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严重出血事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裴艳茹 宋娟娟 +6 位作者 牛晓娜 牛俊伟 李丹 魏圣洁 窦留瑞 张青兰 孙恺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早期严重出血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变化,探讨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与APL早期严重出血的关系。方法 APL患者159例,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早期严重出血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变化,探讨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与APL早期严重出血的关系。方法 APL患者159例,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对治疗30 d内发生出血事件者,采用WHO出血评分量表评估出血严重程度,并将其分为严重出血组和非严重出血组。比较2组诱导治疗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骨髓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血肌酐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L患者发生早期严重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159例APL患者,治疗30 d内13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严重出血组15例,非严重出血组118例。严重出血组白细胞计数[21.41(1.94,122.49)×10^(9)/L]、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19.70(1.28,112.69)×10^(9)/L]、骨髓早幼粒细胞百分比[89.20(86.00,89.60)%]、乳酸脱氢酶水平[547.50(362.50,990.25)u/L]均高于非严重出血组[6.50(1.76,22.58)×10^(9)/L、2.51(0.28,13.93)×10^(9)/L、83.20(77.90,88.00)%、326.00(232.00,562.50)u/L](P<0.05),凝血酶原时间[17.70(13.10,19.40)s]长于非严重出血组[15.00(12.98,17.20)s](P<0.05);2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OR=1.028,95%CI:1.009~1.047,P=0.004)是APL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严重出血的APL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升高,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是APL患者发生早期严重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绝对数 早期严重出血事件
原文传递
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2
作者 张瑞婷 阎斌 +2 位作者 李祖燕 孙金敏 姚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7-124,共8页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PBBC)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ALB)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初诊的175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PBBC)时间和初诊时白蛋白(ALB)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基因突变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初诊的175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PBBC的最佳临界值为6.5 d,PBBC≤6.5 d划分为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短时间组(EBC),PBBC> 6.5 d分为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长时间组(DBC);以PBBC和初诊时ALB建立简易预后模型,可以将患者划分为a、b、c 3组,a组(PBBC≤6.5 d、ALB>34.45 g/L,无危险因素),b组(PBBC> 6.5 d、ALB> 34.45 g/L或PBBC≤6.5 d、ALB≤34.45 g/L,1个危险因素),c组(PBBC> 6.5 d、ALB≤34.45 g/L,2个危险因素),对3组患者各基因突变情况及OS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显示PBBC和ALB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对abc 3组的OS进行组间比较发现,3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1.86 a和0.93 a(a组vs b组,P <0.001;a组vs c组,P <0.001;b组vs c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无危险因素组的OS和PFS均优于1~2个危险因素者。发现3组间CEBPA双突变和NPM1基因突变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KIT基因突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BBC和ALB是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BBC和ALB组成的简易预后模型可以为精准化、个体化诱导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判断初诊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及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外周血原始细胞清除 白蛋白 基因突变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小雯 董春霞 +4 位作者 陈剑芳 王梅芳 张睿娟 张建华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对CLL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对CLL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影响CLL的预后因素。结果 5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中位年龄为64岁;其中Binet A期8例,B期25例,C期21例;以疾病进展作为终点得到外周血AM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AMC的截点值为0.67×109/L,曲线的最佳灵敏度为0.710,特异度为0.7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1(95%CI:0.644~0.899)。以0.67×109/L为界限,分为高AMC组和低AMC组,低AMC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高AMC组(P<0.05),但高AMC组与低AMC组之间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Cox回归结果表明疾病分期为C期(P=0.038)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AMC>0.67×109/L(P=0.004)及疾病分期为C期(P=0.049)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诊时较高的AMC与CLL较快的疾病进展有关,可能为CLL的预后判断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淋巴细胞绝对数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洪涛 刘美辰 刘卓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516-352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后第14天淋巴细胞绝对数(ALC)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L患者,比较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后第14天ALC;根据诱导化疗后第14天ALC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后第14天淋巴细胞绝对数(ALC)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L患者,比较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后第14天ALC;根据诱导化疗后第14天ALC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NRM)。结果:完全缓解组诱导化疗后第14天ALC高于未达到完全缓解组;高ALC组DFS均显著高于低ALC组,复发率显著低于低ALC组。结论:AML患者诱导化疗后第14天ALC与预后相关,淋巴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ML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淋巴细胞绝对数 预后
