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尿肾损伤分子1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1
作者 张小薇 李洋 黄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尿肾损伤分子1(KMI-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行PCI的11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PCI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尿肾损伤分子1(KMI-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行PCI的11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PCI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CI后2 h的ANC、尿KMI-1与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ANC、尿KMI-1与AMI患者PCI后缺血再灌注AKI的关系。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分析ANC、尿KMI-1水平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AKI组病变冠状动脉支数≥3支占比、ANC、C反应蛋白(CRP)、肌酐(Cr)、尿KMI-1水平均高于非AKI组,淋巴细胞绝对值(ALC)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t分别=3.67、2.12、6.24、8.36、2.96,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C、Cr、尿KMI-1与AMI患者PCI后缺血再灌注AKI有关(OR分别=5.04、1.32、1.36,P均<0.05);ANC、尿KMI-1单独及联合模型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1、0.93。随访3个月发现,随着ANC、尿KMI-1升高,PCI后短期MACE发生率也随着升高(χ^(2)分别=13.77、9.36,P均<0.05)。结论ANC、尿KMI-1与AMI患者行PCI后缺血再灌注AKI有关,同时可提示AMI患者行PCI后短期预后情况,其机制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下载PDF
外周血肝素结合蛋白、CD64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蒋逸 沈佳丽 王超萍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肝素结合蛋白(HBP)、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D6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BS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01-2021-12血培养阳性患者108例为感染组,同期血培养阴性患者152例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外周血肝素结合蛋白(HBP)、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D6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BS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01-2021-12血培养阳性患者108例为感染组,同期血培养阴性患者1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HBP、CD64和NLR水平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HBP、CD64和NLR对BSI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HBP、CD64、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P、CD64和NLR对BSI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ROC曲线的AUC(95%CI)、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2(0.803,0.893),80.56%、83.55%;0.740(0.683,0.793),75.00%、65.79%;0.787(0.732,0.835),72.22%、76.97%;三项指标联合应用的AUC为0.917(0.877,0.948),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9%、86.84%。结论:HBP、CD64、NLR在BSI的快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肝素结合蛋白 中性粒细胞指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流感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检测价值分析
3
作者 彭杰梅 陈小艳 刘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6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nCD64)指数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8例细菌感染患者纳入至细菌感染组,另将60例健康者纳入至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标本,检测n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nCD64)指数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8例细菌感染患者纳入至细菌感染组,另将60例健康者纳入至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标本,检测n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以及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nCD64指数及PCT、WBC、CRP、IL-6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CD64指数及PCT、WBC、CRP、IL-6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nCD64指数(4.57±0.47)及PCT(2.45±0.31)μg/L、WBC(9.25±1.44)×10^(9)/L、CRP(7.59±1.17)mg/L、IL-6(10.37±1.13)p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7±0.23)、(0.35±0.09)μg/L、(7.30±1.41)×10^(9)/L、(6.56±1.25)mg/L、(5.25±1.0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组nCD64指数(5.39±0.50)及PCT(2.77±0.38)μg/L、WBC(10.07±1.23)×10^(9)/L、CRP(8.45±1.04)mg/L、IL-6(11.48±1.06)pg/ml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4±0.52)、(1.94±0.35)μg/L、(8.36±1.34)×10^(9)/L、(7.23±0.78)mg/L、(9.26±1.0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D64指数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敏感度最高,达68.75%,其次为PCT,达64.58%;PCT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特异度最高,达93.33%,其次为nCD64指数,达90.00%。结论外周血nCD64指数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敏感度较高,而且nCD64指数可随患者病情变化发生改变,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并进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 诊断价值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马融 殷国进 潘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泰州妇产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4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外周血EOS、NLR水...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泰州妇产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4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外周血EOS、NLR水平,根据患儿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分为未感染组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外周血EOS、NLR及联合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结果:14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发现,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106例,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其余38例未感染,作为未感染组。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NLR、EOS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OS、NLR均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EOS、NLR单一及联合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AUC为0.716、0.703、0.809,联合诊断AUC高于单一诊断。