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波 赵萍 +1 位作者 卢涌洁 石颖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为白塞氏病的患者 ,进行外周深静脉和浅静脉的超声检查 ,二维观察静脉管壁、管腔、有无血栓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观察有无血流信号异常。结果  8例下...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为白塞氏病的患者 ,进行外周深静脉和浅静脉的超声检查 ,二维观察静脉管壁、管腔、有无血栓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观察有无血流信号异常。结果  8例下肢和 2例上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均发现外周静脉血栓 ,本组白塞氏病外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1 9.2 %。结论 尽管白塞氏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小血管炎 ,但很多患者表现为外周大血管的血栓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外周静脉血栓 超声检查 临床分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亚莉 李玉华 +4 位作者 李纳新 王晓兰 吕源 陶新茹 张莉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PICC-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PICC-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261例,根据是否发生PICC-VT分为血栓组(24例)和对照组(23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C-VT形成的影响因素,以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PICC-VT的预测价值。结果 2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179例,女82例,年龄21~93岁,平均(60.8±11.4)岁。24例肝癌患者发生PICC-VT,发生率为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越多(OR=1.886,95%CI:1.108~3.211,P=0.019)、有冠心病史(OR=4.170,95%CI:1.264~13.760,P=0.018)的肝癌患者,PICC-VT形成的风险越高。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和冠心病史构建的联合指标对PICC-VT预测的AUC为0.753(95%CI:0.696~0.804,P <0.0001),诊断灵敏度为0.7083,特异性为0.7511,阴性预测值为0.9622,约登指数为0.4594。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PICC-VT发生率较高,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及冠心病史是原发性肝癌患者PICC-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高危人群,需引起重视,以降低PICC-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预测指标
下载PDF
上肢加压治疗在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3
作者 徐岁云 王文旭 +3 位作者 韩艳 高炀 郭磊 闫先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135-138,181,共5页
目的观察上肢加压治疗在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上肢PICC置管术并进行导管维护的无运动能力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上肢加压治疗在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上肢PICC置管术并进行导管维护的无运动能力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加压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被动活动干预,加压组使用空气压力波加压干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0 min后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于置管前、置管2周后,检测两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记录两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0 min后,两组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干预前,且加压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2周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高于本组置管前,且高于加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组置管前、置管2周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周的观察期内,加压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通过增加置管侧静脉血流速度,能有效预防无运动能力患者上肢PICC相关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波干预 被动活动 血流速度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
下载PDF
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
4
作者 杨明放 顾福嘉 翟茂雄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7期632-632,共1页
临床上约80%~90%的致死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栓子来自于下肢和盆腔静脉,传统预防肺动脉栓塞(PTE)的方法有外科下腔静脉离断、结扎、股静脉结扎等,但创伤性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作为预... 临床上约80%~90%的致死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栓子来自于下肢和盆腔静脉,传统预防肺动脉栓塞(PTE)的方法有外科下腔静脉离断、结扎、股静脉结扎等,但创伤性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作为预防肺栓塞的有利措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是永久性滤器研究仅20多年的时间,对远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尚待观察,所以对年轻或妊娠妇女患者滤器安置让人担心[1].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成为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预防静脉血栓脱落导致异位栓塞的有效方法[2].现对我院2003~2004年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先置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时性 静脉血栓治疗 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并发症发生率 外周静脉血栓 2004年 盆腔静脉 静脉结扎 妇女患者 有效方法 异位栓塞 溶栓治疗 创伤性 肺栓塞 预防性 永久性 临床 置入
下载PDF
上肢加压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雪娇 王健 皮红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在平静状态及PICC置管侧上肢加压至20、40、60mmHg(1mmHg=0.133kPa)时监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并记录在各压力状态下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患者平静状态下,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8.83cm/s;压力为2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4.79cm/s;压力为4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8.77cm/s;压力为6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20.24cm/s。除40mmHg与60mmHg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压力下,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肢加压可大幅度增加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并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是患者可耐受的、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方法。40mmHg为该方法实施最适宜的压力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上肢加压 血流峰速度
下载PDF
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岩 金星 +2 位作者 张十一 种振岳 吴学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2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8年6月对30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DVT形成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8年6月对30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DVT形成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随访26例(随访率86.7%),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22个月,仅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能够有效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DVT,安全性高,近、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Cockett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血栓溶解疗法·血管成形术 球囊·支架
下载PDF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钱玲 唐玮 +3 位作者 李冬雪 李源 杨晶慧 甘秀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9-964,共6页
