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花岗岩带岩浆演化:以小秦岭—外方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振强 徐建昌 +3 位作者 冯建之 祁冬梅 杨钢 孙卫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2-1046,共15页
根据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外方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其形成过程划分为160~155 Ma(Ⅰ)、150~125 Ma(Ⅱ)、120~110 Ma(Ⅲ)3个期次,与中国北方大规模岩浆活动期次并不完全一致。这3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元素演化较为特殊,... 根据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外方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其形成过程划分为160~155 Ma(Ⅰ)、150~125 Ma(Ⅱ)、120~110 Ma(Ⅲ)3个期次,与中国北方大规模岩浆活动期次并不完全一致。这3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元素演化较为特殊,Ⅰ期花岗岩(南泥湖、上房沟等岩体)与Ⅲ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均以异常高的K含量、明显的负Eu异常及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或不分馏为主要特征,为A型花岗岩。Ⅱ期花岗岩为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Rb、Th、U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P2O5含量随SiO2含量增加呈递减趋势,为I型花岗岩,大部分样品Sr>300.00×10-6,Y<19.00×10-6,Yb<1.90×10-6,具有埃达克岩的属性。时代由老至新,Ⅰ、Ⅱ、Ⅲ花岗岩呈现出A型—I型—A型的演化规律。Ⅰ期花岗岩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下的局部伸展环境;Ⅱ期花岗岩则形成于华北陆块南缘构造体制转换阶段,是地壳加厚导致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Ⅲ期花岗岩则是扬子与华北陆块拼合后,板块逐渐稳定,岩石圈发生伸展,下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外方山 期花岗岩 岩浆演化 华北陆块南缘
下载PDF
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中生代Au-Mo成矿系统 被引量:5
2
作者 贺昕宇 王长明 +2 位作者 袁继明 刘军 刘海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52,共20页
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之华北板块南缘,经历了复杂的碰撞造山过程,成矿时间跨度大,成矿强度高,成矿作用多样。复合造山过程和相应的成矿作用已被深入研究,但成矿系统的划分和叠加成矿作用尚需研究。本文将熊耳山-外方山矿... 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之华北板块南缘,经历了复杂的碰撞造山过程,成矿时间跨度大,成矿强度高,成矿作用多样。复合造山过程和相应的成矿作用已被深入研究,但成矿系统的划分和叠加成矿作用尚需研究。本文将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发育的Au-Mo矿床划分为造山型Mo矿床、斑岩型Mo矿床、岩浆热液脉型Mo矿床、造山型Au矿床和岩浆热液型Au矿床5个类型,对应5种成矿系统:(1)造山型Mo矿床形成于250~227Ma的同碰撞环境和227~194 Ma的后碰撞环境,为变质热液萃取壳源Mo成矿;(2)斑岩型Mo矿床形成于163~135Ma的洋陆俯冲环境和135~116 Ma的岩石圈减薄环境,为岩浆热液携带幔源或壳源Mo成矿;(3)岩浆热液脉型Mo矿床形成于227~194Ma的后碰撞环境,为岩浆热液携带幔源Mo成矿;(4)造山型Au矿床在三叠纪发生了预富集作用,主要形成于163~135Ma的洋陆俯冲环境和135~103Ma的岩石圈减薄环境,为变质热液萃取壳源Au成矿;(5)岩浆热液型Au矿床仅形成于135~103 Ma的岩石圈减薄环境,为岩浆热液携带壳源Au成矿。矿集区主要存在两种叠加成矿作用,即不同构造背景下多种成矿系统的叠加和同一构造背景下不同成矿系统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Mo矿床 成矿系统 叠加成矿作用 熊耳-外方山
下载PDF
外方山草本植物叶片生长期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田耀武 贺春玲 +1 位作者 赵燕 徐少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124,135,共6页
为揭示同一生活型草本植物生长期内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在豫西南外方山设置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野菊花(Dendranthema indicum)样地,测定生长期内叶片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 为揭示同一生活型草本植物生长期内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在豫西南外方山设置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野菊花(Dendranthema indicum)样地,测定生长期内叶片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同一生活型种间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具有多变性,胡子草、芒草、野菊花等3种植物生长期内叶片C含量平均为447.6 g/kg、448.1 g/kg和459.9 g/kg,N含量为26.8 g/kg、23.5 g/kg和25.6 g/kg,P含量为1.9 g/kg、1.5 g/kg和2.0 g/kg;3种植物综合变异系数排序为P含量(45.0%)>C/P值(33.2%)>N/P值(30.1%)>C/N值(26.0%)>N含量(25.3%)>C含量(2.0%),C含量最稳定,N含量次之,P含量较不稳定;C含量与N、P含量负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P含量与N含量正相关性极显著(r=0.736,P<0.01),N含量与C/N值负相关性极显著(r=-0.700,P<0.01),P含量与C/P值负相关性极显著(r=-0.891,P<0.01),C/N值与C/P值正相关性显著(r=0.283,P<0.05);植物种类对叶片C含量影响显著(P<0.05),N含量、P含量、C/N值与C/P值主要受生长期采样时间的影响(P<0.05),物种种类与采样时间对N/P值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区域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时,应考虑植物种类与生长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方山 生活型 生长期 草本植物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熊耳山—外方山区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有关找矿问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任富根 丁士应 +1 位作者 赵嘉农 李增慧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9年第2期32-38,共7页
熊耳山—外方山爆破角砾岩型祁雨沟金矿床和店访全矿床产于熊耳裂陷。由于控矿构造部位、地质营力作用和成矿流体的性质不同,分属祁雨沟式、店坊式,两者具不同的找矿标志。其中,祁雨为式具有较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寻找分布在太华群... 熊耳山—外方山爆破角砾岩型祁雨沟金矿床和店访全矿床产于熊耳裂陷。由于控矿构造部位、地质营力作用和成矿流体的性质不同,分属祁雨沟式、店坊式,两者具不同的找矿标志。其中,祁雨为式具有较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寻找分布在太华群一能耳群不整合面拆离断层带的祁雨沟式全矿床的同时,要注意寻找其它类型金矿,尤其要注意开发砂金矿,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外方山 角砾岩型金矿 金矿床 找矿
下载PDF
河南外方山矿集区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研究
5
作者 王洁 张智慧 白凤军 《河南科技》 2016年第17期102-104,共3页
