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叶贞志 李月凤 +1 位作者 卢光进 韩玉昆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NICU的7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家属同意使用外源性PS替代治疗的NRDS患儿31例为观察组,按常规方法气管内滴入外源性PS;随机选择同期家属不...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NICU的7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家属同意使用外源性PS替代治疗的NRDS患儿31例为观察组,按常规方法气管内滴入外源性PS;随机选择同期家属不同意使用PS的39例NRDS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气变化、X线胸片改变、呼吸机参数、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给予PS治疗后,PaO2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但pH和PaCO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呼吸机吸气峰压(P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机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胸片恢复正常率较对照组高(P<0.05)。而治疗期间两组合并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外源性PS治疗可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部气体交换和氧合,降低呼吸机吸气峰压和缩短上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源表面活性物质 疗效分析 NRDS 上机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部气体交换 替代治疗 住院时间 吸气峰压 对照组 气管内滴入 呼吸机参数 PaCO2 观察组 显著 研究对象 NICU 方法选择 常规方法 血气变化
下载PDF
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邱如新 刘欣 +6 位作者 王加莉 蔡成 曾军安 刘汉楚 程锐 李占魁 刘敬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中国5家医院的208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在入院时根据家长意愿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81例)和珂立苏治疗+常规治疗(珂立苏组,127例),比... 目的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中国5家医院的208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在入院时根据家长意愿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81例)和珂立苏治疗+常规治疗(珂立苏组,127例),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对氧的依赖程度、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肺脏超声表现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入院时珂立苏组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h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和氧合状态均得到改善,且珂立苏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补充珂立苏后4~6h,患儿肺部实变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珂立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而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均良好。结论珂立苏治疗能显著改善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氧合状态,减轻肺实变程度,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表面活性物质 珂立苏 多中心研究 新生儿
下载PDF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钱文亚 谢晓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6-479,共4页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已较多,且疗效确定。但是关于给药剂量、给药时机及给药方式上仍存在争议。文章综述了近3年来国内外有关PS在NRDS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制定诊治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外源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替代治疗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蒋志红 殷其改 陆世娟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2141-214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给予BiPAP联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48 h后的平均气道压力(MAP)、呼气末正压(PEE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SaO2)及Th细胞、Ts细胞、B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75.00%(30/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2组治疗前MAP、PEEP、PaO2、PaCO2及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AP、PEEP、PaCO2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aO2、SaO2均明显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MAP、PEEP、PaO2、PaCO2及SaO2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Th细胞、Ts细胞、B细胞及NK细胞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细胞、NK细胞测定值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Th细胞、Ts细胞测定值均大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B细胞、NK细胞测定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h细胞、Ts细胞测定值均大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1,P=0.396)。结论BiPAP联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肺部功能和血气指标,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双水平正压通气 外源表面活性物质 治疗结果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5
作者 宋宏梅 《大医生》 2020年第7期127-128,共2页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是由于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引起肺泡萎陷、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表现,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发现猪肺PS和牛肺PS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是由于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引起肺泡萎陷、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表现,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发现猪肺PS和牛肺PS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例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韩洁 叶泽慧 杨洋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例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患儿意外吸入油性稀释液体后出现咳嗽、气促进行性加重,...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例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患儿意外吸入油性稀释液体后出现咳嗽、气促进行性加重,血氧饱和度降低,血炎症指标增高,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见双肺多发性病变,确诊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后及时予以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并首次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支气管镜注入治疗,同时予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抗感染、糖皮质激素雾化等治疗。治疗后,患儿咳嗽、气促、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短期内明显好转。结论:儿童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早期应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临床疗效好,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源脂质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经支气管镜泡灌洗术 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杨彩平 肖秋江 王麒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共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猪肺磷...