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环口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小强 闫天中 +2 位作者 张祥生 石红林 毛向明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环口下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显微镜下外环口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通过术后住院天数、精液质量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119例手术均获成功,... 目的探讨经外环口下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19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显微镜下外环口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通过术后住院天数、精液质量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11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56±0.55)d。所有患者3个月复查时,仅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疼痛和阴囊水肿。术后患者精子密度提高了(22.58±13.79)×106/mL,和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外环口下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 精索静脉曲张 外环口下
下载PDF
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游晓勇 朱小珍 郭勇勇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1期1537-1538,共2页
目的分析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相比,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可明显降低腹股沟斜疝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未明显加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术后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全腹膜疝修补术 腹膜间隙内缩窄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患侧外环口横行小切口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彩军 卢冬敏 +3 位作者 陆冬权 张志杰 李强 魏雪峰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57-157,160,共2页
交通性鞘膜积液是小儿常见疾病,传统手术需切开腹股沟管和外环口,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我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下腹横行小切口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疗效满意,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交通性鞘膜积液,年龄1... 交通性鞘膜积液是小儿常见疾病,传统手术需切开腹股沟管和外环口,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我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下腹横行小切口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疗效满意,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交通性鞘膜积液,年龄1.2~7岁,平均2.0岁;右侧76例,左侧26例,双侧10例。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阴囊肿物,肿物最大直径6 cm,大小随体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性鞘膜积液 阴囊肿 透光试验 小切 先天性鞘膜积液 鞘状突 鞘膜囊 耻骨结节
下载PDF
小横切口下外环口修补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文佳冰 张雁冰 +3 位作者 卢琪 唐湘莲 张甜 文海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比较外环口修补术(实验组)、非外环口修补术(对照组)和其他不符合较大潜在复发风险的腹股沟斜疝患儿(普通组)手术后复发率,探讨外环口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 026例年... 目的比较外环口修补术(实验组)、非外环口修补术(对照组)和其他不符合较大潜在复发风险的腹股沟斜疝患儿(普通组)手术后复发率,探讨外环口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 026例年龄小于4岁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经评估具有较大复发风险的患儿620例,对其中316例行小横切口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外环口修补术(实验组),304例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其余1 406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普通组)。比较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发热、血肿、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斜疝复发率。结果三组在性别、年龄、术后发热、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96.98,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与普通组无差异(P=0.062),而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及普通组长(P<0.05)。在术后复发率方面,实验组、对照组和普通组分别为0.00%、5.00%和0.9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χ~2=42.18,P<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实验组与普通组复发率无差异(χ~2=3.41,P=0.065),而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实验组(χ~2=19.02,P<0.001)与普通组(χ~2=30.44,P<0.001)。结论外环口修补术能显著降低部分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修补 横切 复发率 儿童
下载PDF
小儿腹股沟疝外环口修补问题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衷任平 冯亮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疝 先天性发育畸形 修补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经外环口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武优优 李树峰 徐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233-234,共2页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组织或器官从机体薄弱位置突出到体表的一种病症,以男性患者多见[1]。腹股沟疝可因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引起排尿困难而造成腹腔内压升高所致,也可能是先天性疾病。腹股沟疝是儿科常见疾病,大部分为先天性疾病,且右侧...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组织或器官从机体薄弱位置突出到体表的一种病症,以男性患者多见[1]。腹股沟疝可因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引起排尿困难而造成腹腔内压升高所致,也可能是先天性疾病。腹股沟疝是儿科常见疾病,大部分为先天性疾病,且右侧更为多见。小儿先天性腹股沟疝的形成,是因为在胚胎期,腹膜鞘状突发育未完全闭锁引起的[2]。腹股沟疝患儿若治疗不及时,疝囊会不断增大,使腹股沟沟管缺损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鞘状突 先天性腹股沟疝 先天性疾病 腹腔内压 完全闭锁 儿科常见疾病 排尿困难 慢性咳嗽 斜肌腱膜
下载PDF
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尚文 徐显林 +1 位作者 徐锋 张启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8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 目的:分析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8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2个月后复发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39例,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例、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阴囊水肿2例,对照组出现阴囊水肿3例、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复查患者,研究组复发1例,占2.4%,对照组复发4例,占9.8%;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对患者治疗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中远期复发率降低明显,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纹小切 小儿腹股沟疝 入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沈南 卢旭生 +3 位作者 张伟亮 李佳杰 张翼昊 黄丽君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9期107-108,共2页