外方山矿集区钼、铅锌矿床和岩体空间位置密切,成岩成矿年龄一致。矿集区岩体由早到晚是在地壳伸张环境下,岩浆源由浅向深部,由壳源向幔源转变,后期岩浆发生高度分异,Cu、Pb、Zn、Fe、S从岩浆中发生选择性逃逸,在线性构造空间内形成脉... 外方山矿集区钼、铅锌矿床和岩体空间位置密切,成岩成矿年龄一致。矿集区岩体由早到晚是在地壳伸张环境下,岩浆源由浅向深部,由壳源向幔源转变,后期岩浆发生高度分异,Cu、Pb、Zn、Fe、S从岩浆中发生选择性逃逸,在线性构造空间内形成脉状铅锌矿床,高度分异富含Mo元素岩浆在岩浆顶部穹隆空间聚集,形成厚大钼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铅锌矿床 成矿作用 找矿方向 河南外方山
下载PDF
《禹贡》成书年代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宇飞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5-29,共5页
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针对《禹贡》提出了五条置疑,认为其撰写必不早于战国时代。通过解析顾氏的置疑,提出如果局限于西周或春秋时期,顾氏的置疑似难回答,但当放眼到夏商时期甚至是龙山时代,这些置疑就不难回答了。又通过对九州的排... 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针对《禹贡》提出了五条置疑,认为其撰写必不早于战国时代。通过解析顾氏的置疑,提出如果局限于西周或春秋时期,顾氏的置疑似难回答,但当放眼到夏商时期甚至是龙山时代,这些置疑就不难回答了。又通过对九州的排序和贡赋的分析,提出《禹贡》的内容,恰是舜禹时期的真实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贡 成书年代 外方山 荷水 九州
下载PDF
豫西嵩县乌桑沟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涛 卢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45-46,共2页
秦岭造山带内发育多期岩浆活动,其中印支期岩浆作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秦岭印支期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它主要集中分布于西秦岭地区,且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而在东秦岭地区仅零星出露,如小秦岭地区的正长斑岩岩脉... 秦岭造山带内发育多期岩浆活动,其中印支期岩浆作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秦岭印支期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它主要集中分布于西秦岭地区,且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而在东秦岭地区仅零星出露,如小秦岭地区的正长斑岩岩脉(栾世伟等,1985)及钾长花岗岩岩墙(徐启东等,1998)、熊耳山地区不规则脉状或囊状的花岗斑岩(任富根等,2001)、嵩县南部外方山地区的纸房-黄庄正长岩(邱家骧等,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桑沟 锆石定年 印支期 外方山
下载PDF
嵩县::加大科技创新 推进富民强县
8
作者 姜春艳 《乡村科技》 2015年第5期40-40,共1页
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境内山岭连绵,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称。这种特殊的地势地形给当地的农业、交通发展等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看不完的美景、数不尽的宝藏。利用这... 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境内山岭连绵,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称。这种特殊的地势地形给当地的农业、交通发展等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看不完的美景、数不尽的宝藏。利用这些美景宝藏,嵩县开拓出了一条新的富民强县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 外方山 伏牛 农业经济 河南省洛阳市 经济林面积 国家旅游度假区 林地面积 生态村 车村镇
下载PDF
公孙亭亭立乾坤--河南嵩县银杏文化系统
9
作者 李禾尧 《乡镇论坛》 2020年第18期28-29,共2页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起源久远,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活化石”之称。银杏树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其果实和叶子均具有很高的日常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其优美独特的外形、高贵典雅的气质、刚正不屈的品格更是...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起源久远,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活化石”之称。银杏树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其果实和叶子均具有很高的日常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其优美独特的外形、高贵典雅的气质、刚正不屈的品格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见证。盘根错节几经秋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因处于嵩山起脉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洛阳市 白果树 熊耳 高贵典雅 中华民族精神 外方山 伏牛
原文传递
An explosive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across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west Kunlun Mts. and Tarim Basin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秋生 高锐 +7 位作者 卢德源 李敬卫 范景义 张之英 刘文 李英康 闫全人 李德兴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7期666-672,共7页
The explosive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across 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the west Kunlun Mts. to the Tarim Basin revealed the complex deep structure formed by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 The explosive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across 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the west Kunlun Mts. to the Tarim Basin revealed the complex deep structure formed by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profile shows that the attitude of the Moho is in agreement with that of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whole crust dips as a thick slate southwards with an angle from 5° to 7°. Meanwhile, the Moho depth increases from 40 km to 57 km within a distance of 150 km in the southern Tarim region, depicting the subduction of the crust of this region towards the west Kunlun Mts. The crust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west Kunlun Mts. shows an evident compressed and shortened feature, that is, the basement is uplifted, the interface dips northwards and the Moho rises abruptly to become flat, so that the lower crust is as thick as 2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seismic sounding Tarim Basin west Kunlun Mts crust structure Moho interfa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