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的5年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李琳 刘福丽 +1 位作者 赵一凡 王子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6.55~31.26 kg/m^(2),平均BMI 22.56 kg/m^(2);恶性肿瘤32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血管疾病8例,高血压5例,心脏病4例,糖尿病2例;置管原因,化学治疗19例(59.4%),静脉营养15例(46.9%);病变位置,颈胸部18例(56.3%),其他部位14例(43.7%);既往相关治疗,肿瘤切除21例(65.6%),放化疗19例(59.4%)。置管失败后移至介入手术室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PICC复位/重置者。统计PICC相关指标。评估超声引导PICC失败原因,并分析失败原因与其他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的相关性。结果左臂置入失败占56.3%(18/32)。穿刺贵要静脉者占65.6%(21/32),多于头静脉和肱静脉(P<0.001)。并发损伤仅为轻度痉挛或少量血栓占12.5%(4/32)。导管异位是置管失败主要原因占84.4%(27/32)。腋静脉最易发生异位(46.9%),贵要静脉(12.5%)、颈内静脉(9.38%)亦较常见。在DSA辅助下全部病例均复位/重置成功。导管异位与年龄、性别、BMI、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管异位是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首要原因,主要为血管变异所致。DSA辅助复位技术是解决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插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2
作者 钟学红 王晶晶 +1 位作者 吴旭红 王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84-887,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双人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573例,其中共发生104例PICC相关性血栓。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7%(95%置信区间:0.5%~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7—2021年的文献、经下肢静脉置管的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68%。经下肢静脉置管时,血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风险高的新生儿,应尽量避免选择经下肢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新生儿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于福娟 崔玲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的首选静脉通路。PICC置管可能引发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就老年恶性肿瘤PIC...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的首选静脉通路。PICC置管可能引发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就老年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并发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针对性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老年患者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化疗 营养支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血管通路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朱丽波 许艳花 +5 位作者 李金粉 胡雪 鲁春燕 陆昆 段留艳 李焕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新生儿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同一组专业的PICC管理团队小组评估为穿刺困难的104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新生儿穿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同一组专业的PICC管理团队小组评估为穿刺困难的1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盲穿置管,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置管,比较2组患儿在穿刺次数、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穿刺次数以及置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周围组织损伤、经皮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穿刺后维护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困难新生儿行PICC时,经超声引导,在穿刺过程中可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及置管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且增加了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新生儿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通路 穿刺困难
下载PDF
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崇明 何婷 +4 位作者 吴莹 苏荣 王鹏 张华 朱娓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和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结构...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和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结构,应用Oracle数据库软件强化数据处理速度。系统分层设计包括用户层、表现层、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及资源管理层。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健康数据管理、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宣教平台等。结果:通过对淋巴瘤PICC患者使用患者管理系统与常规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显示使用本系统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及PICC患者管理总分均较高,PICC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对比不同管理方法下PICC医护人员核心工作能力,显示采用患者管理系统管理的PICC医护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维护操作技能、相关能力自我评价及相关能力他评评分均较高。结论:在淋巴瘤PICC患者的管理工作中构建并使用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医护人员的核心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2EE平台 管理系统 淋巴瘤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自我管理能力 并发症 核心工作能力
下载PDF
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帝娣 龙玲 +2 位作者 周小珍 陈秀雄 吴海珠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8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进行预测评估,评分<3分为低危组,评分≥3分为高危组,每组各60例。低危组和高危组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各30例,比较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护理后的导管相关静脉血栓、血栓相关症状、非计划拔管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和对照1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0.043、0.191,P>0.05)。干预后,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0、38.502、11.972、16.696,P<0.05)。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14.687、11.153,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1、14.745、8.413、12.384,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化疗期间,可用改良Khorana评分预测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风险,高危患者可尽早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相关症状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Khorana评分 护理干预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下载PDF
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对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黎声 徐阳 +1 位作者 冯静 雷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对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Seldinger)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术... 目的探究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对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Seldinger)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套件进行穿刺,试验组采用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进行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术患者采用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穿刺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缓解患者疼痛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 导针器 生理盐水
下载PDF
1例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淋巴漏的处置
8
