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单核细胞海马CA3区浸润对小鼠神经痛及焦虑样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戴迦勒 刘盈君 +2 位作者 邵晓梅 方剑乔 方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67-676,共10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痛小鼠海马CA3区外周单核细胞的浸润,阐述这一现象对小鼠神经痛及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C57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组(SNI)、CCR2抑制剂RS102895处理...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痛小鼠海马CA3区外周单核细胞的浸润,阐述这一现象对小鼠神经痛及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C57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组(SNI)、CCR2抑制剂RS102895处理组(SNI+RS102895)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米诺环素(MC)处理组(SNI+MC),共4组。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进一步分为7 d、14 d和18 d组,SNI+RS102895和SNI+MC组均在第18天时取材。手术诱发神经痛,采用机械缩足阈(PWTs)测定不同时点痛阈,所有小鼠处死前2 d进行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处死前1 d进行旷场实验(OFT)观察焦虑样行为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海马CA3脑区白细胞分化抗原45(CD45)的表达及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跨膜蛋白119(TMEM119),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核抗原(NeuN)的共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14 d SNI小鼠全脑单核细胞的百分比。18 d小鼠SNI后第5~16天分别灌胃给予MC 90 mg/(kg·d)、RS1028955 mg/(kg·d)与生理盐水,观察阻断单核细胞浸润对小鼠神经痛、焦虑样行为及海马CA3区CD45及IBA-1的表达的影响。结果7 d和14 d组小鼠SNI后1 d PWTs下降,持续到处死前(P<0.01)。假手术组CD45表达极少;与同时段假手术组比较,7 d SNI小鼠CD45表达无增加((P>0.05),14 d SNI小鼠CD45表达显著上升(P<0.01),且只与IBA-1和TMEM119有少量共表达,与GFAP、NeuN无共表达。14 d SNI小鼠全脑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P<0.01)。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与抑制CCR2表达均能减少SNI小鼠CA3区CD45的表达(P<0.01),且能提高SNI小鼠机械痛阈(P<0.01)并缓解焦虑样行为(P<0.01)。结论SNI诱发神经痛14 d后小鼠海马CA3区有外周单核细胞的浸润,该现象可能参与了神经痛的维持及促进焦虑样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焦虑样行为 外周单核细胞 海马CA3区 免疫荧光 小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二肽基肽酶-4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申甜 雷涛 +2 位作者 陈琳 徐碧林 张翠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591-1595,共5页
目的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DPP-4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的关系,探讨血清DPP-4对慢性低度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初次诊断2型糖... 目的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DPP-4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的关系,探讨血清DPP-4对慢性低度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总病例数7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36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T2DM+NAFLD组)34例。测量所有患者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肝功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二肽基肽酶-4(DPP-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法检测人血外周单核细胞TNF-α、IL-6及IL-10mRNA表达。结果与T2DM组比较,T2DM+NAFLD组BMI、HBA1c、FINS、AST、TG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T2DM+NAFLD组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明显下降(P<0.05);脂肪因子DPP-4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DPP4水平与BMI、HBA1c、HOMA-IR、ALT、TG、TNF-α、IL-6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与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mRNA表达呈正相关,与IL-10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对T2DM+NAFLD人群而言,其血清DPP4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继发的促炎/抗炎因子表达异常有关,推断由此产生的慢性低度炎症加重了外周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NAFLD 血清DPP-4 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单核细胞TNF-α mRNA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外周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NTF α)mRNA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探讨TNF α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 ,及可能来源。方法 :应用RT PCR和Westernblot技术测定 2 0例CHF患者和 10例...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外周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NTF α)mRNA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探讨TNF α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 ,及可能来源。方法 :应用RT PCR和Westernblot技术测定 2 0例CHF患者和 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单核细胞TNF αmRNA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外周单核细胞TNF αmRNA转录水平 ,TNF α蛋白质表达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提示TNF α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PBMC可能是心力衰竭时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外周单核细胞 TNF-αmRNA转录 蛋白质 表达
下载PDF
PD模型小鼠中脑特异性表达突变型A53T α-Synuclein基因对外周单核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万晓梅 焦璐琰 +4 位作者 聂齐 吴婷 唐晓璐 郑嵋戈 林贤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小鼠中脑特异性表达突变型A53T α-Synuclein(α-Syn)后,研究其对中脑发生外周单核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转突变型A53Tα-Syn基因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以下简称Pitx3/A53T小鼠),应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技术检测2、12月龄的Pitx3... 目的小鼠中脑特异性表达突变型A53T α-Synuclein(α-Syn)后,研究其对中脑发生外周单核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转突变型A53Tα-Syn基因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以下简称Pitx3/A53T小鼠),应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技术检测2、12月龄的Pitx3/A53T及non-Transgenic(nTg)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SNC)、腹侧背盖区(VTA)及黑质网状部(SNR)的P2Y12、CD11b、CD169和Iba-1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2月龄的Pitx3/A53T和nTg小鼠,以及12月龄的nTg小鼠中脑部位(SNC、VTA、SNR),仅检测到中枢神经系统(CNS)小胶质细胞(P2Y12+CD11b+和CD169-Iba-1+)。在12月龄的Pitx3/A53T小鼠中脑部位,除了有CNS小胶质细胞外,其SNR部位还特异性存在外周单核细胞(P2Y12-CD11b+和CD169+Iba-1+)。此外,在2月龄时,Pitx3/A53T小鼠中脑部位的P2Y12表达水平较nTg小鼠高(P<0.05,SNC、VTA、SNR);12月龄时,Pitx3/A53T小鼠中脑部位的P2Y1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Tg小鼠(P<0.01,SNC、VTA;P<0.001,SNR);与2月龄的小鼠相比,12月龄小鼠中脑部位的P2Y1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Pitx3/A53T;P<0.05,nTg)。