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3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钱志英 何晓松 +1 位作者 俞军 张伟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 ,监测血循环中肿瘤细胞转移情况。方法 以PCR TRAP法检测了 77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并以 2 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端粒酶活性为阴性。远处转移者外... 目的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 ,监测血循环中肿瘤细胞转移情况。方法 以PCR TRAP法检测了 77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并以 2 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端粒酶活性为阴性。远处转移者外周血端粒酶阳性率 5 5 2 6% (2 1/3 8)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阳性率 2 3 0 8% (9/ 3 9) (P <0 0 1)。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标志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远处转移 外周血肿瘤细胞端粒酶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被引量:10
2
作者 苏明权 于文彬 +2 位作者 杨秀芝 马越云 张建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0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 ,为癌症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 ,随访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采用PCR- TRAP方法检测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 .结果 癌症患者 43例中 ,有 37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总阳性率 86 % ,阳性结...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 ,为癌症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 ,随访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采用PCR- TRAP方法检测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 .结果 癌症患者 43例中 ,有 37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总阳性率 86 % ,阳性结果经 EB染色后可见间隔 6 bp的梯形区带 .其中 ,宫颈癌 12例中有 10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 83% ;卵巢癌 6例中有 6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 10 0 % ;肝癌 6例中有 5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 83% ;肺癌 11例中有 9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82 % ;乳腺癌 8例中有 7例阳性表达 ,阳性率 88% ,5例正常对照中未检出阳性者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 ,对癌症的治疗、预后的评估 ,随访及复发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淋巴细胞 肿瘤 外周血 阳性率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端粒酶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邓正华 邓剑 +1 位作者 向成玉 王开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139-140,148,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48例,良性患者34例和3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结果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48例,良性患者34例和3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结果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对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的检出阳性率分别达77.1%和47.1%。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因而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端粒酶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各组分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宁 范学工 +2 位作者 陈朝晖 彭旭阳 王行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端粒酶 淋巴细胞 PBMC HTR TP1 HTERT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胃癌组织端粒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旭霞 赵曙光 +3 位作者 黄裕新 闻勤生 赵保民 张少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7期83-84,8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胃癌组织端粒酶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ISA法检测38例胃癌患者、33例正常对照胃黏膜组织端粒酶的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8例胃癌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胃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胃癌组织端粒酶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ISA法检测38例胃癌患者、33例正常对照胃黏膜组织端粒酶的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8例胃癌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78.9%,而正常胃黏膜组织为9.0%,胃癌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4+/CD8+比值都低于对照组(P<0.01);TNM分期Ⅲ/Ⅳ期患者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及正常人(P<0.01);端粒酶活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两者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在胃癌患者中高度表达;胃癌患者CD4+及CD4+/CD8+降低,表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平衡失调,但端粒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T淋巴细胞/外周血 胃癌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丽萍 潘秀英 +3 位作者 闫钟钰 张彦 江滨 王申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1-194,共4页
为建立一种简便、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应用于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端粒酶活性分析 ,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后在扩增产物内加入荧光染料PicoGreen ,并在激发光 4 80nm和发射光 5 2 0nm下检测荧光强度。对 2 0例正常... 为建立一种简便、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应用于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端粒酶活性分析 ,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后在扩增产物内加入荧光染料PicoGreen ,并在激发光 4 80nm和发射光 5 2 0nm下检测荧光强度。对 2 0例正常人和 2 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PicoGreen能特异结合双链DNA ,荧光强度随双链DNA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 ,能定量 ,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端粒酶活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端粒酶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下载PDF
