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2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的护理要点
1
作者 朱霞明 《苏州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41-242,共2页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液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必要手段。由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患者接受了超剂量的化疗或放疗,机体处于极度的免疫抑制状态,骨髓极度抑制.围此对造血干细胞输注的护理有着特殊的要求.移植必须在层流净化...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液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必要手段。由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患者接受了超剂量的化疗或放疗,机体处于极度的免疫抑制状态,骨髓极度抑制.围此对造血干细胞输注的护理有着特殊的要求.移植必须在层流净化室内进行,除按层流净化室常规严格消毒隔离外,对移植患者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 护理要点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理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和排异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梁玉环 萧杏贤 刘德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9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输注(DSI)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及排异的疗效,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DSI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对复发和排异的影响。结果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移植...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输注(DSI)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及排异的疗效,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DSI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对复发和排异的影响。结果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的患者行DSI后再次获得缓解,但发生严重GVHD于1年后死亡,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移植后血象及STR下降的患者,DSI后血象恢复,STR升至100%供者,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未发生GVHD,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重度GVHD但骨髓缓解的患者,DSI后GVHD明显减轻,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DSI对移植后复发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其是否对药物治疗无效的GVHD具有治疗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 复发 GVHD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黄燕 周正宇 +2 位作者 彭志强 余萍萍 钟幸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4-77,82,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分析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采集数的影响。结果干细胞采集成功患者63例,采集失败患者17例。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缓解状态与CD34+细胞采集数无关(P>0.05)。病程时间、化疗疗程、动员方案、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采集到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P<0.05),普乐沙福动员的患者CD3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hG-CSF动员和化疗+rhG-CSF动员的患者(P<0.05),采集成功患者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采集失败者(P<0.05)。结论病程时间和化疗疗程会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要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争取在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时动员,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具有预测价值,必要时可采用普乐沙福动员以提高采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人巨细胞病毒载量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4
作者 王克迪 徐东江 苏建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3期2941-2944,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人巨细胞病毒核酸(CMV-DNA)的载量及其变化趋势,旨在探讨CMV-DNA检测中标本的合理选择。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4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 比较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人巨细胞病毒核酸(CMV-DNA)的载量及其变化趋势,旨在探讨CMV-DNA检测中标本的合理选择。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4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每周检测1次CMV-DNA,连续监测9周。比较432份标本的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MV-DNA载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432份标本中,40份标本在两种标本类型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定性检测结果,其中血浆阳性而PBMCs阴性标本5份,血浆阴性而PBMCs阳性标本35份,两种标本类型中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376,P<0.001)。血浆和PBMCs的CMV-DNA载量分别为[0(0,2 265)]copy/mL和[443(0,33 100)]copy/mL,PBMCs中的病毒拷贝数高于血浆中病毒拷贝数(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和PBMCs中CMV-DNA载量呈正相关(r=0.890,P<0.001)。在病毒载量的上升阶段,-4和-3周时,血浆标本中分别有9份和7份标本病毒拷贝数低于检测下限,而PBMCs中,仅有1份标本病毒拷贝数低于检测下限,提示PBMCs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可以在早期监测到CMV感染情况。在病毒载量下降阶段,+2、+3和+4周时,血浆标本中分别有2份、9份和12份标本病毒拷贝数低于检测下限,而PBMCs中,分别有1份、2份和2份标本病毒拷贝数低于检测下限,提示在疾病恢复期,血浆中病毒载量下降更明显,能更早地反映疾病的转归。结论 对于CMV感染的诊断与监测,不同标本类型中CMV-DNA载量呈现出疾病病程差异性和患者个体差异性,临床上应根据疾病的病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标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核酸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血浆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报告
5
作者 王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6期108-110,共3页
