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性性早熟及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LH、LHR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钟剑 魏苗苗 陈书远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研究中枢性性早熟及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54例性早熟女童的临床资料,按照早熟性质分为中枢性组(... 目的研究中枢性性早熟及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54例性早熟女童的临床资料,按照早熟性质分为中枢性组(中枢性性早熟,35例)与外周性组(外周性性早熟,19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所有女童的LH、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LHRH激发试验中的LH、FSH水平,计算并比较两组女童的骨龄指数、子宫容积和卵巢容积。结果中枢性组女童的LH、FSH水平分别为(4.35±1.54)IU/L、(7.28±2.11)IU/L,明显高于外周性组的(2.34±1.03)IU/L、(4.60±1.32)IU/L,T水平为(12.41±19.22)μg/L,明显低于外周性组的(84.46±123.2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性组女童的E2水平为(16.73±23.60)ng/L,与外周性组的(32.24±42.24)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RH激发试验分别30 min、60 min、90 min,中枢性组女童的LH水平分别为(19.53±2.66)IU/L、(16.15±2.12)IU/L、(12.45±1.86)IU/L,均明显高于外周性组的(5.65±1.78)IU/L、(5.38±1.40)IU/L、(4.26±1.17)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HRH激发试验分别30 min、60 min、90 min,中枢性组女童的FSH水平分别为(15.24±5.28)IU/L、(15.90±5.06)IU/L、(15.99±5.40)IU/L,均明显高于外周性组的(10.96±3.27)IU/L、(11.23±3.74)IU/L、(10.12±3.21)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童的BAI、子宫容积和卵巢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LH、LHRH水平明显高于外周性性早熟女童,能够通过LH、LHRH水平对两者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早熟 外周性早熟 黄体生成素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补肾清热合剂治疗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临床疗效与评价
2
作者 熊友健 陶艳红 +1 位作者 张东光 胡榕 《江西科学》 2023年第6期1048-1049,1070,共3页
目的:探究补肾清热合剂治疗儿童外周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给予补肾清热合剂治疗,观察患儿身高、体重、子宫容积、卵巢容积、雌激素水平变化、乳房分期及有无不良事件发生。... 目的:探究补肾清热合剂治疗儿童外周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给予补肾清热合剂治疗,观察患儿身高、体重、子宫容积、卵巢容积、雌激素水平变化、乳房分期及有无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补肾清热合剂治疗3、6个月时身高逐步增长,但9个月时部分患儿未增长,12个月时继续增长;治疗3、6个月时,体重缓慢增加;治疗3、6、9、12个月时,患儿子宫容积和卵巢容积缓慢增大;治疗3个月时患儿雌二醇水平迅速下降,但治疗6、9、12个月时,部分患儿雌激素水平再次升高;补肾清热合剂治疗后,患儿乳房分期保持B2-B3不变。全部患儿口服补肾清热合剂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清热合剂治疗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清热合剂 外周性早熟 雌激素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脓毒症合并对称性外周性坏疽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刘琛琛 段辉 +2 位作者 曾桓超 杨贤义 方志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5期435-437,共3页
对称性外周性坏疽(symmetrical peripheral gangrene,SPG)是一种危重病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两个或更多的肢体远端组织缺血性损伤导致坏疽,同时无大血管的闭塞^([1])。一旦发生,其死亡风险剧增,存活者截肢致残率也很高。本文报道1例大肠... 对称性外周性坏疽(symmetrical peripheral gangrene,SPG)是一种危重病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两个或更多的肢体远端组织缺血性损伤导致坏疽,同时无大血管的闭塞^([1])。一旦发生,其死亡风险剧增,存活者截肢致残率也很高。本文报道1例大肠埃希菌脓毒症导致的对称性外周性坏疽,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干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外周性坏疽 大肠埃希菌 脓毒症
下载PDF
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外周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淑珍 陈友芹 刘艳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0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性眩晕(PV)患者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P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外周性眩晕(PV)患者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P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速度、生活质量、平衡能力、头晕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较对照组(73.58%)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加快(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快(P<0.05);治疗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头晕评价量表(DHI)评分降低(P<0.05),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DHI评分更低(P<0.05),BBS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与对照组的1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患者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改善血流速度,提升生活质量及平衡能力,减少头晕症状,不会加重机体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眩晕 倍他司汀 氟桂利嗪 血流速度
下载PDF
盆腔超声在鉴别诊断女童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中的价值
5
作者 陈香 陈先锋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0期10-12,21,共4页
目的 探讨盆腔超声用于鉴别诊断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PP)和外周性性早熟(PPP)的价值。方法 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结果为依据,将2021年9月-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性早熟女童分为CPP组(63例)和PPP组(37... 目的 探讨盆腔超声用于鉴别诊断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PP)和外周性性早熟(PPP)的价值。方法 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结果为依据,将2021年9月-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性早熟女童分为CPP组(63例)和PPP组(37例)。另选同期37例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子宫及卵巢超声参数。结果 CPP组女童子宫和卵巢的横径、长径、前后径、体积及最大卵泡直径均大于其余两组(P<0.01);PP组女童上述子宫指标也大于对照组(P<0.01),卵巢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盆腔超声观察性早熟女童子宫和卵巢大小、形态,可以为鉴别CPP和PPP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早熟 外周性早熟 盆腔超声
