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时间的嬗变:“缀段”的消失与现代小说的发生
1
作者 赵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7,共11页
叙事时间按照"内外两面"可以分为外在情节时间(小说时间的外面)和内在主体时间(小说时间的内面),而内在主体时间获得之时,才是现代小说兴起之时。并且,从古典小说"缀段"式的空间叙事到现代小说的时间叙事有一个大... 叙事时间按照"内外两面"可以分为外在情节时间(小说时间的外面)和内在主体时间(小说时间的内面),而内在主体时间获得之时,才是现代小说兴起之时。并且,从古典小说"缀段"式的空间叙事到现代小说的时间叙事有一个大致的发展脉络:"缀段"叙事→外在情节时间叙事→内在主体时间叙事。具体地说,清末民初小说主要是"缀段"叙事向外在情节时间叙事转变,五四小说主要是内在主体时间叙事。不可否认的是,清末民初小说中也有少量的内在主体时间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缀段”叙事 小说的现代转型 外在情节时间 内在主体时间
下载PDF
现代抒情诗时空论
2
作者 王志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S3期131-136,共6页
当我们在漫长的中国诗史河流中游淌,就会发现古代诗杰们“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朝如青丝暮成雪”那种强烈的时间意识,同时也可以品味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种“诗中有画”的空间观念。确实,自《诗经》问世,中国诗歌就具有鲜... 当我们在漫长的中国诗史河流中游淌,就会发现古代诗杰们“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朝如青丝暮成雪”那种强烈的时间意识,同时也可以品味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种“诗中有画”的空间观念。确实,自《诗经》问世,中国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时空特点。那么,20世纪的抒情诗的时空表现是怎样的呢?本文的研究意旨正是为了回答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抒情诗 诗人情感 主体形象 外在时间 心理过程 内在时间 徐志摩 意象 客体 “过去”
下载PDF
陶汉明:急待提高布局水平
3
作者 国良 《棋艺(象棋)》 2001年第9期5-5,共1页
关键词 汉明 外在时间 战术思想 以静制动 银川 耗精力 家属楼 根本没有 选择后 决赛
下载PDF
汉语中的两类状态表述形式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峰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5,共10页
谓词性成分在"内在时间性"和"外在时间性"上都表现出[+过程]和[-过程]的对立,内在时间性过程体现为某一事态随时间的进行而展开,外在时间性过程体现为某一事态构成外部时间流逝中的某一具体事件。汉语中的两类状态... 谓词性成分在"内在时间性"和"外在时间性"上都表现出[+过程]和[-过程]的对立,内在时间性过程体现为某一事态随时间的进行而展开,外在时间性过程体现为某一事态构成外部时间流逝中的某一具体事件。汉语中的两类状态表述形式R(形容词重叠光杆形式)与Rde(带"的"的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前者与具有[+过程]特征的谓词性成分搭配能力强,而后者与具有[-过程]特征的谓词性成分搭配能力强。前者在状态的表述上呈现一定的动态性,可以称为状态表述的动态形式,后者呈现出一定的静态性,可以称为状态表述的静态形式。R与Rde的存在以人们对状态的认知机制为深层动因,R内部成员在句法功能上的不同表现也与这种认知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形容词 内在时间 外在时间 过程特征 状态表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