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EOS、NLR水平异常,血EOS、NLR水平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且两者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具有重要价值,且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脂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李丹 孙振威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2-13,1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脂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脂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治疗30 d后,按照患者的影像学检测显示结果与预后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两组的例数分别为64例、34例。将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WBC、NEUT、PLT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将预后良好组患者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各项血脂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将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对比,采用相关性分析软件分析患者血脂相关指标、血常规参数及NIHSS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WBC、NEUT相较于预后不良组患者下降,而预后良好组患者PLT指标水平则相较于预后不良组上升(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TG、LDL-C指标水平均相较于预后不良组下降,而预后良好组患者HDL-C指标则相较于预后不良组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TC指标进行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NIHSS评分相较于预后良好组升高(t=22.264,P<0.05);相关性软件分析得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TG、LDL-C、NIHSS、WBC、NEUT与预后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而HDL-C、PLT指标与预后则表现为正相关关系(r=0.481、0.441,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WBC、NEUT、PLT及血脂指标水平和预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上述指标水平出现异常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临床可通过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周血细胞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计数 血脂指标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血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A1比值和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与冠心病的关系
6
作者 徐颖 刘晓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818-823,共6页
目的 分析血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A1比值(HbA1c/ApoA1)、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因胸痛来徐州市中心医院检查并治疗的200例... 目的 分析血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A1比值(HbA1c/ApoA1)、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因胸痛来徐州市中心医院检查并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同期100例非冠心病患者(非冠心病组)为研究对象,依据Syntax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对比3组的外周血HbA1c/ApoA1、CHR、NLR比值,分析冠心病患者HbA1c/ApoA1、CHR、NLR比值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HbA1c/ApoA1、CHR、NLR比值对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预测价值,同时对比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与未发生MACE组的HbA1c/ApoA1、CHR、NLR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冠心病组血HbA1c/ApoA1、CHR、NLR比值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冠心病患者HbA1c/ApoA1、CHR、NLR比值增加(P<0.05);冠心病患者HbA1c/ApoA1、CHR、NLR比值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289、0.279、0.277,P<0.05);HbA1c/ApoA1、CHR、NLR比值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发生MACE组的血HbA1c/ApoA1、CHR、NLR比值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ApoA1、CHR、NLR比值为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重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HbA1c/ApoA1、CHR、NLR比值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尽早检测可对其预后(MACE事件)予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A1比值 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 冠状动脉病变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文超 刘智广 +3 位作者 张晓楠 田俊士 胡家露 张学庸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64-66,共3页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刘文超,刘智广,张晓楠,田俊士,胡家露,张学庸(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输血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校中心实验室,西安710032)中性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其合成...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刘文超,刘智广,张晓楠,田俊士,胡家露,张学庸(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输血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校中心实验室,西安710032)中性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其合成能力有限,缺少修复能力。同时,一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外周血 分离 纯化 方法
下载PDF
创伤性脓毒症过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隰建成 周宝桐 +3 位作者 蒋礼先 姜小国 孙同柱 杨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1-564,F0005,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14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CLP术后2、6、12、24、48和72h组。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14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CLP术后2、6、12、24、48和72h组。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结果CLP术后早期循环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受抑,TUNEL染色凋亡细胞阳性率低于5.00%,之后开始增加,CLP后48h凋亡细胞阳性率为(48.33±12.53)%,术后72h凋亡率又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脓毒症急性期产生的大量中性粒细胞以死亡为主要途径;当机体转向逐渐恢复时,中性粒细胞以凋亡为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 外周血 细胞凋亡 中性粒细胞凋亡 外周血 实验研 创伤性 盲肠结扎穿孔术 缺口末端标记法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白雪梅 杨平 +1 位作者 王莹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4-666,共3页
关键词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 急性炎症
下载PDF