下载PDF
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6
作者 李阳阳 常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1期715-718,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前庭功能分析及前庭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外周性A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按前庭康复开始时间分为1周组与2周组,对比... 目的 探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前庭功能分析及前庭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外周性A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按前庭康复开始时间分为1周组与2周组,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前庭眼反射增益值、住院时间、焦虑程度、头晕程度、前庭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半规管增益值均改善(P<0.05),1周组前庭眼反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2周组(P<0.05);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组较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2周组。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外周性AVS患者的临床症状,越早康复效果越好,有利于患者前庭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前庭综合征 康复研究 前庭综合征 外周性 前庭康复训练
下载PDF
126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凤春 唐雷 +3 位作者 马越 任芳 王红霞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90-1496,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临床上9例pPNET患者及文献报道的117例p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PNET患者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临床上9例pPNET患者及文献报道的117例p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PNET患者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26例pPNET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29.90±16.06)岁;其中,Ⅰ期患者35例(27.8%),Ⅱ期患者53例(42.1%),Ⅲ期患者11例(8.7%),Ⅳ期患者27例(21.4%);共110例接受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者88例,12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32例(25.4%)患者接受辅助放疗;61例(48.4%)接受辅助化疗,47例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其中37例进行二线及二线以上挽救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9.0个月,复发52例,死亡38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4.8%、15.9%和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完全性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综合治疗是pPNET的主要治疗方法,完全性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志华 丁向东 +2 位作者 牛俊扬 王晓秋 程荣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观察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方法 :对 10例 pPNET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形态学上表现为小圆细胞性呈大片状排列 ,其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间隔 ,瘤细胞呈非典... 目的 :观察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方法 :对 10例 pPNET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形态学上表现为小圆细胞性呈大片状排列 ,其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间隔 ,瘤细胞呈非典型性菊形团样结构 ;免疫组化显示NSE呈 10 0 %表达 ,Syn、S 10 0蛋白和Vim分别为 80 % (8/ 10 )、6 0 % (6 / 10 )和6 6 7% (6 / 9)。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其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 pPNE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免疫组化 pPNET
下载PDF
电针对豚鼠外周性呕吐胃肠电活动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冷建平 许冠荪 +1 位作者 刘维洲 张群群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1期69-72,共4页
呕吐是多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研究证实:呕吐有相关的异常胃肠电活动。临床与实验表明,针刺对消化系疾患有良好的疗效,针刺对胃肠电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刺有无镇吐效应?针刺镇吐作用机理如何?乃是本研究目的。
关键词 电针 外周性 呕吐 胃电活动 豚鼠
下载PDF
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谈顺 姚志仁 +1 位作者 吴文川 黎日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分析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为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例pPNET组织常规处理,瑞氏-苏木素(HE)、过碘酸Schifff反应(PAS)、网织纤维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临床上大部分为青年... 目的:分析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为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例pPNET组织常规处理,瑞氏-苏木素(HE)、过碘酸Schifff反应(PAS)、网织纤维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临床上大部分为青年人,四肢软组织肿块,生存期短,预后差,2年生存率为33%,5年生存率为0。组织学上小圆、卵圆或梭形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小叶,可有或无菊形团。PAS染色阴性,网染细胞间网状纤维少或无,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表达2个以上神经性标记。结论:软组织pPNET为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上皮瘤,临床病理与骨外Ewing瘤、Askin瘤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软组织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永 杨帆 +1 位作者 阿里甫 文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证实的15例pPNET的CT表现... 目的研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证实的15例pPNET的CT表现。