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中导管头端异位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惠娟 李红梅 +2 位作者 吴秀琴 李娟娟 钱火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s,PICC)中导管头端异位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9月31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静脉输液门诊... 目的探讨B超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s,PICC)中导管头端异位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9月31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静脉输液门诊进行PICC的患者488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237)和观察组(n=251)。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采用转头曲颈法,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采用B超探头横切按压颈内静脉加以探测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发生PICC头端异位的情况。结果对照组237例中5例患者置管后X线摄片示导管尖端异位入颈内静脉;观察组251例中2例患者穿刺置管中发现异位入颈内静脉,立即调整后X线摄片示置管成功。结论 B超不仅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对PICC置管过程中防止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有着较好的定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 异位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分析与改进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文霞 卢素芳 宁爱梅 《全科护理》 2011年第35期3257-3258,共2页
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1],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减少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为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 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1],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减少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为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带来了福音。2009年1月,我院开始引进该技术,但由于PICC是盲穿,病人血管具有个体差异,置管过程中常会出现导管异位,即PICC导管不位于上腔静脉,文献报道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异位 体位 复位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护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谭英葵 张燕燕 黄美香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第3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 并发症 护理 PICC管术 长期静脉输液 老年患者 静脉治疗
下载PDF
一次性输血管针头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盲塞治疗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万晓书 孙利红 +2 位作者 鲁爱芹 王雷 赵紫丹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血管针头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盲塞治疗中的新应用。方法:选取20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盲塞穿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过剪断一次性输血管软管端,只保...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血管针头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盲塞治疗中的新应用。方法:选取20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盲塞穿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过剪断一次性输血管软管端,只保留针头代替塞丁格穿刺针进行穿刺,然后再植入PICC导管。且两组患者治疗全程均予以相同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总成功率高达99.00%,且一针穿刺成功率达82.00%;对照组穿刺总成功率为85.00%,一针穿刺成功率为38.00%,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13.32,x^2=40.33;P<0.01)。观察组治疗后静脉炎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x^2=13.78,x^2=29.48,x^2=21.40;P<0.01)。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疗效确切。结论:一次性输血管针头代替塞丁格穿刺针进行穿刺植入PICC能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输血管针头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盲塞穿刺 穿刺针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与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慧勤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4期87-88,47,共3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中。导管的留置需要使用医用胶带与透明敷料等医用黏胶产品进行导管的安全固定。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为医用黏胶剂移除后,皮肤出现持续30分钟甚至更长...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中。导管的留置需要使用医用胶带与透明敷料等医用黏胶产品进行导管的安全固定。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为医用黏胶剂移除后,皮肤出现持续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红斑,伴或不伴水疱、糜烂或撕裂等皮肤异常的症状[1]。笔者对PICC相关MARS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 皮肤损伤 相关性 医用 PICC 输液治疗 肿瘤患者
下载PDF
非超声引导下的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
6
作者 陈锡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7期120-121,共2页
探讨在无专业超声引导下,经赛丁格技术在肘上置入PICC导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针对需要使用PICC导管输入药物的化疗患者的置管。使用赛丁格技术能在肘上置入PICC导管,效果良好。
关键词 中心静脉 赛丁格技术 肘上PICC导管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继发性异位风险评估表在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边春鸽 赵苗红 宣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而PICC导管尖端理想的位置在上腔静脉的下1/3处,临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为最佳[1].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内,置管过...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而PICC导管尖端理想的位置在上腔静脉的下1/3处,临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为最佳[1].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内,置管过程中发生的为原发性导管异位,首次X线检查导管头端在上腔静脉,但在留置期间导管头端移行到上腔静脉以外的位置称为继发性导管异位[2].叫继发性PICC导管异位大部分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各种原因引起导管脱出致导管异位,导管脱出后由于受到污染,很难进行复位,大部分改为中长导管使用叫导管异位极易导致静脉炎、导管堵塞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叫还可引起心律失常、血管穿孔、脑神经受损及心脏压塞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其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 异位 继发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重型血友病A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现状分析
8
作者 甄英姿 陈振萍 +5 位作者 刘国青 王春立 艾迪 吴心怡 迟巍 吴润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索和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重型血友病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PICC的重型血友病A儿童的基本信息,电话询问其目前治疗现状及PICC并发症情况。结果... 目的探索和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重型血友病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PICC的重型血友病A儿童的基本信息,电话询问其目前治疗现状及PICC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76例重型血友病A患儿,中位年龄4.2(2.3-5.8)岁,共安装123次PICC。安装PICC前,有17.1%(13/76)的患儿开展了家庭治疗;安装后,84.2%(64/76)的患儿进行了家庭治疗。有7.9%(6/76)的患儿出现导管位置改变,10.5%(8/76)出现导管阻塞,39.5%(30/76)出现贴膜下以及贴膜周围皮肤皮疹,2例患儿出现导管相关血栓,5例自行将PICC导管拔除,7例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结论重型血友病A患儿PICC置入后,置管局部皮疹、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血栓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较常发生,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为其建立最适合的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儿童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并发症 家庭治疗
下载PDF
