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促进人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史春颖 李甜甜 +4 位作者 安婷婷 张久维 李子卓 王琦 杨秀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05-407,41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和辐照时间的超声波对人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96孔板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别用不同强度和辐照时间的超声波进行处理,24 h后用CCK8检测超声波对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实验...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和辐照时间的超声波对人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96孔板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别用不同强度和辐照时间的超声波进行处理,24 h后用CCK8检测超声波对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实验组的吸光度值较对照组不同程度的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强度及辐照时间的超声波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100A9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舒华 谷婷婷 +6 位作者 刘湘 胡学锋 肖红云 周志明 吴彦娴 张晴 何坤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1年第2期85-88,120,共5页
目的探索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100A9差异性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散发鼻咽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各22例,分别抽取患者及对照组病人外周静脉血10ml,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S100A9蛋白分... 目的探索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100A9差异性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散发鼻咽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各22例,分别抽取患者及对照组病人外周静脉血10ml,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S100A9蛋白分析,采用Western blot、RT-PCR分别检测三组研究对象S100A9蛋白、S100A9mRNA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患者及鼻咽癌散发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S100A9 mRNA表达分别为-3.886±1.663、-3.421±1.110、-4.031±1.586,三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00A9蛋白表达分别为0.518±0.353、0.481±0.344、0.245±0.202,三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患者及散发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100A9蛋白表达与正常人比存在差异性,有望成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S100A9 高癌家系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高级别T1期膀胱癌电切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闫传武 赵江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42-45,50,共5页
目的研究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高级别T1期膀胱癌电切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更好的治疗高级别T1期膀胱癌患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经病理明确诊... 目的研究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高级别T1期膀胱癌电切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更好的治疗高级别T1期膀胱癌患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为高级别T1期膀胱癌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终确定LMR的截点值为4. 34,以4. 34为切割点,分为高LMR组(LMR≥4. 34)和低LMR组(LMR<4. 34)。分析不同LMR比值与高级别T1期膀胱癌电切术后患者肿瘤大小、灌注化疗、肿瘤数量、肾积水等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高级别T1期膀胱癌电切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灌注化疗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肿瘤数量、肾积水、肿瘤复发、肿瘤进展2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 <0. 05)。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以及有无吸烟史对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P> 0. 05),而年龄大小、肿瘤数量、肿瘤大小、有无肾积水、围手术期输血、灌注化疗以及LMR值对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存在明显影响性(P <0. 05)。Cox多因素结果显示:肾积水、LMR <4. 34是影响高级别T1期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HR=2. 119(1. 347~3. 333)、HR=1. 868(1. 221~2. 859)],灌注化疗是提高高级别T1期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HR=0. 558(0. 448~0. 695)]。结论术前LMR值能反映高级别T1期膀胱癌患者电切术后生存时间,能作为评价高级别T1期膀胱癌患者电切术后预后的指标,LMR值下降提示高级别T1期膀胱癌患者电切术后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高级别T1期膀胱癌 生存时间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及其比值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涵 李倩 +13 位作者 曹增 刘素 马静 岳园芳 陈琳 颜廷辉 高爽 王雪 李东英 于泳 王晓芳 赵智刚 张翼鷟 王亚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5-872,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和ALC/AMC比值(ALC/AMC ratio,LMR)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和ALC/AMC比值(ALC/AMC ratio,LMR)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90例初治MM患者,分析外周血ALC、AMC和LMR与外周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以及骨髓浆细胞比例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初治MM患者的ALC、AMC和LMR的界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ALC、AMC和LMR的界值分别为1.24×10~9/L、0.60×10~9/L和3.90,并以此为标准将患者分入高值组和低值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C<1.24×10~9/L[风险比:0.544(95%可信区间:0.301~0.984),P=0.044)、LMR≤3.90[风险比:2.284(95%可信区间:1.018~5.124),P=0.045]和LDH>247 U/L[风险比:1.972(95%可信区间:1.087~3.576),P=0.025]是初治MM患者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按每一例患者预后不良因素的数目(每一项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记为1分),将患者分入0、1~2和3分组;3组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初治MM患者中,外周血ALC和LMR值越低,提示患者的预后越差。外周血ALC值<1.24×10~9/L和LMR≤3.90可能是初治MM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之比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施申启 汪玲 +5 位作者 李承明 钱运春 詹砚 刘帅 李昌洪 刘丽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1期37-39,42,共4页
目的验证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血肿增加组44例,血肿未增加组76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验证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血肿增加组44例,血肿未增加组76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LMR与血肿体积增加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肿增加组入院时GCS评分和LMR明显低于血肿未增加组,而入院时血压、入院时初始血肿体积以及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明显高于血肿增加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初始血肿体积(OR=1.06,95%CI为1.03~1.10)、LMR(OR=0.68,95%CI为0.50-0.93)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加有相关性。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外周LMR水平是血肿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体积增加 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SHIV-KB9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的制备
