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海外交通史》出版
1
作者 郑时 《郑和研究》 2004年第3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福建海外交通史 对外政策 航海技术 对外贸易
原文传递
万仲文与外交史理论探索
2
作者 朱梅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2-25,共4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外交通史出现了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可贵探索,万仲文就是其中代表者之一。他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从"外交本体"的角度确证了外交史研究的学术意义。并以经济史观为指导,阐明了国际政治史背景下的中国外...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外交通史出现了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可贵探索,万仲文就是其中代表者之一。他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从"外交本体"的角度确证了外交史研究的学术意义。并以经济史观为指导,阐明了国际政治史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史的概念范畴和研究任务,力图构建整体、世界的和纯客观的外交史学方法论,并据此对过去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化再认识,为近代中国外交史学科学化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通史 理论探索 经济史观
下载PDF
国史研究范围的延伸扩大与中国“东方学”的形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向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2,共8页
在日本“东洋学”及欧美各国的东方学的成果刺激下,20世纪初中国的国学及国史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发生了转型,封闭的国史研究走向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四裔研究,即中国与周边各民族交流史的实证研究,亦即东方区域研究;在研究模式上,形成了中华... 在日本“东洋学”及欧美各国的东方学的成果刺激下,20世纪初中国的国学及国史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发生了转型,封闭的国史研究走向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四裔研究,即中国与周边各民族交流史的实证研究,亦即东方区域研究;在研究模式上,形成了中华与四裔的“华化-胡化”的模式,然后又由物质性的有形的“交通史”模式,发展为更广泛的“关系史”模式,到20世纪末更聚焦于以中国为出发点、以中国为主导的“丝绸之路研究”这一国际性学科领域,循着这样的路径,中国的国史研究逐渐扩展为区域性的东方研究,传统国学自然延伸为中国的东方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国史 华化-胡化 外交通史 中外关系史 丝绸之路研究
下载PDF
《王玄策事迹钩沉》
4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王玄策事迹钩沉》 书评 外交通史 敦煌学
下载PDF
中国书法的世界意义:以古代西域地区为中心
5
作者 毕罗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35,共24页
中国书法的域外传播范围,大体都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几个国家。因为中国书法的基础来源于使用文字的具体需要,与汉字文化紧密相关。从书法经典作品的具体艺术含量来看,书法与其他世界艺术一样,都能够让实践者与观赏者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中国书法的域外传播范围,大体都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几个国家。因为中国书法的基础来源于使用文字的具体需要,与汉字文化紧密相关。从书法经典作品的具体艺术含量来看,书法与其他世界艺术一样,都能够让实践者与观赏者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结合中国古代对待异域人士“德以怀之”的基本态度,本文拟对古代西域及周边国家的书法传播历史做出基础性的梳理,勾勒出中国古代“书法对外传播”的框架,以期指出书法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通史 外交 汉化 书写 书法
原文传递
基于ArcGIS的汉唐时期建筑涵化现象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子嘉 张颖岚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50-155,共6页
基于中外交通史框架,利用ArcGIS对我国汉唐建筑风格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涵化现象的物质遗存样本进行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并通过其与同时期战争、贸易分布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战争和贸易因素对中西方建筑风格涵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关系和影响... 基于中外交通史框架,利用ArcGIS对我国汉唐建筑风格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涵化现象的物质遗存样本进行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并通过其与同时期战争、贸易分布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战争和贸易因素对中西方建筑风格涵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关系和影响逻辑。研究表明,建筑涵化在政治范围分布和地理分布中均具有层次性,战争决定着贸易路网的控制权,建筑文化依托贸易路网传递,两种因素以不同形式打破建筑文化圈,使得建筑文化交流方式在直接间接、主动被动之间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通史 建筑涵化 ARCGIS 战争 贸易路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