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球菌抗原刺激的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理涛 李瑞玲 +1 位作者 鄂丽红 陈学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了解链球菌抗原刺激的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以探讨链球菌感染后的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3H-TdR掺入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因... 目的了解链球菌抗原刺激的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以探讨链球菌感染后的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3H-TdR掺入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HLA-DR)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s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并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和ICAM-1分子。结论受链球菌抗原刺激的银屑病PBMCs培养上清液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活化,可能是链球菌感染之后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外周血 单个细胞培养上清 链球菌 抗原刺激 角质形成细胞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痰热清对AE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NF-κB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及气道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世兵 余立 +3 位作者 冯正锋 陈俊 汪新莉 张健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2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家族(TLRs)/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7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AECOPD患者,采用信封... 目的:探讨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家族(TLRs)/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7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AECOPD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分析对患者TLRs/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气道重塑、肺功能、炎症因子、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NF-κB的mRN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气道壁厚度与气道管腔外径比值(T/D)、气道壁面积(WA)均较治疗前降低,气道腔面积(AI)升高,且观察组T/D、WA低于对照组,A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较治疗前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在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因子及TLRs/NF-κB mRNA水平,进而改善气道重塑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外周血 单个细胞 TLRs/NF-κB 气道重塑
下载PDF
他克莫司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3
作者 王大雷 闫伦 +2 位作者 李辉超 楚菲菲 夏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5期817-819,888,共4页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FK506)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讨FK506在瘢痕疙瘩治疗中可能的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消化法原代培养人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PBMC。将瘢痕疙...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FK506)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讨FK506在瘢痕疙瘩治疗中可能的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消化法原代培养人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PBMC。将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随机分组,给予PBMC培养上清处理,实验组同时给与不同浓度FK506处理。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表达。结果:单纯给予PBMC培养上清处理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同时给予PBMC上清和FK506时发现FK506在20 ng/ml和100 ng/ml时能够抑制PBMC上清的促增殖作用(P<0.01),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单纯给予PBMC培养上清处理后,Ⅰ型胶原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给予PBMC上清和FK506后,在FK506浓度为20 ng/ml和100 ng/ml时Ⅰ型胶原表达降低(P<0.01)。结论:FK506能够抑制PBMC培养上清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因此,FK506可能通过抑制PBMC的作用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外周血单个细胞(PBMC)培养上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尼古丁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雷光华 李康华 +1 位作者 周江南 李晶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 :观察尼古丁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影响 ,探讨吸烟使血浆TNF水平升高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 2 1名不吸烟与 19名吸烟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每名志愿者的PBMC分成A ,B ,C三组 ,A... 目的 :观察尼古丁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影响 ,探讨吸烟使血浆TNF水平升高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 2 1名不吸烟与 19名吸烟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每名志愿者的PBMC分成A ,B ,C三组 ,A组培养基中不加尼古丁 ,B和C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 5 0ng·ml- 1 和 5 0 0ng·ml- 1 浓度的尼古丁 ,体外培养 72h后检测上清液TNF水平 ,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吸烟A组TNF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A组 (P <0 .0 5 ) ,吸烟B组TNF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B组 (P <0 .0 5 ) ;不吸烟C组TNF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B组 (P <0 .0 5 ) ,且两组均显著高于不吸烟A组 (P <0 .0 1,P <0 .0 5 ) ;吸烟B组TNF水平显著高于吸烟A组 (P <0 .0 5 ) ;而吸烟C组TNF水平则显著低于吸烟A组和不吸烟C组 (P <0 .0 5 ,P <0 .0 5 ) ,且PBMC增殖也受到抑制 ,其增殖倍数显著低于吸烟A组和不吸烟C组 (P <0 .0 5 ,P <0 .0 5 ) ,TNF水平与细胞增殖倍数呈正相关 (r =0 .93,P <0 .0 5 ) ,直线回归方程式为 ^Y =2 .913X - 2 .95 5。结论 :尼古丁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 ,且作用大小随剂量增大而增大 ,但高浓度尼古丁反而抑制TNF分泌 ,这可能是吸烟升高血浆TNF水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肿瘤坏死因子 单个细胞 细胞培养 外周血
下载PDF
长期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简易分离纯化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利琼 陈诚华 张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49-250,共2页
