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晚中的外国形象研究
1
作者 陈璐 《新闻前哨》 2015年第3期35-39,共5页
春节联欢晚会运用多种节目类型与非节目形式构建外国形象这些关于"他者"的想象与表征中既包含异域风情和外国文艺,也容纳中外文化及经贸往来中的成就与进步其在不同时期虽有阶段性变化,然而本质特征始终是代表媒体及其背后的... 春节联欢晚会运用多种节目类型与非节目形式构建外国形象这些关于"他者"的想象与表征中既包含异域风情和外国文艺,也容纳中外文化及经贸往来中的成就与进步其在不同时期虽有阶段性变化,然而本质特征始终是代表媒体及其背后的行政权力、市场资本的传播意图,用以映衬和烘托国富民强的大国形象,渲染民族情感,界定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晚 外国形象 建构
下载PDF
《益世报·妇女周刊》的外国女性形象研究(1932—1935)
2
作者 尹天宜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2期109-116,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天津《益世报》出版了副刊《妇女周刊》(1932—1935),在主编王右家女士的主持下,该刊刊登了一些介绍国外妇女情况的文章,多为译著,通过于褒扬中见典范、于披露中见弊端以及于类比中见反思等途径来展现外国女性形象,并且呈... 20世纪30年代,天津《益世报》出版了副刊《妇女周刊》(1932—1935),在主编王右家女士的主持下,该刊刊登了一些介绍国外妇女情况的文章,多为译著,通过于褒扬中见典范、于披露中见弊端以及于类比中见反思等途径来展现外国女性形象,并且呈现出了贬欧褒苏的倾向。《妇女周刊》是这一批女性编者为改变中国妇女地位、唤醒中国女性自觉独立意识的见证,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世报·妇女周刊》 外国女性形象 妇女解放运动
下载PDF
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人物形象的课程社会学分析——以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课标实验教科书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文娟 《教育科学论坛》 2010年第3期11-13,共3页
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和中外交流的增多要求新一代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教科书作为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养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影响。目前... 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和中外交流的增多要求新一代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教科书作为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养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的外国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均具有"中国化"、"片面化"、"同质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外国人物形象 课程社会学
下载PDF
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人形象的文化认同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沈辉香 邓宝琳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第2期20-23,31,共5页
语文教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媒介。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人形象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人物时代选择较合理,人物选择国别与地区出现偏向性,价值取向积极正面。针对当前教材现状,我们认为教材建设应... 语文教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媒介。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人形象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人物时代选择较合理,人物选择国别与地区出现偏向性,价值取向积极正面。针对当前教材现状,我们认为教材建设应定位于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育;教学实践应以国家认同的文化价值为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材 外国形象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作品中的在日外国人形象——以《饲育》《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中心
5
作者 晏昭平 智晓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大江健三郎作品中有许多外国人形象描写,其中有的是以集体形象出现,有的则是对个体详细描述。《饲育》中黑人士兵的遭遇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中朝鲜人游离于日本社会边缘,不被当地人认可;《个人的体验》中来自巴尔干... 大江健三郎作品中有许多外国人形象描写,其中有的是以集体形象出现,有的则是对个体详细描述。《饲育》中黑人士兵的遭遇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中朝鲜人游离于日本社会边缘,不被当地人认可;《个人的体验》中来自巴尔干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官有个人的追求,但也并没完全融入当地社会,只有俄罗斯人后裔火见子完全融入了日本社会。另外可以发现,亚洲其他国家的人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而欧美人则处相对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外国形象 他者
下载PDF
当代中国科幻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国战 《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94-104,共11页
当代中国科幻电影中的外国人通常都不是创作者精心刻画的中心人物,而是作为次要角色发挥功能性作用。他们更像是当时社会中的集体观念的无意识流露,因而是考察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世界观念和自我观念变迁的窗口。在1958年的《十三陵水库畅... 当代中国科幻电影中的外国人通常都不是创作者精心刻画的中心人物,而是作为次要角色发挥功能性作用。他们更像是当时社会中的集体观念的无意识流露,因而是考察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世界观念和自我观念变迁的窗口。在1958年的《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中,世界被想象为“两大阵营”,中国在其中的位置明确而坚定。到了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中,外部敌人被做了模糊化、去政治化的处理,体现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积极拥抱世界的姿态。而在2019年的《疯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中,美国英雄成为被明显或隐晦地调侃和解构的对象,这表露出当前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现实和文化领域中由美国主导的“强势规则”的不满,以及试图打破这种规则的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外国形象 美国英雄 形象
