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廷虎 李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 对比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改良Brostrom术组、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各40例。改良Brostrom术组给予改良B... 目的 对比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改良Brostrom术组、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各40例。改良Brostrom术组给予改良Brostrom术治疗,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给予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年踝关节影像学指标,多时间点足与踝功能(FAAM)、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随访1年切口愈合、复发情况。结果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改良Brostrom术组,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短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术后1年,2组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较术前降低,且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低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FAAM(日常运动、体育运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术后6个月、术后1年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FAAM(日常运动、体育运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随访1年,2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复发率低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结论 与改良Brostrom术比较,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优化踝关节影像学指标,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稳定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 改良Brostrom术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影像学指标
下载PDF
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促进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
2
作者 赵淑英 褚志凤 +1 位作者 胡云超 施琴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研究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促进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患者功能康复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CL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电脑编号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0例... 目的研究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促进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患者功能康复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CL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电脑编号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功能锻炼联合加压冷疗,研究组则行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对比2组患肢疼痛、肿胀程度、关节功能、踝关节背伸度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7 d、30 d时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7 d、30 d时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7 d、30 d时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7 d、30 d时踝关节背伸度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腓肠肌拉伸训练联合加压冷疗促进CLAI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康复 并发症 加压冷疗 牵张训练 慢性踝关节外侧稳定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稳定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文辉 王予彬 +3 位作者 李南楠 卢亮宇 程晏 李靖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重建治疗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总结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内病变特征。方法对2006年7月-2013年10月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到踝关节滑膜炎16例,游离体5例,滑膜嵌顿15例,距骨软骨损伤9例,...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重建治疗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总结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内病变特征。方法对2006年7月-2013年10月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到踝关节滑膜炎16例,游离体5例,滑膜嵌顿15例,距骨软骨损伤9例,胫骨前缘骨赘增生5例,采用滑膜清理、游离体取出、骨赘磨除、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等对症处理,异体肌腱结合Femoral INTRAFIX技术固定重建外侧稳定结构。术后管型石膏固定踝关节3周,同时实施康复计划。结果术后随访15-96个月,平均38个月,32例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阴性,4例从强阳性转为弱阳性。反复扭伤现象消失,均恢复工作和运动。AOFAS评分从术前的(36.7±0.9)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85.4±1.6)分(t=52.361,P=0.000)。术后MRI显示:外侧副韧带未见异常信号,8例韧带信号稍增粗;胫骨前缘骨赘增生消失4例;未见关节内游离体和异常滑膜信号。结论异体肌腱、Femoral INTRAFIX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临床效果肯定。重视关节内病变并及时微创处理对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稳定 关节镜手术 稳定重建
下载PDF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学忠 王伟 张振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5期275-276,共2页
目的介绍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15例。结果所有病例外侧副韧带都得到良好的重建,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定发生,术... 目的介绍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15例。结果所有病例外侧副韧带都得到良好的重建,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定发生,术后随访12~37个月,平均随访14.5个月,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优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腱肌腱 踝关节 外侧稳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与切开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岳 张辉 +2 位作者 张志军 郑峒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0-915,共6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共81名患者接受腘肌腱重建术治疗。其中3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被分为关节镜组(A组,n=21)和切开手术组(B组,n=17),术...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共81名患者接受腘肌腱重建术治疗。其中3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被分为关节镜组(A组,n=21)和切开手术组(B组,n=17),术后4周、8周、1年以及此后的每年进行主观、客观临床评估以及二次关节镜检查(外侧沟通过试验)。结果:本研究A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0±5.5个月,B组患者平均随访34.4±12.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主客观评估指标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IKDC主观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客观评估方面,两组间应力像下胫骨后移侧侧差值(A组:4.0±3.2 mm,B组:5.0±2.9 mm; P=0.336)以及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率(A组:1/21,4.8%,B组:2/17,11.8%; P=0.426)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和切开腘肌腱重建术均可以显著改善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术后的主客观临床效果,二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肌腱 膝关节 外侧旋转不稳定
下载PDF
改良Brostr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苟平 张晓文 +5 位作者 俞华军 钟甫华 郭峭峰 沈立峰 黄凯 张春 《浙江创伤外科》 2009年第4期399-400,共2页
踝关节急性外伤或反复扭伤常常会导致韧带损伤,继发踝关节不稳定。本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1月,应用改良Brostrom手术结合带线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稳定 治疗 锚钉 手术 改良 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韧带损伤
下载PDF
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7
7
作者 李山珠 梅炯 +3 位作者 吴卫平 李海峰 袁锋 俞光荣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6期367-368,共2页
目的 评价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0 9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别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时间 1 5... 目的 评价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0 9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别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时间 1 5年 ,采用Karlsson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优良率为 80 7% (88/1 0 9) ,其中克氏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 73 8%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为 78 9%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 93 1 % ;前两组与后一组相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最高。结论 对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疗效最佳 ,对新鲜骨折脱位手术中不一定要修复喙锁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修复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洪思敏 林海芳 杨春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9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8例,按手术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治... 目的分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8例,按手术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治疗组采用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总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采用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踝关节状态,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稳定 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 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
下载PDF
