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16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刘莹 崔丽杰 赵红岩 赵颖军 徐桂萍 石蕴琦 崔然 孟锦 郭翠艳 居乃新 李彤 侯平 李惠君 陈晓明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 2 7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或...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 2 7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3 0 0~ 60 0 μg/d皮下注射 ,连续 5天 ,第 6日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一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严重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结果 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 .4%( 12 /2 7) ;其中骨痛发生率为 18.5 %( 5 /2 7) ,低热约 11.1%( 3 /2 7) ,乏力约 7.4%( 2 /2 7) ,皮疹约 3 .7%( 1/2 7) ,心衰加重约 3 .7%( 1/2 7) ,无其他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 ,无影响AMI病程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在AMI病人中应用G -CSF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安全性 可行性 移植
下载PDF
DA-EPOCH化疗联合G-CSF有效动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被引量:2
2
作者 廖丽昇 魏天南 +4 位作者 郑志海 曲双 谢颖 王志红 陈碧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CTX+G-CSF和DA-EPOCH+G-CSF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0例NHL患者分别采用CTX+G-CSF及DA-EPOCH+GCSF方案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并予BEA... 目的:探讨CTX+G-CSF和DA-EPOCH+G-CSF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0例NHL患者分别采用CTX+G-CSF及DA-EPOCH+GCSF方案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并予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体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CTX+G-CSF组动员期间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降至0.8×10~9/L,其余WBC数最低值均>2.0×10~9/L,3例血小板数降至80×10~9/L左右,其余患者血小板数均正常,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99(0.35-1.30)%,共采集单个核(MNC)数(3.80±2.05)×10~10~,累计MNC(5.84±2.48)×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3.84(3.91-6.5)×10~6/kg。DA-EPOCH+G-CSF组动员期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最低降至(0.2-1.4)×10~9/L,1例血小板(Plt)数最低为8×10~9/L,其余均在40×10~9/L以上,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85(0.34-1.2)%,共采集MNC中位数(3.68±1.56)×10^(10),累计MNC数(6.01±2.26)×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4.44(2.7-7.10)×10~6/kg。2组患者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总MNC中位数,累计每公斤体重MNC数及CD34^+细胞数中位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X+G-CSF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00(11.00-13.50)d;DA-EPOCH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50(11.00-17.25)d,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移植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DA-EPOCH联合G-CSF方案可有效动员NHL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安全性高,且经济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DA-EPOCH方案 DA-EPOCH+G-CS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两步法扩增诱导脐血及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亚非 孟恒星 +10 位作者 葛薇 于珍 李云涛 李桥川 万长春 徐燕 李新 李增军 王国蓉 尤胜国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63-1167,共5页
为了比较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从脐血(CB)CD34+细胞和动员外周血(MPB)CD34+细胞诱导所得DC的产量及功能,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CB-CD34+细胞和MPB-CD34+细胞用FL、TPO、SCF、GM-CSF等细胞因子先扩增10天,然后加入GM-CSF、IL-4及TNF-α... 为了比较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从脐血(CB)CD34+细胞和动员外周血(MPB)CD34+细胞诱导所得DC的产量及功能,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CB-CD34+细胞和MPB-CD34+细胞用FL、TPO、SCF、GM-CSF等细胞因子先扩增10天,然后加入GM-CSF、IL-4及TNF-α、CD40Ab、PGE2等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获得D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DC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能力,Transwell板检测DC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介导下的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扩增10天时CB组、MPB组细胞中CD14+CD1a-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40.48±16.85)%vs(28.07±23.19)%,P>0.05]。但由于CB组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388.88±84.63倍vs79.67±10.32倍,P<0.01),CB组CD14+CD1a-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89.42±25.02倍vs28.74±23.27倍,P<0.01);②TNF-α/CD40Ab/PGE2条件下与TNF-α条件下相比,CB组和MPB组所得DC均表达更高的CD83[分别为(34.52±11.22)%vs(3.70±2.27)%、(36.69±13.36)%vs(7.34±3.364)%,P均<0.01];③CB组与MPB组在TNF-α/CD40Ab/PGE2诱导条件下所得DC均高水平表达CD83、CD86、HLA-DR、CD11c、CD54、CD40,CB组所得CD83+细胞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98.72±117.53倍vs33.95±6.19倍,P<0.01);④CD40Ab/PGE2/TNF-α条件下CB与MPB来源的DC在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IL-12的分泌[(16.2±4.31)pg/mlvs(13.5±4.1)pg/ml]以及SLC介导的迁移率[(28.09±7.76)%vs(18.5±3·47)%]上均无显著差别(P均>0.05)。结论在两步法培养体系下,CB-CD34+细胞与MPB-CD34+细胞来源的DC具有相同的功能,而前者产量显著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脐血 动员外周血 CD34^+细胞 两步法培养法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斯勇 刘利 +8 位作者 郝淼旺 尹郸丹 伍艳兰 陈任安 李国辉 刘强 王锦程 何华 梁英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15-1418,共4页