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浊阻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亮 谢文英 +2 位作者 牛贺 陈壮 刘高阳 《中医研究》 2022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浊阻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新华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浊阻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子湖院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新华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用二陈汤加味(姜半夏、陈皮、炒紫苏子、党参、苦杏仁、麸炒白术、麻黄、葶苈子、茯苓、山药、桂枝、麸炒枳壳、地龙),每日1剂,水煎,于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温服;对照组给予太极急支糖浆(主要药物组成为麻黄、前胡、枳壳、鱼腥草、紫菀、金荞麦、四季青、甘草片),每次20~30 mL,每日3~4次,口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咳嗽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陈汤加味可以提高痰浊阻肺型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痰浊阻肺型 二陈汤加味 中医证候积分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盘根 季江 +3 位作者 李遇梅 周武庆 陈敏 陈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4-806,共3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及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21名健康者...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及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21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76.0%(19/25),对照组为47.6%(1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MNL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12/25)和45.7%(1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BMCp16基因高甲基化的SLE患者中,IgG升高者占78.9%(15/19),与该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阴性的SLE患者IgG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明显异常,IgG升高与之相关,p16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基因 P16
下载PDF
烫伤后IL-6和IL-1α对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江 夏培元 +2 位作者 秦孝建 高丽萍 肖光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 :研究严重烫伤后血IL - 6和IL - 1α对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的影响。方法 :复制 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分离PMN ,TUNEL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 ;PMNcaspase 3活性以荧光免疫吸附酶法测定 ;血清IL - 6和IL - 1... 目的 :研究严重烫伤后血IL - 6和IL - 1α对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的影响。方法 :复制 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分离PMN ,TUNEL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 ;PMNcaspase 3活性以荧光免疫吸附酶法测定 ;血清IL - 6和IL - 1α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 :血清IL - 6水平 ( μg/L)在伤后各组 ( 3、6、12、2 4、4 8h依次分别为 9 14± 1 16、12 4 9± 1 14、3 0 1± 0 75、1 4 1± 0 2 8和 1 5 6± 0 4 3)和IL - 1α水平 (ng/L)在伤后 3、6、12h组( 90 0 8± 8 39、32 0 93± 14 4 8和 4 7 84± 5 19)均分别显著高于伤前对照组IL - 6 ( 0 2 4± 0 0 7)和IL - 1α( 2 7 6 5± 4 86 )水平 (P <0 0 5 ) ;伤后各组PMN凋亡率 ( % )按时点依次为 9 89± 2 0 0、4 98± 1 35、1 31± 0 72、2 4 9± 1 87和 6 88±1 13显著少于伤前组 13 6 6± 3 88(P <0 0 5 ) ;PMNcaspase- 3的活性测定结果与PMN的凋亡表现相一致。结论 :大鼠烫伤后外周血PMN凋亡明显延迟 ;IL - 6和IL - 1α等细胞因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减少细胞内caspase - 3的激活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IL—6 IL—1α 大鼠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为主的儿童呼吸道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韵 张鸿彦 +3 位作者 徐燕霞 李晓跃 李佳泽 高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2015年哈尔滨地区儿童以中性粒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为主的EB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分析2015年1~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儿童4 128例临床资料,采集血液通过ELISA法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对其EBV... 目的探讨2015年哈尔滨地区儿童以中性粒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为主的EB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分析2015年1~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儿童4 128例临床资料,采集血液通过ELISA法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对其EBV感染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患呼吸系统疾病儿童中EBV感染率为41.71%,多发生于幼儿期及学龄前期;高发于2、11、12月份;EBV(+)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占72.38%,常伴有Ig G、Ig A、C3、C4降低,并可引起ALT及CKMB升高,临床表现中以咽峡部脓苔为多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缩短了ANC恢复正常值的时间。结论 2015年EBV感染有独特的中性粒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趋势,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在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儿童 EBV 流行特征 临床研究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创伤性脓毒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隰建成 马远征 +5 位作者 周宝桐 林洪远 何忠杰 张星火 付小兵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在创伤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m...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在创伤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mRNA表达逐渐增高,48h达峰值后开始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增高首先局限于创伤局部(小肠12hP<0.01,24h达峰值),然后进入血循环,再转移至敏感器官肺和肝组织中(肺24hP<0.01,48h达峰值;肝24hP<0.05,48h达峰值)。结论TNFαmRNA表达的增高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创伤 基因表达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MRNA表达 肝组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英俊 臧丽 +1 位作者 张乃生 郭顺元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7期57-60,共4页
用400g/L聚蔗糖和760g/L复方泛影葡胺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细胞分层液,以确定奶牛中性粒细胞及其他主要血细胞的漂浮密度。然后用自制的60%和75%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摸索出3种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即Percoll梯度离心法、Dextran作用下的红... 用400g/L聚蔗糖和760g/L复方泛影葡胺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细胞分层液,以确定奶牛中性粒细胞及其他主要血细胞的漂浮密度。然后用自制的60%和75%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摸索出3种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即Percoll梯度离心法、Dextran作用下的红细胞自然沉降法和裂解红细胞法。对12头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外周血样本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92.17%±3.328%,90.28%±1.348%,88.79%±3.223%,3种分离方法差异显著(P<0.05);台盼蓝染色活细胞率>97%,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分离方法 奶牛 外周血
下载PDF
胃癌初治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术后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史敬东 钟志强 +1 位作者 李有国 白日星 《癌症进展》 2017年第8期960-962,96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况,并对不同NLR值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NLR值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可得,NLR值、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均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与胃癌初治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且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临床病理 预后价值