总结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过程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其临床治疗经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移植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 总结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过程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其临床治疗经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移植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理以及预处理,移植过程中的针对性护理,移植后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延续护理。该患者成功获得造血重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生活质量改善。在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实施专业且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移植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整体护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重建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谢妍 颜灵芝 +9 位作者 尤涛 施晓兰 颜霜 翟英颖 商京晶 严治 尤红英 王晴晴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3%和52.2%,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和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00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6.3%和89.6%(P>0.05),但rh TPO组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 55.2%,P=0.012)。两组患者在PLT水平低下期间不同部位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无差异,且rh TPO组治疗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异常和感染的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类似。结论:MM患者在一线行APBSCT时,皮下注射rh TPO药物可以缩短PLT植入时间,减少血制品的需求量,耐受性良好,且在移植后有更多患者达到了PLT高水平的恢复,这对保证APBSCT和MM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重建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预防高危白血病复发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代红 黄晓军 +4 位作者 陈欢 许兰平 刘开彦 韩伟 陆道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评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 (GPBSCI)作为一种早期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同胞配型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接受了G-CSF动员的预防性... 目的评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 (GPBSCI)作为一种早期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同胞配型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接受了G-CSF动员的预防性GPBSCI。allo-HSCT前患者的诊断包括2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LL-CR1),1例ALL-CR2,1例ALL合并顽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复发,1例AML合并CNSL,1例 AML-CR3,4例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型(MDS-RAEB)。结果 12例患者共接受了16次GPBSCI,其中移植后90天(+90天)前接受 GPBSCI 5次,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00(0.95-1.24)×108/kg和 0.53(0.39-0.63)×108/kg。+90天后接受GPBSCI 11次,输注两类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27(1.00- 4.30)×108/kg和1.15(0.55-2.10)×108/kg。输注后4例患者发生了Ⅰ或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发生Ⅲ度急性GVHD。7例患者发生了慢性GVHD,其中4例为广泛型。2例患者未发生输注相关GVHD。未观察到GPBSCI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中位随访563(415-728)d,12 例高危白血病患者中有10例无病存活,2例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预防性GPBSCI可以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相关不良反应小,可能成为改善高危白血病allo-HSCT预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原文传递
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宫立众 孙士红 +3 位作者 程天民 粟永萍 罗成基 郭朝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后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 :去脾小鼠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收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扩增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 ,移植给经放 /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 ...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后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 :去脾小鼠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收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扩增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 ,移植给经放 /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 ,数量分别为 1 0 6 PBMC(PBSCT组 )、1 0 4 MSCs和 1 0 6 PBMC(实验 1组 )、1 0 6 MSCs和1 0 6 PBMC(实验 2组 ) ,观察受体鼠 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 (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等指标。结果 :实验 2组的生存率、BMNC、CFU -GM、CFU -F显著高于PBSCT组 ,WBC计数恢复较PBSCT组快 (P <0 0 5) ;实验 1组和PBSCT组比较 ,WBC计算恢复快 ,CFU -F产率高 (P <0 0 5)。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有促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功能 动物实验
下载PDF
