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伊胡赛金矿区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伟 《软件》 2012年第9期157-158,共2页
伊胡赛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西南部,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天山-兴蒙巨型纬向构造带,是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金矿床。文章总结了本区的地质特征,并通过对本区矿床类型、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指... 伊胡赛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西南部,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天山-兴蒙巨型纬向构造带,是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金矿床。文章总结了本区的地质特征,并通过对本区矿床类型、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指出在该区应以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主并指出了在该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的方向和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胡赛 地质特征 外围找矿方向分析 破碎带蚀变岩型
下载PDF
河南雁岭石墨矿床地质特征与外围找矿方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喻广军 陈海涛 +2 位作者 余悦发 王涛 胡伟 《矿产与地质》 2022年第2期360-367,共8页
河南省雁岭石墨矿床地处秦岭褶皱系东段,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褶皱带朱阳关—柳泉铺石墨成矿带,区内石墨矿赋存于秦岭群雁岭沟组片麻岩中。在总结雁岭石墨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成因。含矿岩系为区域变质... 河南省雁岭石墨矿床地处秦岭褶皱系东段,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褶皱带朱阳关—柳泉铺石墨成矿带,区内石墨矿赋存于秦岭群雁岭沟组片麻岩中。在总结雁岭石墨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成因。含矿岩系为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类和片麻岩类等变质岩组合,矿床成因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研究表明,矿床沿NW-SN向展布,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矿体主要呈脉状、似层状或大透镜状整体顺层产出于古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中。在矿区外围西北部的北山根及东侧的符竹园一带发现一些较有规模的石墨矿体,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外围找矿方向 河南雁岭
下载PDF
陕西省宁强县大茅坪铜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
3
作者 王东 张金凤 +2 位作者 李建 张海峰 龙长城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第7期74-75,共2页
大茅坪铜矿区位于勉略宁“金三角”西南部铜金成矿带,区内出露中上元古界碧口群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有利于金属矿产的富集,区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活动,断裂构造是极好的导矿构造兼容矿构造,成矿带明显受地层和构造(韧性剪切带)控制,... 大茅坪铜矿区位于勉略宁“金三角”西南部铜金成矿带,区内出露中上元古界碧口群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有利于金属矿产的富集,区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活动,断裂构造是极好的导矿构造兼容矿构造,成矿带明显受地层和构造(韧性剪切带)控制,其成矿条件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茅坪 铜矿 地质特征 外围找矿方向
下载PDF
广东海丰县长埔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4
作者 李杰 《云南地质》 2017年第3期385-388,共4页
长埔锡矿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主要赋存于下侏罗统金鸡群吉水门组(J1jj)层间滑动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规模、形态及产状均受层间破碎控制;矿床经历两个期次的矿化,导致矿石物质组份多样,电气石化、硅化、绿泥石化与成矿关系密切。长埔矿... 长埔锡矿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主要赋存于下侏罗统金鸡群吉水门组(J1jj)层间滑动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规模、形态及产状均受层间破碎控制;矿床经历两个期次的矿化,导致矿石物质组份多样,电气石化、硅化、绿泥石化与成矿关系密切。长埔矿区北东向外围,沿矿带走向部位虽为第四系所覆盖,但存在多处与长埔矿区相类似的航磁异常,应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埔锡矿 地质特征 围岩蚀变 外围找矿方向 航磁异常
下载PDF
新生代推覆构造对滇西鹤庆锰矿床的改造与破坏及矿区找矿模型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学 梁元钊 刘文佳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1年第4期409-425,共17页
鹤庆锰矿床形成于三叠纪诺利期丽江坳陷带之内的一个次级叠加盆地。笔者从诺利期鹤庆含锰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含锰盆地岩相古地理、含矿层岩性划分、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进行系统梳理,得出其成因认识为受控于同生断裂的火山热水–沉... 鹤庆锰矿床形成于三叠纪诺利期丽江坳陷带之内的一个次级叠加盆地。笔者从诺利期鹤庆含锰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含锰盆地岩相古地理、含矿层岩性划分、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进行系统梳理,得出其成因认识为受控于同生断裂的火山热水–沉积型矿床锰矿床,并在后期地质演化中经过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热液迭加改造),外加一定程度的风化富集而形成鹤庆式优质富锰矿床。提出NE向盐源–丽江构造带内新生代具有强烈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动力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新生代推覆构造形成与深部构造岩浆带联通的后部张性断裂带,对矿床具有重要改造作用,使诺利期沉积锰矿床进一步变质形成优质锰矿。推覆挤压褶皱构造一方面改变地貌(经后期剥蚀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对矿床产生破坏,一方面推覆形成大量飞峰对矿床的保存起重要作用。建立了次级叠加诺利期含锰盆地 + 含矿岩系(T3sg2-2) + 褶皱构造(向斜) + 飞来峰盖层的矿区找矿模型。并提出小天井矿段以南黄峰山–虎门坝–无名山一带即是诺利期深水沉积区,又是中一晚始新世东西向挤压形成的向形区,还是晚渐新世南北向推覆形成的向斜构造区。尤其是无名山向斜轴部“T2b飞来峰”之下松桂组地层可作为矿区(采矿权)外围重要找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推覆构造 改造与破坏 找矿模型 外围找矿方向 鹤庆锰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