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诊断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15例
1
作者 梁世伟 《人民军医》 2003年第4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CT 诊断 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 治疗 疗效 误诊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25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春辉 崔彩虹 +3 位作者 方川 邸辉 史彦芳 崔增学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989-990,共2页
关键词 外伤 基底节区 儿童
下载PDF
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段血管斑块特征评估中高分辨率MRI血管成像技术的作用
3
作者 余万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57-261,共5页
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在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段血管斑块特征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2022.01-2023.12)深入分析,分为基底节组(46例)与非基底节组(34例),均行颅内动脉MRA、... 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在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段血管斑块特征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2022.01-2023.12)深入分析,分为基底节组(46例)与非基底节组(34例),均行颅内动脉MRA、大脑中动脉T1W3D-CUBE扫描,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两组斑块分布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基底节组斑块强化模式的占比较基底节组低(P<0.05);两组TIWI高信号、ER分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上侧壁分布较多动脉MI段斑块,且动脉斑块具有较高的稳定性,HR-MRI可有效应用于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段血管斑块特征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斑块分布 斑块强化
下载PDF
基于ReHo和fALFF的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
4
作者 熊丹 梁育源 +5 位作者 朱盼 谢海花 陆琳 李浩 谭洁 赵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联合局部一致性(ReHo)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脑局部自发活动变化。方法:招募2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病灶位置分为优势半球脑梗死组11例...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联合局部一致性(ReHo)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脑局部自发活动变化。方法:招募2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病灶位置分为优势半球脑梗死组11例和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9例;招募18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静息态fMRI,利用基于MATLAB的SPM12和DPARSF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对3组受试者的ReHo及fALFF脑图行组间两两比较,提取差异脑区的ReHo值及fALFF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三角部额下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t=4.97,P<0.05),左侧扣带回白质的fALFF值显著降低(t=-7.57,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额中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t=6.01,P<0.05),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t=-6.02,P<0.05)、右侧枕上回(t=-5.25,P<0.05)的ReHo值显著降低,右侧眶部额下回(t=5.01,P<0.05)、左侧枕中回(t=4.74,P<0.05)的fALFF值显著升高,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fALFF值显著降低(t=-5.58,P<0.05)。与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小脑的ReHo值显著升高(t=4.51,P<0.05),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5.29,P<0.05)、左侧舌回(t=5.63,P<0.05)、左侧额中回(t=6.72,P<0.05)的fALFF值显著升高。结论:静息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双侧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及认知等多个脑区神经元活动发生变化;与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能更快地出现代偿性激活,增强神经元活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不同半球间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大脑局部神经影像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运动功能障碍 局部一致 比率低频振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25例分析
5
作者 田春辉 崔彩虹 +3 位作者 方川 邸辉 史彦芳 崔增学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患儿诊治过程。结果本组2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头颅CT扫描和及时复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患儿诊治过程。结果本组2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头颅CT扫描和及时复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损伤的小儿,其发病与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本病经药物、高压氧、理疗等综合治疗后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基底节区 儿童
下载PDF
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剑平 姜冬梅 +2 位作者 石国锋 何萍 李在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lacuna infarction,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基底节区LI患者120例(根据病灶数量分为少发组和多发组),以头部MRI正常的82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以认知能力筛查测验(中文2.0版)(CASI C-...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lacuna infarction,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基底节区LI患者120例(根据病灶数量分为少发组和多发组),以头部MRI正常的82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以认知能力筛查测验(中文2.0版)(CASI C-2.0)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s P300)作为认知评估工具,观察LI患者与对照组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少发组LI患者CASI总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少发组CASI子项目"近期记忆"和"定向感"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发组LI患者不仅CAS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多个CASI子项目("近期记忆"、"集中及心算力"、"定向感"、"抽象推理"及"空间慨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多发组患者"近期记忆"、"定向感"及"空间概念"等子项目的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尤为明显(P<0.01)。少发组ERPs 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多发组ERPs 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底节区LI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其中近期记忆、定向感及空间慨念等认知能力损害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 基底节区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治疗前后MR表现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向会 李群武 +4 位作者 阮守宇 黄青 李玲 欧波 冉海玲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前、后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8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以入院治疗前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MR)图像数据作为治疗前组,入院治疗一定时间后复查头颅MR所得数据作为治疗后组,对比治...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前、后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8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以入院治疗前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MR)图像数据作为治疗前组,入院治疗一定时间后复查头颅MR所得数据作为治疗后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灶范围大小及信号高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大部患者(男性87.5%,女性83.3%)原发病灶趋于稳定,少数患者病灶(男性12.5%,女性16.7%)扩大趋势。通过MR检查,发现急性期发病并及时诊断及治疗的患者,病情得到很好控制。结论 MR对腔隙性梗死诊断有很强的敏感性,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周边缺血半暗带也有很清晰的显示,急性期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及是否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腔隙 MR 特点
