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外源碳酸钙和温度对黄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娜
李瑞东
+3 位作者
王小利
段建军
郑钦文
李明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8-245,共8页
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添加碳酸钙对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以贵州典型黄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设置6个处理(培养温度分别为15,25,35℃下添加碳酸钙和不添加碳酸钙),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碳酸钙添加对土壤活性...
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添加碳酸钙对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以贵州典型黄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设置6个处理(培养温度分别为15,25,35℃下添加碳酸钙和不添加碳酸钙),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碳酸钙添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揭示外源碳在土壤活性碳库中的分配规律,以期为贵州典型黄壤有机碳固存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温度下添加碳酸钙显著增加土壤DOC和MBC含量(p<0.01),添加碳酸钙各处理土壤DOC含量在培养第5天均达到最大值,相较于不添加碳酸钙处理,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DOC含量在15,25,35℃下分别显著提高83.41%,80.37%,90.41%;添加碳酸钙处理温度对土壤DOC、MBC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培养的第15,60天,土壤DOC和MBC含量均在不同温度下达到显著性差异,土壤DOC含量大小依次为35,15,25℃,土壤MBC含量多少依次为15,25,35℃。同位素标记发现,在培养第1和第5天,^(13)C-DOC,^(13)C-MBC含量在15,25,35℃下达到峰值,且^(13)C-DOC对土壤总DOC贡献率分别为16.85%,21.20%和15.22%,^(13)C-MBC对土壤总MBC的贡献率分别11.95%,10.49%和17.18%。添加碳酸钙各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pH。高通量测序发现,在培养第60天,外源碳酸钙输入对细菌群落组成相对丰度及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但对真菌群落组成影响较小。添加碳酸钙处理提高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绿弯菌门相对丰度。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与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呈显著正相关,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子囊菌门(Ascomycota)呈显著负相关;绿弯菌门与土壤DOC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门与土壤MBC、^(13)C-DOC及担子菌门与DOC、^(13)C-MBC、^(13)C-DOC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外源碳酸钙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大于温度,外源碳酸钙增加土壤pH、DOC和MBC含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丰度。因此,碳酸钙添加是黄壤有机碳固存和改良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碳酸钙
温度
活性有机碳组分
微生物群落组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碳酸钙和温度对黄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娜
李瑞东
王小利
段建军
郑钦文
李明瑞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州大学烟草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8-24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160)。
文摘
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添加碳酸钙对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以贵州典型黄壤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设置6个处理(培养温度分别为15,25,35℃下添加碳酸钙和不添加碳酸钙),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碳酸钙添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揭示外源碳在土壤活性碳库中的分配规律,以期为贵州典型黄壤有机碳固存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温度下添加碳酸钙显著增加土壤DOC和MBC含量(p<0.01),添加碳酸钙各处理土壤DOC含量在培养第5天均达到最大值,相较于不添加碳酸钙处理,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DOC含量在15,25,35℃下分别显著提高83.41%,80.37%,90.41%;添加碳酸钙处理温度对土壤DOC、MBC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培养的第15,60天,土壤DOC和MBC含量均在不同温度下达到显著性差异,土壤DOC含量大小依次为35,15,25℃,土壤MBC含量多少依次为15,25,35℃。同位素标记发现,在培养第1和第5天,^(13)C-DOC,^(13)C-MBC含量在15,25,35℃下达到峰值,且^(13)C-DOC对土壤总DOC贡献率分别为16.85%,21.20%和15.22%,^(13)C-MBC对土壤总MBC的贡献率分别11.95%,10.49%和17.18%。添加碳酸钙各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pH。高通量测序发现,在培养第60天,外源碳酸钙输入对细菌群落组成相对丰度及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但对真菌群落组成影响较小。添加碳酸钙处理提高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绿弯菌门相对丰度。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与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呈显著正相关,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子囊菌门(Ascomycota)呈显著负相关;绿弯菌门与土壤DOC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门与土壤MBC、^(13)C-DOC及担子菌门与DOC、^(13)C-MBC、^(13)C-DOC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外源碳酸钙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大于温度,外源碳酸钙增加土壤pH、DOC和MBC含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丰度。因此,碳酸钙添加是黄壤有机碳固存和改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外源碳酸钙
温度
活性有机碳组分
微生物群落组成
Keywords
exogenous calcium carbonate
temperature
active organic carbon component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外源碳酸钙和温度对黄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赵娜
李瑞东
王小利
段建军
郑钦文
李明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