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素营养对不同产地菘蓝的干物质积累、根外形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吕婷婷 施晟璐 +5 位作者 唐晓清 林志超 赵江涛 周海凤 李臻颖 王康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5-40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处理水平对菘蓝干物质积累、根外形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其栽培生产中最佳施氮形态及比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5个产地的菘蓝植株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氮、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N...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处理水平对菘蓝干物质积累、根外形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其栽培生产中最佳施氮形态及比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5个产地的菘蓝植株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氮、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NH+4-N/NO-3-N=75/25、NH+4-N/NO-3-N=50/50、NH+4-N/NO-3-N=25/75和酰胺态氮,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植株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相关参数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铵、硝态氮混合(NH+4-N/NO-3-N=75/25和NH+4-N/NO-3-N=50/50)施用有利于陕西商洛菘蓝的生长,而甘肃张掖菘蓝则在全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下,地下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积累效应大。酰胺态氮处理有利于促进安徽亳州、甘肃张掖、安徽阜阳和山西运城菘蓝地下部干物质的积累。甘肃张掖菘蓝与陕西商洛菘蓝的主根直径和侧根数分别在NH+4-N/NO-3-N=25/75和NH+4-N/NO-3-N=50/50处理时最大。与对照相比,氮素处理能有效提高菘蓝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其中对安徽阜阳菘蓝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全硝处理时其叶绿素含量最大。氮素处理也有利于提高菘蓝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其中陕西商洛菘蓝的光合相关参数最高。[结论]不同产地植株对氮素处理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生产中应根据不同产地采取不同的施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氮素处理 干物质积累 外形品质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颗粒形绿茶的物理特性与外形品质关联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丽 余方林 +5 位作者 赵锋 张悦 朱荫 戴伟东 董春旺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5-30,共6页
颗粒形是绿茶机械化采制的优选造型,揭示颗粒形绿茶的物理特性与外形品质因子的相关性,对于绿茶机械化加工与品质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8份颗粒形绿茶和1份卷曲形绿茶为材料,采用人工感官审评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颗粒形绿茶,进而... 颗粒形是绿茶机械化采制的优选造型,揭示颗粒形绿茶的物理特性与外形品质因子的相关性,对于绿茶机械化加工与品质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8份颗粒形绿茶和1份卷曲形绿茶为材料,采用人工感官审评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颗粒形绿茶,进而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量筒法、质构仪法分析茶样的颜色和形状特征以及容重、百粒质量、弹性和塑性等物理特性,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MSRA)法分析各参数与外形品质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勾青’茶的外形品质因子得分在85分以上,具有较好的形状品质与整齐度,可作为颗粒形绿茶的典型代表。随原料成熟度的增加,‘勾青’茶的红色通道值、绿色通道值、蓝色通道值、亮度与饱和度减小,色调值增大,叶色由黄绿转为深绿;圆形度和形状指数增大,容重下降,百粒质量升高,且最高达33.1 g;塑性减弱,其与弹性的比值达1.5。不同物性指数与颗粒形绿茶的外形品质的相关性存在差异,MSRA结果显示蓝色通道值、色调值、弹性、塑性和圆形度对颗粒形绿茶外形品质的影响较明显;色调值、弹性对其形状品质、色泽品质起负作用,蓝色通道值、圆形度只与整齐度有相关性。细化颗粒形绿茶的外形品质因子,针对性地研究单项品质子的主导因素,更有利于体现不同物性指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颗粒形绿茶 外形品质 物理特性 形状品质 整齐度 色泽品质
下载PDF
提高婺绿外形品质的浅见
3
作者 詹成业 《蚕桑茶叶通讯》 1989年第1期23-25,共3页
婺绿有其悠久的历史。婺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润着茶树的生长发育,促成婺绿品质“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青而润厚”,有“美夷香味”,成为我国的上等绿茶,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关键词 绿茶 婺绿 外形品质 制茶
下载PDF
中黄1号鲜叶适制绿茶滋味特征及工艺优化
4
作者 郭丽 潜卫东 +5 位作者 李强 胡日上 胡兆华 叶伟胜 郑阿萍 林智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2063-2066,共4页
采用一芽二叶标准的中黄1号鲜叶制作颗粒形绿茶、红茶和黄茶以及扁形和针形绿茶,结合样品的滋味特征筛选其适制茶类及外形,并优化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中黄1号茶鲜叶较适于加工绿茶,且颗粒形绿茶的滋味品质较优。优化颗粒形绿茶的杀... 采用一芽二叶标准的中黄1号鲜叶制作颗粒形绿茶、红茶和黄茶以及扁形和针形绿茶,结合样品的滋味特征筛选其适制茶类及外形,并优化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中黄1号茶鲜叶较适于加工绿茶,且颗粒形绿茶的滋味品质较优。优化颗粒形绿茶的杀青和做青工艺参数,分析在制品的含水量、容重及外形品质,确定杀青工艺宜采用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220~230℃和33 kg·h^(-1),做形工艺宜采用的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170~180℃和3.0 kg·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黄1号 绿茶 颗粒形绿茶 滋味品质 外形品质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和非线性的芽形绿茶外形感官品质评价(英文) 被引量:12
5
作者 Chun-wang DONG Hong-kai ZHU +3 位作者 Jie-wen ZHAO Yong-wen JIANG Hai-bo YUAN Quan-sheng C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针对传统人工感官评价缺陷,建立客观、量化、有效和无损的芽形绿茶外形品质表征方法。创新点:采用图像特征(色泽和纹理)和Ada Boost改进的ELM(极限学习机)混合算法(Ada-ELM),明确了茶叶外形表象与人的感官感受间的非线性量化解析... 目的:针对传统人工感官评价缺陷,建立客观、量化、有效和无损的芽形绿茶外形品质表征方法。创新点:采用图像特征(色泽和纹理)和Ada Boost改进的ELM(极限学习机)混合算法(Ada-ELM),明确了茶叶外形表象与人的感官感受间的非线性量化解析关系。方法: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不同品质茶样的纹理和色泽等图像特征(表1),并与专家感官评分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10个极显著相关的特征变量(图1)。进而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Ada-ELM,分别建立了针芽形绿茶外形感官品质的线性和非线性预测模型(表2),并进行模型性能比较。结论:非线性模型能更好地表征图像信息与感官评分间的关联,且Ada Boost集成算法能进一步提升ELM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性。综合而言,采用计算机图像特征量化评价芽形绿茶的外形品质是可行的,为拓展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和规模化、自动化加工中品质的专家决策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形绿茶 外形品质 图像特征 非线性建模 极限学习机(EL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