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SF对健康人骨髓和外周血CD_(34)^+细胞和T细胞亚群影响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存邦 欧英贤 +4 位作者 白海 潘耀柱 欧建锋 慕海霞 王晓静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10-411,共2页
目的 :探讨G -CSF对健康人骨髓及外周血CD3 4 +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健康人 ,以G -CSF15 0 μg/ 12h ,皮下注射 ,连用 6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4 + 和T细胞亚群。结果 :应用G -CSF4 8h后 ,骨髓CD3 4 + 细胞开始明... 目的 :探讨G -CSF对健康人骨髓及外周血CD3 4 +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健康人 ,以G -CSF15 0 μg/ 12h ,皮下注射 ,连用 6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4 + 和T细胞亚群。结果 :应用G -CSF4 8h后 ,骨髓CD3 4 + 细胞开始明显增加 ,72h后外周血CD3 4 + 细胞开始明显增加 ,96h后两者达峰值 ,均较应用前差异显著 (P <0 .0 1)。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 (P>0 .0 5 )。结论 :健康人应用G -CSF后骨髓及外周血CD3 4 + 细胞逐渐增加并于 96h后达到高峰 ,T细胞亚群则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 外周血 ^cd34^+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CD_(34)^+细胞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恩芹 刘传方 彭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3,共3页
为观察肿瘤患者 CD+ 34 细胞数量在动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确定采集干 /祖细胞的最佳时机 ,采用环磷酰胺 (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 2 1例肿瘤患者进行造血干 /祖细胞动员。动员过程中 ,每天进行血细胞计数 ,于前期、极... 为观察肿瘤患者 CD+ 34 细胞数量在动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确定采集干 /祖细胞的最佳时机 ,采用环磷酰胺 (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 2 1例肿瘤患者进行造血干 /祖细胞动员。动员过程中 ,每天进行血细胞计数 ,于前期、极期、恢复早期、恢复期计数外周血 CD+ 34 细胞、白细胞 (WBC)、单核细胞 (MNC)、血小板(Plt)。结果显示 ,不同患者出现极期、恢复早期、恢复期的时间差异较大。与前期相比 ,极期 CD+ 34 明显降低(P<0 .0 5 ) ,恢复期则显著增加 (P<0 .0 1)。WBC、MNC、Plt变化均与 CD+ 34 细胞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9、0 .82 7、0 .886 ,P均 <0 .0 1)。提示在 WBC>5 .0× 10 9/ L时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较合适 ,MNC>1.5×10 9/ L时采集 PBSC较理想 ,监测 Plt计数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cd34^+细胞 采集 动员 肿瘤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CD_(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树军 刘艳艳 +3 位作者 李玉富 李莉 李景花 马保根 《中国肿瘤》 CAS 2001年第8期492-493,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CD+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行性。[方法]应用CliniMACS系统分选纯化患者外周血CD+ 造血干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纯化结果。选马法兰200mg/m2 作为预处理方案。[结果]分选纯化结果 ,单个核细胞数...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CD+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行性。[方法]应用CliniMACS系统分选纯化患者外周血CD+ 造血干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纯化结果。选马法兰200mg/m2 作为预处理方案。[结果]分选纯化结果 ,单个核细胞数为3.7136×108,活性率96.6% ,CD+ 细胞数3.68018×108,即5.52×106/kg。移植后患者骨髓像获得完全缓解。移植相关并发症少且易于控制。[结论]自体外周血CD+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外周血 ^cd34^+ 造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CD_(34)^+阳性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护理1例
4
作者 高磊 李娟 汪菊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8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移植 淋巴瘤 心理护理 并发症护理 输注护理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后外周血CD_(34)^+、CD_(166)^+与白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5
作者 薛洪利 王志军 于春泳 《沈阳部队医药》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为了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中干细胞变化情况,动态监测脑出血后外周血CD_(34)^+、CD_(166)^+细胞的绝对值和白细胞的动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分轻症组(血量11~30 ml)和重症组(血量31~50 ml)... 为了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中干细胞变化情况,动态监测脑出血后外周血CD_(34)^+、CD_(166)^+细胞的绝对值和白细胞的动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分轻症组(血量11~30 ml)和重症组(血量31~50 ml)各20例,取同年龄段2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3、7、14、30天各采外周血2ml,肝素抗凝,进行动态监测CD_(34)^+、CD_(166)^+细胞的绝对值和白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后外周血CD_(34)^+、CD_(166)^+细胞和白细胞的绝对值均不同程度地上升,轻症组和重症组CD_(34)^+、CD_(166)^+细胞数分别于第7、14天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重症组上升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比较第7天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症组比较第14天具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白细胞数上升迅速,恢复也较快。轻症组和重症组分别于第7天和14天恢复至正常范围;待CD_(34)^+、CD_(166)^+细胞数达高峰时,白细胞已恢复至正常,与CD_(34)^+、CD_(166)^+细胞变化呈负相关(r=-0.284,P=0.041;r=-0.458,P=0.043)。结论显示高血压脑出血后CD_(34)^+、CD_(166)^+细胞及白细胞不同程度地上升,且重症患者上升幅度较大,表明这可以作为高血压脑出血后自身修复潜能及病情轻重的重要观察指标,同时脑出血后机体存在CD_(34)^+、CD_(166)^+细胞动员,亦表明脑出血后机体存在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参与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细胞cd_34^+ ^cd_166^+
