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旅游视域的区域旅游预警系统研究以“外滩踩踏事件”为背景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玲 翁畅平 汪惠萍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5年第7期890-892,共3页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表明我国智慧旅游建设亟需深入。针对传统旅游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由时间、空间、主客体三方面指标的大数据构成智慧旅游预警指标系统,创建由预警指标系统、智能服务系统、智能干预系统、智能处置系统构成的智慧旅...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表明我国智慧旅游建设亟需深入。针对传统旅游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由时间、空间、主客体三方面指标的大数据构成智慧旅游预警指标系统,创建由预警指标系统、智能服务系统、智能干预系统、智能处置系统构成的智慧旅游预警系统运行模型,提出支持该系统运行的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滩踩踏事件 智慧旅游 旅游预警系统
下载PDF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网络谣言消解机制——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2
作者 罗雪 《新闻世界》 2015年第7期275-276,共2页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在这起事件中,官方消息尚未发布之时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出谣言并广泛传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防治网络谣言的传播,使网络谣言得到及时的消解是当前网络谣言研究...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在这起事件中,官方消息尚未发布之时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出谣言并广泛传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防治网络谣言的传播,使网络谣言得到及时的消解是当前网络谣言研究的重要目的和主要方向。本文以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从媒体、受众、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如何防治网络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网络谣言 突发事件
下载PDF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微博传播——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艺雯 《新闻世界》 2015年第9期105-106,共2页
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对该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进行分析,梳理事件反映出的微博舆论传播规律。通过对该事件的研究探寻大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规律的同时,也为此类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外滩踩踏事件 微博 舆论传播
下载PDF
关于报纸热点新闻报道的几点认识——以对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骁 《新闻世界》 2015年第7期281-282,共2页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时效决定命运"的时代,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场"新闻时效性"竞争中不占优势,所以必须另寻生存之道,做好深度报道被其视作"救命稻草"。"热点新闻报道"则为其做好...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时效决定命运"的时代,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场"新闻时效性"竞争中不占优势,所以必须另寻生存之道,做好深度报道被其视作"救命稻草"。"热点新闻报道"则为其做好深度报道提供了首选,所以"如何做好热点新闻报道"成为报纸媒体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前段时间报纸媒体对"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分析,找出些许共性,希望可以提供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报道 外滩踩踏事件 认识
下载PDF
基于SNA的公共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网络结构分析——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力元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3期245-259,共15页
本文采用定性话语分析法和定量社会网络分析法,将新浪微博作为唯一平台,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从点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入手,得出官方媒体、政府、名人大V、公众四种角色在此事中分别发挥着议程设置、辟谣澄清、构... 本文采用定性话语分析法和定量社会网络分析法,将新浪微博作为唯一平台,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从点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入手,得出官方媒体、政府、名人大V、公众四种角色在此事中分别发挥着议程设置、辟谣澄清、构建桥梁、声援的作用,四者相互博弈,共同推动微博舆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微博舆情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媒体角色分析
6
作者 曹妮娜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8期53-54,共2页
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发生的踩踏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新闻媒体对其展开了全方位的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事件中新闻媒体角色的分析,对日后新闻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报道工作总结经验,提供思路。
关键词 公共突发事件 外滩踩踏事件 新闻媒体 角色分析
下载PDF
突发性事件在网络媒体中的框架分析——以人民网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付慧婕 《传播与版权》 2015年第6期167-169,共3页