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共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症状(呼吸困难、紫绀)消失及机械通气时间,用药前与用药24、48 h时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氧合指数(OI)],用药前与用药3、7 d时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呼吸困难、紫绀消失明显早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用药24、48 h时,2组PaO_(2)、OI较治疗前上升,PaCO_(2)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上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pH值用药后逐渐升高(P<0.05或P<0.01),但组间pH值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7 d时,2组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入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肯定,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改善血气与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布地奈德 表面活性物质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极早产儿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近期临床结局研究
8
作者 罗翠仪 金青 +4 位作者 蔡志勇 刘进娣 朱敏 贾丽娅 朱跟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57-63,共7页
目的评估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IST)对极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分娩、实施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且首剂给药方式为MIST的183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 目的评估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IST)对极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分娩、实施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且首剂给药方式为MIST的183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二剂PS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重复MIST组(rMIST组,n=112)和气管插管组(ETT组,n=71)。分析比较两组极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及相关预后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IST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rMIST组患儿第二剂PS前最高吸入氧浓度(FiO 2)低于ETT组,首剂与第二剂PS应用间隔时间长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9、4.115,P<0.05);rMIST组机械通气比率、通气时间和BPD发生率低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4.825、1.599、4.54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MIST为BPD发生的保护因素,使用机械通气和通气时间较长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及95%CI分别为0.863(0.162~0.913)、2.002(1.114~4.116)、2.058(1.011~5.026)。结论对极早产儿重复实施MIST,可降低其机械通气的比率,可能会降低其BP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支气管发育不良 早产儿 临床结局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及其对动脉血气、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郭霄宇 唐成和 +1 位作者 王青霞 郭佳慧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头孢噻肟钠的效果及其对氧合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头孢噻肟钠,研... 目的: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头孢噻肟钠的效果及其对氧合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头孢噻肟钠,研究组55例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动脉血气、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4.55%>81.82%)(P<0.05);研究组呼吸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低(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均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升高或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在治疗1周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头孢噻肟钠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气水平,下调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头孢噻肟钠 新生儿感染 动脉血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10
作者 周艳菊 冯娟 梁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4...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合并RDS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试验组采用NIPPV联合LISA治疗,对比两组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后6h的血气分析指标、操作中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注入PS后6h,试验组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操作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气管插管率、再次使用PS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IPPV联合LISA技术能够改善RDS早产儿的血气指标,减少操作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侵入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下载PDF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射对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樊晓艳 薛梅 胡毓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注射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MAS患儿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外源性PS进行治...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注射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MAS患儿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外源性PS进行治疗,PS 70 mg/kg,气管内注射。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后24 h(T1)、治疗后48 h(T2)观察呼吸机参数,包括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 O2/Fi O2),同时应用ELISA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清中IL-8和IL-10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同组T0时比较,T1、T2时两组OI均降低,a/APO2、Pa O2/Fi O2均升高(P均<0.05),T1、T2时同组内各指标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T2时研究组OI降低,a/APO2、Pa O2/Fi O2升高(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P-A、SP-D、VEGF、IL-10均升高,IL-8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EGF、IL-8水平降低,其他指标升高(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外源性PS气管内注射可改善MAS患儿氧合功能、缩短治疗时间,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和VEGF水平及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外源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内注射 新生儿
下载PDF
烟雾吸入伤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损害机理及肺灌洗和外源性PS替代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尔凡 杨宗城 黎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6-356,共1页
烟雾吸入伤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损害机理及肺灌洗和外源性PS替代治疗的实验研究Anexperimentalstudyonthemechanismsofpulmonarysurfactantsys┐temimp... 烟雾吸入伤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损害机理及肺灌洗和外源性PS替代治疗的实验研究Anexperimentalstudyonthemechanismsofpulmonarysurfactantsys┐temimpairment,andthet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吸入 表面活性物质 灌洗 替代治疗