本研究比较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NHL患者。分组采用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并于预处理结束后... 本研究比较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NHL患者。分组采用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并于预处理结束后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身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动员期间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Plt)数降至40×109/L以下。57例患者均采集成功,CEP+G-CSF动员方案组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和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CVP+G-CSF动员方案组(p=0.002和p=0.019)。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CEP+G-CSF和CVP+G-CSF动员方案组WBC数恢复到≥1.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4和12.3天(p﹥0.05),Plt数恢复到≥5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8.6和19.3天(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HL疗效显著,CEP或CVP联合G-CSF方案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均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CEP+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化学治疗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格拉诺赛特与化疗药物联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艾斌 石远凯 +6 位作者 杨建良 何小慧 周生余 韩晓红 刘鹏 周爱萍 张长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35-637,共3页
目的:观察格拉诺赛特联合化疗对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3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恶性淋巴瘤18例,乳腺癌11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自化疗后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150~250μg/day1... 目的:观察格拉诺赛特联合化疗对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3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恶性淋巴瘤18例,乳腺癌11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自化疗后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150~250μg/day1,至APBSC采集结束前一天,白细胞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核细胞≥5.0×108/kg或CD34+细胞≥2.0×106/kg时停止采集。结果:开始给予格拉诺赛特及开始采集APBSC的中位时间分别为化疗开始后的第12(5~15)天和第15(13~20)天,格拉诺赛特的中位给药次数为5(3~12)次,全组患者平均采集到的单核细胞及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5.76±2.05×108/kg和15.58±10.36×106/kg,平均粒-单集落形成单位21.01±20.75×104/kg。动员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此后30例接受移植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结论:格拉诺赛特联合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APBSC的动员方法,国人采用150~250μg/day1的剂量即可得到满意的动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CSF 实体瘤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富集致肺损伤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施兵 刘丽辉 +1 位作者 叶丽萍 解放军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5期8547-8550,共4页
背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后导致急性肺损伤仅有零星报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富集导致肺损伤的临床表现、机制。方法:报告1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 背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后导致急性肺损伤仅有零星报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富集导致肺损伤的临床表现、机制。方法:报告1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导致咯血和影像学肺部结节状、片状阴影,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会导致肺损伤,机制可能和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黏附、释放炎症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不良反应 肺损伤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促血管新生能力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斌 顾东生 +5 位作者 刘鹏霞 郑翠玲 董春兰 杜伟廷 武开宏 韩忠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267,I0004,共7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来源的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PBMNCs)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探讨糖尿病患者M-PBMNCs促血管新生能力是否有缺陷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并鉴定和计数。结扎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裸鼠股动脉,造...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来源的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PBMNCs)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探讨糖尿病患者M-PBMNCs促血管新生能力是否有缺陷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并鉴定和计数。结扎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裸鼠股动脉,造成重度缺血模型后,将来自糖尿病患者、正常人的M-PBMNCs(106)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局部注射到缺血组织中。