近年来突发性事件频发,引起了广大媒体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网络媒体作为政府在突发性事件中应急和引导舆论的重要渠道,其报道策略及框架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感知和心理。本文基于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领域,以人民网外滩踩踏事件为例,采用内... 近年来突发性事件频发,引起了广大媒体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网络媒体作为政府在突发性事件中应急和引导舆论的重要渠道,其报道策略及框架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感知和心理。本文基于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领域,以人民网外滩踩踏事件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时间、消息来源、新闻来源、报道角度和报道基调等类目考察网络媒体的报道框架,浅析突发性事件中网络媒体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滩踩踏事件 突发性事件 人民网
下载PDF
突发公共性事件的报道框架解读——以《新民晚报》“外滩踩踏事件”报道为例
8
作者 周毅玮 《新闻世界》 2015年第5期184-186,共3页
发生在2015年新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引起各界关注,本文采用个案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新民晚报》该事件的报道议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报纸的报道议程和报道主题等,探究《新民晚报》此次报道工作的效用。
关键词 文本分析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新民晚报》 报道框架
下载PDF
大陆英文报纸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功能研究——以《中国日报》“外滩踩踏事件”报道为例
9
作者 韦汀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11期207-211,共5页
本文选取《中国日报》2015年1月1日至2月1日期间所有有关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传递信息和舆论监督是以《中国日报》为代表的大陆英文报纸的两个基本传播功能;而在多元化观点的呈现中宣传整合、制造共识,最终达... 本文选取《中国日报》2015年1月1日至2月1日期间所有有关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传递信息和舆论监督是以《中国日报》为代表的大陆英文报纸的两个基本传播功能;而在多元化观点的呈现中宣传整合、制造共识,最终达到传递国家意识形态、塑造国家形象、引导国际舆论环境的目的,是以《中国日报》为代表的大陆英文报纸另一重要的传播功能,这也是由大陆英文报纸在国家对外宣传事业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日报》 外滩踩踏事件 传播功能
下载PDF
外滩踩踏事件的另一种反思
10
作者 谢宝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0,共1页
2011年至2014年已连续成功举办3次的上海外滩灯光秀因政府担心人潮过密会发生意外而于2015年迎新之际停办,停办后却意外发生了上海外滩重大踩踏事件。
关键词 外滩踩踏事件 上海市 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
原文传递
外滩踩踏事件报道引发的新闻伦理讨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健 张国良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2,共4页
2014年岁末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引发了一场公众、媒体人、学界等多方关于新闻伦理的论争与讨论,主要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展开,话题深入多个领域。本文对参与其中的各方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论争... 2014年岁末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引发了一场公众、媒体人、学界等多方关于新闻伦理的论争与讨论,主要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展开,话题深入多个领域。本文对参与其中的各方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论争焦点、讨论话题的延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评述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滩踩踏事件 新闻伦理 新闻专业主义 知情权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人群踩踏动力学ABM仿真:以“外滩”事件为蓝本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鹏 李蒙迪 陈典涵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2期1-26,共26页
公共场所踩踏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宏观结构视角对此的解读出现乏力。基于社会物理学研究群体踩踏行为,通过微观行动揭示踩踏这一宏观涌现的成因机制、动态演化与系统稳态。重点考察何种微观个体Agents行为机制导致群体踩踏“涌现”,以上... 公共场所踩踏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宏观结构视角对此的解读出现乏力。基于社会物理学研究群体踩踏行为,通过微观行动揭示踩踏这一宏观涌现的成因机制、动态演化与系统稳态。重点考察何种微观个体Agents行为机制导致群体踩踏“涌现”,以上海外滩事件为蓝本,采用微观粒子运动碰撞建模。使用Netlogo软件,复现群体踩踏的酝酿、拥挤、踩踏、疏散的全过程。探索疏散方式、人群密度、感知半径等因素对踩踏结果与稳态时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有规则疏散与无规则逃散死伤率均呈“S型”曲线。有规则疏散较早出现死伤,最终水平低。无规则疏散则较晚才出现死伤。这凸显日常应急演练重要性。第二,人群密度影响疏散效果。超过现场安全容量时伤亡率急剧上升,凸显人群密度预警、流量管控、区域隔断的必要性。第三,感知半径R对死亡率存在影响峰值。R较小,死亡率在低位徘徊;R增加,死亡率激增,直到峰值;R继续增长,死亡率开始下降。受伤率而言,R效应存在S型曲线特征:R很低,受伤率低位徘徊;R增加,则开始激增,但无峰值;当R>17或18,进入S曲线缓慢增长阶段。第四,R=7与R=8之间求解最优感知半径。基于细分仿真法,求解R=7.4。现实中,感知半径R表征能见度、出口标志亮度、指示牌多寡、疏导喊话力度等。应按照最优感知半径布置公共安全应急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碰撞 群体 ABM仿真 外滩踩踏事件 应急管理 生存半径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灾害管理的机制创新研究——以“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为例
13