肩锁钩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李军 张宁 +1 位作者 金正帅 马益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锁骨钩板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疗效.方法:54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内固定物分别是锁骨钩板或克氏针,根据国外的锁骨外侧段骨折肩部功能评价标准进行6~12个月的术后随访,... 目的:比较锁骨钩板和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疗效.方法:54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内固定物分别是锁骨钩板或克氏针,根据国外的锁骨外侧段骨折肩部功能评价标准进行6~12个月的术后随访,随访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的手术优良率为77.3%,并发症发生率为27.3%,骨折愈合率为81.8%;锁骨钩板内固定组的手术优良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骨折愈合率10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不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锁骨钩板较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有较高的手术优良率和骨折愈合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它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钩板 稳定性锁骨外侧段骨折 内固定 疗效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一期修复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建平 杨勇 +1 位作者 朱涛 杨海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观察一期修复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例肘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简单脱位23例,复杂脱位8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其中16患者1期行切开探查并修复外侧... 目的观察一期修复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治疗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例肘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简单脱位23例,复杂脱位8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其中16患者1期行切开探查并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15例患者1期予以肘关节铰链支具固定治疗,未行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对比2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试验(PLRI test)及肱桡比例,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组间MEPS评分、PLRI te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间肱桡比例比较,非应力状态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力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肘关节脱位患者,当恢复肘关节的骨性稳定结构后,一期修复肘关节后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增加肘关节的后外侧旋转稳定性,进而降低慢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发生率,同时可加速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 一期修复 外侧旋转不稳定 肘关节
下载PDF
观察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滚韶 徐勤 +1 位作者 罗裕强 黄远翘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究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14例(14踝)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规范非手术治疗大于6个月症状无缓解,均采用全镜下"... 目的探究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14例(14踝)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规范非手术治疗大于6个月症状无缓解,均采用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距腓前韧带修复及下伸肌支持带加强)进行治疗,分析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AOFAS评分显著升高,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7.5±16.2),术中镜下发现14例患者均存在滑膜炎性增生,其中12例患者有韧带周围瘢痕组织形成,均行清理;距骨软骨损伤5例,其中单纯行清理4例,清理加微骨折治疗1例;骨赘8例,予切除;游离体1例,予摘除。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关节感染、腓浅和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或线结刺激等并发症,踝关节不稳、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CLAI是可重复实现的技术,具有微创性,可有效处理关节内病变,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快,其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稳定 临床效果 全镜下Brostrom-Gould
下载PDF
微创与切开修复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修复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6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切开修复:实施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微创修复:实施关节镜下关节囊射频皱缩术治疗),... 目的探讨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修复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6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切开修复:实施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微创修复:实施关节镜下关节囊射频皱缩术治疗),各1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为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手术治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微创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修复 切开修复 慢性踝关节前外侧稳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守赟 应凯 阮文礼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3期55-56,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均采取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手术前,患者... 目的分析研究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均采取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手术前,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47.9±7.8)分,HSS评分为(45.5±6.6)分;手术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90.4±12.6)分,HSS评分为(82.8±7.9)分;手术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采取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成形 缝合术 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 临床效果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骨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4
作者 游红林 胡松 高大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931-935,941,共6页
目的 对比Intertan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骨固定方式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骨固定方式将128例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IFF患者分为Intertan组(n=65例)和DHS组(n=6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 目的 对比Intertan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骨固定方式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骨固定方式将128例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IFF患者分为Intertan组(n=65例)和DHS组(n=6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失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使用血液流变仪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同时使用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量表评价两种骨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Intertan组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IFF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DHS组,术后失血量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与DHS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Intertan组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DHS内固定术比较,Intertan髓内钉治疗外侧壁不稳定型IFF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Intertan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12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燕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方法对12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疗后使用AOFAS评分系统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优良率...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效果。方法对12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疗后使用AOFAS评分系统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优良率为91.3%,并发症率为5.6%。结论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 外侧稳定 手术
下载PDF
Arcuate征在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
16
作者 李杨 王文良 +1 位作者 王彦鹏 王景贵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的相关性。【方法】自1995年2月-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20例具有areuate征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及开放性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前、后膝关节功... 【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的相关性。【方法】自1995年2月-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20例具有areuate征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及开放性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发现患者均有后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完整,术后患者平均随访32个月,(16—69)9个月,Dosterior-drawer试验和externalrotation—recurvatum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55.72±6.28)分增加至术后(89.24±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提示膝关节受到内翻的损伤机制,为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标志,导致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uate征 外侧稳定 后交叉韧带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在治疗锁骨外侧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晓飞 党建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31-1431,共1页
关键词 锁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锁骨外侧端不稳定骨折 锁骨钩钢板 手术治疗 锁骨外侧端Ⅱ型骨折 临床常见 锁骨骨折 喙锁韧带 骨折移位
下载PDF
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18
作者 王刚 卜海富 华兴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800-801,共2页
目的 :探讨肩锁钩钢板在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18例 ,随访时间 6~ 18个月 ,平均 8 5个月。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 ,肩关节活动度良好 ,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肩锁钩钢板治... 目的 :探讨肩锁钩钢板在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18例 ,随访时间 6~ 18个月 ,平均 8 5个月。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 ,肩关节活动度良好 ,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 ,固定确切 ,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钩钢板 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重建手术治疗
19
作者 钱定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4期522-523,共2页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运动损伤性疾病,可以分为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二者有一定的重叠性,通常会合并发生。手术重建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有效手段。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稳定 手术治疗 手术重建 运动损伤性疾病 机械性 功能性 重叠性 并发生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 +22 位作者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冯仕明 翟宏伟 周敬杰 张秋阳 王凯 蒋逸秋 顾加祥 芮云峰 田建 丁文鸽 孙克富 陈伟 赵建宁 刘璠 郝跃峰 桂鉴超 王青 糜菁熠 徐炜 许光旭 马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期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文献证据,经江苏省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本专家共识,供全国足踝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参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慢性踝关节外侧稳定 加速康复外科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