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7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单个核细胞感染对慢性丙肝患者的意义
1
作者 石国梁 江河清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1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结果 血清HCV RNA阳性41例,PBMC中HCV RNA阳性36例(... 目的 探讨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1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结果 血清HCV RNA阳性41例,PBMC中HCV RNA阳性36例(Х^2=23.835,P=0.000〈0.05);但其中3例血清阴性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结论 PBMC可能是肝外HCV贮存和复制的另一场所,PBMC中HCV RNA存在不完全依赖于血清HCV 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单个核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四种循环miR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及外周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荀春华 胡志坚 韩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5期1943-1944,194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中四种miR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随机选取的43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和PBMC中四种miRNA(miRNA-146a、miRNA-223、miRNA-16和miRNA-155... 目的探讨血液中四种miR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随机选取的43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和PBMC中四种miRNA(miRNA-146a、miRNA-223、miRNA-16和miRNA-155)的表达,分析这些血浆和PBMC特异的miRNA在RA中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患者血浆中miR-146a和miR-155表达下调(P<0.05),miR-16表达增高(P<0.05),而miR-22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中四种miRNA表达均上调(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这些miRNA在血浆和PBMC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miRNA-146a、miRNA-223、miRNA-16和miRNA-155在RA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在血浆和PBMC中出现的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微RNAS 血浆 外周单个细胞
下载PDF
鼻咽癌高癌家系外周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兰炎根 陈舒华 +3 位作者 陈凯 田道法 何迎春 黄冬云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419-2423,2424,共6页
目的寻找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的癌变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的外周血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别分离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蛋白,经蓝银... 目的寻找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的癌变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的外周血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别分离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蛋白,经蓝银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识别,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建立了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2-DE图谱;发现并鉴定了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19个,这些差异蛋白质点主要为蛋白质合成与分解、抗氧化应激、分子伴侣、细胞结构相关蛋白质、三大代谢相关酶类以及信号传导相关蛋白质等。结论通过对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较蛋白质学研究,筛选并鉴定到19个与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其中HSP27、Protein S100-A9、Prohibitin可能成为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癌变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的外周血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高癌家系 外周单个细胞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外周单个核细胞CD25 mRNA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琳 陆勤 王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25 mRNA表达。方法:以管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参照,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新生儿HIE患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1、7天外周血CD25 mRNA水平,以lg c...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25 mRNA表达。方法:以管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参照,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新生儿HIE患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1、7天外周血CD25 mRNA水平,以lg cDNA/lg GAPDH比值代表其最终mRNA水平。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 mRNA水平分别为0.72±0.19和1.12±0.2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通气、换气等综合性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缺氧缺血症状逐步改善,生后第7天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 mRNA水平分别为1.02±0.22和2.02±0.3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HIE(重度)患儿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 mR-NA水平均较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IE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外周血CD25 mRNA水平降低,并与HIE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新生儿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 CD25 mRNA 外周单个细胞(PBMC)
下载PDF