癌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门琼 吴瑾瑜 +2 位作者 姚永华 施媛 王玫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癌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及IL-2、IL-12水平与老年性肺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 周朕 刘晓晴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年第5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端粒酶活性及其分泌IL-2、IL-12水平与老年性肺炎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法和PCR-ELISA法,分别检测对照组与成年肺炎组、老年肺炎组治疗前与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及其培养液上清中IL-2和I...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端粒酶活性及其分泌IL-2、IL-12水平与老年性肺炎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法和PCR-ELISA法,分别检测对照组与成年肺炎组、老年肺炎组治疗前与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及其培养液上清中IL-2和IL-12水平。结果:肺炎组治疗前、后IL-2与I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组治疗后IL-2与IL-1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恢复期IL-12水平老年肺炎组高于成年肺炎组(P<0.05);成年肺炎组治疗前端粒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老年肺炎组端粒酶活性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培养分泌的IL-2、IL-12参与老年性肺炎患者保护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肺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 IL-12端粒酶活性
下载PDF
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钢 刘洁润 +3 位作者 李汉贤 欧阳贵 邓衡 李琴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 检测乳腺癌根治术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分别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 -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 目的 检测乳腺癌根治术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分别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 -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36例端粒酶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1~3天及术后8~1 0天各取外周静脉血标本一次,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扩增,所得样本分别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 -PAGE)定性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ELISA法检测各样本的吸光度(ΔA) ,将同一时相样品的吸光度(ΔA)分为一组,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组样品ΔA均数间的比较。结果 Native -PAGE定性检测结果:术前各样本凝胶电泳染色后有明显间隔6bp条带;术后各样本在电泳图上的条带较术前减弱。ELISA定量检测结果:样品的吸光度(ΔA) ,术前1~3天为0 .35 0±0 .0 2 6,术后8~1 0天为0 .2 5 1±0 .0 2 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1 )。结论 ( 1 )乳腺癌根治手术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2 )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可能作为乳腺癌判断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外周血 淋巴细胞 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喉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英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①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与喉癌的相关性。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础上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PCR TRAP)检测喉癌病人、声带息肉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③结果喉癌病人43例,有37例端粒酶阳性,阳性率86.... ①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与喉癌的相关性。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础上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PCR TRAP)检测喉癌病人、声带息肉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③结果喉癌病人43例,有37例端粒酶阳性,阳性率86.05%;21例声带息肉病人中有 3 例阳性,阳性率 14.29%;20 例正常人中有2例阳性,阳性率10.00%。端粒酶活性在喉癌病人与声带息肉病人、喉癌病人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uc=3.65、5.45,P<0.01);声带息肉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uc=0.44,P>0.05)。④结论 端粒酶表达在喉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喉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喉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端粒酶 淋巴细胞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意义的探讨
11
作者 谢长江 李昭骥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变化 ,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了解端粒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提取 ,用PCR -ELISA测定端粒酶活性 ,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变化 ,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了解端粒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提取 ,用PCR -ELISA测定端粒酶活性 ,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培养 ,并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在体外探讨端粒酶上调的机制。结果 :高血压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 4 5 %,对照组为 18.5 %,A值分别为 0 .39± 0 .32和 0 .17± 0 .15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分析表明 ,血压值、治疗与否、危险度分级等不是影响端粒酶的主要因素 ,而高血压的有无是影响端粒酶的主要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病程负相关。细胞培养结果表明 ,PHA及CD3单抗可使培养细胞端粒酶活性上调 ,且与细胞计数正相关。结论 :(1)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上调 ,高血压病的有无 ,是影响端粒酶活性的关键因素 ,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病程长短负相关 ;(2 )淋巴细胞在体外可通过增殖 (有丝分裂原刺激 )及免疫活化途径使端粒酶活性激活。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端粒酶 活性变化
下载PDF