作者 余庆 刘敏 +3 位作者 霍琴 白艳 谭佳容 漆维炜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71-73,共3页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ARL)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是ARL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但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导管相关淋巴漏发生较少,临床不...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ARL)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是ARL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但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导管相关淋巴漏发生较少,临床不易识别。若不早发现、早处理可能导致非计划拔管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导管相关淋巴漏的识别与处置经过: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导管局部检查,结合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超声探查后,快速排除局部感染、导管破损、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常见因素,最终判定为淋巴漏;在穿刺点以藻酸盐敷料和纱布覆盖,后根据淋巴管沿贵要静脉走行的解剖结构,用纱布裹成圆柱体压迫该部位,使其受力点集中,再以粘贴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通过上述处理局部渗液得以快速缓解。导管保留4个月,完成整个化学治疗。通过该案例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淋巴漏 识别与处
下载PDF
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在ICU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周伟 韦洁静 +3 位作者 林颂霏 熊玉梅 黄芸华 黄德斌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1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在ICU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病区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1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在ICU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适用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病区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1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进行置管,观察组采用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进行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尖端一次性到位率、导管尖端位置最佳到位率和导管尖端定位时间。结果观察组尖端一次性到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尖端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Sherlock3CG尖端定位系统能够提高置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缩短PICC置管定位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rlock 3CG尖端定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ICU患者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绪调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露 曹燕华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8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绪调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及普外甲状腺乳房科收治的56例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利用掷硬币法分为两...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绪调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及普外甲状腺乳房科收治的56例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利用掷硬币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和焦虑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时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提高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其生存质量,降低焦虑总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集束化护理 自我护理 情绪调节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
11
作者 李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108-0111,共4页
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本院2020-2022年之间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白血病化疗患者4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预防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 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本院2020-2022年之间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白血病化疗患者4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预防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异常风险发生状况较之对照组患者处于更加安全的状态,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几率,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白血病 化疗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预防性护理
下载PDF
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
12
作者 赵小瑜 马曼娜 李振宏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6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采取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其相关并发症、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行PIC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采取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其相关并发症、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台山市人民医院行PIC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静疗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PICC留置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状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观察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总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护理技能、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患者采取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利于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留置时间,增强患者依从性,提高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疗专科护理干预 依从性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小组分配管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于海艳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9期166-168,171,共4页
目的研究小组分配管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6例留置PICC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目的研究小组分配管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6例留置PICC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取小组分配管理模式,观察两组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GSES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时研究组GSES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留置PICC护理期间,实施小组分配管理模式,能够提升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良好,同时能够改善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分配管理模式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妇科恶性肿瘤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14
作者 吴艳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128-0130,共3页
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于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间选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住院患者121例为调查对象,依照蓝绿小球法列入两组,即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1)。为对照组作... 探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于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间选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住院患者121例为调查对象,依照蓝绿小球法列入两组,即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1)。为对照组作常规护理,结合现有临床资料,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制定个体化护理对策施于研究组。评价两组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19.67%(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85.25%(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其原因多为无菌条件不足、穿刺操作不当、封管不正确、血液呈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根据并发症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有利于降低其发生风险。