下载PDF
脑外伤病人外周血CD_(34)^+细胞及白细胞含量的动态变化
6
作者 薛洪利 王乃庚 于春泳 《沈阳部队医药》 2012年第2期81-84,共4页
为动态观察并探讨不同损伤程度的颅脑损伤病人外周血白细胞及CD_(34)^+细胞的变化及同预后的关系,以及二者升高的机制和临床意义,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伤后6h内入院脑外伤病人,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ale,GCS)分为... 为动态观察并探讨不同损伤程度的颅脑损伤病人外周血白细胞及CD_(34)^+细胞的变化及同预后的关系,以及二者升高的机制和临床意义,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伤后6h内入院脑外伤病人,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ale,GCS)分为轻重两组,同时选择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成年人15名,作为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1天、第14天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_(34)^+细胞含量;用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同时观察病情变化,追踪预后,按照病人预后不同情况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30例颅脑损伤病人外周血白细胞及CD_(34)_^+细胞数量随病程的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白细胞及CD_(34)^+细胞计数越高,预后越差,白细胞升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愈差。外周血CD_(34)^+细胞在颅脑损伤后轻、重两组病人,各时间段逐步升高。重症病人自第3天与正常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明显高于轻症组病人,轻、重症两组间比较,在第7、11、14天有统计学差异。白细胞计数在伤后迅速升高并逐步下降,同CD_(34)^+细胞变化未见正相关。本研究认为,外周血白细胞及CD_(34)^+细胞,在颅脑损伤病人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计数增高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结果预后越差。外周血白细胞及CD_(34)^+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成为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细胞 ^cd_(34)^+细胞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中剂量rhG-CSF对正常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素霞 达万明 +2 位作者 高春记 黄文荣 靳海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38-1040,共3页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 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测动员前后白细胞总数、动员后的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数、CD34+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同时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12例供者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600μg/d组与既往使用的300μg/d组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细胞中NC、MNC和CD34+细胞及CFUGM显著增加(P<0.05),受者造血重建时间缩短(P<0.05),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上升(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CD3+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较动员前下降(15.05±3.3)%,(P<0.05)。动员前后CD4+/CD8+淋巴细胞的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600μg/d的GCSF对正常供者的动员效果好,受者造血重建快,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PBMNC中CD3+细胞的下降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从而使得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无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cd34^+细胞 ^cd34^+细胞动员 T细胞亚群 外周血细胞移植
下载PDF
G-CSF对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翁建宇 杜欣 +5 位作者 张建军 周茂华 吴穗晶 陆泽生 林伟 黄梓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机制及其对供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5名健康供者在接受G-CSF10μg.kg-1.d-1动员前(Pre-G)、动员d4和停止动员后7d(Pro-G)外周...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机制及其对供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5名健康供者在接受G-CSF10μg.kg-1.d-1动员前(Pre-G)、动员d4和停止动员后7d(Pro-G)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及其表面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5(VLA-5,CD49e)和L-选择素(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较动员前增高5-10倍,停止动员后恢复至动员前水平。G-CSF动员后CD34+CD49e+细胞比例(97.74%)明显高于动员前(79.95%),停止动员后7d CD34+CD49e+细胞比例基本恢复至动员前水平;CD34+CD62L+细胞比例在G-CSF动员过程中无明显改变;CD34+细胞表面CD49e与CD62L的平均荧光强度于动员后呈减弱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G-CSF动员后d4可显著增加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可致CD34+CD49e+细胞比例一过性增加,但不影响CD34+CD62L+细胞群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cd34^+细胞 外周血 供者
下载PDF
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物首次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反映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含量 被引量:6
9