6
作者 丛喆 陶真 +5 位作者 王卫 陈霆 金光 姚南 苏爱华 魏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制备SHIV-KB9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试验将SHIV-KB9半长质粒连接后转染CEMx174细胞,转染上清与正常恒河猴PBMCs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7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 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制备SHIV-KB9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试验将SHIV-KB9半长质粒连接后转染CEMx174细胞,转染上清与正常恒河猴PBMCs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7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和TCID50。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研究该批次SHIV-KB9在体内的病毒学、免疫学指标变化及变异情况,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制备了95mLSHIV-KB9病毒原液,病毒载量为2.678×105拷贝/mL,TZM-bl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50为3.16×103/mL,gp120序列分析表明病毒未发生变异。10倍稀释的3个不同浓度的SHIV-KB9均静脉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引起外周血CD4+/CD8+大幅下降。因此,此次制备的SHIV-KB9细胞适应株生物学特性稳定,适合作为毒种库建立SHIV-KB9/中国恒河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V-KB9 中国恒河猴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半数感染量
下载PDF
IL-21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
7
作者 王修齐 刘嫦钦 刘占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探讨IL-2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采集21例AIH患者和25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样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IL-21R的表达.培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使用IL-21和抗CD3单抗刺激,使用ELISA检测上清液... 目的:探讨IL-2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采集21例AIH患者和25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样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IL-21R的表达.培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使用IL-21和抗CD3单抗刺激,使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TNF-α、IFN-γ和IL-2水平.结果:AIH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表达IL-21R水平比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7.66%±2.37%vs3.12%±0.76%,9.42%±2.48%vs4.02%±0.89%,均P<0.05).体外培养PBMC,发现IL-21可显著诱导AIH患者PBMC分泌高水平的TNF-α、IFN-γ和IL-2(P<0.05).结论:AIH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IL-21R水平明显升高,并诱导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促炎症介质,提示IL-21参与了肝脏自身免疫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型肝炎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T细胞 白介素-21 受体
下载PDF
SHIV1157ipd3N4细胞适应株的制备及其生物特性
8
作者 丛喆 姚南 +4 位作者 刘浩 金光 陶真 陈霆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体外制备SHIV1157ipd3N4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SHIV1157ipd3N4病毒阴道感染中国恒河猴,在血浆病毒载量高峰期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与正常中国恒河猴PBMCs共... 目的体外制备SHIV1157ipd3N4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SHIV1157ipd3N4病毒阴道感染中国恒河猴,在血浆病毒载量高峰期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与正常中国恒河猴PBMCs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4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P24抗原浓度和TCID50。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研究该批次SHIV1157ipd3N4在体内的病毒学、免疫学指标变化及变异情况,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研究共制备了243 mL SHIV1157ipd3N4病毒原液,gp120序列分析表明病毒未发生变异,CCR5的嗜性也未发生改变。病毒载量为1.586×108 copies/mL,P24抗原水平为1.16×103 pg/mL,TZM-bl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50为3.16×103/mL。1 mL SHIV1157ipd3N4静脉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G1004V,高峰期病毒载量达到1.0×106 copies/mL以上。结论此次制备的SHIV1157ipd3N4细胞适应株生物学特性稳定,适合作为毒种库构建SHIV1157ipd3N4/中国恒河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V1157ipd3N4 CCR5嗜性 中国恒河猴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半数感染量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王翠 李亚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6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6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方案,研究组给予全身化疗方案+PD-1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指标水平及Kamofsky评分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毒性作用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患者总生存期。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75%(30/32)、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68.75%(22/32)、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血清SCC、PL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MR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Kam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1、2年生存率及总生存期高于或长于对照组(P<0.05)。2组毒性作用多数为1~2级。研究组血小板下降和转氨酶升高比例分别为37.50%(12/32)和28.12%(9/32),高于对照组的18.75%(6/32)和9.3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贫血、白细胞下降、恶心、腹泻、乏力等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发生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皮疹、带状疱疹、过敏等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提高了临床效果、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改善了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状态,毒性作用较少,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复发转移性 全身化疗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 鳞状细胞癌抗原 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下载PDF