G-CSF动员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嘉 高力 +5 位作者 陈幸华 刘耀 高蕾 曾韫璟 张诚 张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该科2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予以输注G-CSF动...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该科2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予以输注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CR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CR3,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例加速期慢性髓系白血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半年内,20例患者均复发,予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每次输注细胞量按1×105/kg、2×105/kg、4×105/kg逐级增加,每次输注间隔4周.结果 12例患者再次完全缓解,8例患者未缓解.输注后,3例患者发生了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2例患者发生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未发生并发症,未观察到输注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结论 G-CSF动员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复发 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范可尼贫血患儿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岳燕 罗荣牡 司英健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范可尼贫血(FA)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分析1例.FA患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此种治疗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患儿于移植+13 d...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范可尼贫血(FA)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分析1例.FA患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此种治疗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患儿于移植+13 d中性粒细胞植活,+15 d血小板植活,移植后供受者基因嵌合率为99.83%。移植后1.5个月血清CMV-DNA、EBV-DNA阳性,经免疫抑制剂减量及抗病毒治疗后转阴。移植后2个月出现皮肤GVHD(I度),未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行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4次后GVHD消失。移植后6个月,患儿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复查供受者基因嵌合率为57.8%,考虑出现移植物排斥,逐渐减停免疫抑制剂,供受者基因嵌合率复升至81.83%,血象恢复正常,无GVHD表现。现为移植后1.5年,患儿血象持续正常,供受者基因嵌合率维持在95%以上,FA相关基因检测持续转阴。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FA的重要治疗手段,健康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于本例患儿造血干细胞植入、GVHD控制可能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范可尼贫血
下载PDF
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杨欢 唐瑜 +1 位作者 孙华 向红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分析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113例非血缘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相关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供者均成功动员采集,干细胞采集物中MNC... 目的:分析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113例非血缘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相关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供者均成功动员采集,干细胞采集物中MNC数为(12.40±7.41)×10^(8)/kg、CD34^(+)细胞数为(10.64±8.07)×10^(6)/kg。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供者的干细胞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供者(P=0.015),采集前白细胞计数与干细胞采集物有核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88),供者体重、采集前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与干细胞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259,r=0.780),供者rhG-CSF日剂量与干细胞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285)两种动员剂(惠尔血和格拉诺赛特)均取得良好动员采集效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干细胞采集物有核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P <0.001),采集前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是干细胞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果良好,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D34^(+)细胞比例是预测采集效果的较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缘供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同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与Ⅱ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12
作者 史月 冯术青 +5 位作者 姚晶晶 姚艳红 刘志彬 张丽蕊 高峰 李晓宇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同期进行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Ⅰ型(SAAⅠ)与Ⅱ型(SAAⅡ)亲缘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为SAA患者合理选择移植治疗时机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 目的通过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同期进行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Ⅰ型(SAAⅠ)与Ⅱ型(SAAⅡ)亲缘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为SAA患者合理选择移植治疗时机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进行allo-PBSCT的SAAⅠ和SAA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AAⅠ14例,SAAⅡ28例。人类白细胞抗原同胞全相合10例(MSD组),亲缘间单倍体相合32例(HID组)。全组患者所采用的移植预处理方案均为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均采用常规环孢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CsA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50~300μg/L。对患者移植后总生存(OS)率及无事件生存(EFS)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至2023年2月,中位随访期64(7~143)个月,全组死亡7例均为SAAⅡ患者(MSD组1例,HID组6例),全组预计3年OS率83.3%(SAAⅠ:100.0%、SAAⅡ: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HID组OS率81.3%,MSD组OS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全组预计3年EFS率45.2%(SAAⅠ:64.3%、SAAⅡ: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HID组EFS率43.8%,MSD组EFS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1)。