结论小鼠中脑特异性表达突变型A53Tα-Syn后,其在老龄时中脑发生外周单核细胞浸润。而且小鼠中脑部位P2Y12的表达水平变化与年龄和突变型A53Tα-Syn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3Tα-Synuclein 小胶质细胞 外周单核细胞 P2Y12 CD169 帕金森病小鼠模型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外周单核细胞软骨糖蛋白39表达及相关信号途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利华 汪靖 +1 位作者 马英 盛德乔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396-5398,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外周单核细胞中软骨糖蛋白39(YKL-40)的表达情况,分析TLR 4-NF-κB信号途径与YKL-40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穿刺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ELISA检测脓毒症大鼠和健康大鼠血清YKL-40浓度。分离培养脓毒症大鼠外周...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外周单核细胞中软骨糖蛋白39(YKL-40)的表达情况,分析TLR 4-NF-κB信号途径与YKL-40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穿刺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ELISA检测脓毒症大鼠和健康大鼠血清YKL-40浓度。分离培养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用RNA干扰技术干扰TLR4和NF-κB基因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TLR-4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第1小时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血清YKL-40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8、12和24小时脓毒症组血清YKL-4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和脓毒症NF-κB干扰组TLR 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YKL-40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而转染了TLR 4 mRNA的脓毒症TLR4干扰组TLR 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YKL-40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和脓毒症TLR 4干扰组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YKL-40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而转染了NF-κB mRNA的脓毒症NF-κB干扰组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YKL-40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YKL-40在脓毒症大鼠外周单核细胞中会过表达,且TLR 4-NF-κB信号途径参与了YKL-40的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外周单核细胞 软骨糖蛋白39 NF-ΚB
下载PDF
老年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esfatin-1、ADRP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全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3例T2DM患者...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3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NAFLD分为非NAFLD组(n=79)和NAFLD组(n=64),比较两组血清nesfatin-1、ADRP水平,比较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1/M2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nesfatin-1、ADRP水平与NAFLD组患者外周单核细胞M1/M2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nesfatin-1、ADRP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血清nesfatin-1、ADRP水平增高(P<0.05);NAFLD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增高(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减少(P<0.05)。Pearson检验分析显示,nesfatin-1、ADRP水平与NAFLD组患者外周单核细胞TNF-α、IL-6 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nesfatin-1、ADRP水平与NAFLD组患者外周单核细胞IL-10 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sfatin-1高水平(O^R=3.325,95%CI=1.481~11.811)、血清ADRP高水平(O^R=3.862,95%CI=1.732~13.954)是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nesfatin-1、ADRP是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有着密切相关性,有望将nesfatin-1和ADRP作为患者抗炎治疗干预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 外周单核细胞 M1/M2失衡
下载PDF
从单纯高血压患者体内分离出的外周单核细胞中组织因子表达和活性并不升高
7
作者 Sardo M.A. Campo S. +1 位作者 Castaldo M. 雷聪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51-52,共2页
Background: Systemic 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atheroth rombosis. Tissue factor(TF) is found in the adventitia of blood vessels and in t he lipid cor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is specific... Background: Systemic 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atheroth rombosis. Tissue factor(TF) is found in the adventitia of blood vessels and in t he lipid cor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is specifically expressed on monoc yte or macrophage cell membrane surfaces. TF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blood clott ing physiology and is involved in pro-inflammatory action and atherosclerotic p laque destabilization.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re is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F messenger RNA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in blood mono cytes isolated from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igns of atherosclerosis ,uncomplicated hypertensive individuals and normotensive control subjects. Metho ds: Eighty subjects(41 men and 39 women, mean age 41±12 years)with untreated es 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41 control subjects matched for sex and age were enroll ed in the study.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a normal (≤1 mm, 41 patients) or abnormal(>1 mm, 39 patients) intima-media thickness(IM T). Results: TF mRNA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in hypertensive individuals with no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were no different from control subjects in unstimulated and stimulated monocytes. Abnormal IMT patients showed a higher TF mRNA express ion compared with normal IMT hypertensive subjects(P< 0.001). Conclusions: We de monstrated that TF mRNA and activity levels in monocytes obtained from uncomplic ated hypertensive individuals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normotensive subjects , whereas atherosclerot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showed increased levels of these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外周单核细胞 组织因子 活性 离出 颈动脉粥样硬化 mRNA表达 外周单核细胞