复方新诺明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TLR7和TLR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范俊 郭洪佩 +1 位作者 路臻豪 鲍华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6期1707-1710,共4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复方新诺明联合泼尼松治疗对外周单个核细胞TLR7和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分组,为试验1组(n=20)和试验2组(n...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复方新诺明联合泼尼松治疗对外周单个核细胞TLR7和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分组,为试验1组(n=20)和试验2组(n=30),其中试验1组为初次诊断患者,试验2组为复方新诺明联合泼尼松治疗患者,同时选同期同院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补体C4、补体C3、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性别、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有TLR9、TLR7表达。TLR9、TLR7转录水平经定量PCR检测,试验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TLR9、TLR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TLR7表达低于试验1组(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与TLR9、TLR7呈正相关(P<0.01)。试验1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与TLR7的相关系数为0.099,与TLR9的相关系数为0.490;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抗Sm抗体滴度与TLR7的转录水平呈正相关(P<0.05)。TLR9和抗ds-DNA抗体滴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呈正相关。TLR9与联合用药治疗剂量存在相关性。TLR9表达与药物治疗剂量、C4水平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相关。TLR7转录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变化情况与TLR9、TLR7基因转录呈正相关,而泼尼松、复方新诺明使用剂量是影响TLR9表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复方新诺明 泼尼松 外周单个核细胞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在利什曼感染部位诱导Th1应答的DC来源于外周单个核细胞
6
作者 鲍嫣 韩岩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外周单个核细胞 TH1应答 DC 感染部位 机体炎症反应 引流淋巴结 利什曼原虫 Th1反应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TLR7和TLR9表达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许敏玲 陈桃 蔡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61-1966,共6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7、TLR9)转录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0例SLE患者(激素治疗组24例,初次诊断组16例)以及健康对照组(19例)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7、TLR9)转录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0例SLE患者(激素治疗组24例,初次诊断组16例)以及健康对照组(19例)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分离PBMC,通过定量PCR法检测TLR7和TLR9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统计学分析组间的差异和相关变量分析。结果激素治疗组和初次诊断组SLE患者PBMC的TLR7和TLR9基因转录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次诊断组TLR7表达高于激素治疗组(P <0.05),但TLR9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R7和TLR9的转录水平均与SLE的活动指数成正相关关系。TLR7还与抗Sm抗体滴度正相关,而TLR9与年龄、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4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日均剂量等因素相关。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变量提示TLR7主要与SLE活动指数相关,而TLR9的可能相关变量依次为SLE活动指数、补体C4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结论 TLR7和TLR9基因转录增高与SLE的病情活动具有正相关关系。影响TLR9表达的主要因素还包括近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和补体C4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单个细胞 TOLL样受体 糖皮质激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单个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下载PDF
宫颈癌癌组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AGE-A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胡美丽 王雅慧 +7 位作者 何海鹏 严凤 杨金兰 刘佳麒 王志芳 赵倩 张珊 张笑笑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癌组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AGE-A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020-05至2022-05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及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因宫颈病变拟行宫颈锥切术或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 目的探究宫颈癌癌组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AGE-A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020-05至2022-05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及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因宫颈病变拟行宫颈锥切术或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宫颈癌组和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变组织MAGE-A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及PBMC中MAGE-A3 mRNA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PBMC中MAGE-A3mRNA表达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相关性以及癌组织MAGE-A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宫颈癌癌组织MAGE-A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FIGO分期、肿瘤的直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感染高危型HPV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宫颈癌组癌组织和PBMC中MAGE-A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3±0.46)、(1.70±0.49),均显著高于SIL组(0.59±0.20、0.92±0.33)(P<0.05),血清SCC-Ag[(3.87±1.69)ng/ml]、CA-125[(48.62±15.10)U/ml]均显著高于SIL组[(0.70±0.32)ng/ml、(25.36±8.33)U/ml](P<0.05);宫颈癌组癌组织MAGE-A3蛋白表达阳性率(66.07%)显著高于SIL组(30.00%)(P<0.05);宫颈癌患者癌组织、PBMC中MAGE-A3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SCC-Ag、CA-125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PBMC中MAGE-A3表达均上调,且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病情进展有关,MAGE-A3有望成为早期宫颈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 外周单个细胞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张友福 罗来邦 +4 位作者 杨锦然 杨华 李新长 罗文峰 龙成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探索黄芪甲苷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离并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依据培养液所含药物类型分为对照组、拉米夫定... 目的:探索黄芪甲苷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离并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依据培养液所含药物类型分为对照组、拉米夫定组、黄芪甲苷组。拉米夫定组和黄芪甲苷组又根据药物终浓度各分为低、中、高浓度3个亚组。培养1周后,分别检测各组HBsAg、HBeAg、HBV-DNA、HBV-cccD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甲苷各浓度组HBsAg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甲苷各浓度组HBeAg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甲苷低浓度组HBV-D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甲苷中、高浓度组HBV-DNA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甲苷各浓度组HBV-cccD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拉米夫定各浓度组HBsAg、HBeAg、HBV-D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低浓度组HBV-cccD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拉米夫定中、高浓度组HBV-cccDNA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分析提示黄芪甲苷浓度与HBsAg、HBeAg、HBV-DNA、HBV-cccDNA表达量呈线性负相关,其中与HBsAg、HBV-DNA的负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中HBV的复制,能为解决肝移植术后HBV复发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乙肝病毒 乙肝后肝硬化 外周单个细胞
