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1
作者 张瑞婷 阎斌 +2 位作者 李祖燕 孙金敏 姚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7-124,共8页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PBBC)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ALB)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初诊的175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PBBC)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ALB)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初诊的175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PBBC的最佳临界值为6.5 d,PBBC≤6.5 d划分为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短时间组(EBC),PBBC> 6.5 d分为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长时间组(DBC);以PBBC和初诊时ALB建立简易预后模型,可以将患者划分为a、b、c 3组,a组(PBBC≤6.5 d、ALB>34.45 g/L,无危险因素),b组(PBBC> 6.5 d、ALB> 34.45 g/L或PBBC≤6.5 d、ALB≤34.45 g/L,1个危险因素),c组(PBBC> 6.5 d、ALB≤34.45 g/L,2个危险因素),对3组患者各基因突变情况及OS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显示PBBC和ALB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对abc 3组的OS进行组间比较发现,3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1.86 a和0.93 a(a组vs b组,P <0.001;a组vs c组,P <0.001;b组vs c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无危险因素组的OS和PFS均优于1~2个危险因素者。发现3组间CEBPA双突变和NPM1基因突变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KIT基因突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BBC和ALB是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BBC和ALB组成的简易预后模型可以为精准化、个体化诱导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判断初诊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及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 白蛋白 基因突变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探讨
2
作者 鲍文强 金其川 +2 位作者 汪琼 徐士云 凌春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71-575,581,共6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医院血液科2017年10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CMM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治疗结束后参照全球M.D.... 目的: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医院血液科2017年10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CMM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治疗结束后参照全球M.D.安德森预后积分(MDAPS)将患者分为低危(20例)、中危(42例)和高危组(18例),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CMML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的关系。同时根据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5%组(36例)和≥5%组(44例),随访记录2组患者的生存结局,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CMML患者生存结局的关系。结果:不同预后危险度分层患者白细胞计数、外周原始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检验,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CMML患者预后危险度呈正相关,血红蛋白与预后危险度分层呈负相关(P<0.05)。随访1年,80例患者总生存率为71.25%,原始细胞比例<5%组和原始细胞比例≥5%组生存率分别为77.78%(28/36)、65.91%(29/44)。Log-rankχ^(2)检验显示,原始细胞比例<5%组和原始细胞比例≥5%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5±2.82)个月vs(10.45±1.74)个月,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是CMML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其他指标对CMML患者生存结局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CMML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有关,且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原始比例越高,生存结局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 预后危险度分层
原文传递
多色流式细胞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免疫表型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雪静 徐娟 +4 位作者 万岁桂 刘聪艳 贺景娟 刘艳 张维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表型特征。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38例MDS组患者及24例Non-MDS组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群、粒细胞群及单核细胞群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MDS组患者外...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表型特征。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38例MDS组患者及24例Non-MDS组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群、粒细胞群及单核细胞群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MDS组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群、粒细胞群及单核细胞群均存在异常免疫表型。MDS组和Non-MDS组外周血原始细胞群中CD34+细胞聚集的患者为16例和3例,比例分别占42.1%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外周血原始细胞群表达CD11b+细胞的患者为10例(26.3%)和1例(2.6%)。MDS组高于Non-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粒细胞群中侧向散射光(SSC)的平均荧光强度和CD10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G-MFI)分别为7.4±2.8,4.0±3.4;Non-MDS组分别为9.5±2.7,8.2±6.6,MDS组均明显低于Non-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细胞上存在异常的免疫表型,其特点有助于MDS与Non-MDS疾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外周血原始细胞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治疗T-AL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池新红 牛志莹 +1 位作者 张娜 王丽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7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调查与分析T细胞免疫表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诊治的79例T-ALL患儿,所有患儿都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调查与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有效56例... 目的调查与分析T细胞免疫表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诊治的79例T-ALL患儿,所有患儿都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调查与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有效56例,有效率为70. 9%。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的骨髓原始细胞、外周血原始细胞、白细胞计数、染色体核型、FLT3突变、NPM1突变与预后无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髓原始细胞、外周血原始细胞、白细胞计数、染色体核型、FLT3突变、NPM1突变都是影响T-ALL患儿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治疗T-ALL患儿的疗效比较好,骨髓原始细胞、外周血原始细胞、白细胞计数、染色体核型、FLT3突变、NPM1突变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表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地西他滨 疗效 外周血原始细胞 细胞计数
下载PDF
有核红细胞数在白血病患者危险度分层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尚碧莲 王厚照 +2 位作者 陈涌泉 郭春华 沈松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9期3687-3690,共4页
目的:探讨有核红细胞数(nucleated red blood cell count,NRBCs)在白血病患者危险度分层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本院)诊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120例,检测其N... 目的:探讨有核红细胞数(nucleated red blood cell count,NRBCs)在白血病患者危险度分层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本院)诊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120例,检测其NRBCs并进行危险度分层,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其NRB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危险度分层为低危40例,中危60例,高危20例。低危组和中高危组的患者年龄、性别、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1)突变、骨髓原始细胞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外周血原始细胞、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kinase 3,FLT3)突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chron 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白蛋白(albumin,ALB)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值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的NRBCs为3.94±0.29个,显著低于中高危组(11.87±2.11个,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危险度分层与NRBCs、外周血原始细胞、APACHEⅡ评分、FLT3突变、PLT有显著相关性(r=0.823、0.566、0.494、0.578、0.7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BCs、外周血原始细胞、APACHEⅡ评分、FLT3突变、PLT为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危险度分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不同危险度分层的白血病患者的NRBCs具有显著差异,其与患者的病理特征显著相关,也是影响患者危险度分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核红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危险度分层 外周血原始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