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勇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S0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03~2018-12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03~2018-12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ohler角、Cissane角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内固术定应用于跟骨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小切口 传统外侧l型切口 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并发症发生率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伟 《医药与保健》 2014年第1期33-33,36,共2页
目的 探讨外侧L型切口对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42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26足),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外侧L型切口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 探讨外侧L型切口对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42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26足),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外侧L型切口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明显优于30.7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型切口治疗,疗效显著,感染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型切口 跟骨骨折 感染
下载PDF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温曙荣 刘志凌 +1 位作者 吴泳辉 鲁鹏 《当代医学》 2020年第5期177-179,共3页
目的对比跗骨窦小切口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跗... 目的对比跗骨窦小切口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Bo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AOFAS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均更短,其术后第1天VAS评分更低(P<0.05);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前后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数值进行组内对比,其各项数值均高于接受治疗前(P<0.05);观察组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其SandersⅢ型骨折患者的AOF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相比,为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 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与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旭林 商仲岭 杨乐 《云南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270-272,共3页
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之一,大多由强外力、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类型较为复杂,常以关节面骨折较为多见,由于跟骨属于不规则骨,骨折后复位相对困难。因此,经跟骨外侧L型切口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1]。且运用广泛,但其并... 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之一,大多由强外力、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类型较为复杂,常以关节面骨折较为多见,由于跟骨属于不规则骨,骨折后复位相对困难。因此,经跟骨外侧L型切口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1]。且运用广泛,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微创技术的运用使得跗骨小切口治疗成为热点,但其临床效果仍受学者们争议,本研究对2种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参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小切口 手法整复 外侧l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燕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3-5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及实验组(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各35例,给... 目的对比研究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及实验组(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各35例,给予3个月随访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相比较,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获得的疗效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小切口 传统外侧l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宋战锋 刘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2期95-97,共3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跟骨中部宽度、Gissanc角、Bohler角、AOFAS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跟骨中部宽度、Gissanc角及Bohler角均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优良率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 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春宇 《临床研究》 2019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以住院单双号作为分组依据,将研究目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用传统... 目的对比分析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以住院单双号作为分组依据,将研究目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分析关节功能评分、临床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关节功能评分、临床观察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提升明显较高(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低(P <0.05)。结论在跟骨骨折临床治疗中,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前者治疗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后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小切口 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8
作者 王利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39-0042,共4页
研讨跟骨骨折患者对其采取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了在2015年5月至2023年5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永济人民医院的跟骨骨折患者,共计有6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0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外侧L... 研讨跟骨骨折患者对其采取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了在2015年5月至2023年5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永济人民医院的跟骨骨折患者,共计有6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0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而干预组则选择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我们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对两组的详尽分析,我们发现两组在关键的临床参数、手术前后的关节角度变动、临床评估分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干预组在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切口长度明显较小,出血量显著降低,手术时长也更为短暂,并且骨折愈合的速度也更快,切口并发症低,与对比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跟骨骨折患者的关节角度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值>0.05)。然而,干预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切口并发症,出血量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两组的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评分并无明显不同(P>0.05)。然而,术后评估显示,干预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显著的(P<0.05)。此外,干预组患者在术后出现诸如切口并发症、距下关节僵硬、感染、腓肠神经损伤等不良事件的比例(10%)远低于对照组(36.67%),这一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手术,能够带来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 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彭鹏豪 乔荣勤 +2 位作者 刘铭柏 黄鹏 叶勇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90例单侧跟骨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结...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90例单侧跟骨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内固定组(微创组)和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组(常规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术后第1天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Bohler角、Gissane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18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率、术后第1天VAS评分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价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Ⅱ型骨折AOFAS踝后足评分微创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SandersⅢ型骨折常规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及简单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但对于复杂的SandersⅢ型骨折外侧L型切口仍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术前应明确骨折类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小切口 微创 跟骨外侧l型切口 伤口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廖习如 刘忠国 +1 位作者 陈家生 许志向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6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笔者所自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跟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分析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笔者所自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跟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跟骨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AOFAS评分、Gissane角、Bohler角、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为91.1%,对照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为95.6%,研究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Gissane角与Bohler角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Gissane角与Bo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1%,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均有不错的效果,而经跗骨窦小切口治疗的创伤小、手术及愈合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小切口 跟骨外侧l切口 跟骨骨折
下载PDF
