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中国内地近十年弥尔顿三部曲研究述评(2013—2022)
1
作者 吴玲英 李未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格探索等三个维度;二是研究方法取得开拓式创新,尤其是跨学科交叉探究方法和跨文化研究路径。通过将弥尔顿研究作为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展开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当下研究存在的拓进空间,希望能为中国内地未来的弥尔顿三部曲研究指明方向,或能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三部曲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 中国内地 共同体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
2
作者 曾艳兵 《语言教育》 2023年第2期13-21,共9页
21世纪以来,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取得了飞速进步和丰硕成果,但外国文学研究的境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数字人文、后理论、后人类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下,外国文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评价体系和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外国文学研究者的研究... 21世纪以来,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取得了飞速进步和丰硕成果,但外国文学研究的境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数字人文、后理论、后人类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下,外国文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评价体系和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外国文学研究者的研究兴趣、研究领域、表述方法乃至学术用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学的热点并不一定就是前沿问题;但文学的前沿问题常常就是热点问题。前沿和热点问题通常是时新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并非总属于前沿和热点。前沿和热点通常并不能持久,真正持久的问题应该还是经典问题。文学经典与经典文学,总是可以常说常新、常新常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前沿 热点 经典
下载PDF
探索新时期外国文学经典研究与教学之路——记“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2017年会暨外国文学经典重读与大学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
3
作者 綦亮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7年第4期37-38,共2页
2017年8月5-6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2017年会暨外国文学经典重读与大学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苏州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主办,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全国1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两百名专家... 2017年8月5-6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2017年会暨外国文学经典重读与大学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苏州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主办,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全国1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两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期外国文学经典研究与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经典 教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科技大学 文学教育 经典重读 新时期 学会
下载PDF
“新时期外国文学经典的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刘永红 叶绪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经典 学术会议 新时期 研讨会综述 教学 中南民族大学 学术讨论会 专家学者 湖北省
下载PDF
外国文学研究书系
5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235-235,共1页
为了展现高等院校在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加强合作与交流,世界图书出版广东公司学术出版中心(武汉)本着“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宗旨,策划出版《外国文学研究书系》。此书... 为了展现高等院校在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加强合作与交流,世界图书出版广东公司学术出版中心(武汉)本着“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宗旨,策划出版《外国文学研究书系》。此书系力图顺应学术发展潮流,既重视对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也重视对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以期扩展视野,为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 当代文学 图书出版 策划出版 书系 学术研究 经典作家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欧美日经典作家系列”结项
6
《学术动态(北京)》 2012年第31期11-14,共4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欧美日经典作家系列”最近结项。该课题主持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晓都研究员,课题组主要成员为张铁夫、宁一中、聂珍钊、程锡麟、乔国强、赵炎秋、荣洁、邱雅芬。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史研究 外国文学 经典作家 课题组 欧美 工程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学术视域下的歌德研究——《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歌德研究文集》评析
7
作者 秦静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74-74,共1页
歌德之于后人,不仅仅是一名享誉世界的文豪,也是思想家、科学家、政治人物,更是作为一个文化的象征和学术的存在。歌德学已在学术史层面被赋予了明确的学科含义。几个世纪以来对歌德的研究从未间断。在中国,对歌德作品的译介亦是经历了... 歌德之于后人,不仅仅是一名享誉世界的文豪,也是思想家、科学家、政治人物,更是作为一个文化的象征和学术的存在。歌德学已在学术史层面被赋予了明确的学科含义。几个世纪以来对歌德的研究从未间断。在中国,对歌德作品的译介亦是经历了宗白华、朱光潜、冯至等大家的努力,歌德经典作品在国内受到广泛拜读的同时,歌德学研究也进入人们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歌德 外国文学 文集 视域 经典作品 政治人物 思想家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蒋承勇教授访谈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巍 蒋承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7-37,157,共12页