重庆市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梅 凌华 +3 位作者 王俊 钱天学 陈钊 魏民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 对重庆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相结合,对重庆市HIV/AIDS的疫情特征进行分析,对重庆市HIV毒... 目的 对重庆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相结合,对重庆市HIV/AIDS的疫情特征进行分析,对重庆市HIV毒株作基因序列分析,总结其传播途径与亚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亚型在重庆市流行的时间及变异程度,并提出预防控制工作重点。结果 目前重庆市HIV感染率达11.7/10万,女性感染者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流行毒株有B’、C、E、G4种亚型,C亚型占优势,G亚型为全国首次发现。结论 重庆市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深入开展研究,并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艾滋病 分子流行病学 调查 艾滋病病毒感染 基因离散率 序列分析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下载PDF
人源化CDR3δ1移植性抗体对PBMC治疗肝癌的影响
11
作者 高运安 姜燕 何维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04-908,共5页
目的研究人源化CDR3δ移植性抗体GTM-Fc对PBMC治疗肝癌的影响。方法裸鼠皮下注射Hep G2.2.15肝癌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分成PBS组、PBMC和PBMC+Ab 3组,每组9只,PBS组瘤内注射100μL PBS/只,PBMC组注射1×106PBMC/100μL/只... 目的研究人源化CDR3δ移植性抗体GTM-Fc对PBMC治疗肝癌的影响。方法裸鼠皮下注射Hep G2.2.15肝癌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分成PBS组、PBMC和PBMC+Ab 3组,每组9只,PBS组瘤内注射100μL PBS/只,PBMC组注射1×106PBMC/100μL/只,PBMC+Ab组注射3μg GTM-Fc/1×106PBMC/100μL。每3天给药1次并测体质量和肿瘤大小,给药5次后的第3天处死裸鼠。流式细胞仪检测GTM-Fc与肝癌细胞系的结合能力,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检测GTM-Fc对PBMC杀伤肝癌细胞系的影响。结果人源化CDRδ1移植性抗体GTM-Fc与肝癌细胞系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体外实验证明,它能够促进PBMC对肝癌细胞系的杀伤作用。结论人源化CDR3δ移植性抗体GTM-Fc能够促进PBMC对肝癌的杀伤作用,为研究免疫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抗体 GTM-Fc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静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郝晓慧 张志林 +2 位作者 卢秀荣 张贤雨 王聪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信迪利单抗静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及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信迪利单抗,21 d为1个疗... 目的观察信迪利单抗静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及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信迪利单抗,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个及2个疗程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随访并比较两组生存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5.00%、疾病控制率80.00%,均高于对照组的30.00%、50.00%(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随着治疗疗程延长血清SCC及PLR逐渐降低而LMR逐渐升高(P均<0.05);治疗前两组SCC、PLR、L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SCC及PLR均低于对照组而LMR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6.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的7.2个月、13.5个月(P均<0.05)。观察组皮疹、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迪利单抗静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较单纯化疗患者有更高的临床缓解率、更长的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SCC、PLR而升高LMR水平以提高临床疗效,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化学疗法 复发转移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下载PDF
Stimulation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 combined with PML-RARα peptide on the specifical T-cells against NB4 cell line
13
作者 Chen Lin Xue Bai +3 位作者 Lijian Yang Shaohua Chen B. N. Selvakumar Yangqiu Li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9年第3期175-177,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taphyococcal enterotoxin A (SEA) on the cytotoxicity of T cells stimulated by PML-RARa peptide in vitro.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MNC) from healthy 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taphyococcal enterotoxin A (SEA) on the cytotoxicity of T cells stimulated by PML-RARa peptide in vitro.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MNC) from healthy donor were obtained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on Ficoll-Hypaque, MNC were cultured with PML-RARa peptide and SEA for 20 days. After induction, the cytotoxicity of T cells induced against NB4 and K562 cell lines were examined by Cell Counting Kit-8 (CCK-8). The CD4 and CD8 surface markers on the harvested CD3^+ T cell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Results: The cytotoxicity of T cells induced by PML-RARa peptide with SE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 cells induced only by PML-RARa peptide against NB4 cells. The FCM assay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CD4^+/CD8^+ T cell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of PML-RARα peptide whether with SEA or not at the intervals of day 5,10 and 20 day after induction, but the mos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PML-RARe peptide with SEA. Conclusion: The specific cytotoxicity of T cells induced by PML-RARa peptide against NB4 cells could be enhanced with superantigen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ANTIGEN PML-RARa pepUde NB4 cells T cells
下载PDF
SHIV_(SF162P3)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丛喆 刘强 +4 位作者 刘浩 陶真 王卫 蒋虹 魏强 《医学动物防制》 2010年第7期589-591,共3页
目的体外制备SHIVSF162P3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建立病毒库,为模型制备提供生物学特性稳定的感染用病毒。方法用SHIVSF162P3体外感染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4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 目的体外制备SHIVSF162P3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建立病毒库,为模型制备提供生物学特性稳定的感染用病毒。方法用SHIVSF162P3体外感染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4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P24抗原浓度和TCID50。利用病毒RNAenv区(M33262,6846bp~8481bp,共1636bp)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毒株在制备过程中的变异情况。静脉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G0801V,观察血浆病毒载量、外周血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制备了275mLSHIVSF162P3病毒,病毒载量为4.389×107copies/mL,P24抗原水平为5.64×102pg/mL,TZM-bl细胞滴定TCID50为8.37×104/mL。gp120序列测定分析表明病毒未发生变异,CCR5的嗜性也未发生改变。感染猴G0801V高峰期病毒载量超过1×108copies/mL,急性期CD4+/CD8+倒置。结论此次制备的SHIVSF162P3细胞适应株生物学特性稳定,适合作为毒种库构建SHIVSF162P3/中国恒河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VSF162P3 CCR5嗜性 中国恒河猴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