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肝内外门-体循环交通的CT表现
1
作者 缪小芬 周建军 +2 位作者 孙春锋 陆健 张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内外门-体循环交通的发生率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外门-体交通的螺旋CT三期扫描表现。结果肝外型门-体循环交通见于79例(98.75%),其中,食管下段黏膜下及食管周围静脉曲...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内外门-体循环交通的发生率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外门-体交通的螺旋CT三期扫描表现。结果肝外型门-体循环交通见于79例(98.75%),其中,食管下段黏膜下及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8例(60%),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扩张28例(35%),小网膜静脉曲张46例(57.5%),副脐静脉肝外型再通20例(25%),脾肾静脉和胃肾静脉分流10例(12.5%),腹膜后椎旁静脉曲张14例(17.5%);肝内型门-体循环交通6例(7.5%),其中,5例为门静脉左支与副脐静脉交通型(6.25%),1例为门静脉右后支与下腔静脉交通型(1.13%)。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显示有独特的价值,不仅能显示侧支循环的部位、范围和曲张的程度,而且可以追踪血流异常途径。认识侧支循环的CT表现特点,有助于肝内外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内()门-体循环交通 螺旋CT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郜建卫 靳丽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66-367,共2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种类、病因及防治。方法 对 38例CPB术后精神障碍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CPB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3 .17% (38/ 12 0 0 ) ,38例精神障碍表现为抑郁状态 16例 ,谵妄状态 10例 ,神经...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种类、病因及防治。方法 对 38例CPB术后精神障碍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CPB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3 .17% (38/ 12 0 0 ) ,38例精神障碍表现为抑郁状态 16例 ,谵妄状态 10例 ,神经衰弱综合征 9例 ,精神分裂样状态 3例。经过治疗及护理 ,36例治愈 ,2例死亡。结论 CPB术后脑损害、躯体性因素及精神因素是引起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体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 精神障碍
下载PDF
选择性咯血责任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鹤 李斌 +4 位作者 周华 闫小彬 孙鹏 褚建国 时惠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即刻和长期疗效,并探索影响咯血栓塞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患者的血管造影及病史。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行选择性动脉栓...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即刻和长期疗效,并探索影响咯血栓塞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患者的血管造影及病史。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进行止血。结果咯血的病因包括结核(20%)、支气管扩张(16%)、特发性(16%)、曲霉菌感染(12%)、NSCLC(12%)、肺炎(12%)和其它原因(12%)。25例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造影均明确了咯血责任动脉,共计栓塞63支支气管和肺外体循环动脉。经栓塞治疗后25例患者出血均即刻停止。18例(72%)患者的咯血获得了长期有效控制,7例(28%)患者在6个月内再发咯血。曲霉菌感染患者的预后结果最不理想,所有3例均再发咯血,其中1例死于大咯血。曲霉菌感染与咯血再发风险呈正相关联(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短暂胸痛、低热等栓塞后综合征,无脊髓损伤。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对大咯血患者是有效、安全、可行的诊断、控制措施,但在曲霉菌病例中存在较高的咯血再发率和死亡率,必要时需再次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 外体循环动脉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 被引量:6
4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1 位作者 肖湘生 刘士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14-319,共6页
支气管动脉起始、分布、走行等解剖变异较大,正常支气管动脉管径细小,疾病状态下支气管动脉发生解剖学重塑,并可与肺循环、肺外体循环等发生交通吻合。16层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三维形态学特征,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CT血管造影 16层CT血管造影 支气管动脉 形态学特征 解剖变异 动脉管径 疾病状态 外体循环 病理状态 循环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左心衰竭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菲 贾明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拔除气管插...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急性左心衰竭行IABP治疗的患者99例,被随机分为IABP组(n=51),男性35例,女性16例,年龄(61.75±8.36)岁,及IABP+NPPV组(n=48),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63.12±9.87)岁。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关病史、心功能等因素,对比术后相同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呼吸频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临床指标,以及二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病死率、IABP使用时间、监护室和住院时间。结果:IABP+NPPV组较IABP组:术后应用IABP平均天数少[(4.33±1.42)vs.(5.63±1.77)d,t=2.188,P=0.040]、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率低(8.3%vs.25.5%,χ~2=5.118,P=0.032)、术后气管切开率低(2.1%vs.15.7%,χ~2=5.536,P=0.032)、术后MODS发生率低4.2%vs.19.6%,χ~2=5.535,P=0.029)、ICU天数[(4.41±1.73)vs.(5.98±2.71)d,t=2.141,P=0.041]及住院天数[(13.69±3.28)vs.(16.91±3.87)d,t=2.050,P=0.047]少。监测期间,IABP+NPPV组较IABP组比较,平均心律慢、动脉压高、动脉血氧分压高、呼吸频率慢、血乳酸值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脑钠肽水平低。结论:IABP+NPPV可以明显改善OPCABG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呼吸循环状态及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无创正压通气 体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心脏功能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