本文是对浙江工商大学资深学者蒋承勇教授的访谈。蒋承勇首先结合在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深厚积累,分析了网络时代碎片化"屏读"阅读方式背后的问题与积极因素,提出了网络时代引导青年学生"重读经典"的有效举措... 本文是对浙江工商大学资深学者蒋承勇教授的访谈。蒋承勇首先结合在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深厚积累,分析了网络时代碎片化"屏读"阅读方式背后的问题与积极因素,提出了网络时代引导青年学生"重读经典"的有效举措。从"文学即人学"的视角出发,蒋承勇阐释了西方文学的人文内涵与经典品读的重要意义。蒋承勇还强调,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应该以中国本土当下学界的现状和文学与文化的现实需要思考问题,从中国外国文学学科体系发展与话语体系构建角度寻找学术生长点;既要清醒认识"理论热"中存在的理论与文本脱节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理论引领"对"经典重估"和专业化文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次访谈展现了蒋承勇对于网络时代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真知洞见,充分体现了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人文视野与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经典重读 理论引领
下载PDF
外国文学经典文本教学解读辨正
9
作者 勾阿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2-35,共4页
语文教学研究要注重实践,要解释、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观察发现,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在教学解读中存在“中国化解读”和“庸俗化解读”的严重现象。所谓“中国化解读”就是用中国传统... 语文教学研究要注重实践,要解释、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观察发现,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在教学解读中存在“中国化解读”和“庸俗化解读”的严重现象。所谓“中国化解读”就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框架和视角来衡量、过滤甚至改造外国文学作品。例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有的教师教学时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妈妈”的形象,得出结论是:妈妈爱学习,因为妈妈爱读书,每天都读《罗摩衍那》;妈妈爱清洁,因为每天都沐浴;妈妈爱劳动,因为黄昏还去牛棚工作。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母爱情结”,从表象上看是男权社会,而背后支撑的是母系的力量。中国作家大多喜欢描摹母爱、歌颂母爱、赞美母爱,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中表现母爱主题的作品非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研究 外国文学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解读 文本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统编教材 外国文学经典
下载PDF
“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溪云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1期308-309,共2页
2006年5月13日,由《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约8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关键词 全国学术研讨会 外国文学 作家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批评 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 文学经典 文学作品
下载PDF
基于经典阐释的宗教中国化对比研究
11
作者 张烨 《海外文摘》 2021年第7期0001-0004,共4页
近年来,“宗教中国化”的探讨在宗教学、文化学以及语言学领域,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目前对于宗教经典的挖掘还较为简单,而且将不同的宗教置于比较的视域内进行考察也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从宗教对比的角度入手,对不同宗教经典中... 近年来,“宗教中国化”的探讨在宗教学、文化学以及语言学领域,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目前对于宗教经典的挖掘还较为简单,而且将不同的宗教置于比较的视域内进行考察也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从宗教对比的角度入手,对不同宗教经典中的语言特色、语言观和翻译理论以及译者和读者心理需求进行探究,以期对宗教中国化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中国化 宗教经典 宗教阐释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历史的发动与思想的进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吉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63,196,共13页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文本传播有两个层次,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典文献,可以称为“经典文本”;二是“解读文本”或“研说文本”。“解读文本”或“研说文本”是对“经典文本”的研讨、论争、...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文本传播有两个层次,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典文献,可以称为“经典文本”;二是“解读文本”或“研说文本”。“解读文本”或“研说文本”是对“经典文本”的研讨、论争、讨论和论辩;形成了传播的“三大主线”,即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一项重要的传播标志,即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发生一种持续的影响,作为一个时代的思想研究的结晶,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是一种辉煌的历史记忆,同时更是一个时代的思想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文本研究 五四文学 中国化
下载PDF
中国道路 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 第十章 大道同行
13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课题组 《新湘评论》 2011年第19期33-37,共5页
2010年5月24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主办了一次题为“中国道路:回顾与展望”的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的80多位学者进行了自由而广泛的讨论。中国近百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30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引起了学者们的... 2010年5月24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主办了一次题为“中国道路:回顾与展望”的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的80多位学者进行了自由而广泛的讨论。中国近百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30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典文献 道路 同行 大道 2010年 国际论坛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及其启示——以1920—1930年代的“小国文学”研究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132,180,共8页
