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分娩镇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媚娟 徐琼 李妹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共70例,随机分为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比... 目的探讨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共70例,随机分为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强啡肽(DYN)含量、产程、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评分、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前后VAS评分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257.383,P<0.01)。观察组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238、-17.127、-2.224,均P<0.05),强啡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3.096,P<0.01)。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显著短于对照组(F=-2.272,P<0.05)。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手术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镇痛可明显降低VAS评分,使内源性DYN表达水平升高,有效缓解分娩疼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且不影响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手术产率。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于分娩镇痛有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分娩 镇痛 强啡肽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麻朋艳 章丹丹 +3 位作者 孙学余 张钿钿 黄赛燕 王红霞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17-1319,132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器(NMES)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102例,其中2021年4至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器(NMES)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102例,其中2021年4至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DVT形成的51例患者作为IPC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NMES预防DVT形成的51例患者作为NMES组。3 d后,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视觉模拟评分)、股静脉流速峰值及DVT发生情况。结果NMES组视觉模拟评分平均1(1,2)分,IPC组平均2(2,5)分。NMES组舒适度优于I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MES组预防前后股静脉流速峰值分别为(8.69±1.62)、(16.20±2.48)cm/s(P<0.001),IPC组预防前后分别为(8.62±1.68)、(14.91±2.22)cm/s(P<0.001),预防后NMES组股静脉流速峰值大于IPC组(P<0.001);NMES组发生DVT 2例(3.92%),IPC组发生DVT 3例(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结论NMES可加快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患者舒适度高,能有效预防D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神经肌肉刺激器 血栓预防 下肢静脉曲张
下载PDF
神经肌肉刺激器联合PDCA循环健康教育在下肢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郭琳楠 黄银欢 陈巧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刺激器联合PDCA循环健康教育在下肢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疼痛、运动功能及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医院行下肢血管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刺激器联合PDCA循环健康教育在下肢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疼痛、运动功能及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医院行下肢血管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PDCA循环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神经肌肉刺激器联合PDCA循环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踝肱指数(ABI)、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视觉疼痛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BI、FMA-LE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肌肉刺激器联合PDCA循环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下肢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疼痛、改善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刺激器 PDCA循环健康教育 下肢血管介入术 预防
下载PDF
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联合间苯三酚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媚娟 徐琼 李妹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0期1769-1773,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联合间苯三酚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4组:第1组(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间苯三酚组)、第2组(低频外... 目的探讨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联合间苯三酚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4组:第1组(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间苯三酚组)、第2组(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组)、第3组(间苯三酚组)、第4组(对照组),每组35例。比较4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显效率、强啡肽水平、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产率。结果镇痛后60 min、宫口扩张达7~8 cm、宫口开全时,4组产妇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和第2组VAS评分下降≥3分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妇镇痛后60 min强啡肽水平、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联合间苯三酚用于分娩镇痛能够明显降低产妇VAS评分,升高强啡肽水平,提高镇痛显效率,减轻分娩疼痛,显著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对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手术产率无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间苯三酚 分娩镇痛 强啡肽
原文传递
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马琳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 (PNS)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成功率 ,以及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4 5例拟行前臂、腕、手掌及手指部位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5例。Ⅰ组采用PNS定位 ,...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 (PNS)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成功率 ,以及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4 5例拟行前臂、腕、手掌及手指部位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5例。Ⅰ组采用PNS定位 ,当刺激到桡神经、尺神经或正中神经中的任意一支神经时予以阻滞 ;Ⅱ组采用PNS分别定位到两支神经时予以阻滞。局麻药均为 0 5 %罗比卡因。Ⅲ组采用异感定位 ,局麻药为 0 5 %布比卡因。结果 三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是( 2 0 4± 3 3 )、( 14 5± 3 2 )和 ( 2 9 1± 4 0 )分钟 (P <0 0 1)。与Ⅰ组、Ⅱ组相比 ,Ⅲ组对桡神经阻滞的有效例数最少 (P <0 0 5 )。布比卡因比罗比卡因运动阻滞完善 ,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 (P <0 0 1)。PNS定位组神经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异感定位 (P <0 0 1)。三组镇痛持续时间无区别。结论 PNS定位较异感定位更精确 ,阻滞成功率高 ;两点定位给药较一点定位给药阻滞起效快 ;罗比卡因比布比卡因起效快 ,运动阻滞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刺激器 臂丛阻滞 罗比卡因 布比卡因 麻醉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定位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被引量:7
