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臂外侧肌间隔卡压综合征及其防治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山东 尹庆水 李凭跃 《创伤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肱骨骨折后桡神经卡压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方法 在防腐尸体标本上进行臂部桡神经行程观察。 7例肱骨骨折治疗后迟发性桡神经卡压 ,行臂外侧肌间隔切开松解桡神经。根据其发病机制命名为臂外侧肌间隔卡压综合征。结果 根... 目的 探讨肱骨骨折后桡神经卡压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方法 在防腐尸体标本上进行臂部桡神经行程观察。 7例肱骨骨折治疗后迟发性桡神经卡压 ,行臂外侧肌间隔切开松解桡神经。根据其发病机制命名为臂外侧肌间隔卡压综合征。结果 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桡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优 6例 ,良 1例。结论 臂外侧肌间隔是肱骨骨折后桡神经卡压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臂外侧肌间隔切开是治疗和预防的有效方法。肱骨骨折的良好复位、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或调整好钢板位置 ,均能预防臂外侧肌间隔卡压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桡神经 外侧肌间隔 综合征
下载PDF
外侧肌间隔入路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智丰 王龙虎 +5 位作者 赵永滨 梁高峰 金永范 张朝 张满盈 滕云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9期849-850,共2页
目的探讨外侧肌间隔入路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外侧肌间隔入路双重建钢板外、后侧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15例。结果本组随访3~20个月。肘关节功能按改良Cassebaum评分:优11例,良4例。结论外侧肌间隔入路... 目的探讨外侧肌间隔入路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外侧肌间隔入路双重建钢板外、后侧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15例。结果本组随访3~20个月。肘关节功能按改良Cassebaum评分:优11例,良4例。结论外侧肌间隔入路外、后侧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固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特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肌间隔 重建钢板 肱骨中下段 骨折
原文传递
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晓俞 罗维 +1 位作者 江显俊 王雨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目的探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闭合性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患者采用肱骨后... 目的探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闭合性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患者采用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后侧入路组),19例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相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后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65.18±3.50)min,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85.73±6.16)min,后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222.95±44.55)ml,前外侧入路组为(281.34±34.82)ml,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Broberg和Morrey评分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1年内愈合,前外侧入路组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肱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手术治疗,可操作性强,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安全性高,肱骨后侧骨骼平坦,利于放置钢板,无须特别塑形钢板,不影响肘关节功能,推荐在临床上使用后侧切口、外侧肌间隔入路的方式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后侧入路 外侧肌间隔 肱骨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臂外侧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吉 姜树学 +3 位作者 郝咸春 杨果凡 陈宝驹 高玉智 《解剖学报》 CAS 1983年第4期354-358,461,共6页
对42侧成年人上肢臂外侧皮瓣的动脉来源、皮动脉在皮及皮下组织内的吻合情况及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1.臂外侧皮瓣的动脉主要来自肱深动脉及桡侧副动脉皮支、肱外侧皮动脉和旋肱后动脉的皮支。皮瓣移植时主要以肱深动脉或桡侧副... 对42侧成年人上肢臂外侧皮瓣的动脉来源、皮动脉在皮及皮下组织内的吻合情况及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1.臂外侧皮瓣的动脉主要来自肱深动脉及桡侧副动脉皮支、肱外侧皮动脉和旋肱后动脉的皮支。皮瓣移植时主要以肱深动脉或桡侧副动脉作为血管蒂。2.分布于臂外侧皮瓣的皮动脉在皮及皮下组织内吻合成微血管网。而由臂内侧、前臀上部来的皮动脉也参与这个动脉网的形成。3.臂外侧皮瓣的静脉包括浅、深两组:浅组是头静脉,外径较粗;深组是肱深静脉或桡侧副静脉,多数有两条与同名动脉伴行。皮瓣移植时,浅、深组静脉可依据受区的条件和需要分别或同时与受区的静脉缝合。4.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在不周高度穿出臂外侧肌间隔,分布于臂外侧和前臂背侧皮肤。后者与桡侧副动脉后支的皮支极为密切。5.依据用红墨水灌注肱深动脉所显示的结果,讨论了臂外侧皮瓣的切取范围。臂外侧皮瓣可分为上、中、下臂外侧皮瓣,分别以旋肱后动脉皮支、肱外侧皮动脉和肱深动脉或桡侧副动脉作为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副动脉 后支 外径 旋肱后动脉 皮瓣移植 外侧肌间隔 皮支
下载PDF
小腿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 一个新的皮瓣供区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长满 钟世镇 刘牧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3年第2期97-98,共2页
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研究了88侧成人尸体下肢。提出了一个新的皮瓣供区——小腿前外侧皮瓣。该皮瓣的血管蒂为行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内的腓浅动脉,其起点外径为1.0mm,与腓浅神经伴行,两侧有相应的伴行静脉。该皮瓣既是一个游离皮瓣的供区... 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研究了88侧成人尸体下肢。提出了一个新的皮瓣供区——小腿前外侧皮瓣。该皮瓣的血管蒂为行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内的腓浅动脉,其起点外径为1.0mm,与腓浅神经伴行,两侧有相应的伴行静脉。该皮瓣既是一个游离皮瓣的供区,又可作为带蒂的转移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皮瓣供区 外侧 外侧肌间隔 解剖学