目的对长期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纯化,为后续研究提供方便。方法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对长期培养的PBMC进行再次分离和纯化。结果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再次处理长期培养的PBMC,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PBM... 目的对长期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纯化,为后续研究提供方便。方法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对长期培养的PBMC进行再次分离和纯化。结果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再次处理长期培养的PBMC,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PBMC。结论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是纯化长期培养的PB-MC的一种简便、快捷、成本低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细胞 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两种培养液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力影响的比较观察
6
作者 李彦舫 冯怀亮 +3 位作者 李金明 侯素侠 张亚兰 刘异男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5期44-45,共2页
本文比较了自制细胞培养基和日本1640产细胞培养基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培养基用于PBMC培养24h、48h、72h后、自制细胞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日本产1640培养基(P<0.01).说明自制细胞培养基可... 本文比较了自制细胞培养基和日本1640产细胞培养基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培养基用于PBMC培养24h、48h、72h后、自制细胞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日本产1640培养基(P<0.01).说明自制细胞培养基可取代日本产1640培养基而用于人PBMC的实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外周血 单个细胞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乙酰胆碱特异性单个核细胞IFN-γ和TGF-β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尊荣 宁金鹰 孙兆林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MG)外周血AChR特异性单个核细胞IFN -γ和TGF -β的分泌能力 ,探讨细胞因子IFN -γ和TGF -β在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ELISA方法检测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经A...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MG)外周血AChR特异性单个核细胞IFN -γ和TGF -β的分泌能力 ,探讨细胞因子IFN -γ和TGF -β在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ELISA方法检测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经AChR刺激后产生IFN -γ和TGF -β的水平。结果 急性期MG患者IFN -γ和TGF -β的诱生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AChRAb阳性组MG患者IFN -γ的诱生水平高于AChRAb阴性组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外周血 乙酰胆碱 特异性 单个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因子 IFN-Γ TGF-Β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38MAPK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黄翠萍 赵辛元 +4 位作者 张珍祥 谢模英 徐旭燕 郭衍坤 李德玲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p38MAPK表达的变化及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的PBMCs。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和ELISA方法检测PBMCs核蛋白p38MAPK的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IL -4、IL- 5的...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p38MAPK表达的变化及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的PBMCs。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和ELISA方法检测PBMCs核蛋白p38MAPK的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IL -4、IL- 5的蛋白质浓度。结果哮喘对照组PBMCs核蛋白p38MAPK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IL -4、IL- 5的蛋白质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01),DEX处理组核蛋白p38MAPK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IL- 4、IL- 5的蛋白质浓度较哮喘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1)。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B MCs核蛋白p38MAPK表达与培养上清液中IL- 4、IL- 5蛋白质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 71、0. 64,P均<0. 01)。结论p38MAPK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DEX可能通过作用于p38MAPK这一靶点发挥其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 外周血单个细胞 哮喘患者 地塞米松 PBMCs 蛋白质浓度 ELISA方法 IL-4 IL-5 直线相关分析 病理生理过程 蛋白质印迹 正常对照组 培养上 蛋白质含量 支气管哮喘 蛋白 表达及 分离培养 抗炎效应 DEX 健康者
下载PDF
植物凝集素诱导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单核细胞与眼眶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分泌IL-6、IL-17A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媛 许雪亮 +2 位作者 谭佳 许蓓 张灵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2-698,共7页
背景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其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是否参与TAO的发病过程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培养外周血单... 背景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其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是否参与TAO的发病过程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眼眶成纤维细胞(OFs)共培养体系中分泌的IL-17A是否参与TAO的发病过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集2014年4-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的12例TAO患者的外周血及眼眶结缔组织作为TAO组,并采集同期因先天性眼球萎缩行义眼台植入术的8例患者外周血及眼眶结缔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所有受试者血中PBMCs,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OF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中T淋巴细胞纯度,分别用Giemsa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OFs.以1∶20的比例将OFs与PMBCs在U型96孔板中共培养以建立共培养体系,分别在各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0、1.0、2.5、5.0、10.0 μg/ml植物凝集素(PHA)刺激72 h,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6、IL-17A质量浓度以及共培养体系细胞膜中总IL-17A受体(IL-17RA)的质量浓度.比较不同质量浓度PHA作用后各组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6、IL-17A、IL-17RA质量浓度的差异. 结果 TAO组和对照组PBMCs中T淋巴细胞的纯度分别为(81.10±0.21)%和(80.05 ±0.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3,P>0.05).体外培养的OFs对Vimentin呈阳性反应,Giemsa染色阳性,证实为成纤维细胞.1.0 μg/ml PHA作用后共培养体系中PBMCs和OFs增生能力最强,PHA质量浓度>1.0μg/ml时,PBMCs出现凋亡,OFs增生明显减弱,相同质量浓度PHA作用下,TAO组的PBMCs和OFs增生均较对照组快.不同质量浓度PHA作用下TAO组与对照组共培养体系IL-6、IL-17A和IL-17RA质量浓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6:F分组=12.561,P=0.000;F质量浓度=23.356,P=0.001.IL-17A:F分组=12.037,P=0.000;F质量浓度=19.206,P=0.000.IL-17RA:F分组=16.216,P=0.000;F质量浓度=4.627,P=0.018).1.0μg/ml PHA作用后各组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6、IL-17A和IL-17RA质量浓度均达峰值,随着PHA质量浓度的增加,IL-6、IL-17A和IL-17RA质量浓度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质量浓度PHA作用下TAO组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6、IL-17A、IL-17RA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1.0 μg/ml PHA刺激可增强共培养体系中PBMCs和OFs的增生及免疫炎性因子的分泌,IL-17A能够放大细胞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从而参与TAO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甲状腺相关眼病 外周血单个细胞 眼眶成纤维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17A