加强健康教育、卫生干预,便于提高 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对策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适宜导管/静脉比对预防ICU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加乐 江婷 +6 位作者 马迎春 邵强 陈霞 汤睿 钱克俭 刘芬 江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导管/静脉比与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PICC-UEDVT)形成的关系,探讨减少PICC-UEDVT的最佳导管/静脉比.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南昌...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导管/静脉比与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PICC-UEDVT)形成的关系,探讨减少PICC-UEDVT的最佳导管/静脉比.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且年龄〉18岁、导管留置时间&gt;1周的69例PICC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置管情况.依据PICC-UE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ICC-UEDVT组与非PICC-UEDVT组;绘制导管/静脉比对PICC-UEDVT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减少PICC-UEDVT的最佳导管/静脉比.结果 69例患者中,PICC-UEDVT组7例,非PICC-UEDVT组62例,PICC-UEDVT发生率为10.14%.置入4 Fr导管者43例,5 Fr者23例,6 Fr者3例,导管/静脉比20%~67%.PICC-UEDVT组既往DVT发生率 〔42.9%(3/7)比6.5%(4/62)〕、升压药物应用率〔57.14%(4/7)比17.74%(11/62)〕、D-二聚体水平〔mg/L:9.0(3.0,12.3)比1.8(1.0,3.6)〕、5Fr导管使用率〔71.4%(5/7)比29.0%(18/62)〕及45%~67%导管/静脉比患者比例〔57.14%(4/7)比17.74%(11/62)〕均明显高于非PICC-UE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44%的导管/静脉比是最佳临界点,该点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55,95%可信区间(95%CI)=0.554~0.955,敏感度=71.4%,特异度=79.0%.使用45%~67%导管/静脉比的患者发生PICC-UEDVT的危险性为20%~44%者的6.182倍〔优势比(OR)=6.182,95%CI=1.208~31.634,P=0.036〕;而0%~32%的PICC-UEDVT发生率与33%~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44%的导管/静脉比是减少PICC-UEDVT的最佳临界点,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导管/静脉比〈44%可以降低ICU患者发生PICC-UEDVT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导管/静脉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楼晓芳 吕华 +1 位作者 马美芳 林夏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119-2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作为中长期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体重与插入导管长度的关系等。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NICU中所有置入的PICC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 目的研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作为中长期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体重与插入导管长度的关系等。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NICU中所有置入的PICC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录研究期间NICU中应用PICC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有502位新生儿共置入PICC导管507根,提供静脉营养、抗感染治疗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放置PICC导管的常见原因,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5.53 d。完成治疗或因出院(包括放弃治疗或死亡的患儿)拔除导管为正常拔管组,共423例,占84.43%。因各种并发症拔管者84例,占总数的16.57%。不同静脉置管导管尖端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2.16/1 000导管日。总结了不同体重患儿在不同部位置管时导管插入长度的参考值。结论PICC导管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通道,较低的并发症使其更易被临床医务人员及家长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并发症 新生儿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下载PDF
心房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的变异范围及其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于新颖 张娇 +1 位作者 赵京雷 范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5-1047,共3页
前瞻性研究296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心房内心电图进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及P波振幅达到最大(特征性P波)时导管尖端的变异范围和临床意义。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法是一种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的... 前瞻性研究296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心房内心电图进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及P波振幅达到最大(特征性P波)时导管尖端的变异范围和临床意义。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法是一种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的定位方法,术中应用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内心电图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定位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特点和治疗转归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新利 刘海燕 +2 位作者 黄嘉言 黄翠雯 林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795-2797,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83例新生儿PICC置管病例(置管91例次)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类别与药物敏感性,探讨治疗转...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83例新生儿PICC置管病例(置管91例次)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类别与药物敏感性,探讨治疗转归。结果 91例次置管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5例次(5.5%),确诊败血症为2例次(2.2%),诊断临床败血症3例次(3.3%),细菌定植11例次(12.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3/1 000置管日。结论 PICC技术已经发展为较成熟的临床医疗技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较低,可作为新生儿科常规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下载PDF
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脱出情况的比较 被引量:30
19
作者 孙文彦 王秀荣 +1 位作者 王凯 宋琦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置管过程中导管脱出情况。方法800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分为采用缝合固定组(447例)和采用免缝胶带固定组(353例),观察两组患者带管期间导管脱出情况。结果在PICC带管使用过程中... 目的比较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置管过程中导管脱出情况。方法800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分为采用缝合固定组(447例)和采用免缝胶带固定组(353例),观察两组患者带管期间导管脱出情况。结果在PICC带管使用过程中,缝合固定组导管脱出发生率(3.6%)显著低于免缝胶带固定组(57.5%)(P<0.01)。结论在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和病情需要选择固定方法。如果出现导管脱出,根据无菌原则,脱出部分不能再送入体内,导管尖端无法位于上腔静脉,将影响导管的滴速和导管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缝合固定 免缝胶带固定 导管脱出
下载PDF
改良冲管方法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药物性堵管的护理 被引量:26
20
作者 林金香 罗凝香 +1 位作者 周小香 钟贵玲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冲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对导管堵塞的影响,分析导管堵塞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将应用PICC输注乳剂大静脉营养液的肿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及处理组(67例)。对照组用0.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冲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对导管堵塞的影响,分析导管堵塞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将应用PICC输注乳剂大静脉营养液的肿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及处理组(67例)。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100 ml冲管,频率为每隔6~8小时1次;处理组用0.9%生理盐水20 ml按照快-慢-快的方法脉冲式注射,每隔4小时1次。记录两组病例导管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导管部分堵塞及全部堵塞发生率为13.2%,处理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1例因严重导管堵塞而拔管、1例发生静脉血栓;处理组无1例因导管堵塞而拔管,无1例发生静脉血栓。结论少量快-慢-快脉冲管方式及适当增加冲管频率是预防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药物性)堵管的有效措施;每天记录输液速度是早期发现导管堵塞的理想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穿侧肢血管是早期发现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管方法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堵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