下载PDF
成龙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分析
7
作者 陈薪羽 《现代商贸工业》 2011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从1978到2010,成龙的电影横跨影坛三十多年,在这期间,他电影里的外国人形象也经历了从脸谱化到复杂化的变迁,对带外国人的态度也从盲目崇拜与排斥,到理性亲近与融合的变化。这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在此程中,我们更看到中国... 从1978到2010,成龙的电影横跨影坛三十多年,在这期间,他电影里的外国人形象也经历了从脸谱化到复杂化的变迁,对带外国人的态度也从盲目崇拜与排斥,到理性亲近与融合的变化。这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在此程中,我们更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成龙电影中的逐步渗透,看到一个更为强大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形象 成龙电影 集体想象物
下载PDF
老舍著作中的异国形象分析
8
作者 张筱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7-99,共3页
在老舍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老舍的作品和早期的中国异域作品之间是不同的。早期的中国异国作品,主要是以感情悲剧或者是各种爱情小说为主要的主体,以此来抒发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以及民族被侵略的屈辱感。通过分析老舍的《二马》、《... 在老舍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老舍的作品和早期的中国异域作品之间是不同的。早期的中国异国作品,主要是以感情悲剧或者是各种爱情小说为主要的主体,以此来抒发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以及民族被侵略的屈辱感。通过分析老舍的《二马》、《四世同堂》、《小坡的生日》等相关的作品,对于老舍笔下的异国形象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老舍的异国形象往往是立体化的,老舍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偏好或者经历,对某个国家采取偏见。所以,老舍的外国形象代表了一种更为独特的异国形象视角,对于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里面的异国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外国形象 二马
下载PDF
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中外国人物形象的塑造——以排演外国话剧为例
9
作者 李多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9-201,共3页
外国优秀剧本因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高",不仅得到国内戏剧创作者的尊重与青睐,也是国内戏剧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20年,中国舞台首次上演了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为中国戏剧界开启了"如何塑造外国形象"的... 外国优秀剧本因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高",不仅得到国内戏剧创作者的尊重与青睐,也是国内戏剧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20年,中国舞台首次上演了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为中国戏剧界开启了"如何塑造外国形象"的百年探索之旅。20世纪初,老一辈艺术家们冲破外国资料匮乏的重重难关,抓住了"要与中国人不一样"的创作原则,依靠想象力和夸张的外部手段,成功满足了国人对外国形象的好奇。改革开放后,以阿瑟·米勒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外国导演进入中国与院团合作,为我们揭开了"老外"神秘的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与融合 萧伯纳 阿瑟·米勒 老一辈艺术家 外国形象 创作原则 院团合作 改革开放后
原文传递
新世纪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外国人形象初探
10
作者 姚睿 牛波波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91,共5页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形象成为综艺节目的叙述对象与核心。本文以外国人形象为切入点,回顾并梳理中国电视荧屏上外国人参与的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分析其现状和功能,以期为该形态综艺节目的未来发...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形象成为综艺节目的叙述对象与核心。本文以外国人形象为切入点,回顾并梳理中国电视荧屏上外国人参与的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分析其现状和功能,以期为该形态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编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电视综艺节目 外国形象
原文传递
代入现代人视角——近年大陆影视叙事中外国人形象的新功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春宇 胡鸿保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5,共5页
本文的目的在于概括20世纪90年代大陆电影作品中塑造出的一类外国人形象,这类形象不再仅仅是作为观众窥视的对象而出现,他们担负着为剧情穿针引线、导引观众视角的叙事功能。笔者着重探讨了这一类型形象背后隐藏着的欲望机制,认为他们... 本文的目的在于概括20世纪90年代大陆电影作品中塑造出的一类外国人形象,这类形象不再仅仅是作为观众窥视的对象而出现,他们担负着为剧情穿针引线、导引观众视角的叙事功能。笔者着重探讨了这一类型形象背后隐藏着的欲望机制,认为他们代表的实际上是一种从现代出发涉入历史的视角。这些作品当中充斥着历史、性别和国族几组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隐喻和倒置,外国人之眼同时也是现代人之眼,在现代化进程中渐行渐远的国人正在借助这些异邦人士的目光重新审视和表述着自己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外国形象 电影 电视 大陆地区 功能 性别 欲望机制 现代人 现代史 历史
原文传递
他者言说自我——从形象学视角看三毛作品中的外国人形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云静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3,共2页
三毛是一位经历独特、饱受中西传统现代文明冲击的女作家,受到各国各阶层读者的喜爱。本文通过对三毛本人的个性特点及其作品的分析,主要以她的作品《西风不识相》、《这样的人生》、《五月花》为例,用比较文学中形象学的方法解读她笔... 三毛是一位经历独特、饱受中西传统现代文明冲击的女作家,受到各国各阶层读者的喜爱。本文通过对三毛本人的个性特点及其作品的分析,主要以她的作品《西风不识相》、《这样的人生》、《五月花》为例,用比较文学中形象学的方法解读她笔下形色各异的外国人形象,从而审视三毛在外国文化里的"自我"与"他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三毛其特殊的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诸多妙笔生花的外国人形象,从而更好的欣赏三毛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毛 外国形象 自我 他者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professional women image in modem literature
