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权威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4,共6页
普特南和柏芝提出的语义外在论引起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关于外在论与自我知识权威性的相容性问题的争论。本文考察相容论和非相容论的几个有影响的论证,提出对外在论理解的不彻底性是争论双方的一个共同问题。本文认为,采取一种贯彻到... 普特南和柏芝提出的语义外在论引起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关于外在论与自我知识权威性的相容性问题的争论。本文考察相容论和非相容论的几个有影响的论证,提出对外在论理解的不彻底性是争论双方的一个共同问题。本文认为,采取一种贯彻到底的外在论立场,强调自我知识的语境约束性质,是辩护相容论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用语境约束的自我知识替代笛卡尔式的自我知识,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相容性就能够得到辩护。而且,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相容性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在论 自我知识 自我知识的权威性 语境 记忆
下载PDF
窄记忆和宽知识--外在论和自我知识相容性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8,共7页
20世纪70年代语义外在论观点的提出,引发了关于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相容性问题的广泛讨论。柏高先针对柏芝的相容论论证提出的记忆论证是非相容论的重要论证之一。然而,柏高先的论证由于对记忆持有内在论的看法受到相容论者的批评。拉德娄... 20世纪70年代语义外在论观点的提出,引发了关于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相容性问题的广泛讨论。柏高先针对柏芝的相容论论证提出的记忆论证是非相容论的重要论证之一。然而,柏高先的论证由于对记忆持有内在论的看法受到相容论者的批评。拉德娄等人提出外在论的记忆观,进一步辩护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相容性。值得注意的是,外在论的记忆观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却是动摇记忆的认知地位。本文提出,只有一方面将记忆内容看做是窄内容,即看做是从被记忆的原初信念内容中抽离出来的那部分得到明晰表征的、不受语境约束的、跨语境的内容;另一方面将自我知识看做是宽知识,用具有语境约束性质的自我知识取代笛卡尔的单纯"我思"式的自我知识,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相容性才能得到有效的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在论 自我知识 记忆 宽内容 窄内容
下载PDF
法律语言学研究的哲学思考——从语义外在论谈起
3
作者 陈金诗 黄永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0-23,共4页
语篇的社会性是语义外在论的基本语言哲学思想,本文基于此观点提出法律语言的哲学思考,探讨了法律语言的意义在互动过程中得以实现、法律语言为法律活动参与者所共有,借此来阐释法律语言的社会性,论述了语言社会性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基... 语篇的社会性是语义外在论的基本语言哲学思想,本文基于此观点提出法律语言的哲学思考,探讨了法律语言的意义在互动过程中得以实现、法律语言为法律活动参与者所共有,借此来阐释法律语言的社会性,论述了语言社会性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进一步明确法律语言学研究是以社会为背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外在论 互动 法律语言 社会性
下载PDF
语言意义新阐释--戴维森的语义外在论初探
4
作者 方兴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93,共2页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根本上取决于对意义的理解。美国哲学家戴维森在批判继承知觉外在论和社会外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三角测量的语义外在论",他认为,人的信念内容和言语意义依赖人、他人及...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根本上取决于对意义的理解。美国哲学家戴维森在批判继承知觉外在论和社会外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三角测量的语义外在论",他认为,人的信念内容和言语意义依赖人、他人及其共享世界之间的三角测量,即决定人的信念内容和言语意义的因果相互作用不仅发生在相似生物之间的社会环境中,而且还发生在这些相似生物所处的物理环境中。根据这种语义外在论,一方面,外部世界的事件和对象是引起人们言说和思想的内容;另一方面,人际之间的交流,社会的语言实践,也是思想和语言内容的构成要素。意义是社会性的,是公共可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森 语义外在论 语言哲学 语言意义
下载PDF
从普特南的语义外在论看翻译的开放性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晶晶 余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19世纪以来的不可译理论强调不同语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形式的差异而产生了翻译障碍,从而否定不同语言之间完备翻译的可能性。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中以生活实践为立足点,阐明了其语义外在论观点,从中可窥见其对不同语言间在... 19世纪以来的不可译理论强调不同语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形式的差异而产生了翻译障碍,从而否定不同语言之间完备翻译的可能性。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中以生活实践为立足点,阐明了其语义外在论观点,从中可窥见其对不同语言间在形式和内容上同时做出完备翻译的不可能性的部分认同,但其出发点却与传统不可译理论大相径庭,结论则是翻译的开放性而非翻译的不可能性。文章试图超越纯粹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语义外在论的视角来讨论不同语言之间翻译的可能性与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特南 语义外在论 翻译 开放性