下载PDF
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和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静 顾华丽 +3 位作者 马承泰 张芙蓉 陈志红 张源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2-875,共4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C)及对DC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儿分为黄芪组与对照组,黄芪组20例,对照组24例.黄芪组于常规化疗同时应用大剂量黄芪(90g/d)1... 目的观察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C)及对DC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儿分为黄芪组与对照组,黄芪组20例,对照组24例.黄芪组于常规化疗同时应用大剂量黄芪(90g/d)1个月,对照组仅常规化疗.提取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贴壁获得单核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培养7~8天,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C的表型鉴定,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鉴定DC的抗原呈递能力.结果黄芪组与对照组从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的DC形态学差异无显著性;黄芪组DC的细胞数量平均为4.4×106/2.5×106MNC,对照组DC的数量平均为2.6×106/2.5×106MN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黄芪组DC可较强地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大剂量黄芪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DC的数量并增强DC的抗原呈递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树突状细胞 急性白血病 抗原呈递细胞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急性白血病患者 抗原呈递功能 白血病患儿 大剂量 细胞介素-4(IL-4)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早期死亡率关系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怀宇 张欣欣 +6 位作者 张慧云 王静 陈丽梅 王梦昌 习杰英 谢铭 樊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近8年来116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诱导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及整个病程中...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近8年来116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诱导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及整个病程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与早期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的高危患者中,无论治疗前、治疗后及整个病程中,早期死亡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值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极高危阈值为70×10~9/L(P<0.05),治疗后的极高危阈值为96.4×10~9/L,在整个病程中的极高危阈值为91.5×10~9/L(P<0.01),超过极高危阈值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整个病程中各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与患者早期死亡率密切相关,有效控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能降低APL早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外周血细胞计数 早期死亡率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10
7
作者 万鼎铭 李丽 +7 位作者 谢新生 孙玲 孙慧 姜中兴 张毅 曹伟杰 边志磊 周雪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9期8551-8556,共6页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手段,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报道尚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手段,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报道尚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45例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其中19例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另26例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与结论:①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21.05%,38.46%,P<0.05);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均高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19例接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除4例出现寒战、发热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可降低原发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M2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无病生存率 总生存率 白血病复发
下载PDF
HLA单倍体外周血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诚 陈幸华 +7 位作者 张曦 高蕾 高力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孙爱华 王庆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索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对4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HLA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 目的探索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对4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HLA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16.5d(14~21d)、16.5d(15~30d)。1例PR患者移植后完全缓解,其余3例持续缓解。2例移植过程中发生急性GVHD,未观察到慢性GVHD的发生。1例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发生单一的APTT延长。中位随访时间181d(129~337d),1例于移植后190d死于真菌感染,1例CR2和1例PR分别于移植后183d和129d病情复发,另1例无病存活337d。结论HLA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切实可行,但需积累更多的资料以进一步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人白细胞抗原 单倍体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骨髓移植