13
作者 Yu Chen Xiaoyan F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2期3-5,共3页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professional women image in modem literature in the impress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at women are always given the weak, meek attitude. Virtuous, dignified and elegant is 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professional women image in modem literature in the impress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at women are always given the weak, meek attitude. Virtuous, dignified and elegant is the good to requirements right woman, whether going shyly and sniffing the plum, or the lady laughing as if daring according to water lines and being. When faced with love, women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mostly appeared as the role of attachment or victims, their character sketched vain traces as a faint smudge of i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essional woman female consciousness literature about
下载PDF
手办:中国范里有中国美
14
作者 江春水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下)》 2022年第10期52-53,共2页
提到"手办",也就是树脂人物模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舶来品,选取的人物也以外国形象为主.其实这些3D雕像、人物模型也可以有中国风,倾国倾城的古典美人、久经沙场的常胜将军、历史长河中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神话传说里道... 提到"手办",也就是树脂人物模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舶来品,选取的人物也以外国形象为主.其实这些3D雕像、人物模型也可以有中国风,倾国倾城的古典美人、久经沙场的常胜将军、历史长河中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神话传说里道不尽的神仙精灵……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创作素材 常胜将军 古典美 外国形象 舶来品
原文传递
Yan’an Writings by Writers from Abroad(1934-1949)
15
作者 Zhao Xueyong Wang X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0年第2期80-99,共20页
In the 1930s and 1940s,foreign writers gathered in Yan’an drew the curtain back on recogni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through their writings on the“red Mecca.”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image of ... In the 1930s and 1940s,foreign writers gathered in Yan’an drew the curtain back on recogni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through their writings on the“red Mecca.”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image of Yan’an was shaped by the combined efforts of Yan’an writings by foreign writers and journalists in the interlocking cultural context of history and society.With revolutionary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and high artistic creativity,the Yan’an narration of foreign writers had striking shared characteristics:a real sense of presence and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 beyond their times.Their discovery of the revolutionary power generat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ir calling for and shaping of“heroes of the masses”and their pursuit of“the character of the people”represented the spiritual dimension of their Yan’an writings,a dimension that was distinct from that of local writers.The foreign writers’creative practice and the creative experience of local writers refracted off each other,juxtaposing mirror images of Yan’a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ty and cosmopolitanism of Yan’an literature in th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reality and literature.Together with local writers,writers from abroad participated i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culture,bringing their personal discourse into the discourse of China’s new era and completing the restatement of their cultural identity.The global identity of Yan’an went through a difficult process of historical self-creation,breaking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its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realizing the self-proving natur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iters from abroad Yan’an writings international image cultural ident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