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蒲金川 王瑞 《新疆医学》 2023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 分析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经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0年7月从本院选取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行传统外侧L型入路接骨板内... 目的 分析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经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0年7月从本院选取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行传统外侧L型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n=25,行经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足踝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组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足踝功能评分术前无显著差异(P> 0.05),手术后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腓肠神经损伤、拐角坏死去除钛板、深部感染以及浅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经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了足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外侧L型 外侧扩展 内固定 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外侧扩展入路和L形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祝文发 刘鹏原 +1 位作者 邱烽磊 苏省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82-284,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侧扩展入路和L形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61例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以外侧... 目的 探讨外侧扩展入路和L形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61例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以外侧L形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1例予以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跟骨指标、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跟骨高度、Gissane角以及Bohler角较治疗前增大,跟骨宽度较治疗前减小(P <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量表及Maryland足部功能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30.00%)(P <0.05)。结论 外侧扩展入路与L形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关节面解剖复位疗效相当,但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可以缩短骨性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 外侧L形接骨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肩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5
3
作者 武进华 冯志斌 +6 位作者 段晓亮 露露 喻单根 吕飞 安晓辉 王凯 张建河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肩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8年12月到2014年10月治疗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22~76岁,平均43岁。NeerⅠ型7例,Ⅱ型38例,Ⅲ型23例。手术方式均为切开复位锁定板... 目的总结采用肩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8年12月到2014年10月治疗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22~76岁,平均43岁。NeerⅠ型7例,Ⅱ型38例,Ⅲ型23例。手术方式均为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其中采用皮肤通长切口12例,皮肤分段切口56例,避开腋神经血管束用锁定接骨板完成对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结果 68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腋神经及桡神经损伤,肩部外形饱满无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满意。按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52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7%。结论肩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选择用于治疗NeerⅡ型及部分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收到良好疗效。熟悉该入路的解剖特点,掌握术中骨折复位、固定的技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锁定接骨 肱骨近端 腋神经
下载PDF
内外侧联合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陶 杨衡 +1 位作者 李宗原 张定伟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5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外侧联合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内外侧联合入路进行骨折显露,双接骨板进行固定。术中对关节面塌陷者予以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康复锻... 目的探讨经内外侧联合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内外侧联合入路进行骨折显露,双接骨板进行固定。术中对关节面塌陷者予以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120°~130°。疗效评定:优22例,良7例,可4例。结论对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外侧联合入路双接骨板内固定疗效满意。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复位、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外侧 锁定接骨
下载PDF
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平 徐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83-87,共5页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1例。试验组给予...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1例。试验组给予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参照组给予传统外侧L形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恢复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Gissane角、B?hler角及足部关节功能[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MFS)],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 <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Gissane角、B?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Gissane角、B?hler角大于术前(P <0.05)。术后6个月,两组MFS评分高于术前,且试验组MFS评分中功能、活动度高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外侧扩展入路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足部功能,改善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扩展 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效果观察
下载PDF
经三角肌和肱骨前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兰俊 王济纬 +1 位作者 周崇斌 张凯跃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4期430-432,共3页
高能量外伤所致的肱骨多段骨折较少见,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折大多移位明显且极不稳定,治疗困难[1]。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多段骨折,周期长,针眼容易感染,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采用交锁钉手术难度较大,复位或是穿钉时容易损伤... 高能量外伤所致的肱骨多段骨折较少见,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折大多移位明显且极不稳定,治疗困难[1]。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多段骨折,周期长,针眼容易感染,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采用交锁钉手术难度较大,复位或是穿钉时容易损伤桡神经,且进针点可能造成肩袖的损伤[2,3]。近年来丽水市人民医院采用联合经三角肌劈开和前外侧入路断端有限切开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多段骨折2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多段骨折 锁定接骨 固定治疗 三角肌 肱骨 临床报告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双切口入路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7
