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25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春辉 崔彩虹 +3 位作者 方川 邸辉 史彦芳 崔增学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989-990,共2页
关键词 外伤 基底节区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25例分析
2
作者 田春辉 崔彩虹 +3 位作者 方川 邸辉 史彦芳 崔增学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患儿诊治过程。结果本组2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头颅CT扫描和及时复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患儿诊治过程。结果本组2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头颅CT扫描和及时复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损伤的小儿,其发病与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本病经药物、高压氧、理疗等综合治疗后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基底节区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方俊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4期263-263,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基底节区钙化与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4
作者 张春燕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基底节区钙化与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TBGS)之间的联系,探讨儿童TBGS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16例轻微颅脑损伤后并发TBGS患儿,男9例,女7例,年龄在7个月~6岁。所有外伤均为... 目的分析儿童基底节区钙化与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TBGS)之间的联系,探讨儿童TBGS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16例轻微颅脑损伤后并发TBGS患儿,男9例,女7例,年龄在7个月~6岁。所有外伤均为轻微头部闭合性损伤。临床表现为外伤后单侧肢体活动障碍,出现时间7 h^3 d不等,进行性加重。伤后一过性意识丧失2例;无意识障碍14例。伴有面瘫10例,抽搐1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有感觉障碍。在急诊行头CT检查,所有病例均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进一步行MRI检查。结果15例患儿头CT扫描呈现单侧或双侧基底节区多发点状钙化或低密度影,1例头CT检查阴性。多平面CT扫描重建显示,钙化是沿着基底节区的豆纹动脉发生的。13例患儿行头部MRI检查,3例拒绝,12例发现单侧或者双侧基底节区梗死灶或缺血改变,1例检查阴性。16例患儿均无颅骨骨折及颅内出血。结论儿童基底节区钙化与TBGS存在相关性,基底节区钙化提示可能存在豆纹血管病变,轻微颅脑外伤后易导致豆纹血管的闭塞,从而导致基底节区脑梗死。儿童基底节区钙化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儿童的神经系统可塑性强,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基底节区钙化 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 豆纹血管病变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辉 金小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52-353,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8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在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神经定位体征 ,15例伤后意识清楚 ,3例有短暂意识障碍 ,瘫痪程...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8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在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神经定位体征 ,15例伤后意识清楚 ,3例有短暂意识障碍 ,瘫痪程度较轻 ,CT或MRI显示腔隙性梗死。经治疗 16例痊愈 ,2例留有轻度后遗症。结论 头部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在原发伤情稳定或好转情况下 ,突然出现与原发伤情不相符的表现时 ,应考虑外伤性脑梗死的可能 ,及时查CT或MRI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 外伤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秀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7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影像学复查梗死灶完全消失或范围明显减小。结论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具有特...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影像学复查梗死灶完全消失或范围明显减小。结论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具有特定的临床特点,经内科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 基底节
下载PDF
基于ReHo和fALFF的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
7
作者 熊丹 梁育源 +5 位作者 朱盼 谢海花 陆琳 李浩 谭洁 赵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联合局部一致性(ReHo)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脑局部自发活动变化。方法:招募2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病灶位置分为优势半球脑梗死组11例...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联合局部一致性(ReHo)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脑局部自发活动变化。方法:招募2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病灶位置分为优势半球脑梗死组11例和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9例;招募18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静息态fMRI,利用基于MATLAB的SPM12和DPARSF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对3组受试者的ReHo及fALFF脑图行组间两两比较,提取差异脑区的ReHo值及fALFF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三角部额下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t=4.97,P<0.05),左侧扣带回白质的fALFF值显著降低(t=-7.57,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额中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t=6.01,P<0.05),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t=-6.02,P<0.05)、右侧枕上回(t=-5.25,P<0.05)的ReHo值显著降低,右侧眶部额下回(t=5.01,P<0.05)、左侧枕中回(t=4.74,P<0.05)的fALFF值显著升高,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fALFF值显著降低(t=-5.58,P<0.05)。与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小脑的ReHo值显著升高(t=4.51,P<0.05),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5.29,P<0.05)、左侧舌回(t=5.63,P<0.05)、左侧额中回(t=6.72,P<0.05)的fALFF值显著升高。结论:静息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双侧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及认知等多个脑区神经元活动发生变化;与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能更快地出现代偿性激活,增强神经元活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不同半球间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大脑局部神经影像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运动功能障碍 局部一致 比率低频振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8
作者 王维维 张梦云 +2 位作者 胡晓英 刘智芬 高春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2275-227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并且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2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并且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2例(观察组),同时选择单纯老年高血压病人86例(对照组),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压、血压变异性,并分析血压、血压变异性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8,-0.387,-0.380,-0.434,P均<0.05),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舒张压变异性均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8,-0.451,-0.466,-0.437,-0.479,-0.450,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且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腔隙 血压变异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血清IL-1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