下载PDF
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10
作者 肖方毅 蔡雪黎 +5 位作者 张怀勤 黄伟剑 肖刚峰 杨德业 余华 周浩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O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后续实验研究做好准备。方法:通过耳中央动脉采集兔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EGM-2培养基的诱导分化下,获得EOCs。通过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O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后续实验研究做好准备。方法:通过耳中央动脉采集兔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EGM-2培养基的诱导分化下,获得EOCs。通过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荆豆凝集素(FITC-UEA-1)结合实验、CD34与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flk-1免疫荧光染色、体外血管形成实验以及细胞NO分泌功能测定,从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功能两方面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MNCs在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EOCs,EOCs能稳定摄取ac-LDL并与UEA-1结合,一致表达CD34、flk-1和VIII因子相关抗原。EOCs能分泌NO,并能在matrigel凝胶上形成稳定的血管腔样结构。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兔外周血MNCs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能诱导分化成为E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细胞培养 内皮祖细胞 单个细胞
下载PDF
结肠癌LS174细胞培养上清对树突状细胞诱导CTL杀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翔 汪森明 +1 位作者 孙海 何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对人单个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杀伤效应的影响,探讨其在人体的免疫逃避机制.方法: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GM-CSF和IL-4培养DC,用结肠癌LS174细胞的提取物诱导DC,并激活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在此不同过...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对人单个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杀伤效应的影响,探讨其在人体的免疫逃避机制.方法: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GM-CSF和IL-4培养DC,用结肠癌LS174细胞的提取物诱导DC,并激活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在此不同过程中,体系中加入人结肠癌细胞系LS174的培养上清液.以正常培养体系为对照,通过计算细胞毒杀伤率检测不同条件下DC激活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LS174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的DC,在DC培养的早期阶段对DC激活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在DC培养的第1d加入肿瘤培养上清组,第3d加入肿瘤培养上清组vs正常培养的DC组,DC培养第5d加入肿瘤培养上清组,DC激活T淋巴细胞过程加入肿瘤培养上清组,P<0.05).结论:肿瘤细胞分泌的某些物质可在DC培养的早期阶段影响肿瘤的免疫,这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杀伤效应 4细胞 细胞诱导 单个细胞源树突状细胞 人结肠癌细胞 细胞培养上清 T淋巴细胞 免疫逃避机制 杀伤肿瘤细胞 早期阶段 抗肿瘤效应 IL-4 外周血 培养体系 条件培养 同种异体 激活过程 细胞过程 细胞分泌
下载PDF
自外周血中获取内皮前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泮思林 邢泉生 孙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自大鼠外周血中获取内皮前细胞(EPC)的方法。方法SD大鼠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抽取外周动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用完全培养液在体外培养后进行CD31、CD34、FLK-1和vW F免疫荧光染色,并检测其结合UE... 目的探讨自大鼠外周血中获取内皮前细胞(EPC)的方法。方法SD大鼠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抽取外周动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用完全培养液在体外培养后进行CD31、CD34、FLK-1和vW F免疫荧光染色,并检测其结合UEA-1、摄取acLDL的能力。结果将此方法收获的细胞进行CD 31、CD 34、FLK-1和vW F免疫荧光染色并检测其结合UEA-1、摄取ac-LDL的能力,证实为EPC。结论G-CSF刺激、密度梯度离心、完全培养液法可自大鼠外周血中获取较多E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单个细胞 内皮前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体外诱导培养人破骨细胞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苑芳 刘晓辉 刘兰忠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3-125,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多因子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 lood mononuc lear cell,PBMC),培养人破骨细胞样细胞(Osteo-c last-like cell,OLC)。方法:分离人PBMCs,加入不同浓度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 目的:通过多因子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 lood mononuc lear cell,PBMC),培养人破骨细胞样细胞(Osteo-c last-like cell,OLC)。方法:分离人PBMCs,加入不同浓度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 acrophage colony stimu lating factor,M-CSF)和1,α25(OH)2D3诱导培养。结果:诱导培养14 d后,部分PBMCs分化为多核、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 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阳性并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样细胞。结论:多因子诱导人PBMCs是培养人OLC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外周血单个细胞 破骨细胞细胞 诱导
下载PDF
HBV感染者PBMC培养上清液IL-18水平的监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显林 王文冰 《辽宁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感染 细胞培养 上清 IL-18水平 疾病监测 外周血 单个细胞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研究
15