结论对有移植适应证的SAA患者,早期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输注深低温冻存自体造血干细胞不良事件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田园 庄彦 +1 位作者 卢文敏 王海治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输注深低温冻存自体造血干细胞不良事件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血液移植中心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22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输注自体造血干细胞不良事件调查表收集资料,汇总输注深... 目的探讨输注深低温冻存自体造血干细胞不良事件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血液移植中心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22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输注自体造血干细胞不良事件调查表收集资料,汇总输注深低温冻存自体干细胞不良事件发生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输注深低温冻存自体造血干细胞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72.3%。胃肠道疾病发生率最高,占33.3%,其次是呼吸道、胸腔和纵隔疾病,占30.9%。严重程度多为1级,占68%。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输注量、既往输血史和合并其他疾病。结论输注深低温冻存自体造血干细胞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但大部分程度轻微。临床医护人员在围输注期,对于高龄、输注量较大、有输血史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注意输注速率、加强监护,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输注 不良事件 CTCAE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并发Ⅳ级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
14
作者 李梦静 杜锋蔚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7期457-460,F0003,共5页
本文总结了1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间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出血性膀胱炎护理,营养支持管理,皮肤及口腔黏膜护理,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康复运动、心理护理。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于移植后第... 本文总结了1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间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出血性膀胱炎护理,营养支持管理,皮肤及口腔黏膜护理,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康复运动、心理护理。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于移植后第27 d步行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血性膀胱炎 护理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151例淋巴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孙巍 高敏 +4 位作者 谢嵘 杨玉琴 胡新阳 张春丽 代新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6-421,共6页
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各相关因素对干细胞采集量的影响,以期能更好地提高病人干细胞采集的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1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的... 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各相关因素对干细胞采集量的影响,以期能更好地提高病人干细胞采集的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1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理类型、分期、动员方案、采集天数、输注血制品、病程时间及所经历化疗疗程等。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身高、体重、病理类型、分期、动员方案、采集天数、血制品输注等对干细胞采集数量影响不显著;CD34^+细胞采集量和年龄显著相关(r=-0.248,P=0.002),年龄大于50岁后,CD34^+细胞的采集量下降明显,大于60岁CD34^+细胞采集量降低显著;患者患病病程时间和动员前所经历化疗疗程数对CD34^+细胞采集量有显著影响。每次CD34^+细胞采集量与采集前血常规指标中的WBC(r=0.053,P=0.527)无显著相关,但与单个核细胞百分数(r=0.260,P=0.002)和单个核细胞绝对值(r=0.338,P=0.00003)相关显著。结论:60岁以下,动员前化疗疗程较少,动员后单个核细胞数在(2-6)×109/L之间患者可能有更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53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新生 万鼎铭 +3 位作者 孙慧 孙玲 刘林湘 姜中兴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3-406,共4页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改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T)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而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改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T)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而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本研究观察了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于2003年7月~200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PBSCT治疗,中位年龄37岁。采用G-CSF或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自体移植患者接受CD34+细胞的中位数为3.0×106/kg,异基因移植患者接受CD34+细胞的中位数为6.2×106/kg;自体移植采用MAC预处理方案,异基因移植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MTX、环孢菌素A联合骁悉,1例1个点不合患者加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结果: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天数在自体移植中分别为13天和19天,在异基因移植中分别为12天和15天;异基因移植中Ⅰ~Ⅲ度急性GVHD(aGVHD)的发生率为31.4%,慢性GVHD(cGVHD)的发生率为71.4%,复发率在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患者中分别为38.9%和5.7%,700天无病生存率在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患者中分别为57.9%和69.5%。结论:自体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能很快地重建造血,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重建造血
下载PDF
地黄多糖对正常小鼠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及外周血像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刘福君 程军平 +4 位作者 赵修南 汤建芳 茹祥斌 冯杏婉 顾国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14,共3页