9
作者 赵晶 钱进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IL-1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4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预后良好亚... 目的探讨血清IL-1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4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1和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BDNF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分析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IL-11在脑梗死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ROC曲线。结果脑梗死组高血压比率及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预后不良亚组的年龄、糖尿病比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5)。脑梗死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10.123,P<0.001)。脑梗死预后不良亚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7.438,P<0.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表达与NIHSS评分(r=-0.603,P<0.001)及脑梗死体积(r=-0.681,P<0.001)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L-11为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0.814,P=0.009),脑梗死体积(OR=2.262,P<0.001)和NIHSS评分(OR=2.107,P=0.006)为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当IL-11应用于脑梗死的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性为91.18%,特异性为72.42%,截断值为378.47;当IL-11应用于脑梗死预后预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性为67.09%,特异性为87.93%,截断值为310.94。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血清BDNF水平的相关系数为r=0.711、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水平显著降低,且预后不良患者的IL-1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亚组。同时,IL-11水平与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可能可以用于脑梗死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1 诊断 预后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42例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临床分析
10
作者 晏炳元 史强 +1 位作者 徐海涛 王国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3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4 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进行临床观察及脑CT扫描。结果 CT显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 ,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给予脱水、扩血管及神经保护剂等治疗 ,预后良好。
关键词 小儿 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Three-talk决策模式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11
作者 刘伟 倪木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Three-talk决策模式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Three-talk决策模式(包括团队会谈、选... 目的:探讨Three-talk决策模式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Three-talk决策模式(包括团队会谈、选择会谈、决策会谈)干预,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负性情绪、肢体肌力、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和自我护理能力(ESEA)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焦虑、抑郁、肢体肌力、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和ESE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和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肢体肌力、运动功能、ESE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hree-talk决策模式干预有助于缓解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病人实现肢体肌力、运动及吞咽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talk决策模式 情绪 肢体肌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IKAP模式在脑梗死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12
作者 潘婷婷 伍三霞 张钦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患者采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06月至2022年0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共计80例脑梗死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患者采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06月至2022年0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共计80例脑梗死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IKAP模式护理,对两组负性情绪、神经功能、不良事件及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组(2.50%)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22.50%)更低(P<0.05);干预组(95.00%)依从性较对照组(75.00%)更高(P<0.05)。结论 IKAP模式应用于脑梗死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患者干预中,可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中等长度导管置管 情绪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君会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32-34,38,共4页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中医情志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情志联合耳穴压豆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能够减轻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而获得更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耳穴压豆 中医情志护理 情绪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耿玉娟 吴敏 +1 位作者 陈凤 曹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685-69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运动状况、饮食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高血压史、家族脑卒中史、家族糖尿病史、合并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结果450例患者中40例(8.89%)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是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运动状况、家族痴呆史、家族脑卒中史、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脑梗死位置和NIHSS评分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重视,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腔隙 血管认知障碍 风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15
作者 张丹丹 王益 +3 位作者 吴晶 尹延航 李学忠 陈晓鹏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将其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14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天,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评价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治疗90 d,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评价独立生活能力),计算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治疗前和治疗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的人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可溶性CD40(sCD40)。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YKL-40、sCD40水平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ACI有效、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右莰醇可能通过降低血清YKL-40、sCD40水平起治疗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人甲壳质酶蛋白40 人可溶CD40 神经系统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分析