下载PDF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亚琳 刘海波 +3 位作者 王雯娟 马乐 王晓宁 刘华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2-566,共5页
本研究针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预后不良的因素,探讨HLA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收集本院自2009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共68例(其中28例为HAL,40例为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的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对骨... 本研究针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预后不良的因素,探讨HLA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收集本院自2009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共68例(其中28例为HAL,40例为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的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对骨髓涂片分别进行瑞氏染色、POX染色、PAS染色、NSE和NaF染色;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以判断增生程度、各系细胞增生情况、形态及有无异常细胞等,结合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确定诊断,计数并分类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细胞比例、各系细胞百分比总数、粒红比值等。同法观察血涂片,计数并分类1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有核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数据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骨髓涂片的增生度、各系细胞比例数的差异,寻找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的联系。结果表明,HAL组和NHAL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为明显至极度活跃,但HAL组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强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系及巨核系在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受抑,HAL组骨髓中红系受抑程度强于NHAL组。HAL组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AL组中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仍可见白血病细胞,但其比例较HAL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生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r=0.422)。结论:无论在骨髓还是外周血,HAL组与NHAL组相比,在增生程度、细胞数量及原始细胞比例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别,而且HAL组外周血中的白血病细胞比例、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均有特征性改变。因此对比分析HAL实验室检测的特征变化有利于掌握其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准确诊断急性白血病和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细胞计数 骨髓 外周血
下载PDF
利用多指标流式细胞术和外周血标本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从高 张锑 +1 位作者 张春青 张茂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利用CD45/SCC组合及设门技术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探讨采用外周血标本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技术要点和资料分析中的注意事项。方法:检测标本以CD45标记,构建CD45/SSC散点图,采用一组针对不同白细胞系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三色或双色... 目的:利用CD45/SCC组合及设门技术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探讨采用外周血标本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技术要点和资料分析中的注意事项。方法:检测标本以CD45标记,构建CD45/SSC散点图,采用一组针对不同白细胞系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三色或双色荧光染色,用设门技术对白血病细胞群体加以限定,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1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06例在CD45/SSC散点图上出现可供分析白血病细胞独立群体,占分析标本的94%。描述了不同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特点。讨论了运用多参数FCM白血病免疫分型的技术要点和应注意的事项。结论:多数白血病标本在CD45/SCC散点图上可出现白血病细胞群体,对白血病细胞群体设门进行分析,可迅速而可靠地获取免疫分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外周血 标本 免疫分型 白血病
下载PDF
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幸华 刘林 +13 位作者 孔佩艳 张曦 张怡 彭贤贵 刘红 孙爱华 王武 曾东风 龚奕 王庆余 赵幼渝 李平 李榜霞 陶克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确保重庆市首例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URD-PB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成功。方法对接受URD-PBSCT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造血重建迅速,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 目的确保重庆市首例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URD-PB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成功。方法对接受URD-PBSCT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造血重建迅速,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3d、+16d,+17d患者的血型由O型转变为供者的B型,并经STR复检证实患者的性染色体由XY转为供者型的性染色体XX;移植过程中未见GVHD、VOD等严重并发症,骨髓细胞bcr/abl融合基因于+27d检查完全消失,+100d再次复查仍为阴性。结论重庆市首例URD-PB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圆满成功,URD-PBSCT可成为某些白血病得以根治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细胞移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下载PDF
