国外交史又面临社会史、新文化史带来的严峻挑战。长期以来,美国外交史研究始终处于同领域的顶尖水平,而197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加强中国外交史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史实重建与个案累积尚且缺乏的情况下,中国外交史又面临社会史、新文化史带来的严峻挑战。长期以来,美国外交史研究始终处于同领域的顶尖水平,而197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在研究方法、取向、视野上受到的质疑,以及学界所作的回应,对未来中国外交史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未来的中国外交史研究应该加强与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法之间的互动;突破国家中心主义的束缚,重视非传统议题、非精英及观念因素的作用,寻求多元视角的外交史研究;尽可能与国外同行交流,将自己置身于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凸显中国外交史的国际关系史特征,将外交史的国际面向和国内面向作为整体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研究 中国外交 社会科学方法 国际关系理论
下载PDF
论夏、宋通使制度──西夏外交研究之四
20
作者 刘兴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2期92-99,共8页
论夏、宋通使制度──西夏外交研究之四刘兴全夏、宋通使是西夏和宋朝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时整个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通过对夏、宋通史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很好了解夏、未间的相互往来,而且还可以对西夏和宋朝内部的政治经济... 论夏、宋通使制度──西夏外交研究之四刘兴全夏、宋通使是西夏和宋朝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时整个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通过对夏、宋通史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很好了解夏、未间的相互往来,而且还可以对西夏和宋朝内部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当时多个政权鼎立(夏、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研究 《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使节 遣使 范文正公文集 范仲淹 通使 都亭西驿 统治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