6
作者 矫勇轶 江漩 朱晓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外周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麻醉 下肢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下载PDF
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朱贵芹 朱霞 +2 位作者 滕培兰 武勇 黄宇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9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刺激器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血管外科 下肢手术
下载PDF
体外感应供电神经肌肉刺激器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马丁 苑继承 +3 位作者 朱新亚 郭淑香 高弘 荆西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1725-1726,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神经刺激 电极 神经肌肉刺激器 研制
下载PDF
外周神经电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江 蒋金华 +3 位作者 赵越 周楠 吴凯 余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9期196-197,202,共3页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中上肢、颈肩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近年来有不少研究[1-3]报道,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器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在较少的麻醉用量下获得较好的神经阻滞效果,但是鲜有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器下行臂丛神经阻滞与临床有经...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中上肢、颈肩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近年来有不少研究[1-3]报道,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器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在较少的麻醉用量下获得较好的神经阻滞效果,但是鲜有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器下行臂丛神经阻滞与临床有经验麻醉医生操作的对比研究。本科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刺激器 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版IEC 60601-2-10与上一版本的主要变化及对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产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雪莲 张海明 +3 位作者 高山 张赟 周会林 赵宏杰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在我国应符合YY 0607-2007行业标准。而YY 0607-2007转化自IEC60601-2-10:1987。IEC已经发布了新版IEC 60601-2-10:2016。本文介绍了新版本与上一版本在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输出、脉冲参数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主要...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在我国应符合YY 0607-2007行业标准。而YY 0607-2007转化自IEC60601-2-10:1987。IEC已经发布了新版IEC 60601-2-10:2016。本文介绍了新版本与上一版本在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输出、脉冲参数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及对产品设计、外部标记、随机文件及注册审批等方面的可能影响,并对我国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产品生产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给出了加强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60601-2-10 YY0607-2007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输出闭锁
下载PDF
步行中神经和肌肉刺激器治疗对矫正偏瘫步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蕾 苗善智 +2 位作者 李擎 杨坚 汪美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4-846,共3页
目的:研究在矫正镜前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脑卒中偏瘫步态的矫正作用。方法:选择病程>3个月,初次发病的5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有行走能力但伴有步态明显异常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运... 目的:研究在矫正镜前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脑卒中偏瘫步态的矫正作用。方法:选择病程>3个月,初次发病的5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有行走能力但伴有步态明显异常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和步态矫正训练等。研究组对偏瘫步态患者在步行时,结合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在患侧下肢摆动前期兴奋其臀大肌,在患侧下肢支撑期刺激其腘绳肌。对照组在静态立位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刺激患侧腘伸肌和臀大肌。两组治疗前后均用足印法评测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步速;用Holden评定步行能力,用Brunnstrom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通过治疗4周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能力、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步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的矫正和Holden步行能力和步速的提高较静态立位下进行神经和肌肉刺激器治疗相比更明显。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矫正偏瘫步态的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镜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步长 对称度 步宽 步速
下载PDF
步行中使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偏瘫步速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蕾 苗善智 +3 位作者 李擎 杨坚 汪美君 乔锋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5期233-234,共2页
目的研究在矫正镜前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脑卒中偏瘫步速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3个月,初次发病的5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有行走能力但伴有步态明显异常和步行缓慢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研究在矫正镜前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脑卒中偏瘫步速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3个月,初次发病的5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有行走能力但伴有步态明显异常和步行缓慢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和步态矫正训练等。研究组对偏瘫步态患者在步行时,结合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在患下肢摆动前期时兴奋其臀大肌,在患下肢支撑期时刺激其腘绳肌,对照组在静态立位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刺激患侧腘伸肌和臀大肌。两组治疗前后均用足印法评测步行6 m的步速;用Holden评定步行能力,用Brunnstrom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通过4周治疗后,患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能力、步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偏瘫Holden步行能力和步速的提高较静态立位下进行神经和肌肉刺激器治疗相比更明显。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提高偏瘫步速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镜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步速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万里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CAS 2003年第5期307-309,共3页