蝉拟青霉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增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柏坤 杨介钻 +2 位作者 卓佳 董海燕 金丽琴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研究蝉拟青霉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对肿瘤细胞株U937、K562的直接抑制作用。方法:用水提取蝉拟青霉菌丝体总多糖,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增殖... 目的:研究蝉拟青霉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对肿瘤细胞株U937、K562的直接抑制作用。方法:用水提取蝉拟青霉菌丝体总多糖,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多糖作用44h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TNF-α、hIFN-γ的含量。结果:一定浓度的蝉拟青霉多糖能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率升高,较高浓度多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的增殖,同时蝉拟青霉多糖能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hTNF-α、hIFN-γ。结论:蝉拟青霉多糖可能具有直接抑制U937、K562的增殖作用;能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使其分泌hTNF-α、hIFN-γ升高,从而可能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杀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拟青霉多糖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白血病细胞 增殖活性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疗效及移植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晓宁 张莹 +3 位作者 刘欣慰 任娟 赵晶 贺鹏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6-702,共7页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并建立预测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风险的Logistics模型。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并建立预测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风险的Logistics模型。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145例及其供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年龄、诊断、起病时白细胞数、危险度分层、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诊断到移植的时间、HCT-CI、供受者性别关系、HLA配型相合程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供者年龄、输注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造血重建时间、有无急慢性GVHD、CMV及EBV感染、出血性膀胱炎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依据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建立预测成人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风险的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1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8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64例,18例合并有EBV感染,其中2例合并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85例合并CMV血症,26例合并出血性膀胱炎症,65例并发急性GVHD,51例并发慢性GVHD,共计45例复发。移植后1、3年OS率分别为86.4%和61.8%,移植后1、3年PFS率分别为67.5%和62.4%。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后OS及PFS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复发患者与复发患者OS及PFS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危险度分层、诊断到移植的时间、HCT-CI指数、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GVHD预防方案中是否含有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移植后急慢性GVHD与移植后复发相关,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残留病灶与复发呈正相关,移植后慢性GVHD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成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为31.0%,AML患者移植后长期生存率优于ALL患者,移植后复发患者长期生存率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阳性是移植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移植后合并慢性GVHD的患者复发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下载PDF
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波 王志国 +7 位作者 张颢 肖亮 范艳玲 夏国强 邱林 展昭民 张伯龙 马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5123-5126,共4页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或CY+TBI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结果:最短随访2个月,最长随访80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时间为10~18d,血小板≥20×109L-1的时间为10~37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至随访结束,17例无病生存,8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相合同胞 急性白血病 并发症 细胞移植
下载PDF
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4
15
作者 万鼎铭 何海燕 +6 位作者 边志磊 谢新生 孙玲 孙慧 曹伟杰 玄中乾 柳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2期5237-5243,共7页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性 外周血细胞移植 白血病 细胞移植 细胞 移植 父母供者 单倍体 儿童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 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 生存率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智超 李菁媛 +6 位作者 姚军霞 黎韦明 仲照东 游泳 黄士昂 邹萍 宋善俊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96-598,共3页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探讨该方法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DC-CIK细...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探讨该方法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DC-CIK细胞分两次回输给患者。随后给予白细胞介素-2皮下注射,100万U/天,连续10天。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患者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情况。结果①安全性:4例患者9例次治疗均能顺利进行。DC-CIK细胞回输过程中有3例次出现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能迅速缓解。治疗过程中未见其它不适反应,心电图、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②疗效观察:1例患者在治疗前存在染色体异常(46,xy,inv(16)),一个疗程后染色体检查正常。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持续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状态。随访至今,4例患者已分别无病生存2年半、2年、2年、1年。结论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短期具有一定疗效。