16
作者 李佳佳 韩慧儒 +1 位作者 王玉琳 刘晶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诊治要点及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青年脑梗死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年龄23~38岁,主要表现为多次发作一过...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诊治要点及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青年脑梗死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年龄23~38岁,主要表现为多次发作一过性或短暂性右肢乏力,伴右面部发麻;右肢肌力均减低,右鼻唇沟变浅和腱反射减弱各3例,舌右伸偏斜、共济失调和Babinski征阳性各2例。7例均于外院综合门诊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误诊时间2~3 d。入我院后均经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脑梗死,予相应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7例均未复发,2例遗留轻微肢体功能障碍。结论青年脑梗死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警惕性,加强对其认识,对有脑部体征且伴有脑梗死易患因素青年患者,不要因年龄小而轻易否定脑梗死诊断,必要时及时转诊并行MRI、MRA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早确诊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误诊 癫痫 部分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发病因素 诊断
下载PDF
1例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罕见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的用药分析
17
作者 吕天雅 张怡 韩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行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后仍出现血小板反应多样性问题的治疗经过,为临床个体化制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药师门诊结合病史回顾和事后随访,梳理患者疾病治疗过程和临床表现,依据最新的循证... 目的通过分析1例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行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后仍出现血小板反应多样性问题的治疗经过,为临床个体化制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药师门诊结合病史回顾和事后随访,梳理患者疾病治疗过程和临床表现,依据最新的循证证据,结合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试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等分析判断其血小板反应多样性问题,对其实施个体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结果通过药师门诊定期随访,评估该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等指标良好,符合治疗预期。结论临床上为反复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时,应充分结合最新的循证证据对患者血小板反应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估,依个体化原则制定治疗方案,并通过长期随访保障患者治疗全过程的有效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高反应 个体化治疗 用药分析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
18
作者 叶经香 龙淑媛 +2 位作者 张应魏 卢方理 吴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及与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收集LI患者134例,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CMBs,分为CMBs组(49例)和非CMBs组(85例),利用脑白质...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及与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收集LI患者134例,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CMBs,分为CMBs组(49例)和非CMBs组(85例),利用脑白质病变量表评分(WMLs)分析LI患者脑白质病情情况与CMBs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I患者并发CMBs的危险因素。结果 134例LI患者合并CMBs发生率为36.57%(49/134例)。CMBs组WML发生率、WMLs评分明显高于非CMB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高血压史、高密度脂蛋白(HDL)、WML发生率和WMLs评分是LI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影响因素。且CMBs病灶数量与WMLs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r=0.412,P<0.05)。结论 LI患者发生CMBs发生影响因素众多,控制血压、血脂水平以及降低血尿酸对于预防LI患者发生CMBs具有重要意义,且脑白质病变程度与CMBs严重程度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微出血 影响因素 白质病变
下载PDF
静脉性脑梗死的多模态MRI诊断价值分析
19
作者 李恒 张明 +3 位作者 牛璇 韩月东 陈利军 蒋士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性脑梗死(CVI)的多模态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CV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VI患者的多模态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MRI平扫表现为病变区皮层及皮层下脑肿胀,T_(1)加权成像(T_(1)WI)呈片状低信号或等信... 目的探讨静脉性脑梗死(CVI)的多模态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CV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VI患者的多模态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MRI平扫表现为病变区皮层及皮层下脑肿胀,T_(1)加权成像(T_(1)WI)呈片状低信号或等信号,T_(2)加权成像(T_(2)WI)呈高信号,病灶部位大多表浅,靠近皮层,位于非动脉供血区域,增强扫描其中2例急性期病变表现为条片样或脑回样强化,4例未强化;5例位于双侧丘脑、基底节区,病变较对称,增强扫描呈斑片状较显著强化;1例位于脑干及小脑半球,增强扫描呈斑片状较显著强化。12例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源性水肿期均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细胞毒性水肿,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病变区有出血、静脉扩张、血栓等情况;12例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均显示病变区相应引流静脉内血栓形成。结论多模态MRI扫描可提高CVI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MRI 磁共振静脉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脑梗死累及岛叶预示心源性栓塞性卒中风险
20
作者 黄宝资 黎建乐 +4 位作者 李苹萍 曹谡涵 陈椿勇 蒋自牧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 探讨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病灶累及岛叶是否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7 d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目的 探讨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病灶累及岛叶是否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7 d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卒中病因分型分为心源性栓塞型和非心源性栓塞型。病灶是否累及岛叶主要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确诊。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累及岛叶的脑梗死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1585例,其中心源性栓塞型173例(10.9%)和非心源性栓塞型1412例(89.1%)。脑梗死累及岛叶448例(28.3%),其中心源性栓塞组135例(78.0%)和非心源性栓塞组313例(2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累及岛叶的脑梗死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未调整模型:OR=12.474, 95%CI 8.520~18.263,P<0.001)。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两者间仍存在显著相关性(模型3:OR=6.233, 95%CI 3.688~10.543;P<0.001)。此外,累及左侧(模型3:OR=4.977, 95%CI 2.757~8.987,P<0.001)和右侧岛叶的脑梗死(模型3:OR=4.998,95%CI 2.743~9.107,P<0.001)均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结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累及岛叶可作为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潜在影像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受累 心源栓塞卒中 中动脉供血区 影像学标志 相关 风险 非心源栓塞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