下载PDF
肱桡肌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永松 钟世镇 +2 位作者 刘牧之 陈子华 徐达传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肱桡肌位于前臂桡侧,位置表浅,容易切取。在功能上,肱桡肌虽有协助屈肘和纠正前臂过于旋前或旋后的作用,但均为辅助性功能。肱桡肌切除后,由协同肌代偿,不致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具有作为吻合血管游离移植的肌瓣或肌皮瓣的良好条件。
关键词 外侧肌间隔 屈肘 分支 尺动脉 前臂 桡动脉 血管束 挠神经 外侧 外侧 内侧面 动脉干 三头 骨间返动脉 长伸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自力 刘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1期31-32,共2页
目的:评价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2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 目的:评价外侧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2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中下段粉碎骨折 双钢板 外侧肌间隔
下载PDF
以手掌为例展示局解绘图教学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健飞 于胜波 +3 位作者 郑楠 迟彦艳 刘绍壮 隋鸿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3-503,共2页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实地解剖来学习局部解剖学是非常有效的办法.然而,由于尸体标本来源紧张,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另外尸体保存的姿势也使个别部位无法充分解剖暴露.因此,利用现有的教...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实地解剖来学习局部解剖学是非常有效的办法.然而,由于尸体标本来源紧张,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另外尸体保存的姿势也使个别部位无法充分解剖暴露.因此,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传统的绘图教学方法,将学生无法解剖的部位和结构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显得格外重要.绘图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绘图的方法也很多,简笔画[1]、线条图[2]、几何图形[3]等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课程中均有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边绘图边讲解,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多媒体授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法 掌腱膜 骨间背侧 外侧肌间隔 局部解剖学 蚓状 模式图 骨间掌侧 掌深弓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后迟发性桡神经损伤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志强 薄连洪 齐国柱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225-1225,共1页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多见,而迟发性桡神经损伤罕见报道。我院治疗7例因骨折复位不良、异常骨痂占位及钢板挤压导致桡神经损伤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迟发性桡神经损伤 上臂外侧肌间隔
下载PDF
桡神经受压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俞寿民 邵静山 朱晞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为了观察压迫桡神经的腱性结构及其有关解剖,共研究了40具成人及10具新生儿的100侧上肢。在80侧成人上肢中均可见到桡侧腕短伸肌纤维桥及旋后肌弓,有肱三头肌纤维桥的48侧(60%),肱桡肌纤维桥的34侧(42.5%)。在20侧新生儿上肢中,这些腱... 为了观察压迫桡神经的腱性结构及其有关解剖,共研究了40具成人及10具新生儿的100侧上肢。在80侧成人上肢中均可见到桡侧腕短伸肌纤维桥及旋后肌弓,有肱三头肌纤维桥的48侧(60%),肱桡肌纤维桥的34侧(42.5%)。在20侧新生儿上肢中,这些腱性结构尚未完全发育,仅少数桡侧腕短伸肌纤维桥起始部与旋后肌弓近侧缘可出现一些结缔组织。测量了桡管上、中、下三段的长度,观察了各段内桡神经的毗邻关系。桡神经的浅、深支分叉部位在髁间线以上的33侧(41.25%),髁间线以下者29侧(36.25%),平髁间线的18侧(22.5%)。熟悉这些解剖内容,有助于桡神经受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 纤维 福洛斯弓 细胞 臂丛 桡神经 挠神经 侧腕 外侧肌间隔 综合病症 综合征
下载PDF
双腓浅神经一例
11
作者 丰德宽 程永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4期237-237,共1页
在解剖一例男性尸体的左侧小腿时见:腓浅神经在腓骨小头下方与腓深神经分开后立即分为两条。一条走行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内(称为前支),在距腓骨小头11.5cm处出肌间隔走行于深筋膜深面,在腓骨小头远侧16.7cm处浅出深筋膜进入皮下,经踝关... 在解剖一例男性尸体的左侧小腿时见:腓浅神经在腓骨小头下方与腓深神经分开后立即分为两条。一条走行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内(称为前支),在距腓骨小头11.5cm处出肌间隔走行于深筋膜深面,在腓骨小头远侧16.7cm处浅出深筋膜进入皮下,经踝关节前方,胫骨前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的浅面进入足背;其伴行血管在距腓骨小头9.3cm处起源于胫前血管,动脉外径1.3mm,伴行静脉两条,其外径分别为1.0和0.6mm;在距腓骨小头18.6cm处该血管发出一较大皮支,动、静脉外径分别为0.8和0.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肌间隔 神经 皮瓣 深筋膜 固有筋膜 外侧 小腿 胫前
下载PDF
桡神经深支卡压综合症二例
12
作者 李松强 应一飞 《颈腰痛杂志》 1993年第2期125-125,共1页
例1 吴X,女性,锐工,35岁。92年6月29日入院。患者于三年前始发左手指背伸无力,活动不便,左前臂酸胀,劳累后加重但尚能坚持工作。以后逐渐加重,前臂背侧有轻度酸痛,手指不能背伸,不能参加工作已1月余。检查:颈部无疼痛,左上肢侧向牵拉试... 例1 吴X,女性,锐工,35岁。92年6月29日入院。患者于三年前始发左手指背伸无力,活动不便,左前臂酸胀,劳累后加重但尚能坚持工作。以后逐渐加重,前臂背侧有轻度酸痛,手指不能背伸,不能参加工作已1月余。检查:颈部无疼痛,左上肢侧向牵拉试验(一)。左肱骨外上髁下方约10公分处压痛,未触及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 卡压 背伸无力 背侧 挠神经深支 肱骨外上髁 牵拉试验 外侧肌间隔 尺侧 骨外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合并挠神经损伤回顾性分析
13
作者 吴定成 孙嘉礼 《基层医学论坛》 2003年第6期567-568,共2页
我院自1987年8月~2001年7月在术中、术后做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或取内固定时,造成医源性挠神经损伤12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讨论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 挠神经损伤 骨折内固定 外侧肌间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