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相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麟 陆维艾 +1 位作者 魏荣 沈正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01年第7期514-515,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相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刺五加阳性对照组、复方鱼腥草口服液 21.5g·kg-1、10.75g·kg-1二个剂量组,灌胃15天后致伤。...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相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刺五加阳性对照组、复方鱼腥草口服液 21.5g·kg-1、10.75g·kg-1二个剂量组,灌胃15天后致伤。通过60Coγ射线的四个不同剂量组,即1.5Gy、3.0Gy、6.0Gy和8.0Gy照射,观察辐射对小鼠外周血相的影响。结果:服用复方鱼腥草口服液组小鼠与单纯接受60Coγ射线照射的小鼠相比较,外周血相具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可升高白细胞(WBC)1倍左右,对红细胞(RBC)及血小板损伤的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恢复作用。结论:该口服液可改善辐射损伤后小鼠的外周血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 辐射损伤 外周血相 小鼠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外周血相变化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扈昕虹 孙淑清 +5 位作者 刘建平 王风华 王强 王冰峰 邓宏 王立国 《吉林医学》 CAS 1998年第4期204-205,共2页
本文报告了110例肾移植患者在术后短期内出现外周血相降低,发生的时间平均为2.6d,平均恢复时间24.24d。术后发生外周血相降低的可能性原因: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②移植肾自身红细胞生... 本文报告了110例肾移植患者在术后短期内出现外周血相降低,发生的时间平均为2.6d,平均恢复时间24.24d。术后发生外周血相降低的可能性原因: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②移植肾自身红细胞生成素不足。③移植肾功能直接影响着对体内血液系统抑制物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外周血相 术后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治疗老年高危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18
3
作者 窦立萍 靖琙 +2 位作者 王全顺 梅俊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2-666,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作为初治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方案的初步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对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应用地... 本研究旨在观察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单倍体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作为初治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方案的初步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对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血液科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HLA半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的5例老年高危MDS和AM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完全缓解率及副反应。结果表明:5例初治老年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4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既往无MDS病史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 d,血小板数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 d。主要副作用为IV度骨髓抑制,全部患者治疗中无新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免疫治疗新方案,治疗老年MDS和AML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老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CAG化疗 单倍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
下载PDF
猕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多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雅静 孙琪云 +5 位作者 刘丽辉 胡恺勋 范传波 边莉 郭梅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71-576,共6页
本研究分析猕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因子(TGF-β,IL-2,IL-6,IL-10,IFN-γ,TNF-α,FAS-L)mRNA的表达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和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以寻找能够早期预测和鉴别诊... 本研究分析猕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因子(TGF-β,IL-2,IL-6,IL-10,IFN-γ,TNF-α,FAS-L)mRNA的表达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和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以寻找能够早期预测和鉴别诊断aGVHD的指标。5例猕猴经非清髓预处理后接受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移植前后8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动态观察这些细胞因子在移植后aGVHD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5例猕猴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1例移植排斥,长期无病存活;其余4例为混合嵌合和完全嵌合植入,1例低比例嵌合植入经第二次输注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获得高比例嵌合植入;1例发生肠道Ⅲ度GVHD。移植前后体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aGVHD期间TGF-β呈下调表达,其余均为上调表达;植入比例减低的猕猴各细胞因子也下降至移植前水平。结论:TGF-β在aGVHD发生前的下降趋势可能是GVHD预测指标,并且能够作为肠道GVHD的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胞因子 猕猴
下载PDF
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im-3/Galectin-9通路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友弟 于明凯 +7 位作者 庞楠楠 韩春霞 王洪波 骆婷婷 袁海龙 徐建丽 陈刚 江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4-552,共9页
目的探究Tim-3/Galectin-9负性信号通路在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6例患者和2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通过FCM监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Tim-3... 目的探究Tim-3/Galectin-9负性信号通路在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6例患者和2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通过FCM监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Tim-3分子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移植后患者细胞因子Galectin-9、IFN-γ、IL-4、TGF-β和IL-17的动态变化。结果根据西雅图国际诊断标准,移植术后有14例患者发生aGVHD,22例患者未发生aGVHD。①未发生aGVHD患者移植后30~90 d CD4^(+)T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未发生aGVHD患者移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Galectin-9、TGF-β、IFN-γ、IL-4和IL-17水平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Galectin-9和TGF-β水平在移植后60 d达到正常值(P>0.05),IFN-γ、IL-4和IL-17在移植后第90天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alectin-9与TGF-β变化水平呈正相关(r=0.651,P=0.001);②发生aGVHD患者外周血中Tim-3^(+)CD4^(+)T细胞的百分比和IFN-γ、IL-17水平明显高于不发生aGVHD患者(P<0.01);不发生aGVHD患者的Galectin-9和TGF-β水平更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m-3^(+)CD4^(+)T细胞的百分比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631,P=0.015)。结论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因子Galectin-9和TGF-β的早期快速重建可以避免或减缓aGVHD的发生,移植后动态监测Tim-3^(+)CD4^(+)T细胞持续较多而血清中Galectin-9水平下降可能预示着a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im-3/Galectin-9信号通路 负性调控
下载PDF
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高峰 冯术青 +4 位作者 朱梦波 崔晓聪 李小宇 杜晓梅 闫兴双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 探讨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1例SAA-Ⅱ型患者实施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经改良预处... 目的 探讨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1例SAA-Ⅱ型患者实施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实施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及免疫功能在短期内均得到有效重建.结论 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改良预处理方案后为SA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对日本鳗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伟妮 刘巧红 +4 位作者 陈其世 姜玮 王寿昆 王全溪 林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3×106CFU.mL-1)的鳗鲡,进行外周血的血相、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菌活力等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感染的初期,感染组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抗菌活力较对照组均有显... 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3×106CFU.mL-1)的鳗鲡,进行外周血的血相、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菌活力等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感染的初期,感染组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抗菌活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感染组的外周血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感染组粒细胞数量在第5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感染组白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率在注射后第1 d开始增加,第5 d和第9 d与对照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感染组血清抗菌活力在注射后第1 d开始上升,第9 d和第13 d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在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日本鳗鲡能通过白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增殖、增强白细胞吞噬活性、释放抗菌物质等方式提高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嗜水气单胞菌 外周血相 吞噬活性 抗菌活力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