4例行CT平扫检查,其余11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pPNET分别位于胸壁(4例)、腹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肩部(1例)、腹股沟(1例),胫骨近端(1例)、骶髂骨(1例)、脊柱旁(2例),11例软组织pPNET的CT表现为边界不清或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多伴坏死、囊变,1例伴有点状钙化,1例伴有瘤骨,增强后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双期扫描中)2例病灶门脉期持续强化;4例骨或椎旁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2例病变由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内压迫脊髓,1例可见瘤骨,1例可见骨膜反应,增强后中度以上不均质强化,15例病变中2例伴肝脏转移,2例伴肺转移,1例伴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标记物中阳性表达前三位的由高到低依次为:Vimentin、CD99、Syn。结论 pPNET的CT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血供情况,明确肿瘤的范围、毗邻结构的侵犯情况,判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检出远处转移和评价疗效,最终确诊须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外周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的CT与MRI诊断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宁阳 王晨光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与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特征。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6例,均行MRI或CT检查。结果3例位于下肢软组织,1例位于髂窝,2例位于脊柱。所有病灶边缘均不清晰,3例下肢软组... 目的分析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与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特征。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6例,均行MRI或CT检查。结果3例位于下肢软组织,1例位于髂窝,2例位于脊柱。所有病灶边缘均不清晰,3例下肢软组织的pPNETCT显示不同程度的钙化,其中2例MRI显示相邻骨髓腔受侵,另1例髂窝肿块出现坏死;2例脊柱pPENT于MRI显示累及椎体附件并形成软组织肿块,MRI信号无特征表现,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表现。结论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的CT与MRI缺乏明确表现特征,结合发病年龄、软组织肿块的边界、内部结构、强化程度及相邻长骨的骨髓腔受累程度能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 CT MRI 诊断
下载PDF
耳穴贴压治疗女童外周性性早熟的病例序列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莉莉 万乃君 孙慧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2-824,共3页
目的:初步观察耳穴贴压对外周性性早熟女童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序列研究,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13例患者。耳穴贴压治疗3个月后,观察雌二醇(E 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乳房Tanner分期和中医症状... 目的:初步观察耳穴贴压对外周性性早熟女童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序列研究,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13例患者。耳穴贴压治疗3个月后,观察雌二醇(E 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乳房Tanner分期和中医症状。耳穴贴压每日按压5次,每次3 min,每周换贴1次,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配合饮食、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宣教。结果:13例病例中,E 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H、LH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房Tanner分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房胀痛、口中异味、五心烦热、便干、舌红中医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疗法能够降低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E 2水平,明显改善乳房的Tanner分期和部分中医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外周性早熟 病例序列研究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彩君 赵秀云 +2 位作者 张运波 潘水英 赖春红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2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流变学治疗、阻滞离子通道治疗、脱水治疗、抗氧化剂治疗、降低纤维蛋...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2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流变学治疗、阻滞离子通道治疗、脱水治疗、抗氧化剂治疗、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给予耳石复位治疗等,不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眩晕症状改善情况和复发率,进行UCLA眩晕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析。结果训练组治疗后UCLA眩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组经过4周的训练,眩晕症状完全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对比,训练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外周性眩晕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前庭康复 外周性眩晕
下载PDF
外周性眩晕患者的感觉结构与稳定极限能力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博 黄小兵 +3 位作者 陈秀伍 段金萍 赵小燕 左丽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聋伴发眩晕、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分析,了解典型外周性眩晕疾病的平衡特点。方法正常对照组:47例健康成年人,20-58岁,男性2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6.2±13.3岁。眩晕组:40例外周性眩... 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聋伴发眩晕、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分析,了解典型外周性眩晕疾病的平衡特点。方法正常对照组:47例健康成年人,20-58岁,男性2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6.2±13.3岁。眩晕组:40例外周性眩晕患者,20-68岁,男性1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8.3±13.2岁;其中突发性聋伴发眩晕10例,20-67岁,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0±17.9岁;梅尼埃病14例,25-64岁,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8.9±11.0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6例,25-68岁,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9.8±12.0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稳定极限范围测试和硬平板和泡沫板的睁、闭眼共计六种模式的平衡功能评价。结果 (1)正常对照组和眩晕组的身体压力中心移动面积平均值在T2、T3及T5时有差异,分别是P=0.006,P=0.024,P=0.000。(2)外周性眩晕患者的稳定极限范围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00。(3)突发性聋伴发眩晕、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身体压力中心移动面积没有统计学差异,P=0.148-0.660;三种典型外周性眩晕疾病的稳定极限范围没有统计学差异P=0.678。