下载PDF
miR-146a调控TLRs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闫慧明 刘河红 +4 位作者 张雪 张丽霞 闫师 薛一萍 孙英梅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6期1-4,10,共5页
目的:观察miR-146a调控TLRs信号通路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分为LPS组和LPS+miR-146a组;同时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MT... 目的:观察miR-146a调控TLRs信号通路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分为LPS组和LPS+miR-146a组;同时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变化,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6a、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6a、TLR2、MyD88蛋白表达。结果:LPS组较健康对照组和LPS+miR-146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表达明显升高(P<0.05);LPS组较健康对照组和LPS+miR-146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46a、TLR2、MyD88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LPS组较健康对照组和LPS+miR-146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6a、TLR2、MyD8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表达miR-146a可能通过依赖TLR2/MyD88信号通路,抑制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MyD88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外周单个细胞 miR-146 TOLL样受体2 髓样分化因子88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USP6预警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12
作者 郭宝珠 刘俊芬 +5 位作者 韩小丽 李雅琪 田晓敏 靳鑫 卫志锋 刘圣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9-366,共8页
目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探究预警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对于其预后判断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6,DUSP6)预警糖尿病肾病... 目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探究预警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对于其预后判断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6,DUSP6)预警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至9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1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USP6水平。根据中位DUSP6水平将患者分为DUSP6高水平组和DUSP6低水平组。比较2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透析时长等的差异。用Pearson、Spearman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DUSP6的相关因素。随访了解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患者腹膜透析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截至末次随访,33例(26.61%)患者发生了至少1次不良心血管事件。DUSP6高水平组的体重指数、透析时长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DUSP6低水平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DUSP6低水平组(均P<0.05)。DUSP6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71,P=0.002),与透析时长(r_s=0.406,P<0.001)和超敏C反应蛋白(r_s=0.367,P<0.001)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透析时长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与DUSP6独立相关(均P<0.05)。DUSP6高水平组的累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水平组(46.67%vs 7.81%,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患者低水平血清白蛋白(HR=0.836,95%CI 0.778~0.899)、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R=1.409,95%CI 1.208~1.644)和高水平DUSP6(HR=6.631,95%CI 2.352~18.693)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透析时长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USP6独立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USP6水平高提示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不良心血管事件 双特异性磷酸酶6 外周单个细胞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13
作者 蔡东红 李青 +4 位作者 柯铃铃 钟慧雅 江其龙 张涵 宋雅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1-488,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对MG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并提取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和50例MG患者(MG组)的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对MG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并提取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和50例MG患者(MG组)的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线粒体自噬因子磷脂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2(Parkin)、泛素结合蛋白62(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及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Cyt-C)、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根据mRNA检测结果设定多个不同临界值,在每个临界值处计算出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G组患者PBMCs中的自噬因子PINK1、Parkin和LC3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6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凋亡因子Cyt-C、Bax、caspase 3和caspase 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Cyt-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检测,PINK1、Parkin、p62和LC3Ⅱ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96(95%CI:0.9435~0.9957)、0.9440(95%CI:0.9047~0.9833)、0.8556(95%CI:0.7767~0.9345)及0.9088(95%CI:0.8526~0.9650)(P<0.01),灵敏度分别为92%、92%、78%和84%,特异度分别为88%、82%、92%和82%;而Cyt-C、Bax、Bcl-2、caspase 3和caspase 9的AUC均为1.000(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100%。结论:MG患者PBMCs中存在线粒体自噬障碍和凋亡增加现象,其对临床诊断MG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线粒体自噬 细胞凋亡 外周单个细胞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图谱分析