下载PDF
自体外周单核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疗效及外周淋巴细胞变化观察
8
作者 赵舒怡 裘冯卓 +7 位作者 史明超 康悦 杨涛 许迅 李军荣 李圣华 李冠宇 金庆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的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与症状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的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与症状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符合标准的ALS患者65例,通过随机表号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BMC组(PBMC 1×10^(6)个/kg体重^(+)20%人体白蛋白100 m L,33例)和对照组(20%人体白蛋白100 mL,3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及第14天,以修订版ALS功能评定量表(revised 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ALSFRS-R)评分,并测定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数目。结果:(1)PBMC组ALSFRS-R评分于治疗后第5天[(30.1±3.4)分]、第14天[(26.5±2.0)分]均较治疗前[(25.3±1.4)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LSFRS-R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BMC组治疗后第5天、第14天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均增高,与对照组、PBMC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16^(+)CD56^(+)NK细胞在PBMC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在PBMC治疗后第5、14天时,CD8^(+)T细胞数量与ALSFRS-R分数呈负相关(P<0.05);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与ALSFRS-R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体外扩增的自体PBMC回输治疗可以短期改善ALS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的变化与疾病临床进展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单核细胞 修订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定量表 免疫
下载PDF
中国旱獭、土拨鼠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Ⅰ型干扰素受体的表达情况
9
作者 张艳琼 刘艺 +6 位作者 毛高峰 樊奕翔 桂文甲 陶颖 李智 杨东亮 樊和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旱獭、土拨鼠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Ⅰ型干扰素受体(type Ⅰ interferon receptor,mhIFNA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中国旱獭、土拨鼠肝组织、PBMC中mhIFNAR... 目的了解中国旱獭、土拨鼠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Ⅰ型干扰素受体(type Ⅰ interferon receptor,mhIFNA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中国旱獭、土拨鼠肝组织、PBMC中mhIFNA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感染状态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WH12-6、PWH细胞在α、γ干扰素刺激下mhIFNAR的表达情况。结果中国旱獭肝组织、PBMC中mhIFNAR表达,肝组织现症感染组及未感染组中mhIFNAR1和mhIFNAR2分别为3.9±2.6、6.2±3.90(P=0.405),2.97±1.25、49.58±34.53(P=0.064),PBMC中分别为:5.675±3.076、5.18±1.16(P=0.694),32.04±13.01、4.35±1.44(P=0.000)。α和γ干扰素可以使WH12-6细胞中mhIFNAR1和mhIFNAR2分别上调(3.002±6.788)倍、(42.51±5.42)倍,而γ干扰素分别上调(11.342±0.242)倍和(13.72±1.48)倍。土拨鼠不同感染状态下肝组织中mhIFNAR的表达如下:mhIFNAR1和mhIFNAR2在慢性感染组、急性感染组、未感染组及合并HDV感染组分别为2.658±0.988、6.928±6.678、7.516±4.391、20.481±7.985(P=0.001);mhIFNAR2则分别为4.202±1.983、11.951±10.587、8.075±1.310、30.750±6.408(P=0.000);PWH在α、γ干扰素刺激下,其中mhIFNAR2分别上调(1.55±0.193)倍及(2.015±0.145)倍。结论中国旱獭肝组织、PBMC可以检测到mhIFNAR的表达,且PBMC中mhIFNAR2的表达量与感染结局存在相关性,同样在土拨鼠肝组织内mhIFNAR的表达与感染状态存在相关性,慢性感染组偏低。而α、γ干扰素可以上调mhIFNAR的表达,为其抗病毒治疗的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受体 肝组织 外周单核细胞 中国旱獭 土拨鼠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尿沉渣中NLRP3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李慎谟 单中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究NLRP3基因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及尿沉渣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6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60例良性病变者(良性病变组)和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液及尿液样本,采用... 目的:探究NLRP3基因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及尿沉渣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6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60例良性病变者(良性病变组)和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液及尿液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尿沉渣中NLRP3 mRNA的表达,比较三组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尿沉渣NLRP3 mRNA的表达,并用ROC曲线评价其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NLRP3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组和良性病变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尿沉渣NLRP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膀胱癌组尿沉渣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尿沉渣NLRP3诊断膀胱癌的AUC分别为0.754和0.922,但尿沉渣NLRP3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尿沉渣NLRP3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分级及TNM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低表达组的无进展生存率为87.5%,与高表达组的70.4%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尿沉渣NLRP3低表达组的无进展生存率为90.5%,显著高于高表达组的66.0%(P<0.05)。结论:NLRP3在膀胱癌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及尿沉渣中高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膀胱癌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测的潜在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外周单核细胞 尿沉渣 NLRP3
下载PDF
放疗联合安多霖胶囊对老年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李青 刘权 郑立舒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34-38,共5页