本文采用实验血液学研究造血系统功能的常规方法,研究了地黄多糖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及外周血像的作用。结果表明,地黄多糖20mg/kg·d×6dip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CFU-S)的增殖,1... 本文采用实验血液学研究造血系统功能的常规方法,研究了地黄多糖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及外周血像的作用。结果表明,地黄多糖20mg/kg·d×6dip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CFU-S)的增殖,10~40mg/kg·d×6dip可明显促进粒单系祖细胞(CFU-CM)和早期、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BFU-E)的增殖分化,并在外周血像中有一定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地黄 血像 多糖 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小鼠 促进 CM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曦 李忠俊 +7 位作者 陈幸华 张诚 高蕾 高力 龚奕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动员方案、疾病、年龄、性别及供者的动员采集。结果所有患者和健康供者均成功动员和采集到了PBSC(MNC>5×108/kg,CD34+>2×106/kg);健康供者的动员效果为MNC(8.25±3.07)×109/L;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MNC最多,为(7.48±2.62)×108/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差,为(5.06±1.50)×108/k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CD34+最多,为(5.36±2.64)×106/kg,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少,为(3.45±0.76)×106/kg。化疗联合G-CSF和IL-11为最好的动员方案;18—60岁患者采集效果最好,60—65岁患者最差;男性较女性好。结论健康供者较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效果好,健康供者中性别对采集效果无影响;无论是健康供者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动员、采集过程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健康供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采集 动员 移植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小儿恶性晚期实体肿瘤的临床应用(英文)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东生 唐锁勤 +4 位作者 刘立真 王建文 刘英 王杰燕 吕善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小儿晚期实体肿瘤对常规化疗效果欠佳 ,该文探讨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小儿高危晚期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 3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 (恶性淋巴瘤 7例、神经母细胞瘤 6例 ) ,在其完全缓解 (1 2例 ) ... 目的 小儿晚期实体肿瘤对常规化疗效果欠佳 ,该文探讨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小儿高危晚期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 3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 (恶性淋巴瘤 7例、神经母细胞瘤 6例 ) ,在其完全缓解 (1 2例 ) ,部分缓解 (1例 )后进行了APBSCT治疗。移植时病程中位时间 1 0月。 1 1例用化疗加重组人粒 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动员 ,2例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作为动员剂。所采集单个核细胞 (MNC)为 (6 .85± 2 .6 5 )× 1 0 8/kg。CD34+ 细胞为 (1 5 .82± 1 2 .93)×1 0 6/kg。CFU GM集落为 (1 7.87± 1 7.94 )个 / 1 0 4细胞。预处理方案中 6例基本方案为全身放疗加环磷酰胺。 7例未用TBI ,仅以马法兰为主做为预处理方案 (马法兰 +卡铂 +足叶乙甙 5例 ,白消胺 +马法兰 2例 )。结果 移植后白细胞 >0 .5× 1 0 9/L、>1 .0× 1 0 9/L、血小板 >2 0× 1 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1 2天、1 5天、1 9天。中位随访时间4 8月 (1月~ 1 4 4月 )。至今总生存率 77% (1 0 / 1 3) ,死亡率 2 3% (3/ 1 3) ,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APBSCT是治疗小儿晚期实体肿瘤 ,明显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肿瘤 小儿 化疗 治疗
下载PDF
应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志国 侯丽君 +2 位作者 李碧香 徐景勃 曾林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815-4817,共3页
目的:为寻找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更合适的手段,探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2004-2006年12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住院患者。①实验对象:供者5例,男1例,女4例,... 目的:为寻找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更合适的手段,探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2004-2006年12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住院患者。①实验对象:供者5例,男1例,女4例,一般状况良好,与患者关系为同胞妹妹3例,同胞弟弟1例,同胞姐姐1例;患者7例,男3例,女4例,23~62岁,7例为自体移植,5例为异基因移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9例(非霍奇淋巴瘤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难治复发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②实验过程:每位供/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自体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采取不同的干细胞动员化疗方案,联合化疗后7~10d,待白细胞下降至最低点,一般为≤1.0×109 L-1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皮下注射,白细胞升至3.0×109 L-1时开始采集;对于allo-PBSCT供者直接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皮下注射,1次/d,共5d,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至白细胞升至≥20.0×109 L-1或当CD34+细胞升高>20个/μL时采用增强型多功能血细胞分离机PBSC程序卡采集健康供者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③实验评估:分析采集效率、血液学参数、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患者回输干细胞溶血反应等情况。结果:12例供者、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共进行了24次采集,其中1次采集1例,2次采集7例,3次采集3例,平均循环次数(25±5)次,采集时间(228±32)min,处理血量(7234±1205)mL,复方枸橼酸钠溶液用量为(623±96)mL,干细胞收集量为(102±21)mL,CD34+细胞采集效率为(54.3±30.7)%,细胞计数示白细胞为(156±34)×109 L-1,单个核细胞为(79.7±13.2)×109 L-1,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为(10.30±4.38)×106/kg受者体质量。②不良反应轻微,24次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6次均为枸橼酸盐所致低钙血症反应。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与采集前相比分别下降9.36%和11.10%。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3例患者在输注造血干细胞悬液后均未出现溶血反应。③12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微,能有效的减少被采集者红细胞、血小板的丢失,对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者不需去除造血干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离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MCSR+ 采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