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外烁风险管理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雷云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7,共4页
道德外烁作为现代社会维护主流道德权威的强大力量,是一种容易招致人际冲突的风险行为。因此,需要对道德外烁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本文介绍了道德外烁风险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并重点梳理了道德外烁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即道德外烁风... 道德外烁作为现代社会维护主流道德权威的强大力量,是一种容易招致人际冲突的风险行为。因此,需要对道德外烁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本文介绍了道德外烁风险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并重点梳理了道德外烁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即道德外烁风险识别、道德外烁风险分析和道德外烁风险应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展开策略:牢固树立道德外烁风险管理意识,以识别道德外烁潜在的风险;提升道德外烁风险评估分析力,以增强道德外烁风险防御力;养成灵活应对实践智慧,以实施不同类型的外烁风险应对方式;建立道德外烁风险预警机制,以对道德外烁风险进行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外烁风险 道德外烁风险管理 道德外烁风险应对
下载PDF
从外烁到内塑:前喻文化背景下教师权威的转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文丽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以前喻文化为主流文化类型的社会里,文化传递的方向越来越体现为长辈向晚辈学习。在这种文化传递模式下,教育的价值取向由复制转向创新,教师权威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由制度因素形成的外烁权威逐渐弱化,由个人的知识、智慧和人格所形... 以前喻文化为主流文化类型的社会里,文化传递的方向越来越体现为长辈向晚辈学习。在这种文化传递模式下,教育的价值取向由复制转向创新,教师权威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由制度因素形成的外烁权威逐渐弱化,由个人的知识、智慧和人格所形成的内塑权威日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喻文化 外烁 内塑 转型
下载PDF
从外烁到内塑——前喻文化背景下教师权威的转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文丽萍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39-141,共3页
以前喻文化为主流文化类型的社会里,社会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教师权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由制度因素形成的外烁权威逐渐向由个人的知识、智慧和人格所形成的内塑权威转型。
关键词 前喻文化 外烁 内塑 转型 知识 教育智慧 人格
下载PDF
评道德建构的外烁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廖昌荫 《柳州师专学报》 1999年第2期85-90,共6页
外烁论把德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烁过程,导致在道德建构中重道德教育而轻道德修养,忽视甚至抹杀个体的主体性。外烁论的社会根源是封建集权和专制统治,认识根源是教师中心论、环境决定论和灌输论。
关键词 外烁 道德建构 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下载PDF
从外烁学习走向展示性教育教学的探究与启示
5
作者 陈国荣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1年第3期27-31,共5页
对人类个体成长、教育、学习的实质是外在诱启结果还是内在的展现过程的不同回答,不仅从实质上决定着从事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动力、路径和效果,也决定着作为学习者的行为的目标、动力源泉和最终结果。本文以新的视角,转变传统理念... 对人类个体成长、教育、学习的实质是外在诱启结果还是内在的展现过程的不同回答,不仅从实质上决定着从事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动力、路径和效果,也决定着作为学习者的行为的目标、动力源泉和最终结果。本文以新的视角,转变传统理念,从个体萌芽、成长的规律来思考展示性教育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烁学习 展示性教育教学 探究与启示
下载PDF
大学生KAQ内化与外烁阻碍因素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先锋 吴永根 《大学教育科学》 2002年第S1期14-16,共3页
分析了在大学生 KAQ内化与外烁过程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 ,认为这些阻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KAQ 内化与外烁 阻碍因素
下载PDF
化解外烁困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觉内塑 被引量:5
7
作者 朱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大学生网络行为是大学生与网络交织的产物,烙下了网络与时代的深深印痕。它既具有人类社会行为的共性,又与线下现实行为有显著差异。网络监管技术和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不良舆论氛围、意识形态交锋、网络垃圾泛滥、网络游戏暴力内容等... 大学生网络行为是大学生与网络交织的产物,烙下了网络与时代的深深印痕。它既具有人类社会行为的共性,又与线下现实行为有显著差异。网络监管技术和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不良舆论氛围、意识形态交锋、网络垃圾泛滥、网络游戏暴力内容等外烁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发生。化解大学生网络行为所面临的困境,其约束力不应只源于外烁力量的控制,更应是网络行为的自觉内塑,即增强其网络道德认知,发展其网络道德情感,建立其网络道德意志,培育其网络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烁 内塑 大学生 网络行为
下载PDF
制度德性:为道德外烁提供道德力量
8
作者 宋晔 刘潇 《教育研究与实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个体走向道德外烁需经由从他律到自律、由自律向外烁的两次升华,这不仅体现了个体道德的发展,更反映了社会道德文明的进步。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多数人往往由于道德怯懦选择明哲保身、把道德外烁抛却至荒芜之地。此种道德怯懦表现为个体... 个体走向道德外烁需经由从他律到自律、由自律向外烁的两次升华,这不仅体现了个体道德的发展,更反映了社会道德文明的进步。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多数人往往由于道德怯懦选择明哲保身、把道德外烁抛却至荒芜之地。此种道德怯懦表现为个体习惯性的外烁“逃避”,外烁选择时的“犹豫”以及对外烁后果的“恐惧”。由此,凭借制度德性以营造道德外烁认同的氛围、消解道德外烁选择时的犹豫及分担道德外烁后果的风险,继而为道德外烁提供强大的道德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德性 道德外烁 道德怯懦 道德勇气