下载PDF
关于自我知识及其与内容外在论的冲突
6
作者 张子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96,158,共8页
传统哲学一般认为,我们通过内省来认识内部世界,通过感知来认识外部世界。我们对自我知识的理解正是建立在内省这种独特的获取方式之上的。自我知识的一系列特性有赖于内容的内在性。支持内省理论的人都会假定有内实在域的存在,内实在... 传统哲学一般认为,我们通过内省来认识内部世界,通过感知来认识外部世界。我们对自我知识的理解正是建立在内省这种独特的获取方式之上的。自我知识的一系列特性有赖于内容的内在性。支持内省理论的人都会假定有内实在域的存在,内实在域中的对象构成思想的内容。可是克里普克-普特南的历史-因果指称理论则认为,内容外在于心智,意义并不在头脑之中。仅仅通过内省,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思想的内容是什么。然而以克里普克-普特南的方式将概念、语词、内容捆绑在一起,又很可能会致使窄内容出现,从而把问题带入困境。所以,否定内容外在论与否定自我知识的两方都无法达成各自的目标。塞恩斯伯里和泰的"概念的起源主义理论",同样无法解决自我知识与内容外在论的冲突。有效解决两者冲突的途径应当是寻求两者的兼容性,而密立根的理论正是解决这一冲突的强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知识 内容外在论 内省 因果—历史指标理论 密立根
下载PDF
语义外在论视角下称呼语的语用制约研究
7
作者 韩艳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21-124,共4页
称呼语的使用受很多因素制约。当研究者试图解释称呼语的制约因素时,往往借助文化理论、面子理论和关联理论等。目前,尚未有研究者从语言哲学的视角对称呼语的语用制约机制进行研究。我们拟借助语言哲学中的语义外在论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称呼语的使用受很多因素制约。当研究者试图解释称呼语的制约因素时,往往借助文化理论、面子理论和关联理论等。目前,尚未有研究者从语言哲学的视角对称呼语的语用制约机制进行研究。我们拟借助语言哲学中的语义外在论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更深入地认识称呼语的使用问题,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跨学科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呼语 语用制约 语义外在论 概念解释 个体化
下载PDF
礼的内在论与外在论
8
作者 王巧生 《理论月刊》 2008年第7期37-40,共4页
内在于人性,还是外在于人性,是诸多礼的理论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人们的共识。但在内在与外在的区分下,诸多礼论之间还有易被忽视、却十分重大的差异。在以内在与外在的尺度区分诸多礼论的基础上,可更进一步辨析外在性... 内在于人性,还是外在于人性,是诸多礼的理论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人们的共识。但在内在与外在的区分下,诸多礼论之间还有易被忽视、却十分重大的差异。在以内在与外在的尺度区分诸多礼论的基础上,可更进一步辨析外在性礼论与内在性礼论各自内部更深刻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充分反映了它们的哲学思考深度。特别是对内在论的两种形态的分析,以及对本质性内在论三种形态的分析更能清晰地展现它们的哲学深刻性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的内在论 礼的外在论
下载PDF
语言内在论和语言外在论
9
作者 黎令 《生活教育》 2015年第7期98-99,共2页
人们发现传统的语言内在论其实都应被归结为外在论。而且,语言外在论的主要缺陷在于无法解释语言和语义的关系。语言内在论被乔姆斯基赋予了新的内涵,将他的语言内在论和生成语法研究结合起来,试图解释语言和语义的关系。
关键词 语言内在论 语言外在论 索绪尔 乔姆斯基
下载PDF
坚持外在论和内在论的辩证统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10
作者 刘承功 《复旦教育》 2002年第3期43-44,23,共3页
关键词 高校 高等教育 外在论 内在论 辩证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 有效性
下载PDF
内在论与外在论之争——以证据主义与可靠主义为进路
11
作者 陈曦 《新经济》 2021年第2期18-22,共5页
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之争无疑是当代知识论领域中的焦点问题。根据双方理论的不同特性,学界就其划分问题建构出了不同的进路。然而,这些进路在面对心灵证据主义与过程可靠主义时,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界定作用。据此,通过梳理内在主义与外... 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之争无疑是当代知识论领域中的焦点问题。根据双方理论的不同特性,学界就其划分问题建构出了不同的进路。然而,这些进路在面对心灵证据主义与过程可靠主义时,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界定作用。据此,通过梳理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论述与争端,借助证成的两种形式,即命题证成与信念证成,意图在心灵证据主义与过程可靠主义之间划出界限,并以此为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划分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视角,进而揭示出“认知证成”在知识论中的真实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成 内在主义 外在主义 可靠主义 证据主义
下载PDF
《资本论》潜在界分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
12
作者 肖士英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1,共17页