目的: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到2017年150名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 目的: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到2017年150名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资料。将确诊已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肿瘤类型相同采用1∶4配对方法,选取同期留置但未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2组患者分别评分并记录。比较Caprini评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分级和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7.720±1.768)高于对照组(6.220±1.097);病例组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组评分≥7分以上的患者比例高达7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肺部疾病(OR=5.539,95%CI=1.799~17.053,P=0.003)、其他高危因素(OR=6.987,95%CI=2.105~23.196,P=0.001)、血栓史(OR=24.735,95%CI=3.624~168.822,P=0.001)3个因素是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随着评分的增加,患者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随之增加。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芳芳 陈雅玫 +1 位作者 石新华 尚少梅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4期23-30,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related thrombosis,PICC-CR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行PICC化疗的287例老年肺癌...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related thrombosis,PICC-CR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行PICC化疗的287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收集,分析其发生PICC-CRT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肺癌化疗患者上肢PICC-CRT发生率为8.7%(25/2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头静脉置管、存在营养风险、置管评估为疑难是老年肺癌患者发生上肢PICC-CRT危险因素(均P<0.05),共同解释其33.8%的变异。结论老年肺癌患者上肢PICC-CRT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关注高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存在营养风险、头静脉置管的患者,同时操作者要重视置管前后评估较差的患者,并注重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PICC-CR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肺癌患者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相关性血栓 上肢静脉血栓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营养风险 静脉置管
下载PDF
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姜玮 李丽云 +1 位作者 陈宦君 赵晋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79-279,共1页
关键词 静脉过滤器 植入 护理 外周静脉血栓
下载PDF
腔静脉过滤器在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万立人 陈宦君 +3 位作者 李丽云 刘波 赵晋齐 姜玮 《云南医药》 CAS 2003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 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预防异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下肢静脉血栓及 1例永存动脉干合并右颈内静脉血栓的患者 ,分别经静脉置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或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后 ,用大量尿激酶顺行或全身... 目的 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外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预防异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下肢静脉血栓及 1例永存动脉干合并右颈内静脉血栓的患者 ,分别经静脉置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或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后 ,用大量尿激酶顺行或全身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32例患者经 1 0 - 1 5天的治疗后症状消失 ,血栓完全或部分溶解 ,血管开通 ,未出现并发症及异位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过滤器 溶栓治疗 外周静脉血栓 异位栓塞 预防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娟 米元 谢玲玲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2期320-3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以8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为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导管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以8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为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导管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既往血栓病史与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存在联系(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573)、肿瘤分期(OR=3.682)、置入静脉(OR=3.864)、导管尖端位置(OR=3.979)、aPTT(OR=2.844)、既往血栓病史(OR=2.581)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分期、aPTT、置入静脉、既往血栓病史、导管尖端位置等有关,临床需密切观察此类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防止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因素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利 王佳美 +1 位作者 陈莺 戴丽芬 《全科护理》 2017年第28期3505-3507,共3页
[目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针对5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人的护理问题,计算机检索防止此类病人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最佳实践证据,应用于该组病人并评价效果。[结果]5... [目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针对5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人的护理问题,计算机检索防止此类病人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最佳实践证据,应用于该组病人并评价效果。[结果]5例病人检测的准确率为100%,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治疗计划的完成率为80%。[结论]采用循证方法提出的护理方案能有效防止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并发症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血浆D-二聚体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原娜 王磊 +2 位作者 王喆 张贤雨 田桂英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血栓调节蛋白(TM)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二者对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PICC置管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207例,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 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血栓调节蛋白(TM)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二者对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PICC置管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20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TM及D-Dimer.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结果 207例恶性肿瘤PICC置管后,血栓组33例,对照组174例.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TM[(6.806±1.805)μg/L]、D-Dimer[(0.786±0.294)mg/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及D-Dimer与血栓组呈正相关性(r=0.572、0.530,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TM的优势比(OR)为1.899,D-Dimer的OR为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把TM和D-Dimer的截止水平设在总研究群体的第50个百分点分为高低风险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D-Dimer均高出现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OR为2.042,高于单独高TM(OR=1.286)和单独高D-Dimer(OR=1.044),提示TM、D-Dimer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风险性增加2.042倍.TM与D-Dimer分别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r=0.477、0.492,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放化疗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TM及D-Dimer水平的升高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肿瘤 D-二聚体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外周血管急症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小明 徐海珊 +3 位作者 吕江红 寿金朵 汤富刚 赵博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62,i004,共3页
关键词 外周血管急症 超声检查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急性外周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关于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梦月 张晶 吕久丽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3期47-49,共3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使肿瘤患者、危重患者、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避免了长期多次穿刺的痛苦,为其治疗提供了便利,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PICC相关性血栓作为一种临床上多发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直是亟待医务工作...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使肿瘤患者、危重患者、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避免了长期多次穿刺的痛苦,为其治疗提供了便利,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PICC相关性血栓作为一种临床上多发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直是亟待医务工作者攻克的难题。对于如何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我国医务工作者从PICC置管前期评估,置管的位置选取及辅助工具选择,置管后的管路维护,患者肢体锻炼,带管患者居家自我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其中很多举措逐步在临床中应用,为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操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相关性血栓 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