在第1、3、7、14、21、28天分别用激光多普勒检测局部血流,观察缺血肢体的活动度和缺血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部位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结果体外内皮祖细胞培养显示糖尿病患者M-PBMNCs中的内皮祖细胞数量相对较少(P<0.05),裸鼠局部缺血组织血流量及血管密度均与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486,P<0.05;R=0.491,P<0.05),而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又与其病程呈负相关(R=-0.587,P<0.05)。糖尿病患者M-PBMNCs促进缺血下肢血流和功能恢复的疗效强于PBS组,但不及正常人M-PBMNCs组(P<0.05)。移植了糖尿病患者M-PBMNCs的缺血组织的毛细血管、小动脉密度均低于正常人M-PBMNCs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M-PBMNCs的促血管新生能力存在缺陷,使其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内皮祖细胞 缺血
下载PDF
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飞 王杰燕 杨婷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1期61-62,共2页
目的 总结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护理经验。方法  13例患儿 (非何杰金淋巴瘤 6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 )应用COEP和DOEP两种方案 ,观察动员和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并给予预防和相应的干预处理。结果  13例患儿均... 目的 总结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护理经验。方法  13例患儿 (非何杰金淋巴瘤 6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 )应用COEP和DOEP两种方案 ,观察动员和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并给予预防和相应的干预处理。结果  13例患儿均完成了动员和采集 ,全部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脱发 ,3例出现发热 ,2例发生低钙性抽搐 ,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好转。结论 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保护大血管、预防低钙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成功的护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采集 护理
下载PDF
动员人外周血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婷 方建培 +2 位作者 吴燕峰 徐宏贵 魏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45-748,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多种细胞因子(TPO、SCF、FL、IL-1、IL-3、IL-6)组合的几种培养体系对人外周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扩增生成巨核细胞的作用,研究人外周血来源的巨核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及培养时间。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动员... 本研究探讨多种细胞因子(TPO、SCF、FL、IL-1、IL-3、IL-6)组合的几种培养体系对人外周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扩增生成巨核细胞的作用,研究人外周血来源的巨核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及培养时间。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动员的外周血(MPB)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CD34+细胞,并将其在含胎牛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各组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15天。在不同时间点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体系中CD41+细胞的含量;同时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培养,测定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数量。结果表明经过15天的培养,在MPB来源的CD34+细胞体外诱导并扩增巨核祖细胞体系中,以TPO/FL/IL-6/IL-3组合的扩增效果最好,明显高于其它3组,CD41+细胞第5天、10天分别扩增了93.97±17.27倍、131.23±18.26倍。第15天CD41+细胞含量及CD41+细胞数迅速下降。CFU-MK产率(/1×103个细胞)第5天、10天分别为83.33±10.02个、120.67±13.01个,明显高于其余3组。结论以TPO/FL/IL-6/IL-3因子组合为体外诱导扩增巨核祖细胞的最佳组合,动员外周血的巨核祖细胞体外诱导扩增以培养第10天为宜。本实验建立了动员人外周血来源的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员外周血 巨核祖细胞 体外扩增
下载PDF
G-CSF动员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嘉 高力 +5 位作者 陈幸华 刘耀 高蕾 曾韫璟 张诚 张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该科2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予以输注G-CSF动...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该科2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予以输注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CR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CR3,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例加速期慢性髓系白血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半年内,20例患者均复发,予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每次输注细胞量按1×105/kg、2×105/kg、4×105/kg逐级增加,每次输注间隔4周.结果 12例患者再次完全缓解,8例患者未缓解.输注后,3例患者发生了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2例患者发生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未发生并发症,未观察到输注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结论 G-CSF动员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复发 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玲琴 张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36-738,共3页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采集 研究进展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对供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丹 王刚 +4 位作者 何苏英 李少文 郭楚霞 彭永正 陆志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前后供者凝血功能变化并评估现行采集方案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行PBSC动员和采集的供者30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于PBSC单采集前后行血栓弹力图(TEG)...