作者 丁荣梅 赵绍林 吴惠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已知最强的肝纤维化促进因子之一,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密切的关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采集方便且含量丰富,对肝脏炎症病变...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已知最强的肝纤维化促进因子之一,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密切的关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采集方便且含量丰富,对肝脏炎症病变和纤维化反应灵敏,因此本研究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BMC中TGF-β1 mRNA表达水平,同时检测PBMC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清中TGF—β1蛋白含量,探讨PBMC中TGF—β1在肝纤维化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外周血单个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患者 单个细胞分泌 TGF-β1 细胞培养上清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先兆子痫患者T辅助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红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5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T辅助细胞亚群 妊高征患者 检测结果分析 先兆子痫 外周血单个细胞 细胞因子 Th1类 培养上 植物血凝素 T细胞增殖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白介素2、5、13和γ干扰素的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向东 刘健航 +2 位作者 陈洪 汪蓓青 钱晖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辅助T细胞(Th)1/Th2亚群的平衡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BP患者血清、疱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白介素(IL)-2、IL-5、IL-13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辅助T细胞(Th)1/Th2亚群的平衡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BP患者血清、疱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白介素(IL)-2、IL-5、IL-13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BP患者血清和培养上清中IL-5、IL-13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而IL-2水平降低;疱液中上述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增高。故BP患者Th1/Th2亚群的平衡状态发生漂移,表现为Th2占优势。结论:Th1/Th2亚群的失平衡与BP的发病密切相关,通过纠正Th1/Th2亚群的失平衡来治疗BP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18
作者 杨桂玲 段勇 瞿佳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CSBMMN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71例急性白血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及CSBMMNC中VEGF表达水平。对其中33例初发AL患者采...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CSBMMN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71例急性白血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及CSBMMNC中VEGF表达水平。对其中33例初发AL患者采用2个疗程化疗,分析比较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ANLL组与ALL组初发患者血清与CSBMMNC中VEGF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L初发组、复发难治组分别与完全缓解(CR)组、正常对照组血清及CSBMMNC中VEGF表达水平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复发难治组与初发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初发AL血清与CSBMMNC中VEGF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和0.849,P均<0.01)。33例初发AL患者采用2个疗程化疗,血清及CSBMMNC中高表达组CR率(36.36%)较低表达组CR率(90.90%)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动态检测血清及CSBMMNC中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L的状态和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对AL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 急性 骨髓单个细胞培养上清 酶联免疫吸附法 预后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和虹 杨丽萍 +6 位作者 杨国军 邵宗鸿 陈萍 杨桂益 李志东 宋鲁燕 储榆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变化,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免疫学状况。方法:利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海洛因依赖者及24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培养上清中Th1细胞的代表性... 目的: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变化,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免疫学状况。方法:利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海洛因依赖者及24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培养上清中Th1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酌、IL-2及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4、IL-6的分泌,比较海洛因依赖者与正常人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海洛因依赖者IL-2、IFN-酌水平降低,而IL-4、IL-6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Th1/Th2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Th1细胞功能降低,Th2细胞功能亢进,这可能是海洛因依赖者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类细胞因子 海洛因依赖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外周血单个细胞 IFN-Γ水平 细胞因子水平 细胞功能亢进 IL-4 IL-2 Th1细胞 Th2细胞 显著性差异 疾病发生率 PBMC 培养上 体外刺激 IL-6 TL-6 对照比较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Ⅱ型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段学章 王福生 +3 位作者 王敏 庄辉 胡瑾华 李捍卫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Ⅱ型树突状细胞(pDC2)的数量和功能变化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33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拉米夫定治疗组14例,干扰素α...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Ⅱ型树突状细胞(pDC2)的数量和功能变化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33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拉米夫定治疗组14例,干扰素α治疗组19例。检测患者外周血pDC2的比例、数量和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用体外灭活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与PBMCs进行24h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α的产量,以评估pDC2产生干扰素α的能力;统计分析pDC2数量、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α组患者外周血pDC2的比例、数量和产生干扰素α的功能在治疗前均低于对照组(P<0.05)。抗病毒治疗后,拉米夫定组pDC2的比例和数量有提高,伴随自然杀伤(NK)细胞及CD8+T细胞数量的提高;干扰素α组pDC2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但pDC2细胞数有提高,同时伴有CD4+T细胞、NK细胞及CD8+T细胞数量的上升。结论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α作用机制不同,但均可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pDC2、NK细胞及CD8+细胞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病毒治疗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外周血单个细胞 1型单纯疱疹病毒 慢性乙肝患者 pDC2 CD4+T细胞 干扰素α 拉米夫定 细胞数量 功能变化 治疗前后 NK细胞 PBMCs 培养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