下载PDF
急性基底节区梗死的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袁锡球 冯辉庭 +1 位作者 陈仰昆 黄龙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首次发生的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首次发生的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定,根据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cognitive impairment,CI)组和非认知功能损害组(non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两组患者分别行CSVD总负荷评分,分析不同程度的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78例患者,CI组135例,NCI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t=4.11,P=0.0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t=2.92,P=0.09)和糖化血红蛋白C(t=3.02,P=0.08)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I组患者梗死体积更大[CI组(424.72±36.55)mm^(3),NCI组(227.02±34.62)mm^(3),t=4.022,P=0.046];两组患者在单个豆状核(χ^(2)=19.08,P<0.01)、尾状核(χ^(2)=9.97,P<0.01)、内囊部位(χ^(2)=3.85,P=0.05)梗死、梗死部位同时累及豆状核、内囊及尾状核(χ^(2)=4.30,P=0.04)、合并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χ^(2)=4.14,P=0.04)及合并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χ^(2)=4.19,P=0.04)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I组与NCI组患者的CSVD总负荷[(2.12±1.22)vs.(1.41±0.79),t=3.62,P<0.01]、深部脑白质高信号(32.1%vs.9.1%,t=9.02,P<0.01)、脑微出血(52.2%vs.31.8%,t=5.54,P=0.02)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MoCA评分、视空间与执行、注意、语言、概括抽象、记忆和定向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命名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CSVD总负荷(OR=0.316,95%CI:0.185~0.541,P<0.001)、年龄(OR=0.924,95%CI:0.884~0.967,P=0.001)及梗死体积(OR=1.002,95%CI:1.000~1.003,P=0.047)与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显著相关。结论CSVD总负荷评分高、年龄大和梗死体积大可能是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小血管病总负荷 认知损害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下载PDF
17例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孔伟 薛跃华 +4 位作者 徐正保 付伟春 林亦海 冯路 王军友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5期607-607,共1页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较成人多见,好发于基底节区,随着CT、MRI的应用和推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院2001年5月至2008年8月收治了经CT确诊的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脑梗塞17例,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较成人多见,好发于基底节区,随着CT、MRI的应用和推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院2001年5月至2008年8月收治了经CT确诊的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脑梗塞17例,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基底节区 临床分析 小儿 治疗效果 早期诊断率 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辉 金小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52-353,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8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在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神经定位体征 ,15例伤后意识清楚 ,3例有短暂意识障碍 ,瘫痪程...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8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在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神经定位体征 ,15例伤后意识清楚 ,3例有短暂意识障碍 ,瘫痪程度较轻 ,CT或MRI显示腔隙性梗死。经治疗 16例痊愈 ,2例留有轻度后遗症。结论 头部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在原发伤情稳定或好转情况下 ,突然出现与原发伤情不相符的表现时 ,应考虑外伤性脑梗死的可能 ,及时查CT或MRI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 外伤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晏炳元 史强 +1 位作者 王方雄 王国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3-184,共2页
本文报告37例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诊治体会,临床表现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一例肢体锥体束损害,CT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无明显占位效应,治疗以脱水,扩血管及神经营养药为主,预后良好。
关键词 外伤 基底节区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5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鹏强 邱会斌 周艳宏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恢复良好51...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恢复良好51例(86.4%),中残5例(8.5%),重残3例(5.1%),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颅脑损伤后,基底节区血供特点、小儿自身特点、微循环障碍是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的主要发生机制。临床特点:(1)头外伤较轻,多无意识障碍;(2)神经功能缺失征明显,以运动型功能障碍为主;(3)头颅CT和(或)MRI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为解痉、小剂量脱水、早期高压氧治疗和肢体功能锻炼。对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患儿及早明确诊断,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基底节区 小儿
下载PDF