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前后供者凝血功能变化并评估现行采集方案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行PBSC动员和采集的供者30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于PBSC单采集前后行血栓弹力图(TEG)与血常规检查;分析供者凝血功能、血常规指标与TEG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估PBSC动员采集对供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30名PBSC供者单采集前后TEG指标R(min)、K(min)、α(°)、MA(mm)及CI值分别为6.12±1.18、1.98±0.41、62.82±4.98、60.93±3.26、-0.31±1.40vs 7.25±2.16、2.45±0.64、57.3±6.67、55.37±4.41、-2.32±2.18(P<0.05),提示供者在PBSC动员及采集后均未出现高凝风险;采集后供者的白细胞(×10^(9)/L)、血小板(×10^(9)/L)、血红蛋白(g/L)峰值分别为62.02、357和162,提示供者动员采集后的血常规指标在安全值区间。PBSC采集后26.7%(8/30)供者的CI<-3,提示少数供者出现低凝风险。结论PBSC动员采集后对供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绝大多数供者无高凝血风险,但有少数供者凝血功能出现低凝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供者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 凝血功能 血常规
下载PDF
儿童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伟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由于采集方便、操作简单、排斥反应低、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肿瘤细胞污染少、感染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已逐渐替代了骨髓移植,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恶性血... 目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由于采集方便、操作简单、排斥反应低、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肿瘤细胞污染少、感染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已逐渐替代了骨髓移植,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恶性血液病及晚期实体瘤的治疗。在PBSCT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采集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免疫功能恢复 出血并发症 晚期实体瘤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化疗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杰 古扎努 +6 位作者 聂慧芳 李文英 李兰英 魏亚明 刘喜婷 姜俊峰 马兰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04年第21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对10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动员方案为化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对10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动员方案为化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乳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主要动员方案为CTV方案:环磷酰胺(CTX)1 200~1 500mg/m2,鬼臼噻吩甙(Vm-26)400mg/m2,分3天用,长春花碱酰胺(VDS)3mg/m2.于联合化疗后WBC降至最低并开始回升时予rhG-CSF5μg/kg,1次/天,皮下注射,当WBC≥5.0×109/L时开始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结果1例采集1次,9例采集2次,获得MNC为(5.62±2.25)×108/kg,CD34+细胞为(13.26±6.45)×106/kg,CFU-GM为(2.33±1.02)×105/kg.达到目标采集量单个核细胞≥4×108/kg10例中8例(80%),CD34+细胞≥2×106/kg10例中10例(100%),CFU-GM≥2×105/kg10例中7例(70%).1次采集后8例(80%),2次采集后10例(100%),患者达到了CD34+细胞数目标采集量.结论化疗CTV方案联合rhG-CSF动员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下载PDF
VDP+VP-16方案在小儿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应用
15
作者 黄东生 唐锁勤 +3 位作者 王建文 刘立真 刘英 吕善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4-304,共1页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自体 1989~2003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肿瘤 恶性淋巴瘤 动员方案 采集
下载PDF
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对G-CSF动员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和抗肿瘤活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澜 刘铁强 +2 位作者 刘志青 刘广贤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0-354,共5页
本研究探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对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NC)体外增殖和抗瘤活性的影响,评价IL-21及相关细胞因子组合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应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体外培养G-PBMNC,用CCK-8法进行细... 本研究探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对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NC)体外增殖和抗瘤活性的影响,评价IL-21及相关细胞因子组合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应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体外培养G-PBMNC,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分析;以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靶细胞,用CFSE/PI流式双染法检测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表型。结果显示:培养72小时后单独IL-21因子组对靶细胞杀伤活性与IL-2结果相近;当效靶比为25∶1时IL21+IL15/IL21+IL15+IL2组与IL21+IL2组相比杀伤能力有显著增强(p<0.05);效靶比50∶1时,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组均显著高于细胞因子单独应用组(p<0.05),以IL21+IL15+IL2诱导效果最佳。复苏冻存的G-PBMNC处理结果与新鲜的G-PBMNC结果基本一致。细胞因子组和对照组相比CD3、CD4和CD8抗原表达有所增加,以IL21+IL15组的CD4、CD3-56+和CD3+56+抗原表达增加最为显著(p<0.05)。结论:IL-21可增强G-PBMNC的体外杀伤活性,联合IL-15可更显著提高G-PBMNC的抗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15 白细胞介素2 动员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普乐沙福用于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邱录贵 +2 位作者 黄河 周剑峰 邹德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3-439,共7页