作者 常英军 赵翔宇 +1 位作者 霍明瑞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续5天。第4天和第5天分别采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首次干细胞采集时用EX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数量。结果表明:rhG-CSF动员的70例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数量为(1.15±0.60)×109/L;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总量分别是(5.85±2.93)×107和(1.33±0.77)×108;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的CD34+细胞总量是(1.92±0.86)×108。Pearson和Spearman分析显示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09/L)与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相关系数:r=0.265,p=0.027)、外周血采集物中CD34+细胞总量(r=0.340,p=0.004)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r=0.398,p=0.001)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与骨髓采集物、外周血采集物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027、0.004和0.001)。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对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总量预测的敏感性是71%,特异性是70%(p=0.007)。结论: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可有效预测输注给受者的CD34+细胞总量即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移植物 外周血采集物 ^cd34^+细胞 单核细胞
下载PDF
G-CSF动员的外周血与骨髓CD34^+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冠军 刘春水 +3 位作者 冯凯 胡亮钉 裴雪涛 许勇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3-595,共3页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细胞与骨髓 CD34+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 4 (VL A- 4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 FA- 1)和 L-选择素 (C...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细胞与骨髓 CD34+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非常延迟抗原 4 (VL A- 4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 FA- 1)和 L-选择素 (CD6 2 L)。结果 :G- CSF动员后的外周血 CD34+细胞表达的 VL A- 4、 L FA- 1与骨髓 CD34+细胞相比明显减少 ,CD6 2 L 无明显改变。结论 :黏附分子 VL A- 4及 L FA- 1降低可能是 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cd34^+细胞 外周血 骨髓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CD34^+细胞的监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晓军 郭乃榄 +7 位作者 刘开彦 许兰萍 任汉云 张耀臣 陈欢 洪虹 陈珊珊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自体外周血细胞移植 ^cd34^+细胞 监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两步法扩增诱导脐血及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亚非 孟恒星 +10 位作者 葛薇 于珍 李云涛 李桥川 万长春 徐燕 李新 李增军 王国蓉 尤胜国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63-1167,共5页
为了比较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从脐血(CB)CD34+细胞和动员外周血(MPB)CD34+细胞诱导所得DC的产量及功能,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CB-CD34+细胞和MPB-CD34+细胞用FL、TPO、SCF、GM-CSF等细胞因子先扩增10天,然后加入GM-CSF、IL-4及TNF-α... 为了比较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从脐血(CB)CD34+细胞和动员外周血(MPB)CD34+细胞诱导所得DC的产量及功能,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CB-CD34+细胞和MPB-CD34+细胞用FL、TPO、SCF、GM-CSF等细胞因子先扩增10天,然后加入GM-CSF、IL-4及TNF-α、CD40Ab、PGE2等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获得D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DC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能力,Transwell板检测DC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介导下的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扩增10天时CB组、MPB组细胞中CD14+CD1a-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40.48±16.85)%vs(28.07±23.19)%,P>0.05]。但由于CB组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388.88±84.63倍vs79.67±10.32倍,P<0.01),CB组CD14+CD1a-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89.42±25.02倍vs28.74±23.27倍,P<0.01);②TNF-α/CD40Ab/PGE2条件下与TNF-α条件下相比,CB组和MPB组所得DC均表达更高的CD83[分别为(34.52±11.22)%vs(3.70±2.27)%、(36.69±13.36)%vs(7.34±3.364)%,P均<0.01];③CB组与MPB组在TNF-α/CD40Ab/PGE2诱导条件下所得DC均高水平表达CD83、CD86、HLA-DR、CD11c、CD54、CD40,CB组所得CD83+细胞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98.72±117.53倍vs33.95±6.19倍,P<0.01);④CD40Ab/PGE2/TNF-α条件下CB与MPB来源的DC在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IL-12的分泌[(16.2±4.31)pg/mlvs(13.5±4.1)pg/ml]以及SLC介导的迁移率[(28.09±7.76)%vs(18.5±3·47)%]上均无显著差别(P均>0.05)。结论在两步法培养体系下,CB-CD34+细胞与MPB-CD34+细胞来源的DC具有相同的功能,而前者产量显著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脐血 动员外周血 ^cd34^+细胞 两步法培养法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慧 张启国 +4 位作者 欧阳建 关朝阳 陈兵 许景艳 邵晓雁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在疾病分型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16例健康者、40例MDS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简称CD34+细胞百分比)和绝对细胞数。依据WHO MDS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在疾病分型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16例健康者、40例MDS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简称CD34+细胞百分比)和绝对细胞数。依据WHO MDS诊断标准、染色体核型以及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将MDS患者分别划分为RA/RARS/RCMD组和RAEBⅠ/RAEBⅡ组,染色体良好组、中间组、不良组,中危Ⅰ组、中危Ⅱ组、高危组。