足外侧血管链在防治跟骨外侧“L”型切口皮肤坏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许斌 池征璘 +1 位作者 官建中 吴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8-159,163,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L"型切口皮瓣血供与血管链的关系,探寻安全的手术切口。方法:解剖5具尸体标本,了解足外侧"L"型切口皮瓣的血管链供应情况。选取跟骨骨折10例,根据尸体解剖的结果,均采用外侧扩大"L"型...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L"型切口皮瓣血供与血管链的关系,探寻安全的手术切口。方法:解剖5具尸体标本,了解足外侧"L"型切口皮瓣的血管链供应情况。选取跟骨骨折10例,根据尸体解剖的结果,均采用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病例,观察病人的切口皮肤愈合状况。结果:腓动脉和胫前动脉在足外侧形成的血管链是"L"型切口皮瓣的主要血供来源。10例扩大"L"型切口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伤口坏死、感染。结论:保护足外侧血管链可以避免对"L"型切口皮瓣血供的破坏,可以减少跟骨骨折外侧"L"型切口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侧血管链 外侧l切口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泽钦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的固定治疗中运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在东莞市塘厦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跟骨骨折的患者,将其进行随机性的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的固定治疗中运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在东莞市塘厦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跟骨骨折的患者,将其进行随机性的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运用跗骨窦小切口固定的方式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Kofoed评分以及Maryland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的时间内,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分别为50.5%和1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优势更加明显,且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加少,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上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小切口 跟骨骨折 外侧l切口内固定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林 张孝鹤 +1 位作者 郭龙 李伟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5期152-15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跗骨窦小切口与根骨外侧"L"型切口两种治疗方法对跟骨骨折及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的100例跟骨骨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分析经跗骨窦小切口与根骨外侧"L"型切口两种治疗方法对跟骨骨折及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的100例跟骨骨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康复情况以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手术情况以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及并发症相比于传统的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值得在接下来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小切口 跟骨外侧"l"切口 跟骨骨折及并发症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传统外侧扩大“L”型切口与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陈军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5期2494-2496,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外侧扩大“L”型切口与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采用传统外侧扩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跗骨窦... 目的:比较传统外侧扩大“L”型切口与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采用传统外侧扩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足部功能、跟骨中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A组短,且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Maryland分、跟骨中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上升,且B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A组低(2.27%VS 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外侧扩大“L”型切口,采用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更高,且并发症更少,可有效提高患者足部功能,促进身体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窦入路 传统外侧扩大“l切口 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跟骨骨折外侧“L”切口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1
15
作者 金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2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皮缘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4年9月采用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3例跟骨骨折病例,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6~8个月,平均随访4.5个月,了...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皮缘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4年9月采用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3例跟骨骨折病例,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6~8个月,平均随访4.5个月,了解患者的切口愈合状况及愈合不良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9例,占随访病例的12.4%,其中皮缘局部坏死17例、钢板部分外露2例;经过换药等治疗后,17例愈合,2例皮缘坏死钢板外露伴感染者经过长期换药后拆除钢板,再经换药,创面逐渐愈合。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患者全身状况、合并的基础疾病、跟骨的解剖特点、手术的时机选择、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纠正全身不良情况,提高机体抗手术打击能力,熟练掌握跟骨及周围软组织的解剖,选择好手术时机、保持术中操作的规范性、引流充分、尽量避免对皮瓣血供的破坏是减少跟骨骨折外侧"L"切口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侧l切口 切口愈合不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和外侧L入路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郎贤伟 黄力斌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6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 研究分析跗骨窦入路切口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SandersⅢ型)患者共87例,治疗医师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44例,行常规外侧L型入路切口治疗;B组... 目的 研究分析跗骨窦入路切口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SandersⅢ型)患者共87例,治疗医师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44例,行常规外侧L型入路切口治疗;B组患者43例,行跗骨窦入路切口治疗.结果 A组患者骨折至手术时间长于B组患者,手术时间略少于B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AOFOS踝-后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B?hler角、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A组与B组患者于术前、术后的B?hler角、Gissane角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口治疗可以获得与外侧L型入路切口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Ⅲ 跗骨窦入路切口 外侧l入路切口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跟骨骨折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的临床效果对比
17
作者 王祯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7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接受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接...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接受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接受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踝—后足量表(AOFAS)评分与Bohle角、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与B组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行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均有满意效果,但是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创伤更小,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l外侧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 经皮撬拨空心钉固定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耀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7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予以经外侧"... 目的:分析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予以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3d 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3 d 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Ⅲ 外侧l切口内固定 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术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方案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彬 郑兆云 马松涛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3512-3514,共3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96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96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96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96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足)。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长度,以及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放射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高度及跟骨长度的增大程度和跟骨宽度的降低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并发症、距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费用,且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Ⅲ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外侧l切口 疗效
下载PDF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不愈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一仑 宋金辉 +1 位作者 党晓谦 张晨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3期213-214,共2页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 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我科有61例(78侧足)跟骨骨折患者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其中53例男性(67侧足),8例女性(11侧足),年龄21~57岁(平均39岁)。56例(71足)是高处坠落...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 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我科有61例(78侧足)跟骨骨折患者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其中53例男性(67侧足),8例女性(11侧足),年龄21~57岁(平均39岁)。56例(71足)是高处坠落伤,5例(7足)是交通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h^22d,平均9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4足,Ⅲ型31足,Ⅳ型13足。对这些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后处理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0.5~3年,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结果有7例患者(9侧足)发生切口边缘坏死或裂开,占11.5%。经相应治疗,均获得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患者全身状况、合并的基础疾病、跟骨的解剖特点、手术的时机选择、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跟骨骨折 外侧l切口 切口愈合不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