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新型前外侧钢板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璐 王仁崇 +5 位作者 谢友 胡居正 温定付 杨通池 黄书钟 石展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设计新型钢板,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模型,同时建立4组内固定模型(新型钢板、L型锁定钢板、斜T型钢板、拉力螺钉),施加轴向载荷500,1000,1500 N,比较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及内固定物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与结论: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的位移、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均随轴向力的增加近似等比增大,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①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小,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新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较L型锁定钢板组小;新型钢板组、L型锁定钢板组、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均位于外侧缘近端,从近端至远端位移逐渐减小,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位于外侧缘中部,从外侧向内侧位移逐渐减小;②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大,L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新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大于拉力螺钉组;③新型钢板组与斜T型钢板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拉力螺钉组内侧螺钉中部,可见明显应力集中;L型锁定钢板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④结果显示,L型锁定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分布最均匀、应力最小,但骨折块位移大,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相近,因此,新型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L型锁定钢板及拉力螺钉,有良好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外侧柱骨折 新型钢板 有限元分析 万向锁定螺钉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卫萍 朱华勇 +1 位作者 程亚娜 杨洋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患者3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36)与非...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患者3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36)与非感染组(n=347)。统计切口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36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革兰阳性菌比例最高,占66.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最高,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菌株,分离出1例真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手术时间≥3 h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层流室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包括急诊手术、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手术时间≥3 h,应加强手术室相关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 切口感染 手术室 相关因素 对策
下载PDF
不同入路下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并发后外侧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 被引量:5
3
作者 苏晨晨 张文生 +1 位作者 刘世平 史长安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索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并发后外侧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外侧单... 目的:探索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并发后外侧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外侧单切口组,前外联合组和腓骨颈截骨组,每组32例.外侧单切口组应用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治疗,前外联合组应用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治疗,腓骨颈截骨组应用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Rasmussen评价量表对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情况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价量表(HSS)对手术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外侧单切口组手术时间(79.35±19.63)min比前外联合组(90.17±21.47)min和腓骨颈截骨组(106.98±25.19)min短,前外联合组切口长度(10.13±2.65)cm和术中出血量(151.39±26.84)mL比外侧单切口组(17.46±3.47)cm、(208.47±34.17)mL和腓骨颈截骨组(16.28±3.58)cm、(264.18±35.66)mL少,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腓骨颈截骨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1.25%,显著高于外侧单切口组68.75%和前外联合组71.88%.三组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并发后外侧柱骨折患者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有显著上升,但三组患者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较短,对患者造成疼痛较少,腓骨颈截骨入路术后骨折复位效果较好,三组入路方法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单切口双间隙 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 腓骨颈截骨 外侧柱骨折
原文传递
3D打印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晓夏 赵岩 +3 位作者 彭聪 李彦宇 孔维奇 黄晓靖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7~65...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7~65岁,平均41.6岁。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伤1例。均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术前根据后外侧主要骨折块的压缩、大小、方位,在直视下复位骨块并充分植骨,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于腓骨头上方尽量偏后放置固定后外侧骨块。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及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55~95min,平均72.7min;术中出血量50~125mL,平均75.5mL。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区感染、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5周,平均12.4周。术后1年随访时未见明显角度丢失及关节面的再次塌陷。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2~18分,平均16.3分,其中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膝关节总伸屈度110°~150°,平均128.6°。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8例,优良率100%。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3D打印辅助下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供优先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侧 改良前外侧入路 3D打印
下载PDF
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壮乐 杨志芬 伍志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7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16例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例患者均进行经后外侧入... 目的 :探讨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16例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例患者均进行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这16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其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6周。在这1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患处的表皮出现部分坏死及渗出的症状,经换药处理后其坏死处的表皮愈合;其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术后1年,这16例患者改良的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5分。对这16例患者进行术后影像学评估的结果为,有14例患者的关节面塌陷<2mm,有2例患者的关节面塌陷约为4mm;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这16例患者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支撑钢板内固定术 涉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尺骨冠状突骨折双柱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刘观燚 胡利华 +3 位作者 沈锋 廖旭昱 韩金明 陈剑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 根据尺骨冠状突内外侧柱的概念提出尺骨冠状突骨折双柱分型,通过临床研究验证该分型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6—2016-06手术治疗的107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根据“柱”的概念将尺骨冠状突骨折分为内侧柱骨折... 目的 根据尺骨冠状突内外侧柱的概念提出尺骨冠状突骨折双柱分型,通过临床研究验证该分型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6—2016-06手术治疗的107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根据“柱”的概念将尺骨冠状突骨折分为内侧柱骨折、外侧柱骨折和双柱骨折,其中外侧柱骨折60例,内侧柱骨折17例,双柱骨折30例。30例外侧柱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30例外侧柱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内侧柱骨折与双柱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细节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和骨折分型决定。结果 10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15~42)个月。手术患者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3~5)个月。末次随访时内侧柱骨折组屈伸弧为(98±15)°,前臂旋转弧为(137±22)°,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92±7)分。外侧柱骨折组屈伸弧为(107±20)°,前臂旋转弧为(141±18)°,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95±8)分。双柱骨折组屈伸弧为(95±19)°,前臂旋转弧为(134±16)°,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89±10)分。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40例,良37例,可26例,差4例。术后10例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但无需手术治疗,7例术后因并发症需进行二次手术。结论 尺骨冠状突骨折双柱分型较O’Driscoll分型简单,较Regan-Morrey分型更强调尺骨冠状突立体概念,为临床医师制定不同治疗策略提供指导,在重视内侧柱稳定、降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尺骨冠状突骨折 分型 内侧骨折 外侧柱骨折 骨折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联合三柱理论个性化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华明 王福琴 +6 位作者 陈劲 钟华 李德强 李少琴 郑荣 李建炜 全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2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三柱理论个性化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6—2018-06诊治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18例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三柱理论指导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三柱理论个性化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6—2018-06诊治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18例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三柱理论指导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8~20)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血管损伤。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失败。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三柱理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做到骨折复位的精准化、个性化,特别对于后柱后外侧骨折的处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技术 理论 外侧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