普乐沙福是一种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拮抗剂,可动员造血干细胞自骨髓释放至外周血中。普乐沙福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20年8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 普乐沙福是一种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拮抗剂,可动员造血干细胞自骨髓释放至外周血中。普乐沙福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20年8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截至目前,尽管普乐沙福已在国外上市10余年,临床中广泛使用,但因其在国内获批上市时间较短,临床实践应用经验尚少,对其临床规范应用国内尚无相关共识。本文将总结普乐沙福的相关研究数据,撰写该中国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普乐沙福 中国专家共识
下载PDF
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顺根 李邦华 张琦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川芎嗪组(50mg·kg-1.d-1)、rhG-CSF组(250μg·kg-1.d-1)、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d1~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川芎嗪组(50mg·kg-1.d-1)、rhG-CSF组(250μg·kg-1.d-1)、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d1~7,每日1次,第8天,采用外周血WBC、MNC计数、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给药后对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川芎嗪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2倍和3.9倍;川芎嗪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86±0.42)%、(12.91±2.84)%和(48.47±7.8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川芎嗪组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1.70±3.23)%、(11.20±2.88)%和(24.50±8.10)%,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上调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作用 小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红 张明 崔丽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64-264,共1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5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塞 (AMI)药物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CSF(...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5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塞 (AMI)药物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CSF(商品名:惠尔血)或分泌型G-CSF(商品名:金磊赛强),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续5 d,第6 d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然后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进一步治疗AMI。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 4、5、6、7 d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检查,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的细胞数量。并在外周血干细胞同时观察其副作用。结果: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WBC数量分别为 (8.42±2.59)×109/L、(31.28±8.34)×109/L、(35.24±9.38)×109/L、(37.03±13.07)×109/L、(35.34 ±14.68)×109/L、(20.35±9.22)×109/L;CD34+量分别为(14.89±11.46)×106、(67.78±50.88)× 106、(124.79±136.13)×106、(208.92±206.97)×106、(206.10±164.57)×106、(66.63±56.56)×106; 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WBC,CD34+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5 d;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WBC数量变化呈正相关(r=0.835),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不良反应占37.8%(17/45),其中骨痛发生率为15.6%(7/45),低热约6.7%(3/45),乏力约4.4%(2/45),皮疹约4.4%(2/45),心衰加重约4.4%(2/45),自发性脾栓塞约2.2%(1/45);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MI患者应用G-CSF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安全可行;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WBC变化曲线高峰均出现在第5 d,且WBC与CD34+细胞数量之间具有正相关,与体重、年龄、性别、AMI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安全性观察 CD3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Baxter公司 血细胞分离机 细胞数量 外周血白细胞 变化曲线
下载PDF
普乐沙福用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德慧 邱录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1-546,共6页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移植是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有效治疗手段。PBSC的常规动员方案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用...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移植是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有效治疗手段。PBSC的常规动员方案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用或联合化疗。部分患者使用常规动员方案无法采集到目标剂量的CD34+细胞,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移植治疗。因此,针对动员不佳患者以及降低具有危险因素患者动员失败的风险,根据个体情况有效调整动员策略十分必要。普乐沙福是一种新型动员剂,联合G-CSF可显著提高CD34+细胞采集量,降低动员失败率的同时缩短采集天数,进而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效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本文对普乐沙福在PBSC动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普乐沙福适宜的动员人群、干预时机和路径,以优化PBSC的动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普乐沙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