作者 杨庆 王荣生 +1 位作者 吴维冠 王伟雄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7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行走能力、伸膝滞缺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总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均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入路联合双接骨板固定可促进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 接骨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入路T型接骨板固定在胫距关节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振 俞光荣 +5 位作者 李西要 冯彦江 赵栋 郑福增 刘青 曲波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背景:目前踝关节融合仍是治疗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的金标准。踝关节融合术后不愈合发生率较高。距骨外后侧坏死者往往难以清理。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下段截骨、胫距关节融合T型接骨板固定治疗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目前踝关节融合仍是治疗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的金标准。踝关节融合术后不愈合发生率较高。距骨外后侧坏死者往往难以清理。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下段截骨、胫距关节融合T型接骨板固定治疗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截骨、胫距关节融合T型接骨板固定的30例创伤后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56~75岁,平均67.3岁。根据Morrey-Wiedeman分期,均为3期关节炎。记录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功能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足踝部功能。结果:30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0.0个月。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77.9±6.5)分,与术前(51.2±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胫距关节均融合,其中1例患者损伤腓肠神经,神经相应支配区出现感觉障碍,经营养神经治疗半年后症状缓解;1例由于早期活动融合处延迟愈合,经石膏固定、口服药物后愈合;1例由于融合时距骨向踝关节前侧稍移位,行走时鞋容易脱落。2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3例一般,满意率为90%。结论: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截骨、胫距关节融合T型接骨板固定治疗创伤后关节炎创伤小,术中获取植骨来源充分,操作方便,伤口风险小,患者术后满意度高,能纠正畸形、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距融合 T型接骨 外侧 腓骨截骨
下载PDF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侧Pilon骨折 被引量:16
9
作者 邵加龙 许平 +3 位作者 杜薛平 蔡春岳 薛锦标 陈伟 《中医正骨》 2018年第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18例闭合性后侧Pilon骨折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28~61岁,中位数40岁;车祸伤8例,扭伤10例;K...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18例闭合性后侧Pilon骨折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28~61岁,中位数40岁;车祸伤8例,扭伤10例;KlammerⅡ型7例,KlammerⅢ型11例;左侧11例,右侧7例;18例均合并外踝骨折,6例合并内踝前丘骨折。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中位数20个月。所有切口均愈合良好。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7~11周,中位数9周。至术后12周时所有患者均已完全负重。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86~94分,中位数90分;优14例,良3例,一般1例。未发生腓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失效。结论: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侧Pilon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后侧Pilon骨折 骨折固定 接骨 手术
下载PDF
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倪博文 肖红强 陈康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8月威海市立医院治疗96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随机分为掌侧入路组和背...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8月威海市立医院治疗96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随机分为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各48例;随访12~33个月,平均17.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不同时间点X线片参数、术后8周及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术后12个月与术前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术前、术后及术后12个月的X线片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入路组术后8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0.83%,明显高于掌侧入路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影响C型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的疗效,掌侧入路手术后早期腕关节旋前功能受影响,背侧入路手术后远期并发症较多,宜选用低切迹锁定加压接骨板并尽早拆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接骨 克氏针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永军 刘明勋 李伟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055-4056,共2页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的60%[1]。对移位的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易出现畸形愈合、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已逐渐成为医学界的共识[2]。"L"形外侧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但其高并发症发生率一...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的60%[1]。对移位的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易出现畸形愈合、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已逐渐成为医学界的共识[2]。"L"形外侧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但其高并发症发生率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L"形外侧入路及改良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病例资料,探讨:(1)改良外侧入路与传统外侧入路相比的优点;(2)锁定加压钛板与普通动力加压钢板相比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跟骨骨折 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畸形愈合 手术 关节面 足部骨折 动力加压钢 跗骨骨折
下载PDF
经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陶 王军 +4 位作者 石波 唐诗添 康斌 杨衡 张定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显露骨折,行锁定接骨板固定。对2例合并严重前外侧平台骨折者加用前外侧入路予以复位固定;对关节面...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显露骨折,行锁定接骨板固定。对2例合并严重前外侧平台骨折者加用前外侧入路予以复位固定;对关节面塌陷者予以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术后并发腘静脉血栓,予以抗血栓治疗后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结论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疗效满意。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复位、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 后内侧 锁定接骨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联合交叉排钉技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小峰 吕仁发 +2 位作者 孙琦 舒荣兵 吴刚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联合交叉排钉技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抽取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中对照组...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联合交叉排钉技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抽取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交叉排钉技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联合交叉排钉技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 接骨 交叉排钉技术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
14