《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 《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与必然属性两个层次。完整和持续演进的劳动展现为四个递进性阶段:以生产改造劳动对象所依赖的精神保障为主题的第一阶段,显现为三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内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改造劳动对象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显现为两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外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物化劳动为主题的第三阶段,显现为无地位差别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凝聚成的物化性劳动形态,这三阶段递进性展开,构成一个劳动周期;以上下劳动周期继承创新为主题的第四阶段,显现为跨周期性内在—外在融合性劳动形态。上述四阶段递进性展开,共同构成内、外在性劳动内蕴的劳动一般机理。内、外在性劳动范畴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的出场,启动了唯物史观双重转向进程,深化了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关系的认识,超越了传统脑体分工理论,促成了劳动理论传统资源创造性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内在性劳动 外在性劳动 人的类本质 劳动机理
下载PDF
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
13
作者 裴子文 朱元霄 +1 位作者 肖府庭 孙瑞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进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治疗前... 目的:探讨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进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评定,并采用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中文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和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量表(FMA-UE)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AROM、CMS评分及FMA-U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MS评分和FMA-U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痛症状,减轻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痛 外在注意力焦点
下载PDF
“平衡”与“冲突”的定向过渡和循环迭代:教育中技术与伦理互动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
14
作者 王丽蕊 许靖宇 颜士刚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7,共12页
教育领域关于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存在着将“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危机”机械地理解为“杜绝该类问题发生”的情况。实质上,合理的理解方式应当是,实现教育领域技术与伦理互动状态由“冲突”向“平衡”定向过渡与循环迭代。... 教育领域关于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存在着将“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危机”机械地理解为“杜绝该类问题发生”的情况。实质上,合理的理解方式应当是,实现教育领域技术与伦理互动状态由“冲突”向“平衡”定向过渡与循环迭代。这种理解方式的偏差,主要与既有研究对技术与伦理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机制认识不足有关。通过分析发现,教育中二者互动的外在表现会以“平衡”和“冲突”两种方式呈现。当二者相互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现为技术与伦理互相促进其发展与实现;当处于冲突状态时,则表现为技术阻碍伦理实现以及伦理阻碍技术的发展。二者互动的内在机制分为“平衡机制”与“冲突机制”两种。“平衡机制”是技术与伦理间形成和谐互动关系的具体过程;而“冲突机制”则是双方相互作用、使对方产生变化,推进对方向着适应自身的方向进行改变的机制。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问题的关键,则是以相应的“冲突机制”为依据,对技术与伦理间阻碍教育事业向好发展的一方进行调适,从而实现二者互动由“冲突”向“平衡”的过渡,达至对该类危机的化解,进而实现“平衡”与“冲突”间的循环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技术伦理 相互作用 外在表现 内在机制
下载PDF
列维纳斯的文学外在性探索
15
作者 毕晓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外在性”是列维纳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文学与外在性的互动关系则是列维纳斯思想研究中一个尚待澄清的问题。一方面,列维纳斯曾明确否定过文艺作品具有外在性的可能,另一方面,他却时常通过援引文学作品来阐述自己的外在性思想... “外在性”是列维纳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文学与外在性的互动关系则是列维纳斯思想研究中一个尚待澄清的问题。一方面,列维纳斯曾明确否定过文艺作品具有外在性的可能,另一方面,他却时常通过援引文学作品来阐述自己的外在性思想,这便使得文学外在性以一种暧昧不明的形态呈现于列维纳斯的著作中。对列维纳斯文学外在性探索的三个阶段——否定期、暧昧期与成熟期进行历时性阐述,能够帮助人们系统掌握列维纳斯文学外在性思想的总体脉络,深入理解列维纳斯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进而反思后二战时代文学的社会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文学外在 空间 时间
下载PDF
“我们自身内的外来者”——论多多海外诗歌的“双重外在性”
16
作者 崔春 《江汉学术》 2024年第2期89-97,共9页