基底节区腔隙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的颅内动脉造影及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华 王默力 李慎茂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通过脑血管造影,分析基底节区腔隙与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的比例与部位分布。方法:选择首次发病6小时内拟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并行脑磁共振(MRI)检查为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51例,依脑梗死的面积大小将患者分为腔隙梗死组(12例... 目的:通过脑血管造影,分析基底节区腔隙与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的比例与部位分布。方法:选择首次发病6小时内拟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并行脑磁共振(MRI)检查为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51例,依脑梗死的面积大小将患者分为腔隙梗死组(12例)和非腔隙梗死组(3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结果及危险因素。结果:DSA结果显示:腔隙梗死组DS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9例,大脑中动脉(MCA)M1段狭窄2例(占16.7%),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1例(占8.3%)。非腔隙梗死组39例DSA检查均异常,共检出病变血管41支,血管病变部位为大脑中动脉M1段(53.6%)>颈内动脉颅内段(26.8%)>颈内动脉颅外段(17%)>大脑前动脉(2.4%)。非腔隙脑梗死组血管狭窄比例明显高于腔隙脑梗死组(p<0.05)。危险因素比较:腔隙和非腔隙脑梗死患者中患高血压比例均高于其它危险因素(91.7%,74.4%),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间其它危险因素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基底节区腔隙梗死患者DSA检查仅少数存在血管狭窄,多数无明确血管损害,梗死原因主要由小动脉病变引起;而非腔隙梗死患者绝大多数DSA有明确血管病变,大脑中动脉M1段是血管病变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基底节区
下载PDF
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秀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7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影像学复查梗死灶完全消失或范围明显减小。结论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具有特...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影像学复查梗死灶完全消失或范围明显减小。结论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具有特定的临床特点,经内科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 基底节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健梅 冼珊 陈容芳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听通路及脑干功能损害特征,为临床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日本产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达91.3%,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听通路及脑干功能损害特征,为临床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日本产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达91.3%,主要表现在Ⅰ、Ⅲ、Ⅴ波峰潜伏期,Ⅰ-Ⅴ峰间期延长,Ⅲ-Ⅴ/Ⅰ-Ⅲ>1,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可有听通路及脑干功能的损害,主要是以中脑下部损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 干听觉诱发电位 腔隙 基底节区 诊断价值 干功能损害 患者 诱发电位仪 波峰潜伏期
下载PDF
婴幼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
16
作者 张庆江 戴春娟 +1 位作者 马骁 房志勤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362-363,共2页
成人的基底节区梗死常常由脑动脉硬化引起,临床多见;在婴幼儿多为外伤性。我科于1995年3月~1999年3月收治该类患儿35例,均经CT或MRI证实。经脱水、激素及神经细胞活化剂治疗,效果满意。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治问题进行探讨... 成人的基底节区梗死常常由脑动脉硬化引起,临床多见;在婴幼儿多为外伤性。我科于1995年3月~1999年3月收治该类患儿35例,均经CT或MRI证实。经脱水、激素及神经细胞活化剂治疗,效果满意。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治问题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1.5岁。受伤方式:34例为意外跌伤,1例为空中坠物砸伤。就诊时间5小时~3天。受伤部位额部20例,枕部12例,颞部3例。 1.2 症状与体征 无昏迷者3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婴幼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创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15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杨艳艳 刘家传 +3 位作者 周治民 王金标 张永明 马涛 《安徽医学》 2008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创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探讨早期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创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儿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早期即可表现偏瘫、面瘫、失语,而意识障碍多较轻,早期明确诊断,经扩张血管、神... 目的研究儿童创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探讨早期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创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儿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早期即可表现偏瘫、面瘫、失语,而意识障碍多较轻,早期明确诊断,经扩张血管、神经细胞保护剂、改善微循环、高压氧等治疗后多数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创伤性基底节区脑损伤和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正确认识该病,动态CT及MRI是其重要诊断技术;对于创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重在早期诊断,采取积极而恰当的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儿童 基底节区
下载PDF
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诱发因素研究
18
作者 郭自强 曹培超 +3 位作者 薛长理 李革军 张万宏 张海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重型脑损伤不合并脑梗死患者12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有统计意义的因素... 目的研究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重型脑损伤不合并脑梗死患者12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分析,确定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诱发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0)、高血压病史(P=0.001)、合并脑疝(P=0.000)、凝血异常(P=0.004)、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0.019)、外伤后应用止血药(P=0.004)是诱发重型脑外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是以上1种或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救治此类患者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做到诊断快速准确、治疗合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外伤 大面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方俊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4期263-263,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外伤基底节区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治疗婴幼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疗效分析
20
作者 张红霞 于秋红 +1 位作者 刘亚玲 薛连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7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婴幼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婴幼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将93例患儿分为两组:高压氧组60例和对照组33例。结果高压氧组有效率100%,治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1.8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婴幼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婴幼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将93例患儿分为两组:高压氧组60例和对照组33例。结果高压氧组有效率100%,治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1.82%,治愈率75.76%(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婴幼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婴幼儿 高压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