作者 罗珉 包茂德 +2 位作者 王跃平 王勇 王超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4期481-481,共1页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四肢骨折,约占膝关节损伤的8.95%,而其后外侧骨折为一特殊类型的平台骨折.主要累及胫骨外侧髁的后1/3。本院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对13例该类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获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侧 锁定接骨 劈裂骨折 固定治疗 膝关节损伤 2009年 四肢骨折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角形接骨板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32例分析
15
作者 常西海 李炳辉 +2 位作者 李福东 张庆 路世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9-29,共1页
1994年8月~1996年8月,我们行后外侧入路角形接骨板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32例,未见钢板及螺丝钉弯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4例;年龄21~68岁,平均42.5岁。车祸伤30例,坠... 1994年8月~1996年8月,我们行后外侧入路角形接骨板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32例,未见钢板及螺丝钉弯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4例;年龄21~68岁,平均42.5岁。车祸伤30例,坠落伤2例。骨折位于左侧19例,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角形接骨 外侧
下载PDF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经前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固定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张志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观察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经前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骨科经前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90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系统随访12个月,记录骨折... 目的观察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经前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骨科经前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90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系统随访12个月,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膝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9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5±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39.9±11.5)°,HSS评分为(88.6±7.2)分,优良率为86.7%(78/90)。结论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经前外侧入路旋转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的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侧 旋转支撑接骨
下载PDF
外侧入路结合ITS接骨板行踝关节融合术
17
作者 程宇 杨惠林 +2 位作者 徐明 吴贵忠 张洪涛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3期241-243,共3页
背景:腓骨外侧入路接骨板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已有文献报道,之后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目的:观察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结合肱骨近端ITS接骨板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腓骨外侧入... 背景:腓骨外侧入路接骨板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已有文献报道,之后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目的:观察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结合肱骨近端ITS接骨板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结合肱骨近端ITS接骨板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患者9例,年龄44-65岁,平均55岁;合并踝关节内翻畸形4例,外翻畸形1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疗效,术后根据踝关节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个月;融合时间8-20周,平均14周。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41.5±9.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2.2±6.9)分,有统计学差异(t=28.02,P=0.000),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应用外侧入路结合ITS接骨板行踝关节融合术的融合率高,可有效缓解疼痛,纠正畸形并恢复功能,是治疗严重踝关节病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 融合 ITS接骨 内固定
下载PDF
经后内侧入路桡骨远端T型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
18
作者 袁先发 凤晓翔 +1 位作者 窦强兵 龚保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年第2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显露骨折,行桡骨远端锁定接骨板固定。对关节面塌陷者予以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条植骨。...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显露骨折,行桡骨远端锁定接骨板固定。对关节面塌陷者予以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条植骨。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2个月。术后一年根据膝关节KSS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采用经后内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 骨折固定 后内侧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
下载PDF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刘刚 吕永祥 +1 位作者 李子昂 朱自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2.1 d。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组(33例)和传统组(29例),改良组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传统组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86.89±1.32)min vs.(96.97±1.79)min、(94.70±6.27)mL vs.(218.59±8.4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1.27)d vs.(13.59±2.47)d,P>0.05]。改良组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100.25±8.33)d vs.(150.24±9.42)d、(94.57±0.47)分vs.(88.39±0.46)分、(124.42±0.46)分vs.(115.39±0.41)分(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9±0.58)分vs.(15.64±0.49)分,P>0.05],末次随访显示,改良组胫骨平台角、后倾角显著大于传统组(88.56±1.63)°vs.(85.54±1.39)°、(12.84±0.48)°vs.(11.02±0.42)°(P<0.05)。结论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够改善显露,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安全高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块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术 经前外侧扩展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王锋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7期296-296,共1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9月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患者29例,对其中的3例合并严重前外侧平台骨折者加用前外侧入路予以复...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9月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患者29例,对其中的3例合并严重前外侧平台骨折者加用前外侧入路予以复位固定。对关节面塌陷者予以自体髂骨植骨。在手术之后对膝关节进行康复锻炼[1]。结果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其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腘静脉血栓并发症,在经过抗血栓治疗之后愈合,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在12~24个月。结论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注重手术入路的正确,对关节骨折解剖进行全面的复位,内固定要坚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锁定接骨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