学界一般认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起点是郑振铎的《文学大纲》,然而今日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化”理论和实践,从逻辑上与郑振铎并非一脉相承。对早期外国文学研究史料的爬梳和分析表明,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应当... 学界一般认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起点是郑振铎的《文学大纲》,然而今日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化”理论和实践,从逻辑上与郑振铎并非一脉相承。对早期外国文学研究史料的爬梳和分析表明,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应当是“小国文学”研究。1920--1930年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界延续了“五四”以来对于“小国文学”的偏爱,以期望获得对中国社会有帮助的经验。“小国文学”研究奠定了外国文学研究的基础,并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但政治化与时代化两大特征,也是其历史局限性所在。今日的研究者应当从这两大特征入手,检省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化”之得失,并发掘其对当下外国文学研究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文 时代性 政治性 外国文学研究 中国化 逻辑起点
原文传递
中国道路 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
15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课题组 《新湘评论》 2011年第1期45-49,共5页
站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尽头,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人近百年来走过的这条道路,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将把我们引向何方?我们应当怎样才能准确地概括和描述它?追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奋... 站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尽头,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人近百年来走过的这条道路,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将把我们引向何方?我们应当怎样才能准确地概括和描述它?追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在每一个十字路口、每一个历史的拐弯处,都镌刻着一篇篇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鲜血和智慧的重要文献,仿佛一块块路标,指示着前进的方向。它们前后承接的足迹,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路线图。本刊"岳麓讲坛"从本期起连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课题组创作的《中国道路.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请读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典文献 道路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 21世纪 奋斗历程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经典作家系列”课题结项会在京召开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岳添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3-173,共1页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经典作家 外国文学 课题 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0年 评审专家
原文传递
评《西方文学经典导论》
17
作者 王立美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1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导论 西方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经典 追求 完美 独创性 化学 出版社 概括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第八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综述
18
作者 李小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20-325,共6页
2008年10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来... 2008年10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教授汪信砚主持,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孙麾编审代表主办方致辞,说明举办本届论坛的重要意义。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为常设主办单位,联合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共同举办的一个年度学术论坛。截至2008年,"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已经成功举办8届。本届论坛正式代表160多人,收集论文92篇,是该论坛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高水平学术盛会。本届论坛围绕如下主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哲学 当代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论坛 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先驱黄药眠 被引量:2
19
作者 殷鹤 李世辉 《学习月刊》 2022年第4期54-56,共3页
黄药眠(1903-1987),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先驱。早在1928年黄药眠便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系统研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之发展》《费尔巴哈提纲》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为其了解并掌... 黄药眠(1903-1987),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先驱。早在1928年黄药眠便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系统研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之发展》《费尔巴哈提纲》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为其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黄药眠诗歌、散文创作的不断丰富以及其对美学、文艺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他逐渐担负起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文艺学研究 黄药眠 费尔巴哈提纲 文艺理论家 马克思主义经典 散文创作 先驱
下载PDF
外国文学研究呼唤有我之境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振武 《当代外语研究》 2018年第4期17-22,共6页
我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声喧哗,渐入佳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低端、重复、照搬、跟风或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的研究机械模仿等诸多弊端,出现了从文本到文本(浅层阅读的结果,浅化、窄化)、从理论到文本、从文... 我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声喧哗,渐入佳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低端、重复、照搬、跟风或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的研究机械模仿等诸多弊端,出现了从文本到文本(浅层阅读的结果,浅化、窄化)、从理论到文本、从文本到理论(低估作者,高抬理论)、单纯比较以及从资料到资料(不读文本,只看资料,其实是伪研究)等简单化、模式化和泛西化倾向,缺少自主意识,缺少批评自觉,进入了"无我之境",导致话语严重缺失,严重僵化和矮化,不知道批评的立足点何在,也不知道文学批评的旨归何在。当下的文学批评特别需要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和学术自省,亟待摆脱盲目跟风的无我之境,亟待进入有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 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批评 外国文学经典 无我之境 文化自觉 众声喧哗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