作者 刘林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9-23,31,共6页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和规模增长显著,各种城市灾害及公共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更是牵动着大城市的神经,可见提升城市灾害管理以适应当前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的态势,保证城市可...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和规模增长显著,各种城市灾害及公共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更是牵动着大城市的神经,可见提升城市灾害管理以适应当前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的态势,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深入分析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城市灾害管理,除了要注重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构建科学的灾害预警系统以及联动机制外,还要建立法治保障机制以及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才能保障城市安全有序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灾害 “5W1H”理论模式 机制创新 外滩拥挤事件
下载PDF
大型集会的人群监测与态势预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思文 卞阳东 +1 位作者 胡风 王潮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17年第12期31-39,共9页
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提出大型集会人群监测与人流态势分析急需解决的问题:人群统计及景区内部的人流密度、流向和流速分析,以及大型集会内部局部区域人流走走停停和对冲等异动的判断,分析当前三大类主要技术手段存在的先天性缺陷。... 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提出大型集会人群监测与人流态势分析急需解决的问题:人群统计及景区内部的人流密度、流向和流速分析,以及大型集会内部局部区域人流走走停停和对冲等异动的判断,分析当前三大类主要技术手段存在的先天性缺陷。基于手机信令与基站拜访位置寄存器提出相应的算法和对策建议,为未来各类大型集会对人流态势研判和预警、应急响应和疏导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监测 态势预警 拜访位置寄存器 外滩踩踏事件 大型集会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发言时效性研究
15
作者 马雪红 《新闻传播》 2015年第10期35-36,共2页
面对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作为政治属性与信息服务属性并存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言的时效性既是职责的本质要求又是现实的客观需要,但目前我国新闻发布的时效性较差,往往延后十几小时甚至一两天官方才举办新闻发布会,这十分不利... 面对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作为政治属性与信息服务属性并存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言的时效性既是职责的本质要求又是现实的客观需要,但目前我国新闻发布的时效性较差,往往延后十几小时甚至一两天官方才举办新闻发布会,这十分不利于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时效性的落后是新闻发言人的尴尬,时效性的保障应源于制度的健全。本文以2015年4月2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新闻发布会为例,通过对上海市政府的应对措施:快速的信息收集系统、联合发布模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力地体现了制度的健全是提升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言时效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新闻发言人 时效性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下载PDF
脱我旧时裳 著我战时袍——长征医院专业技术聘用人员援鄂抗“疫”纪实
16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在长征医院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和军人一样,聆听着吕士才的故事成长,经历着抗震救灾、抢救外滩踩踏事件伤员等急难险重任务洗礼……他们不是军人,却有着军人的血性和担当,他们不着制服,却用白衣当铠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专业技... 在长征医院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和军人一样,聆听着吕士才的故事成长,经历着抗震救灾、抢救外滩踩踏事件伤员等急难险重任务洗礼……他们不是军人,却有着军人的血性和担当,他们不着制服,却用白衣当铠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专业技术聘用人员。大年三十,支援武汉抗击疫情战斗的集结号紧急吹响。医院聘用人员没有丝毫犹豫,几小时内从四面八方集结上海,一封封请战书纷至沓来,全部做好战斗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聘用人员 长征医院 急难险重任务 外滩踩踏事件 战斗准备 吕士才 抗震救灾 白衣
下载PDF
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
17
作者 朱晓进 《民主》 2021年第12期26-27,共2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场所越来越成为群众聚集、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但是,随着经济业态的不断发展,公共场所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主要原因有:一、政府方面处处设防、防不胜防在节假日,群众出于习惯或者由广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场所越来越成为群众聚集、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但是,随着经济业态的不断发展,公共场所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主要原因有:一、政府方面处处设防、防不胜防在节假日,群众出于习惯或者由广告、谣言误导引发人员聚集时,如果安保力量配备不足,极易发生事故,比如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重大节点多道安检,严重影响效率,如近几年发生了多次高铁安检排长队,至少需要1小时才能进站的问题;机构改革后,原来的消防监管职能被划至地方住建部门,住建部门人员配置少、专业水平薄弱,在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监管上容易出现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场所 消防监管 人员配置 安保力量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消防安全监管 安检 节假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