老年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气道脱落细胞高尔基体应激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李侠 白翠林 +1 位作者 纪玉强 张彦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3期2519-252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气道脱落细胞高尔基体应激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肺炎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n=37)和非老年组(<65岁...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气道脱落细胞高尔基体应激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肺炎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n=37)和非老年组(<65岁,n=23),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所有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免疫发光测定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和活性氧(ROS)活性。分析端粒酶活性与气道脱落细胞高尔基体MPO水平的相关性。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5水平。结果端粒酶在PHA-M刺激前,老年组较非老年组和对照组端粒酶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非老年组端粒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在PHA-M刺激后,老年组较非老年组和对照组端粒酶活性降低,非老年组较对照组端粒酶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较对照组的端粒酶活性增加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端粒酶活性增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24 h和48 h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较对照组的增殖活性降低,老年组较非老年组增殖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较对照组中MPO和ROS活性升高,非老年组较对照组MPO和ROS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气道脱落细胞高尔基体MPO水平负相关(r=-0.654,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较对照组血浆TNF-α、IL-6和IL-5水平升高,老年组较非老年组TNF-α、IL-6和IL-5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气道脱落细胞高尔基体应激水平呈负相关,维持端粒酶的正常活性可提高老年肺炎患者的免疫系统,降低气道细胞高尔基体应激反应,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肺炎患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端粒酶 高尔基体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启元 戴美红 +3 位作者 何晓松 彭素蓉 俞军 周芳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2年第5期341-342,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卵巢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了解其血循环转移情况及其诊疗价值。方法 用改进的银染 -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法检测 3 3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及术后接受化疗后的外周血端粒酶活性 ,并以 10例卵巢良病变患者外周血作...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卵巢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了解其血循环转移情况及其诊疗价值。方法 用改进的银染 -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法检测 3 3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及术后接受化疗后的外周血端粒酶活性 ,并以 10例卵巢良病变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3 3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强阳性 8例 ,弱阳性 12例 ,术后接受化疗后仅 6例弱阳性 ;10例卵巢良病变患者外周血 1例端粒酶弱阳性 ,其余全部阴性。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卵巢癌的治疗、预后的评估、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卵巢肿瘤 端粒酶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14
作者 王雪莲 岳蓓 +1 位作者 吴霞 李树臣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扩增端粒重复序列(TRAP)及光度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健康人及各类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端粒酶水平。结果各组患者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均有端粒酶活性的...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扩增端粒重复序列(TRAP)及光度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健康人及各类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端粒酶水平。结果各组患者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均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以急性型肝炎组最高,重型肝炎组最低,二者差别具有显著性(P<0.001)。PHA刺激后与刺激前比较各组端粒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升高(P<0.001),刺激后的端粒酶水平以重型肝炎组为最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经胸腺五肽(TP5)治疗后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HBV急性感染期PBMC的端粒酶水平升高;慢性感染期PBMC的端粒酶水平在体内被抑制。TP5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使过低的端粒酶水平趋向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端粒酶 酶活性 胸腺五肽
下载PDF
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在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洪涛 乌仁稍 +2 位作者 周波 徐倩(综述) 曹贤(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65-269,共5页
粒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趋化、黏附、吞噬和杀菌的功能。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增多,意味着病理情况的出现。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以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有少量杆状核粒细胞。该文概括总结了在部分疾病中未成熟粒细... 粒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趋化、黏附、吞噬和杀菌的功能。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增多,意味着病理情况的出现。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以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有少量杆状核粒细胞。该文概括总结了在部分疾病中未成熟粒细胞出现的临床意义,如在外伤、肿瘤、感染、应激反应及怀孕等情况下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增加,让读者对未成熟粒细胞有更深的认识,更加客观地分析和治疗疾病。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增加可能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相关。因此,正确看待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粒细胞 脓毒症 肿瘤 外周血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癌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16
作者 杨秀芝 陈必良 +1 位作者 苏明权 王德堂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4期6-7,共2页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12例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和5名正常健康查体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12例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和5名正常健康查体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12例宫颈癌患者中,手术前有1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83.3%。手术后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75%,手术前后端粒酶活性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手术后的时间长短有关。5例正常健康查体人员外周血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于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外周血 淋巴细胞 端粒酶活性 治疗 预后 测定