下载PDF
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外周血及肺泡内中性粒细胞死亡方式及呼吸爆发(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双顶 刘韧 +2 位作者 何春阳 肖南 田昆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03-507,共5页
本研究观察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肺组织中及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坏死及功能改变的差异。采用Wistar大鼠 2 0只 ,腹腔注射LPS(O55B5,5mg/kg)造成内毒素血症 ,给予LPS后 2 ,4,8,1 2小时 (每组 5只动物 )取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 ... 本研究观察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肺组织中及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坏死及功能改变的差异。采用Wistar大鼠 2 0只 ,腹腔注射LPS(O55B5,5mg/kg)造成内毒素血症 ,给予LPS后 2 ,4,8,1 2小时 (每组 5只动物 )取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 ,密度梯度法分离PMN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和坏死比例以及呼吸爆发功能的改变 ,同时采用 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 ,内毒素血症时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MN凋亡细胞比例相似。但与对照相比 ,外周血PMN坏死比例明显增加 ,呼吸爆发能力明显受抑 ,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坏死比例显著减少 ,呼吸爆发能力显著增强。结论 :在内毒素血症时 ,扣押于肺组织中的PMN在凋亡和坏死上表现出与外周血PMN不同的改变 ,其结果是组织中PMN存活增加 ,并持续处于活化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内毒素血症 外周血 肺泡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呼吸爆发
下载PDF
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参数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磊 李娟 +3 位作者 王金华 张彦平 黄伦 张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比较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侧向散射光强度即颗粒度(neutrophil lateral scattering intensity,NEUT-X)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肿瘤化疗使用G-CSF患者(研究组),32例肿... 目的比较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侧向散射光强度即颗粒度(neutrophil lateral scattering intensity,NEUT-X)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肿瘤化疗使用G-CSF患者(研究组),32例肿瘤化疗未使用G-CSF患者(研究对照组)和50例门诊表观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细胞计数,收集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参数结果数据。分析研究NEUTX参数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临床感染发热率,以揭示白细胞形态参数与机体抵抗能力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研究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T-X为:1 324(890.2,1 358.0),1 440(1 397.3,1 466.3),1 329(1 295.1,1 359.4),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78,P=0.002),且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使用G-CSF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0.99(0.22,1.75)×109/L,7.53(1.00,14.05)×109/L,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95,P=0.005);研究组患者使用G-CSF前后中性粒细胞形态参数NEUT-X分别为:1 382(1 323.6,1 440.4),1324(890.2,1 358.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32,P=0.004);研究组与研究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热病例数分别为:23/52例、4/32例(χ~2=9.14,P=0.002)。结论肿瘤化疗病人使用G-CSF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NEUT-X参数降低,且感染发热率高于未使用G-CSF患者,推测中性粒细胞颗粒度对评估实体肿瘤化疗病人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胞内颗粒度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细胞形态参数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细胞因子、粘附分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湘涓 徐军发 +1 位作者 祝斌 陈小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PMN凋亡的变化 ,探讨细胞因子对 PMN凋亡的影响。方法 :检测 2 8例 UC病人外周血 PMN凋亡和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结果 :活动期 UC患者 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和缓解期 UC患者。缓解期 UC患者 PM...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PMN凋亡的变化 ,探讨细胞因子对 PMN凋亡的影响。方法 :检测 2 8例 UC病人外周血 PMN凋亡和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结果 :活动期 UC患者 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和缓解期 UC患者。缓解期 UC患者 PMN凋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不同病情活动期 UC患者 PMN凋亡有显著性差异。活动期 UC患者外周血中 IL - 8、IL- 6、TNF-α、NO、P- sel、ICAM- 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 ,且与 PMN凋亡呈负相关 ,与病情呈正相关。缓解组患者 IL- 8、IL- 6、TNF- α、NO、P- sel和 ICAM- 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UC患者 PMN凋亡延迟 ,且与病情及疗效密切相关。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过多、各种免疫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 PMN凋亡延迟的重要机制。适度调控 PMN凋亡 ,有可能会成为治疗 UC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的动态变化(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国强 钱桂生 刘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15-217,共3页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这些炎症细胞数量增加和活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慢性...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这些炎症细胞数量增加和活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早期干预和功能监测提供参考方向。设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呼吸内科。对象:观察对象为2003-02/12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同期同类住院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18例患者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8~70岁,平均(56±7)岁。对照组14例,为来本院查体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50~70岁,平均(59±8)岁。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比较。结果: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凋亡早期中性粒细胞的比率为(8.5±1.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5±1.8)%(t=6.25,P<0.01),急性加重期(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动态变化 细胞凋亡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中性粒细胞凋亡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正常对照组 急性加重期 密度梯度离心法 早期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