流散者所特有的双重经验或双重视域使得流散文学具有“双重外在性”的美学特征,它是游牧的、去中心的、对位的。具体以多多的海外创作为例,可知其“外位性”视角主要表现为一种与声音和韵律有关的音乐性结构,其表现已不再是传统的“被... 流散者所特有的双重经验或双重视域使得流散文学具有“双重外在性”的美学特征,它是游牧的、去中心的、对位的。具体以多多的海外创作为例,可知其“外位性”视角主要表现为一种与声音和韵律有关的音乐性结构,其表现已不再是传统的“被归化”的协调,而是相互矛盾的“背离”。总体而言,这种由多行诗节和单行诗节组合而成的彼此“背离”的结构频现于多多1990年代的诗歌创作,几乎成为他流散写作的一个特色。即便是在诗节对比并不明显的作品之中,或者同一诗节内部,极具反差的声调转换也构成了离心式的要素,不仅带来了文学形式的创新,更是对传统与现代、记忆与现实、原乡与异域、民族与世界等一系列二元对立向度与思维模式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多 流散 汉语新诗 海外诗歌 外位性 双重外在 对位
下载PDF
中国文化需要转向外在超越吗?
17
作者 胡金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黄玉顺先生认为,内在超越是中西哲学共有的特征,内在超越不仅不优于外在超越,而且带来了很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则在于转向外在超越。但西方哲学不具有内在超越性,即便我们认可了这种内在超越性,其内在超越也是知识论意义上的,而不... 黄玉顺先生认为,内在超越是中西哲学共有的特征,内在超越不仅不优于外在超越,而且带来了很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则在于转向外在超越。但西方哲学不具有内在超越性,即便我们认可了这种内在超越性,其内在超越也是知识论意义上的,而不是道德与宗教意义上的。内在超越不应承受过多的指责,外在超越与内在超越相互包含,内在超越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会为外在超越所引起。因此,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外在超越上是不切实际的。从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对国家与社会所起的深厚的基础作用,以及坚定我国当前的主流信仰马克思主义来说,重建一神信仰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内在超越 外在超越 转向
下载PDF
政治巡视成为治党治国利剑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动力
18
作者 邹剑波 《世纪桥》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巡视在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渐明确巡视是政治巡视而不是业务巡视,凸显了政治巡视作为“党之利器、国之利器”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政治巡视本质上...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巡视在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渐明确巡视是政治巡视而不是业务巡视,凸显了政治巡视作为“党之利器、国之利器”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政治巡视本质上是自上而下的政治监督,确保全党在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勠力同心、团结奋进,构成了政治巡视成为治党治国利剑的内在逻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则是巡视必须成为政治利剑的外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巡视 政治监督 内在逻辑 外在动力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生活化传播的外在表征、内在张力与推进策略
19
作者 周良发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生活化传播是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千家万户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主要表征为议题设置生活化、叙事风格故事化、内容呈现场景化、方法运用感性化和保障措施柔性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日常生活,应充分把握科学理论抽象化体系建构与具象化... 生活化传播是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千家万户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主要表征为议题设置生活化、叙事风格故事化、内容呈现场景化、方法运用感性化和保障措施柔性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日常生活,应充分把握科学理论抽象化体系建构与具象化认知取向、社会化价值导向与个体性价值需求、一体化传播模式与差异化接受能力、战略目标前瞻性与日常生活世俗性之间的张力。为此,要从党的创新理论抽象化体系建构向具象化认知取向的有效转化、社会化价值导向与个体性价值需求的有效衔接、一体化传播模式与差异化接受能力的有效契合、前瞻性战略目标与世俗化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等方面入手,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能够及时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场域和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创新理论 生活化传播 外在表征 内在张力 推进策略
下载PDF
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王佳耀 张雪 闫小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4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与下肢功能评分、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降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 运动想象疗法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疾病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