下载PDF
淫羊藿甙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8
17
作者 张玲 王芸 +3 位作者 毛海婷 温培娥 崔树龄 李晓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4,196,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淫羊藿甙 (ICA)抑制肿瘤HL 6 0细胞端粒酶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 ,NBT染色法 ,TRAP PCR ,RT PCR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 :ICA显著抑制HL 6 0细胞端粒酶活性 ,且端粒酶活性下降与细胞表面粒细胞分化抗原CD11b...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淫羊藿甙 (ICA)抑制肿瘤HL 6 0细胞端粒酶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 ,NBT染色法 ,TRAP PCR ,RT PCR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 :ICA显著抑制HL 6 0细胞端粒酶活性 ,且端粒酶活性下降与细胞表面粒细胞分化抗原CD11b表达率呈负相关 ;诱导HL 6 0细胞向粒细胞方向分化 ;改变HL 6 0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 ,表现为G0 /G1期细胞逐渐增多 ,S期细胞逐渐减少 ;上调分化相关基因p2 1、下调增殖相关基因c myc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阐明了ICA显著抑制HL 6 0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从基因 蛋白 细胞效应水平揭示了其调节端粒酶活性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甙 端粒酶活性 细胞分化 细胞周期 基因表达 肿瘤细胞 药理学 肿瘤作用
下载PDF
肿瘤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TNF-α含量变化 被引量:21
18
作者 于兰 陈新民 +2 位作者 高福兴 靳彩宁 许建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体内TNF-α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4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非肿瘤患者及28例肿瘤患者(其中6例肿瘤术后复查)进行了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TNF-α含量测定。结果:对...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体内TNF-α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4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非肿瘤患者及28例肿瘤患者(其中6例肿瘤术后复查)进行了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TNF-α含量测定。结果:对照组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甚低,疾病时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大幅度上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中,PBMC增殖倍数与上清液中TNF-α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但肿瘤及非肿瘤组中PBMC增殖倍数与上清液中TNF-α含量间不存在相关关系。6例实体瘤患者术后一月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0.01<P<0.05)。结论:在各类疾病中,以肿瘤患者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最高,且随肿瘤的切除及疾病恢复,体内TNF-α呈逐渐下降趋势。因此TNF-α活性测定对肿瘤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状况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Α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端粒酶抑制剂对肿瘤细胞及其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雯 张桥 +3 位作者 魏青 吴大伟 邓丽霞 万德森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外科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人结肠癌细胞株 HC86 93、人肺癌细胞株A5 49以及人肝癌细胞株 L740 2作为靶细胞 ,观察 3′-叠氮 -3′-脱氧胸腺核苷 (AZT)和人端粒酶模板区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 (S- Oligos...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人结肠癌细胞株 HC86 93、人肺癌细胞株A5 49以及人肝癌细胞株 L740 2作为靶细胞 ,观察 3′-叠氮 -3′-脱氧胸腺核苷 (AZT)和人端粒酶模板区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 (S- Oligos)对上述几种肿瘤细胞株的作用 ,用 MTT试验测定细胞毒作用 ;3H - Td R掺入试验测定细胞增殖速度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半定量方法测定细胞染毒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反义核苷酸片段和 AZT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抑制肿瘤细胞株繁殖的作用 ,在抑制细胞生长的同时 ,端粒酶活性降低 ,去除抑制剂 2 4h后 ,端粒酶活性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三种细胞中 ,HC86 93和 L740 2对两种抑制剂较 A5 49细胞株更加敏感 ,两种抑制剂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的效果好。结论  AZT和 S- Oligos单独或联合应用在体外有抗肿瘤细胞的作用 ,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新的抗癌药物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抑制剂 肿瘤细胞 端粒酶活性
下载PDF
转基因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人和小鼠的差异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正生 朱正纲 +2 位作者 尹浩然 陈诗书 林言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人和小鼠正常体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存在着种属差异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是否亦存在种属差异性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在人和小鼠的肿瘤细胞系中,分别转导细胞因子基因IL2和(或)TNFα,以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目的人和小鼠正常体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存在着种属差异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是否亦存在种属差异性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在人和小鼠的肿瘤细胞系中,分别转导细胞因子基因IL2和(或)TNFα,以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将目的基因IL2和(或)TNFα构建入pLXSN或pGCEN逆转录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PA317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再以病毒颗粒分别感染MKN28,MKN45,Tca8113及H22细胞,后者经G418筛选、挑克隆及扩增培养,然后用PCR,RTPCR及Southernbloting鉴定其外源基因的整合及表达,并制作细胞生长曲线,以观察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同时用TRAPPCR法观察转基因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人MKN28,MKN45及Tca8113转导IL2或TNFα后,肿瘤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相应地,其端粒酶活性也受到抑制.而小鼠H22细胞转导IL2和(或)TNFα后,增殖未受抑制,端粒酶活性亦未受抑制.结论人和小鼠肿瘤细胞系中转细胞因子基因IL2和(或)TNFα后,端粒酶活性及肿瘤细胞增殖发生不同的变化,提示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作用机制,在人和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端粒酶 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