结论 (1)外周性眩晕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下降,其损伤后平衡维持和康复需要借助视觉和本体觉补偿;(2)外周性眩晕疾病的稳定极限范围减小,在眩晕患者的平衡康复训练中应适当训练以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降低跌倒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眩晕 平衡功能 稳定极限范围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闫坤 葛燕燕 +2 位作者 李向阳 严士光 丁友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 PNET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经病理证实的p PNETs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均为软组织,1例位于颈部,1例位...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 PNET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经病理证实的p PNETs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均为软组织,1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肩部,1例位于腋窝,2例位于胸壁。CT平扫显示肿物多呈不均匀的等、低密度,所有肿瘤增强后均可见不均匀强化。3例患者行MRI,显示T1WI呈与肌肉类似的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2例患者行B超检查,显示肿物局部低密度影,内可见血流信号,未压迫周围血管。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形成典型的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显示肿瘤均表达CD99和VIM,NSE和Syn多数阳性,CK阴性,并且不表达LCA,部分低表达S100。结论:p PNETs是一种少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CT及MRI检查可评估肿瘤可切除性。B超可了解肿物的血供及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p PNETs的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尤其是Homer-Wright菊形团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对肿瘤的确诊有重要意义。手术是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减少p PNETs局部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菊形团样结构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椎管内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涛 王晓健 +1 位作者 李志范 张文斌 《安徽医学》 2010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椎管内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椎管内pPNE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例完全位于椎管内硬膜外,1例自椎管内硬膜外经椎间孔累及... 目的探讨原发于椎管内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椎管内pPNE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例完全位于椎管内硬膜外,1例自椎管内硬膜外经椎间孔累及相应椎体及同侧腰大肌。全部经手术治疗,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均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术后给与不同程度的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1例14个月失访,1例16个月后死亡,1例生存至今。结论pPNET发病急促,MR有助于椎管内定位,免疫组化有助于定性诊断。首选及早手术,术中尽可能全切病灶,术后综合放化疗对提高生存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右筛窦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晓林 李晓 +1 位作者 张洋 徐如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74-475,共2页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右筛窦 视力减退 眼眶CT 入院查体 占位病变 涕中带血 专科检查
下载PDF
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成像诊断外周性肺栓塞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单嫣娜 沈起钧 +1 位作者 杨斌 陈文辉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PBV)成像对于外周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肺栓塞的57例患者分别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肺段PBV成像及肺核素灌注显像(SPECT),所得图像以肺段为评价单位,计算肺段PBV成像灌注兴趣区的平均CT值,...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PBV)成像对于外周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肺栓塞的57例患者分别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肺段PBV成像及肺核素灌注显像(SPECT),所得图像以肺段为评价单位,计算肺段PBV成像灌注兴趣区的平均CT值,CTPA所得的栓塞肺段数、位置,SPECT灌注评分;所得肺段PBV成像结果分别与CTPA及SPECT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肺段PBV成像平均CT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存在肺栓塞的肺段PBV成像平均CT值(16.70±3.34)Hu,低于无肺栓塞肺段(28.8±4.6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1)。PBV成像平均CT值与CTPA所得的栓塞肺段数呈正相关(r=0.44,P<0.01),PBV成像平均CT值与SPECT肺栓塞灌注评分呈正相关(r=0.72,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PBV成像定量分析对肺栓塞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当PBV成像平均CT值<23.9Hu临界值时,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86.9%、66.1%、98.6%。结论双源CT肺PBV成像可提高外周性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肺灌注 肺动脉造影 放射核素显像
下载PDF
外周性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元炎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20
作者 严钢莉 李朝武 +3 位作者 聂海岭 陶志伟 谢军 黎逢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9期472-473,共2页
目的:观察外周性前庭康复治疗急性前庭神经元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前庭神经元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还予以外周性前庭康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第14天、30天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 目的:观察外周性前庭康复治疗急性前庭神经元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前庭神经元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还予以外周性前庭康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第14天、30天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93.5%,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急性前庭神经元炎患者早期外周性前庭康复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元炎 外周性前庭康复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