外周神经阻滞是常用的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方法,利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可使神经阻滞定位更加准确,提高阻滞 的成功率。本文介绍神经刺激器的工作原理、临床应用及评价。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外周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麻醉 疼痛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宇光 徐仲煌 罗爱伦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5期21-22,共2页
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是用于周围神经阻滞定位的新方法,可明显提高周围神经阻滞尤其是下肢神经阻滞(如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的成功率.目前我们开展的外周神经阻滞包括:①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及坐骨神经联合... 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是用于周围神经阻滞定位的新方法,可明显提高周围神经阻滞尤其是下肢神经阻滞(如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的成功率.目前我们开展的外周神经阻滞包括:①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及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及手术后镇痛病人的应用;②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病人的应用;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壁/肩背部手术病人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刺激器 定位方法 外周神经阻滞
下载PDF
从国家专项抽验中看“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产品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丽晶 段乔峰 高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第9期47-50,共4页
本文分析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产品在生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列举了专项抽验中发现的,该类产品在"外部标记"、"电介质强度"、"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参数的限制"、"输出闭锁&qu... 本文分析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产品在生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列举了专项抽验中发现的,该类产品在"外部标记"、"电介质强度"、"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参数的限制"、"输出闭锁"及"使用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下载PDF
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蓓 吴先平 +2 位作者 陈浩铭 唐有华 王清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 (PNS)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 1 6 0例 ,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器定位组 (PNS组 ,n =80 )和常规方法定位组 (对照组 ,n =80 )。观察两组阻滞的成功率 ,辅助...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 (PNS)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 1 6 0例 ,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器定位组 (PNS组 ,n =80 )和常规方法定位组 (对照组 ,n =80 )。观察两组阻滞的成功率 ,辅助药剂量及并发症。结果 PNS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哌替啶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PNS有定位准确、简便 ,阻滞成功率更高 ,并发症少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外周神经刺激器 麻醉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常见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邢立镛 王澜 +1 位作者 谢胜芬 陈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第6期41-44,共4页
本文就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分析,并结合作者单位的检测情况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对提高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的产品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标准
下载PDF
YY 0607-2007《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第八篇的检验技巧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志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第8期63-64,86,共3页
本文以供电电源为a.c.220V的肌肉刺激器为例,介绍了YY0607-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第八篇的检验技巧,以提高检测效率。
关键词 神经肌肉刺激器 检验技巧
下载PDF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艳 王博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依据国家医药卫生标准YY 0607-2007"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探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的输出特性。方法:解读"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及"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的测量"标准,并对不同... 目的:依据国家医药卫生标准YY 0607-2007"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探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的输出特性。方法:解读"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及"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的测量"标准,并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进行多次检测,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出此类产品输出特性的特点。结果: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检测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理清检测条件,明确检测内容,提出合理的检测顺序;结合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产品的特点,从检测实际出发,使标准的条款操作更为合理。结论: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检测的研究,使输出特性的检测简便易行,并能够避免误检和漏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输出特性 检测 标准
下载PDF
超声与神经刺激器定位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爱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5期56-57,共2页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阻滞技术3种不同方法的临床阻滞效果,麻醉操作完成的累计穿刺总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ASAⅠ~Ⅲ级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选用传统解剖与异感结合定位;Ⅱ组选用神经刺激器引导;Ⅲ组在超声与神经刺...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阻滞技术3种不同方法的临床阻滞效果,麻醉操作完成的累计穿刺总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ASAⅠ~Ⅲ级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选用传统解剖与异感结合定位;Ⅱ组选用神经刺激器引导;Ⅲ组在超声与神经刺激器双重定位引导下穿刺。每组臂丛70例,腰丛+坐骨神经30例。三组患者的麻醉操作定位完成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泡等即注入局麻药。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疾病种类、用药量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20~30分钟阻滞效果无痛率Ⅰ组<Ⅱ组<Ⅲ组(P<0.01);轻、中疼痛发生率Ⅰ组>Ⅱ组>Ⅲ组(P<0.05),重度疼痛发生率Ⅰ组>Ⅱ组>Ⅲ组,实施神经阻滞操作累计穿刺次数Ⅰ组>Ⅱ组>Ⅲ组(P<0.01),麻醉并发症发生率Ⅰ组>Ⅱ组>Ⅲ组(P<0.05)。结论由传统解剖与异感结合定位,到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进而到使用超声与神经刺激器双重定位,每一次设备与技术的应用与更新,都相应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了操作次数,降低了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阻滞 解剖与异感结合定位 神经刺激器 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