下载PDF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海娟 杨梅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足月新生儿 外源表面活性物质 剖宫产儿 治疗 临床表现 发生机理 剖宫产率
原文传递
应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小儿肺损伤的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及明 杨艳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18-620,共3页
关键词 外源表面活性物质 治疗 损伤 儿童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瑶凡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患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病因将其分为内源性组(n=28)和外源性组(n=28)。所有...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内/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患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病因将其分为内源性组(n=28)和外源性组(n=28)。所有患儿均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顺应性和氧合指数以及各项治疗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肺顺应性数值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24、48 h后以及拔管前,外源性组肺顺应性数值及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内源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源性组机械通气、氧疗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内源性组,并发症和病死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内源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效果要好于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内源 外源 损伤
下载PDF
布地奈德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作用分析
16
作者 梁和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51-0054,共4页
探讨分析在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时,将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配合治疗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式:选用我院2018.12.1至2024.01.31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进行分组,记录... 探讨分析在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时,将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配合治疗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式:选用我院2018.12.1至2024.01.31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进行分组,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治疗人员单纯给予患者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后评价患儿的疗效与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案相比于单独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能够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并且更有效地改善肺功能。本次研究的结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暂停 治疗方式 布地奈德 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配合治疗 临床评价 抗炎
下载PDF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在ARDS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月明 《中国处方药》 2004年第2期11-16,共6页
每一个人都渴望健康!每一个人都渴望自然地呼吸!而这些都建立在每一叶健康的肺,每一个健康的细胞上。在这个早春到来之际,让我们都来关心那一叶叶健康的肺,一个个自由的细胞。且看我们的临床医生、专家们怎样各显身手,把急性呼吸窘迫综... 每一个人都渴望健康!每一个人都渴望自然地呼吸!而这些都建立在每一叶健康的肺,每一个健康的细胞上。在这个早春到来之际,让我们都来关心那一叶叶健康的肺,一个个自由的细胞。且看我们的临床医生、专家们怎样各显身手,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一一戬除。让我们自然地呼吸,细细地呼吸,均匀地呼吸,纯净的呼吸——深深地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表面活性物质 ARDS 治疗 损伤 ALI 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下载PDF
肺灌洗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烟雾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杨子明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8年第2期15-15,共1页
据《中华外科杂志》1997年12月35卷第12期报道 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谢尔凡等,为探讨肺灌洗与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治疗严重烟雾吸入伤后内源性PS功能障碍和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
关键词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烟雾吸入损伤 灌洗 烟雾吸入伤 呼吸衰竭 实验研究 机械通气 一氧化碳中毒 张力特 水量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度肺透明膜病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治疗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郏琴 孙建华 +1 位作者 杨庆南 朱建幸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了解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 对重症肺透明膜病上呼吸机治疗儿生后 12~ 2 4h内气管内给药 ,比较用药前后临床表现、肺部X线、血气分析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结果  32例中 30例给药后即刻症... 目的 了解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 对重症肺透明膜病上呼吸机治疗儿生后 12~ 2 4h内气管内给药 ,比较用药前后临床表现、肺部X线、血气分析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结果  32例中 30例给药后即刻症状、体征改善 ,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好转 ;2 1例给药 3d内肺部X线明显改善。结论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对重症肺透明膜病有肯定疗效 ,对改善氧合和肺部病变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透明膜病 表面活性物质 替代治疗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前后咽鼓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马兆鑫 陈旭辉 +3 位作者 李明 黄平 曹奕 蔡建峰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5-447,I004,共4页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 ,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采用灭活的肺炎链球菌鼓室内注射 ,建立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 ,鼓室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 1周后检测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 ,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采用灭活的肺炎链球菌鼓室内注射 ,建立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 ,鼓室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 1周后检测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反应阈的变化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后咽鼓管黏膜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豚鼠鼓室内注射灭活肺炎链球菌悬浮液 5d后 :鼓室积液 ,鼓膜浑浊 ,光锥消失 ,ABR平均 ( x±s)反应阈由正常对照组的 (14 0± 3 1)dB提高至 (45 0± 5 7)dB ;豚鼠咽鼓管黏膜层增厚 ,黏膜面有无结构的红染物覆盖 ,纤毛排列紊乱。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1周后 :鼓室积液减少或消失 ,ABR平均反应阈由 (45 0± 5 7)dB降低为(2 3 5± 6 3)dB。t检验分析 ,造模组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反应阈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豚鼠咽鼓管黏膜层变薄 ,纤毛排列较整齐 ,朝向鼻咽侧。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治疗 豚鼠 分泌中耳炎 前后咽鼓管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