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宇萌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年第5期46-47,共2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它并不像基督教在传入之初就有自己一定的体系,而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儒家、道家的影响,并时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斗争与反斗争中,逐步走上了儒释道相融合的道路,慢慢地中国化、民族化、... 佛教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它并不像基督教在传入之初就有自己一定的体系,而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儒家、道家的影响,并时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斗争与反斗争中,逐步走上了儒释道相融合的道路,慢慢地中国化、民族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佛教 中国文化 融合
下载PDF
浅谈佛教外来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磊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6期36-37,共2页
汉语外来词中有很多佛教外来词。本文在讨论外来词与佛教词语的基础上,以《慧琳音义》为例分析佛教外来词,对佛教外来词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外来 佛教词语 佛教外来 《慧琳音义》
下载PDF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佛教外来词——以回鹘文《弥勒会见记》为例
3
作者 郑玲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2-76,共5页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一部以弥勒生平事迹为叙事线索的佛教说唱剧本。本文选取哈密本前三品中的佛教外来词,依照外来词的处理方式将其划分为音译外来词和意译外来词两大类,进而探讨受民族融合、外来宗教的传入等因素影响下外来词的回...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一部以弥勒生平事迹为叙事线索的佛教说唱剧本。本文选取哈密本前三品中的佛教外来词,依照外来词的处理方式将其划分为音译外来词和意译外来词两大类,进而探讨受民族融合、外来宗教的传入等因素影响下外来词的回鹘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会见记》 语言接触 佛教外来 回鹘语化
下载PDF
诸神的兼容与佛教的中国化——敦煌西魏时期佛教艺术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同庆 《美育学刊》 2015年第2期22-29,共8页
在敦煌西魏时期的佛教洞窟中,既有来自印度的纯属佛教内容的图像,也出现了大量我国本土传统神话中的各种图像,并且充分体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敦煌艺术 西魏时期 外来佛教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唐代佛教音乐形态的实践探索
5
作者 陈晓宇 《民族音乐》 2021年第3期4-6,共3页
佛教音乐在中国的流传已是逐步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唐代时期的繁荣昌盛,使得佛教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融与发展。佛教音乐在融合中国民间说唱音乐后的发展,让其中国特色彰显得更加浓烈,正是在外来佛教音乐不断融合唐代本土文化的过程中。
关键词 唐代佛教 佛教文化 佛教音乐 中国本土文化 实践探索 音乐形态 外来佛教 相融合
下载PDF
魏晋时期佛语外来词汉化研究
6
作者 朱文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年第11期87-87,共1页
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历久弥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汉语能够不断的引进吸收外来词汇来丰富与发展自己。其中对汉语影响最大的当属魏晋时期佛教及其外来词的传入。
关键词 魏晋时期 佛教外来 汉化过程
下载PDF
汉至南北朝汉译佛典中的“形相”审美观念
7
作者 田淑晶 《中国美学》 2023年第2期135-147,共13页
佛教分中外,汉译佛典是史上外来佛教观念的重要载体。汉至南北朝时期汉译佛典中的形相可分为世界之相、人之相和美术之相。关于世界形相审美,观念和实践当中皆否弃审美活动,但美本身并没有被否定,对世俗世界美物美相的否定和对理想世界... 佛教分中外,汉译佛典是史上外来佛教观念的重要载体。汉至南北朝时期汉译佛典中的形相可分为世界之相、人之相和美术之相。关于世界形相审美,观念和实践当中皆否弃审美活动,但美本身并没有被否定,对世俗世界美物美相的否定和对理想世界美物美相的描述中隐含着外来的佛教审美观念;关于人之形相审美,审美活动积极而活跃,佛为主要的审美对象,代表着最高的美,其身相描述中隐含着异域佛教关于人之形相的理想审美;在美术形相审美方面,本体论层次、信仰层次各有不同甚至相悖的审美崇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至南北朝 汉译佛典 形相审美 外来佛教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