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插入中心导管的护理
1
作者 韦丽鹤 张莹 《河南医药信息》 2002年第16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PICC 静脉治疗 外周插入中心导管 护理
原文传递
外周静脉插入中心导管置管术90例临床观察
2
作者 徐旭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6期493-494,共2页
目的:为临床上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各种并发症,使病人得到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方法:护理部成立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ICC)置管技术指导组;制定了一系列PICC置管术护理规范,建立PICC置管术登记上报、质控制度... 目的:为临床上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各种并发症,使病人得到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方法:护理部成立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ICC)置管技术指导组;制定了一系列PICC置管术护理规范,建立PICC置管术登记上报、质控制度.结果:(1)全院11个专科开展了PICC置管术,两年来插管90例,插管成功率为100%,已被肿瘤首程化疗患者广泛接受.(2)置管留置时间3天~300多天.(3)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1)置管成功率高;(2)较传统置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发生严重并发症低;(3)留置时间较传统置管术长;(4)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因此,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高效、优质、推广性强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插入中心导管 置管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6期93-94,共2页
[目的]应用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肿瘤患者化疗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治疗的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经患者上肢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输液。[结果]33例均... [目的]应用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肿瘤患者化疗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治疗的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经患者上肢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输液。[结果]33例均到达预定位置,1例首次穿刺未获成功,经改用Seldinger穿刺方法置管成功。[结论]危险性小,容易固定,留置时间长,有利于用药,降低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患者 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治疗患者 护理
下载PDF
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宽 王燕 马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期50-50,53,共2页
目的:比较研究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需开展康复训练患者86例,依据置管方式分组,各43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患者,观察组经外... 目的:比较研究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需开展康复训练患者86例,依据置管方式分组,各43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患者,观察组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观察两组并发症率及训练1个月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与对照组(23.26%)比较明显更低(P<0.05);置管后1 d运动功能评分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0 d两组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式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对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利于提高肢体功能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留置针 脑卒中偏瘫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邢玉芝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756-3757,共2页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72例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157例PICC置管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2例,感染率为6...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72例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157例PICC置管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2例,感染率为6.2%;其中64例为局部感染,给予加强换药、局部理疗及外涂抗菌药物软膏、口服或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62例好转,PICC导管继续留用,2例无效拔管;8例为全身感染,经确诊后立即予以拔管。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与置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患者的遵医行为、特殊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实施PICC操作准入制度、严格无菌操作等有利于更好地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原因 预防对策
原文传递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治疗门诊PICC患者穿刺点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芬娟 洪慧 +1 位作者 周欣华 陈丽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848-850,共3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用于治疗门诊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穿刺点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有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用于治疗门诊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穿刺点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有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湿敷后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对照组采用碘伏湿敷后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比较2组患者穿刺点感染愈合的天数、穿刺点感染愈合前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痊愈时间为(6.3±3.2)d,对照组痊愈时间为(6.3±2.7)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为(1.3±0.6)次,对照组换药次数为(2.1±1.1)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穿刺点感染后应用碘伏湿敷后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可有效地促进感染的PICC穿刺口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敷贴 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下载PDF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7
7
作者 唐冬秀 陈丽琴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8期2747-2748,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300例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45例患者,分析其并发症原因。结果:45例患者中,1例因静脉炎拔管,2例因导管脱出拔管,其他均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后...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300例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45例患者,分析其并发症原因。结果:45例患者中,1例因静脉炎拔管,2例因导管脱出拔管,其他均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治愈。结论:PICC为一种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的输液途径,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性,提高置管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下周期化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体会
下载PDF
综合干预降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牟建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202-203,共2页
目的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410例,对照组5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置管、维护方... 目的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410例,对照组5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置管、维护方法 ,改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六步洗手法洗手、专职护理人员在超声引导下,在PICC维护门诊置管、维护,穿刺部位选在肘关节以上;对比改良前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PICC置管环境、穿刺方法等干预措施,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感染率,对保障输液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相关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PICC护理门诊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健 张菊芬 +2 位作者 李建 陈梅 杜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3期2751-2755,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在PICC护理门诊量分析中的应用,掌握其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方法 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PICC护理门诊量为研究对象,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序列进行平稳化,并识别模型... 目的 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在PICC护理门诊量分析中的应用,掌握其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方法 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PICC护理门诊量为研究对象,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序列进行平稳化,并识别模型、估计参数以及诊断模型,最终建立ARIMA模型进行拟合及预测.结果 本院PICC护理门诊量具有长期的增长趋势及季节性特点,模型ARIMA(1,1,1)(0,1,1)12能较好地拟合PICC护理门诊量,自回归参数(AR1)为0.314,移动平均参数(MA1)为0.996,季节移动平均参数(SMA1)为0.399,常数项(C)为0.00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合优度R2=0.787,Box-Ljung=8.117(P=0.919),模型残差为白噪声.预测2013年的PICC护理门诊量将继续稳步增加.结论 ARIMA模型适合于探求PICC护理门诊序列的变化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ARIMA模型应用于PICC护理门诊量,不仅为医院管理者掌握其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也为预测PICC护理门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门诊量 ARIMA模型 预测
原文传递
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申芳 吴静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88-90,共3页
探讨肿瘤患者术后PICC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2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PICC置管过程中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分析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风险。结果: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 探讨肿瘤患者术后PICC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2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PICC置管过程中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分析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风险。结果: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穿刺方法、合并基础疾病、未使用维护包、置管、护理不规范等。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结合早期预防措施,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发生率,改善血管内皮弹性,提高患者置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插入 并发症 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