结果 MDS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绝对数分别为0.67%和17.24个/μl,健康者分别为0.03%和1.63个/μ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患者中,RA/RARS/RCMD组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分别为0.05%和3.50个/μl,RAEBⅠ/RAEBⅡ组分别为3.09%和81.95个/μl(P<0.01);染色体良好组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分别为0.05%和3.50个/μl,中间组为1.29%和18.23个/μl,不良组为3.09%和133.10个/μl,随着不良核型的出现,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依次增高(P<0.05);中危Ⅰ组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分别为0.05%和3.50个/μl,中危Ⅱ组为1.57%和35.55个/μl,高危组为8.15%和192.05个/μl,随着IPSS分值的递增,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逐渐增高(P<0.01)。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存在异常增高现象,其计数水平的检测有助于MDS的分型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外周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经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效果相关因素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丽 吴炜 +1 位作者 李兰娟 汪超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70-871,874,共3页
目的探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例健康供者皮下注射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常规数据。结果经G-CSF刺激后,外周血CD3+(%)、CD3+CD4+(%)、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例健康供者皮下注射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常规数据。结果经G-CSF刺激后,外周血CD3+(%)、CD3+CD4+(%)、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均明显升高(P<0.05);而动员第4天、第5天、第6天骨有核细胞密度、CD34+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别。经相关性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与CD34+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男性供者优于女性供者,年龄越小,体质量越轻,白细胞计数越高,经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百分比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外周血 G-CSF ^cd34^+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标本放置时间对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建新 沙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987-2988,共2页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外周血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MNC)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0例健康供者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T)移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第5天EDTA-K2抗凝静脉血,各分装2管,分别在室温和4℃条件下保存,...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外周血CD34+细胞及单个核细胞(MNC)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0例健康供者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T)移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第5天EDTA-K2抗凝静脉血,各分装2管,分别在室温和4℃条件下保存,对每份外周血标本分别于0、1、2、4、6、8、10、12、24h计数MNC和CD34+细胞。结果室温放置的标本中,MNC和CD34+细胞计数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低,放置到8h时,CD34+细胞计数和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5);放置到12h时,MNC计数和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P<0.05)。4℃条件下,标本放置到24h,MNC和CD34+细胞计数结果和0h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0、1.24,P>0.05)。结论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室温放置的标本CD34+细胞计数应在采血后8h内完成,MNC计数可在采血后10h内完成,外周血标本最好放置于4℃条件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移植 温度 时间 ^cd34^+细胞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MDS-RA/RARS/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海波 曾慧 +3 位作者 张启国 周敏 袁翠英 陈兵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难治性贫血伴多系异常(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9名造血干细胞供者(正常对照者)、52例MDS-RA/RA...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难治性贫血伴多系异常(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9名造血干细胞供者(正常对照者)、52例MDS-RA/RARS/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和计数。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将MDSRA/RARS/RCMD患者分为低危、中危Ⅰ、中危Ⅱ、高危及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评价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与MDS-RA/RARS/RCMD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MDS-RA/RARS/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和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血细胞减少程度、白细胞计数下降、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现象均无相关性(r<0.625,P>0.05),而与染色体核型异常、IPSS预后积分、WPSS预后积分、骨髓纤维化相关(r>0.995,P<0.01)。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10.00×10~6/L的16例MDS-RA/RARS/RCMD患者中,有12例伴有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10例伴有7号染色体核型异常;有12例IPSS预后积分为中危Ⅱ;有13例WPSS预后积分为高危;9例伴有骨髓纤维化。