是否能有效降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复发尚待更多病例的积累,值得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性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瑜 曾艳 +1 位作者 彭翠翠 王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auto-PB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auto-PB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9.4(16~64)岁。均在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后,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并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及维持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12例AM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3(9~93)个月,6例(50.0%)仍存活,6例(50.0%)持续完全缓解(CR),3年总生存(OS)率50%(6/12);7例AL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7(3~106)个月,4例(57.1%)存活,3例(42.9%)持续CR,3年OS率71.4%;所有患者的死亡均因白血病本病复发所致。结论 auto-PBSCT可提高AL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白血病生存(DFS)率,是无条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AL患者可供选择的一个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海 欧英贤 +4 位作者 王存邦 魏亚明 潘耀柱 欧建峰 徐淑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9-661,共3页
目的 应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方法 白血病 15例 ,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例 ,淋巴瘤白血病 1例 .供者 15例中 13例为 HL A- / 抗原完... 目的 应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方法 白血病 15例 ,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例 ,淋巴瘤白血病 1例 .供者 15例中 13例为 HL A- / 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粒急粒变的患者为 HL A半相合母亲作供者 .1例女性急淋患者其供者为一个 B位点不合的胞妹 .15例供者均用 rh G- CSF 5μg· kg- 1 · d- 1 ,sc,共 6~ 7d,5 d起用 CS 30 0 0 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 3次 ,预处理方案采用常用的 TBI与联合化疗方案 .结果 移植后粒细胞恢复≥ 0 .5× 10 9· L- 1 为 18(16~ 2 1) d,血小板≥2 0× 10 9·L- 1为 2 5 (19~ 35 ) d.15例患者中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5例 (33% ) ,其中 1例为子母间移植 .4例女性患者均无急慢性 GVHD发生 ,包括 1例 1个 B位点不合的 AL L患者 .15例患者移植均成功 ,至报告时无病存活 9例(6 0 % ) ,存活时间平均 2 3(15~ 5 2 ) mo.死亡的 6例 (4 0 % ) ,死于间质性肺炎 2例 ,包括母子间半相合移植 1例 ;慢性GVHD肝脏功能衰竭死亡 2例 ;慢性 GVHD伴肺结核死亡 1例 ;1例 MDS转化的 ANL L - M6,CR 6 m o后白血病复发死亡 .结论  Al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异基因移植 外周血 白血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蕊 钟笛 +3 位作者 郝建萍 迪丽娜孜.阿不来提 李玲 温丙昭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 (AL )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2 4例 AL患者和 2 2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包括 T细胞 (CD3+ )、T辅助细胞 (CD4 + )、T抑制细胞 (CD8+ )及 CD4 + /CD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 (AL )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2 4例 AL患者和 2 2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包括 T细胞 (CD3+ )、T辅助细胞 (CD4 + )、T抑制细胞 (CD8+ )及 CD4 + /CD8+的比值进行检测。按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多少将 AL 分为白血病细胞 <30 %组和 >30 %组 ,并对 2组 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AL 患者 CD3+、CD4 +、CD8+、CD4 + /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均 <0 .0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患者外周血 CD4 + (18.6 0± 7.91) % ,CD8+ 为 (18.91± 6 .0 0 ) % ,CD4 + /CD8+呈现比值倒置。白血病细胞 <30 %组 CD3+为 (4 3.10± 7.2 6 ) % ,白血病细胞 >30 %组 CD3+为(30 .78± 9.30 ) %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 AL 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转阴后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结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孟凡义 孙竞 +6 位作者 刘启发 徐丹 杨龙江 宋兰林 刘晓力 徐兵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01-1302,1306,共3页
目的探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阴性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采用Ph染色体阳性细胞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均≥90%,IFN-α治疗半年... 目的探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阴性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采用Ph染色体阳性细胞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均≥90%,IFN-α治疗半年耐药,改用格列卫0.3~0.4 g/d分别治疗130和168 d,期间3次复查Ph染色体和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示阴性,此后应用阿糖胞苷2.0 g/d和足叶乙甙0.2 g/d分别静脉注射3 d,环磷酰胺1.0 g静脉注射1次.当白细胞<1.0×109/L时,应用G-CSF 300μg/d,至白细胞>10×109/L时应用CS 3000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液氮保存待用.应用MiniMAC富集的CD34+细胞(纯度分别为83%和93%)的bcr/abl阳性率分别为11%和14%.动员完成后3~4周给予全身照射9Gy,分2次照射,每天以环磷酰胺60mg/kg@b.w.和足叶乙甙300 mg分别静脉注射2 d,静脉输注液氮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分别为4.17和3.9×108/kg@b.w.、CD34+细胞为4.89和4.8×106/kg@b.w.,移植-1~14 d应用CsA联合IL-2诱导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平均需要11d,血小板>20×109/L平均需要20 d,无GVHD样表现.随访观察120d和300d,患者血液学持续缓解,但I-FISH检测骨髓细胞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0%和40%.结论格列卫治疗CML获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后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还可以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卫 药物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转阴 自体外周血细胞移植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