14
作者 何川 丁洋 万圣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8-1075,共8页
目的基于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snRNA-seq)技术描绘多发性大动脉炎(TAK)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基因和功能的异质性改变,阐述TAK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收集确诊为TAK患者的PBMC共6例为疾病组(TAK组),同期就诊的健康人群6例PBMC为正常组(NC... 目的基于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snRNA-seq)技术描绘多发性大动脉炎(TAK)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基因和功能的异质性改变,阐述TAK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收集确诊为TAK患者的PBMC共6例为疾病组(TAK组),同期就诊的健康人群6例PBMC为正常组(NC组)。基于snRNA-seq工作流程建库测序,下机数据采用R 3.6.2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分析等手段对两组PBMC样本池的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TAK患者PBMC的免疫细胞的相对比例和含量都发生了改变;高克隆TCR可高度同源性匹配整合素beta-3的氨基酸序列;T细胞介导的干扰素γ和TNFα通路显著上调;TNFRSF13B+记忆B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所有细胞类型中单核细胞所形成的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始终最多。结论TAK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BMC参与了复杂的调节,多种免疫炎症因子异常表达,其中单核细胞在PBMC的相互作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录组测序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外周单个细胞 免疫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UX1、CTSD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宋宁 石杨 +4 位作者 蔡建叶 张晓荷 靳蕊 张秀英 马培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剪样同源盒1(CUT1)、组织蛋白酶D(CTSD)表达及两者对AMI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诊治的96例AMI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内AMI病人是否发生主要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剪样同源盒1(CUT1)、组织蛋白酶D(CTSD)表达及两者对AMI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诊治的96例AMI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内AMI病人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MI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64例)。以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病人PBMC中CUX1、CTSD的表达。比较各组CUX1、CTSD水平、临床生化指标及心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MI病人CUX1、CTSD表达与临床生化指标及心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病人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UX1、CTSD对AMI病人MACE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病人PBMC中CUX1、CTSD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AMI病人PBMC中CUX1、CTSD表达及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排血量(CO)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病人PBMC中CUX1、CTSD表达与hs-cTnT、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LVFS及CO呈负相关(P<0.05)。hs-cTnT升高、LVEF降低、CUX1升高及CTSD升高是AMI病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UX1、CTSD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AMI病人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874及0.910。二者联合检测预测AMI病人MACE的AUC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AMI病人PBMC中CUX1、CTSD表达升高,是影响AMI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AMI病人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单个细胞 剪样同源盒1 组织蛋白酶D 预后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ystem Xc-/GSH/GPX4铁死亡通路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灿 马武开 +3 位作者 陈昌明 安阳 蒋总 黄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胱氨酸/谷氨酸逆转运体(System X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死亡通路中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纳入RA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30例...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胱氨酸/谷氨酸逆转运体(System X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死亡通路中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纳入RA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30例,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将细胞分为健康对照、RA、铁死亡抑制剂、铁死亡诱导剂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FerroOrang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Fe 2+相对荧光强度、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阳性细胞比例,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GPX4蛋白与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PBMC内Fe 2+浓度和ROS水平升高,Nrf2、SLC7A11、GPX4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PBMC上清液中TNF-α、IL-1、IL-6的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RA组比较,铁死亡抑制剂组PBMC内Fe 2+浓度和ROS水平降低,SLC7A11、GPX4蛋白和mRNA的表达升高,Nrf2蛋白的表达升高,PBMC上清液中IL-6的含量降低、TNF-α的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RA组比较,铁死亡诱导剂组PBMC内ROS水平升高,SLC7A11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Nrf2蛋白的表达降低、GPX4蛋白的表达升高,PBMC上清液中TNF-α、IL-1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铁死亡诱导剂组比较,RA患者PBMC细胞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RA患者PBMC中存在铁死亡,抑制或诱导RA患者PBMC铁死亡,将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分泌。抑制RA患者PBMC铁死亡可能有助于治疗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外周单个细胞 铁死亡 System Xc-/GSH/GPX4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M2炎症小体激活释放白细胞介素-18介导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陈泽豪 王景 +3 位作者 高翔宇 蒋昌宇 李陈广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8-355,共8页