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阙秋萍 吴芸 +1 位作者 彭婕 张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各30例。上肢...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各30例。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均行PICC,位置分别为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头部静脉。比较三组置管效果。结果:下肢静脉组PICC置管疼痛评分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三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上肢、头部静脉PICC置管,下肢静脉PICC置管能够减轻早产儿置管疼痛感,减少胆汁淤积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头部静脉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10
作者 钟学红 王晶晶 +1 位作者 吴旭红 王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84-887,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双人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573例,其中共发生104例PICC相关性血栓。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7%(95%置信区间:0.5%~3.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7—2021年的文献、经下肢静脉置管的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68%。经下肢静脉置管时,血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风险高的新生儿,应尽量避免选择经下肢静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新生儿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的5年回顾性研究
11
作者 李琳 刘福丽 +1 位作者 赵一凡 王子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6.55~31.26 kg/m^(2),平均BMI 22.56 kg/m^(2);恶性肿瘤32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血管疾病8例,高血压5例,心脏病4例,糖尿病2例;置管原因,化学治疗19例(59.4%),静脉营养15例(46.9%);病变位置,颈胸部18例(56.3%),其他部位14例(43.7%);既往相关治疗,肿瘤切除21例(65.6%),放化疗19例(59.4%)。置管失败后移至介入手术室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PICC复位/重置者。统计PICC相关指标。评估超声引导PICC失败原因,并分析失败原因与其他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的相关性。结果左臂置入失败占56.3%(18/32)。穿刺贵要静脉者占65.6%(21/32),多于头静脉和肱静脉(P<0.001)。并发损伤仅为轻度痉挛或少量血栓占12.5%(4/32)。导管异位是置管失败主要原因占84.4%(27/32)。腋静脉最易发生异位(46.9%),贵要静脉(12.5%)、颈内静脉(9.38%)亦较常见。在DSA辅助下全部病例均复位/重置成功。导管异位与年龄、性别、BMI、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管异位是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首要原因,主要为血管变异所致。DSA辅助复位技术是解决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插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置管支撑装置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雪娟 刘翠香 +1 位作者 高春霞 李昊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6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置管支撑装置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胃肠外科于2022年1月—2023年10月住院并首次行PICC置管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180例为研... 目的:分析置管支撑装置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胃肠外科于2022年1月—2023年10月住院并首次行PICC置管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12月住院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自主抬高肢体配合方式进行PICC置管;2023年1—10月住院的患者90例为观察组,给予PICC置管支撑装置配合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完成置管前消毒操作所用时间、舒适度、满意度、自主感受肢体不适及需要医务人员协助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消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舒适度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自主感受肢体不适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需要医务人员协助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置管支撑装置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置管前穿刺部位消毒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降低自主感受肢体不适总发生率及医务人员协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管支撑装 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叙事护理干预对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负性情绪的影响探究
13
作者 孙晓燕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06-509,共4页
目的研究叙事护理干预对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1月至2023年08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叙事护... 目的研究叙事护理干预对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期间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1月至2023年08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希望水平、生活质量、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弹性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AS、SDS及SCL-90分数均低于参考组;希望水平分数均高于参考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考组;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行PICC肿瘤患者采用叙事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降低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心理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肿瘤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负性情绪
下载PDF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并发心包填塞的护理
14
作者 彭泽华 陈旋 王敏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本文总结1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起心包填塞的护理,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及预防。通过观察患儿局部与全身情况,采用胸部X线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确诊患儿发生心包填塞及PICC异位,通过紧急行心包穿刺术,缓解心包填塞症状... 本文总结1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起心包填塞的护理,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及预防。通过观察患儿局部与全身情况,采用胸部X线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确诊患儿发生心包填塞及PICC异位,通过紧急行心包穿刺术,缓解心包填塞症状;及时拔除中心静脉置管,给予呼吸、循环、营养、重新置管等方面的支持治疗,并积极做好早产儿术后精细化护理。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后,该患儿术后第7天心包腔无液性暗区、心影缩小,心率恢复正常,并在治疗68d后康复出院。积极预防深静脉导管并发症,在置管前应充分评估患儿,做好置管前准备。同时,置管及维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个体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护理方案,才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置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心包填塞 护理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刘丽君 李翼丛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LBW-PI)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置管异位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本院拟行PICC置管的LBW-PI 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置管异位,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24,PICC发生异位...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LBW-PI)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置管异位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本院拟行PICC置管的LBW-PI 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置管异位,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24,PICC发生异位者)和对照组(n=72,PICC无异位者).