目的探究放疗联合安多霖胶囊对老年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麻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老年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仅... 目的探究放疗联合安多霖胶囊对老年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麻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老年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仅采用放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多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周血单核细胞情况、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低于对照组的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坏死率、细胞凋亡率、细胞早期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差异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10周,两组QLQ-C30评分均高于前一时间点,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放疗联合安多霖胶囊治疗老年鼻咽癌效果较好,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控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率,还可缓解患者疼痛及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鼻咽癌 安多霖胶囊 炎症因子 外周单核细胞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及NF-κB表达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陈玉 郭思竹 范兴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核转录因子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目的探究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核转录因子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美托洛尔治疗(初次口服12.5 mg,qd,每间隔一周将药量增加12.5 mg,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50 mg),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初次口服2.5 mg,bid,根据患者心率调整用量),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等,血清炎症因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TLR-4、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LVEF和6MWD均升高(P<0.05)且实验组LVEF和6MW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SD、LVEDD均下降(P<0.05)且实验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T-proBNP、cTnT、MMP-9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NT-proBNP、cTnT、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LR-4、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TLR-4、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TLR-4、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降低患者外周血TLR-4及NF-κB的表达,同时有效改善其心功能,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伊伐布雷定 外周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B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F-肌动蛋白α亚基作为鼻咽癌标志物的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舒华 张华宋 +5 位作者 张继平 刘丹 陈艳琼 刘湘 胡学锋 黄泽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67-3070,共4页
目的:对比F-肌动蛋白α亚基(CAPZA1)在不同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以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潜在标记物。方法:选取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一组)9例、散发鼻咽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二... 目的:对比F-肌动蛋白α亚基(CAPZA1)在不同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以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潜在标记物。方法:选取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一组)9例、散发鼻咽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二组)9例、健康人(对照组)9例。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PZA1在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情况。结果 :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RT-PCR的2^(-△△Ct)值分别是0.78±0.11、0.77±0.14、0.99±0.28,各组单核细胞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Western blot的OD值分别为0.68±0.09、0.92±0.09、1.30±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一组低于观察二组。结论 :CAPZA1低表达可能是高癌家系鼻咽癌高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可作为鼻咽癌的其中一种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F-肌动蛋白 生物标志物 外周单核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与重症肺炎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王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808-2811,共4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对重症肺炎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预测效能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11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将其分为...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对重症肺炎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预测效能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11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1例)和未感染组(6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可导致重症肺炎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TLR4表达水平及肺炎CURB-65评分、6个月内的死亡率,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TLR2、TLR4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情况、炎症因子及TLR2、TLR4表达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应用≥2种、抗菌治疗时间≥14d、白细胞计数(WBC)>10×10^(9)/L、TLR2高阳性表达、TLR4高阳性表达为导致重症肺炎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的TLR2、TLR4的相对表达量及CURB-65评分、6个月内死亡率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TLR2、TLR4相对表达量与重症肺炎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CURB-65评分及6个月内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合并脑卒中、多种侵入性操作、长期应用2种及以上抗生素治疗及TLR受体阳性表达为重症肺炎患者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高表达TLR2、TLR4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外周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 预测效能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IL-6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余洁 彭哲 +1 位作者 谢婷 莫运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580-1583,158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木犀草素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分离24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儿PBMCs,分别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5、2 μmol/L...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木犀草素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分离24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儿PBMCs,分别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5、2 μmol/L)木犀草素对其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48 h后各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的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s 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和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对PBMCs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刺激PBMCs细胞后,PBMCs上清液中TNF-α、IL-6的浓度明显降低,其抑制作用呈线性相关;此外,TLR4、NF-κB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5)。