目的:探索在带状疱疹病人不同时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和释放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情况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收集并分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2... 目的:探索在带状疱疹病人不同时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和释放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情况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收集并分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67名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58名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subacute herpetic neuralgia,SHN)、38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上与健康对照者相比,AIM2和IL-18的基因表达在带状疱疹不同时期均显著上升(P<0.05),且在PHN期差异尤为明显(P<0.001)。GSDMD蛋白被切割活化,产生具有细胞膜成孔活性的GSDMD-NT片段,诱导细胞焦亡。不同带状疱疹时期病人血清中IL-18的分泌水平明显升高,尤其在PHN时期,上升最为显著。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IM2炎症小体激活,释放的IL-18参与带状疱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AIM2炎症小体 细胞介素-18 细胞焦亡 外周单个细胞
下载PDF
1800MHz电磁辐射暴露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代谢组的影响
18
作者 张文娟 周超 +2 位作者 梅湘 余争平 何旻蒂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 分析电磁辐射暴露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代谢物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电磁辐射暴露组(EMR组)和假暴露组(Sham组)。EMR组大鼠置于中心频率1 800 MHz、平均功率密度284.6 V/m的电磁混响箱内,每天暴露10 min... 目的 分析电磁辐射暴露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代谢物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电磁辐射暴露组(EMR组)和假暴露组(Sham组)。EMR组大鼠置于中心频率1 800 MHz、平均功率密度284.6 V/m的电磁混响箱内,每天暴露10 min,连续暴露7 d;Sham组辐照功率为0 W,其他条件及操作与EMR组相同。7 d后,收集大鼠外周血并分离PBMCs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主成分分析,单变量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再联合mzCloud和ChemSpider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鉴定,构建代谢通路以分析电磁辐射暴露对大鼠PBMCs代谢组的影响。结果 Sham组与EMR组SD大鼠PBMCs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到差异代谢物2 017种,正离子模式下1 611种,其中847种上调,764种下调;负离子模式下406种,其中220种上调,186种下调。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肽类、有机酸、胆汁酸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共64个,包括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细胞生长、增殖及死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结论 模拟职业环境电磁辐射暴露可以对SD大鼠PBMCs代谢组产生明显影响,其差异代谢产物有望成为电磁辐射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外周单个细胞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肝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他克莫司浓度监测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舒涵 杨娜 +1 位作者 于锋 葛卫红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463-468,共6页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是肝肾移植术后的基础药物,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目前临床对其全血药物谷浓度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保证药物疗效和避免药物过度暴露。但TAC血药浓度不完全与其对靶细胞的药理作用相关,不能可靠地反映药物疗效...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是肝肾移植术后的基础药物,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目前临床对其全血药物谷浓度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保证药物疗效和避免药物过度暴露。但TAC血药浓度不完全与其对靶细胞的药理作用相关,不能可靠地反映药物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本文阐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AC浓度与药效、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胞内药物浓度的因素,探讨靶细胞内TAC浓度监测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外周单个细胞 治疗药物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34a、miR-146a对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20
作者 杨丽 柳春芳 王志恒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iR-34a、miR-146a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4例PTC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甲状腺癌组69例和良性组35例;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69例甲状腺...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iR-34a、miR-146a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4例PTC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甲状腺癌组69例和良性组35例;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6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未转移组33例和转移组36例。比较各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和PBMC中miR-34a、miR-146a水平。采用ROC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P BMC miR-34a、miR-146a对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与良性组比较,甲状腺癌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及P BMC miR-34a水平均降低(P<0.05),而miR-146a水平升高(P<0.05)。与未转移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组PI、AUC、miR-146a水平升高(P<0.05),而TTP、MTT、miR-34a水平降低(P<0.05)。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PBMC miR-34a、miR-146a对PTC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AUC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值(P<0.05)。结论联合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PBMC miR-34a、miR-146a指标检测能增强PTC早期诊断与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癌 早期诊断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外周单个细胞 MIR-34A MIR-146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