原文传递
道德外烁的时代价值及教育策略 被引量:13
9
作者 傅维利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42,共11页
道德外烁力既是现代社会维系主流道德权威的强大力量,也是判断个体道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接受外在要求到学会自律,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完成的第一次升华,而从自律走向道德外烁,是理想道德人应当完成的第二次升华。这次升华... 道德外烁力既是现代社会维系主流道德权威的强大力量,也是判断个体道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接受外在要求到学会自律,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完成的第一次升华,而从自律走向道德外烁,是理想道德人应当完成的第二次升华。这次升华是一个人从道德自律者成长为道德捍卫者的过程。当代中国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改善我国传统文化在处理自律与外烁关系方面的先天不足,形成新的学校德育体系和策略,包括帮助年轻一代确立清晰的主流道德规范;把道德外烁力作为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目标;帮助学生逐渐认同道德外烁的重要价值;努力营造一种以民主和公正为核心特征的团体道德气氛;提升学生道德外烁智慧;科学地评价学生道德外烁的发展水平和构成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道德外烁 时代价值 道德发展 教育策略
原文传递
艾思奇同志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哲学活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佐英 卢国英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1期27-35,共9页
一九三○年前后,艾思奇在昆明家里养病两年,痊愈后便再次东渡日本,考入福岗高等工业学校采矿系。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激于爱国义愤,毅然弃学回国。到昆明后,他原想活动官费赴别的国家留学,事不成,家里也无力支持。他无心眷恋故... 一九三○年前后,艾思奇在昆明家里养病两年,痊愈后便再次东渡日本,考入福岗高等工业学校采矿系。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激于爱国义愤,毅然弃学回国。到昆明后,他原想活动官费赴别的国家留学,事不成,家里也无力支持。他无心眷恋故乡,更不愿在家里过温暖舒适的生活,耽误学业。一九三二年,艾思奇来到笼罩着白色恐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哲学 哲学活动 三十年代 《大众哲学》 抽象作用 《读书生活》 辩证法 外烁
下载PDF
论西方教育理论的人性性格——一种基于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
11
作者 吴元发 《教育科学论坛》 2008年第12期12-14,共3页
本文提出并分析西方教育理论具有人性性格,指出人性论是西方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本文认为人性论与教育理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决定关系。一般地,性恶论者持"外铄说"的教育观,性善论者持"内展说"的教育观。
关键词 人性性格 性善论 性恶论 外烁 内展说
下载PDF
苏联对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的影响——兼论中苏论战的实质
12
作者 郭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1956—1978年是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时期。苏共"二十大"是这次改革的起点,对斯大林的评价影响了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中苏冲突、论战使这次改革偏离了正常的航道。应该看到,中苏冲突、论战含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因素,... 1956—1978年是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时期。苏共"二十大"是这次改革的起点,对斯大林的评价影响了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中苏冲突、论战使这次改革偏离了正常的航道。应该看到,中苏冲突、论战含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因素,认识中苏冲突、论战不能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而应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正确评价苏联对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的影响。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第一次改革为第二次改革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外烁 局部性 中苏论战 国际政治 国家利益
下载PDF
公德行为发生的类型划分及教育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云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68,共5页
公德作为现代社会运作的优先伦理,它对于提升人类整体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公德行为具有底线伦理和较高伦理两个层次。按照"不作为"(遵守)与"有所为"(维护)、主动与被动两个维度进行两两组合,将公德行为划分为四... 公德作为现代社会运作的优先伦理,它对于提升人类整体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公德行为具有底线伦理和较高伦理两个层次。按照"不作为"(遵守)与"有所为"(维护)、主动与被动两个维度进行两两组合,将公德行为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被动遵守型、主动遵守型、被动维护型、主动维护型。当前学校过多地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公德教育方面,而较高层次的公德教育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较为匮乏。为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对公德价值的理解、认同与接受,有效引导其避开"被动遵守型"与"被动维护型"的道德盲区;开展从规范伦理向美德伦理公德观过渡的教育,使"主动维护型"公德行为成为学生自觉的常态化行为;加强心理体认式的公德教育,实现公德知、情、行的统一和谐发展;完善公德实践智慧与能力,实现学生公德发展从自律向外烁阶段递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德行为类型 公德外烁 教育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