36例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10.00×10~6/L的患者均不伴有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及7号染色体核型异常;所有患者IPSS预后积分均为低危或中危Ⅰ;除1例患者WPSS预后积分为高危外,其余患者的WPSS预后积分均为极低危、低危或中危;除1例患者伴有骨髓纤维化外,其余患者均不伴有骨髓纤维化。结论MDS-RA/RARS/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可出现异常增加,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检测有助于对MDS患者疾病危险度的进一步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cd34^+细胞 外周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检测与CD34^+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大光 杨晓枫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前.已有许多疾病可应用干细胞(stem cells)来治疗.而由于脐带血中的干细胞(cord blood stern cells)是属较后期、功能限制在一个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因此在临床应用上,主要用于血液恶性病、先天性代谢缺陷以及免疫缺损病变.以... 目前.已有许多疾病可应用干细胞(stem cells)来治疗.而由于脐带血中的干细胞(cord blood stern cells)是属较后期、功能限制在一个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因此在临床应用上,主要用于血液恶性病、先天性代谢缺陷以及免疫缺损病变.以及用来恢复因化学治疗或放射线治疗受伤害的骨髓功能。因此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来检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我们这次将评价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检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2100血液分析仪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Sysmex ^cd34^+ 细胞检测 先天性代谢缺陷 放射线治疗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中CD34^+细胞的筛选及纯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禹涛 克晓燕 +1 位作者 Steve Brown Gary VanZant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造血干 细胞 外周血 细胞纯化 ^cd34^+
下载PDF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及外周血采集物中CD34^+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19
作者 刘鹏 韩晓红 +3 位作者 石远凯 何小慧 杨晟 艾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16-820,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 (FCM) ,观测高剂量化疗 (HDC)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时不同阶段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 ,表达CD5 4、CD4 9d和CD62L的情况 ,探讨不同来源的CD3 4 +细胞表达黏...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 (FCM) ,观测高剂量化疗 (HDC)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时不同阶段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 +细胞 ,表达CD5 4、CD4 9d和CD62L的情况 ,探讨不同来源的CD3 4 +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将动员前、干细胞采集后和移植结束而骨髓重建后的骨髓样本及每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 ,以CD3 4 PE和CD4 5 PerCP标记的同时 ,分别加CD5 4 FITC、CD4 9d FITC、CD62L FITC直接三色荧光标记 ,应用FACS测定CD3 4 +细胞及各黏附分子表达情况 ,并比较不同时段骨髓中各类黏附分子表达的差异 ,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与动员前骨髓中各类黏附分子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 ,动员前、采集后及移植重建后骨髓中CD3 4 +细胞对CD5 4、CD4 9d和CD62L表达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造血干细胞第 1和第 2次采集物之间CD3 4 +细胞对CD5 4、CD4 9d和CD62L的表达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 ;而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中CD3 4 +、CD4 9+细胞较之动员前骨髓中CD3 4 +CD4 9d+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0 1)。结论 :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的动员方法 ,可使骨髓中CD3 4 +细胞的CD4 9d表达下调 ,并使之动员而进入外周血。移植重建后骨髓中CD3 4 +细胞的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cd34^+细胞 黏附分子 骨髓 外周血 化疗
下载PDF
动员的外周血干/祖细胞中P21的表达与CD34^+细胞的相关性
20
作者 孙玲 马杰 +4 位作者 杨红旗 孙慧 张茵 刘林湘 邢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1-633,共3页
目的 :检测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P2 1的表达及与CD34+ 细胞的相关性 ,探讨其在动员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正常供者 9例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 (急性白血病患者 ) 6例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的... 目的 :检测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P2 1的表达及与CD34+ 细胞的相关性 ,探讨其在动员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正常供者 9例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 (急性白血病患者 ) 6例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CD34+ 细胞及其亚群 ,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动员前后P2 1的表达。结果 :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P2 1的表达明显高于动员前 ,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动员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中CD34+ 细胞比例与P2 1的表达率呈正相关 (r=0 .5 5 3)。结论 :外周血干 /祖细胞动员过程中P2 1表达增高 ,可能与其促进祖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 ^cd34^+细胞 动员 外周血干/祖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