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LBW-PI PICC异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LBW-PI的PICC异位率为25.00%(24/9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32周、出生时体重<1500g、置管前机械通气、左上肢置管、置管时日龄1d、置管护士层级、贵要静脉置管、头静脉置管均为导致LBW-PI发生PICC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LBW-PI的PICC异位率高,可能与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时体重、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时日龄、左上肢置管、置管护士层级、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中心静脉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管异位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抗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菊珍 王丽华 +1 位作者 陈秋萍 鞠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无感染组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随机森林的集成分类算法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二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300例化学治疗患者中,3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0.67%),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更多,PICC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移动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换药频次更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更低(均P<0.05)。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及免疫功能均为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WBC、换药频次及免疫功能。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预测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91)相比预测效能更优。结论 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是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可用于对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分析,其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外周静脉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尖端定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洪群 罗君 +2 位作者 梁芳 刘燕 翁恋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89-93,共5页
目的:探究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尖端定位的应用。方法:临床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PICC门诊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尖端定位的应用。方法:临床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PICC门诊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下置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进行超声引导PICC下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PICC尖端位置、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且总置管成功率(97.78%)相对于对照组(86.67%)更高(P<0.05);观察组PICC尖端定位到达最佳位置率(95.45%)相对于对照组(76.92%)更高(P<0.05)。观察组N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56%)相对于对照组(66.67%)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4%)相对于对照组(20.00%)更低(P<0.05)。结论:针对接受PICC置管患者采取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引导定位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患者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PICC尖端定位到达最佳位置率及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另一方面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超声引导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技术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侧前臂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一例的护理
18
作者 盛婉婷 杨小惠 +1 位作者 赵林芳 曹秀珠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3,共3页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由感染、创伤或医源性因素等造成动脉壁破裂,血液通过破裂的动脉壁渗入周围的软组织,形成一个被软组织包裹的动脉瘤囊腔[1].医源性因素是PSA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动脉穿刺不成功或穿刺后压迫止血时间不足[...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由感染、创伤或医源性因素等造成动脉壁破裂,血液通过破裂的动脉壁渗入周围的软组织,形成一个被软组织包裹的动脉瘤囊腔[1].医源性因素是PSA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动脉穿刺不成功或穿刺后压迫止血时间不足[2-3].PSA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堵塞远端动脉、压迫邻近血管或神经、破裂引起瘀血和血肿[1,4].然而,PSA形成之初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使其难以早期发现,从而导致治疗延误或出现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有关上肢医源性PSA破裂致使同侧静脉导管穿刺处大量渗血的病例报极为少见.2022年8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予左上臂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3h后其穿刺处持续大量渗血,4h后置管侧手臂形成瘀斑,1d后左上肢瘀斑扩散至左背部,并出现广泛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首次换药时间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19
作者 曾颖华 李文姬 郑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72-277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临床、心理、经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4—10月期间乳腺癌术后并接受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置管后48 ...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临床、心理、经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4—10月期间乳腺癌术后并接受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置管后48 h进行首次换药,对照组24 h内进行首次换药,比较两组患者在首次换药时穿刺点疼痛程度,1周内穿刺点渗血情况,3周内心理状态(PHQ-9抑郁量表和GAD-7焦虑量表)和维护频率、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差异。观察组在置管后首次换药时的疼痛程度、1周内穿刺点渗血程度及渗血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观察组在置管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和3周内的维护频率、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在PICC置管后48 h进行首次换药,可减少穿刺点出血、减轻疼痛,从而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同时也可降低换药频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首次换药时间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文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58-161,共4页
目的比较行化疗白血病患者开展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化疗的9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干预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 目的比较行化疗白血病患者开展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化疗的9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干预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研究组患者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对比两组患者的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1、3、6、12个月时的置管留置率,置管12个月内的意外拔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置管12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及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为80.00%(3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56%(43/45)(P<0.05)。两组患者置管1个月时的置管留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置管3、6、12个月时的置管留置率分别为93.33%、68.89%、44.44%,高于对照组的53.33%、26.67%、0(P<0.05)。随访至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未出现意外拔管情况,对照组患者出现意外拔管4例(8.89%),研究组患者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2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9%(22/45)(P<0.05)。研究组患者置管12个月时生存质量评分(123.65±20.15)分和服务满意度评分(86.53±4.1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1.23±15.60)、(79.63±3.56)分(P<0.05)。结论相较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虽然植入式静脉输液港1次置管成功率更低,但后续置管留置率明显更高,意外拔管率和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港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白血病 化疗 意外拔管 管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