结论:木犀草素可抑制哮喘患儿PBMCs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分泌,其可能通过作用于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效应,对哮喘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外周单核细胞 木犀草素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46a及miR-155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亚丽 郭向华 +2 位作者 邵莉 王少春 陈东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miR-146a及miR-155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RA患者30例(RA组),其中活动期22例、非活动期8例,正常对照组10例。提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microRNA,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46a及m... 目的探讨miR-146a及miR-155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RA患者30例(RA组),其中活动期22例、非活动期8例,正常对照组10例。提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microRNA,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46a及miR-155的表达,以小分子RNA U6作为内参,计算microRNA的相对表达量,以2-ΔΔCT表示。结果 RA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46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99±5.27、3.19±4.24,两组比较,t=-2.335,P<0.05;miR-155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9±0.005、0.010±0.005,两组比较,t=0.091,P>0.05。miR-146a在RA活动期患者及非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分别为0.607±0.185、0.225±0.006,两组比较,t=2.455,P<0.05;miR-155在RA活动期及非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分别为0.008±0.005、0.010±0.005,两组比较,t=0.154,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46a异常高表达,而miR-155的表达未见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外周单核细胞 miRNA-146a miRNA-155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mRNA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7
作者 鲁东平 付敏 +5 位作者 张荣 刘晋洪 李湘辉 李海 梁瑞 李文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oll样受体2(TLR2)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 mRNA在观察组中4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驱梅治疗后TRUS...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oll样受体2(TLR2)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 mRNA在观察组中4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驱梅治疗后TRUST阴转者和30例正常人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PBMCs中TLR2 mRNA的表达水平(1.54±0.51)明显低于两对照组(2.49±0.86)和(2.45±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对照组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较驱梅治疗阴转者及正常人低,表明天然免疫异常可能导致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血清固定 TOLL样受体2 外周单核细胞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贵月 朱兴雷 +2 位作者 耿庆信 张兴华 邵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cyte ,PBMs)转化为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 (Gingkobilobaextract,GBE)对清道夫受体活性的影响 ,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清道夫受体活性关系及GB...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cyte ,PBMs)转化为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 (Gingkobilobaextract,GBE)对清道夫受体活性的影响 ,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清道夫受体活性关系及GBE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 97例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 ,2 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观察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 (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 1,sVCAM 1)水平 ;并在体外分离培养PBMs转化为巨噬细胞 ,观察GBE对其表达清道夫受体的影响。结果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及血清CRP、sICAM 1、sVCAM 1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组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稳定性心绞痛组 >对照组。GBE能下调冠心病患者PBMs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结论冠心病患者PBMs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与CRP、sICAM 1、sVCAM 1呈正相关 ,PBMs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可作为易损斑块活动程度的监测指标 ;GBE可抑制冠心病患者血PBMs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道夫受体 巨噬细胞 冠心病患者 SVCAM-1 外周单核细胞 CRP 活性 目的观 水平 结论
下载PDF
细菌脂多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合成及核因子-κB的活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凝旭 李建军 +4 位作者 李庚山 王晶 徐红新 李夏 彭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20-323,共4页
为研究细菌脂多糖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合成和核因子 κB活化的影响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经细菌脂多糖刺激后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随刺激剂量和时间的变化 ,应用免疫细胞化... 为研究细菌脂多糖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合成和核因子 κB活化的影响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经细菌脂多糖刺激后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随刺激剂量和时间的变化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核因子 κB在单核细胞的激活随刺激时间的变化。发现核因子 κB在接受刺激 15min~ 1h之间 ,随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从胞质向胞核转移 ,1h达高峰。细菌脂多糖呈浓度依赖性 (1~ 10 0 0 μg L)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合成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刺激后 1h出现 ,6h达到高峰 ,其合成出现在核因子 κB的活化后。以上提示细菌脂多糖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内核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外周单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合成 核因子-ΚB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玉平 王爱学 +4 位作者 马喜兴 梁博 张晓光 四荣联 王卿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T-bet,GATA-3和RORC在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T-bet基因... 目的探讨T-bet,GATA-3和RORC在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T-bet基因ΔCt平均秩次值分别为27.70和16.10,患者组T-bet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GATA-3基因ΔCt平均秩次值分别为18.25和36.27,患者组GATA-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RORC基因ΔCt值分别为2.00±0.46与3.29±1.57,患者组RORC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转录因子T-bet,GATA-3和RORC可能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T—bet GATA-3 RORC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外周单核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