探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8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n=550),试验组采取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n=650... 探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8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n=550),试验组采取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n=650),比较2组患儿手术方面的差异,并评价患儿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耗时及出血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腹股沟疝复发率为0.6%低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低于对照组20.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显著,切口长度较小,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患者手术耗时及出血较少,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能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横纹微小切 小儿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治疗巨大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小冠 李永权 +3 位作者 唐彩艳 李胜华 宋海良 李亚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治疗巨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2例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简单抽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完全腹膜外间隙补片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膜外间隙... 目的:探讨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治疗巨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2例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简单抽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完全腹膜外间隙补片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补片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状况、疼痛、氧化应激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同术式疼痛评分与时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与第5天疼痛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总抗氧化能力均降低(P<0.05),两组皮质醇、晚期蛋白氧化产物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联合内环口缩窄治疗巨大腹股沟斜疝疗效更佳、围手术期恢复更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腹膜间隙内缩窄
下载PDF
外环口微小横切口治疗小儿斜疝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郁治年 《甘肃科技纵横》 2013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目的:总结外环口微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永登县人民医院(文中简称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外环口微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 目的:总结外环口微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永登县人民医院(文中简称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外环口微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0 min,住院时间3-6 d,平均4 d;切口疼痛轻微,仅缝合1针,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2月,无复发病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外环口微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隐蔽美观、腹部无瘢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应作为开放手术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疝 微小切 横切 疝囊高位结扎术 微创
下载PDF
外环口微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68例
11
作者 王军 畅朝阳 李瑞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17-317,共1页
小儿鞘膜积液鞘膜突未完全闭合或者未闭合,手术方式以高位结扎鞘膜突为主。我院自2006年6月-2010年4月采用外环口微切口鞘膜突高位结扎治疗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年龄2-6岁,平均3.6岁。交通性鞘... 小儿鞘膜积液鞘膜突未完全闭合或者未闭合,手术方式以高位结扎鞘膜突为主。我院自2006年6月-2010年4月采用外环口微切口鞘膜突高位结扎治疗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年龄2-6岁,平均3.6岁。交通性鞘膜积液42例,睾丸鞘膜积液8例,精索鞘膜积液10例,睾丸精索鞘膜积液8例。单侧66例(左侧18例,右侧50例)双侧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切 小儿 鞘膜积液
下载PDF
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观察
12
作者 钟义均 张尚文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 目的探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1年,观察组优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满意,复发率低,美观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疝 下腹横纹微小切
下载PDF
睾丸切除关闭外环口治疗老年腹股沟疝36例体会
13
作者 江长仁 夏士方 《基层医学论坛》 2003年第10期967-967,共1页
我院自1985年至1998年,13年来用同侧睾丸切除,常规疝囊高位缝扎悬吊,并将腹外斜肌腱膜及联合肌腱做一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关闭外环口,治疗老年性腹股沟斜疝36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弓 斜肌
下载PDF
外环口处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14
作者 张晓辉 叶鹏飞 丁志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总结外环口处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将7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治疗组行外环口处小切口。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由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 目的总结外环口处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将7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治疗组行外环口处小切口。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由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环口处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小切 腹股沟斜疝 疗效
下载PDF
小斜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俊吉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2期258-259,共2页
目的观察小斜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6例疝气患儿,采用外环口小斜切口手术治疗。结果 106例小儿疝气手术切口1 cm~1.3 cm,手术时间15 min~25 min,平均手术时间20 min。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全部患者甲级... 目的观察小斜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6例疝气患儿,采用外环口小斜切口手术治疗。结果 106例小儿疝气手术切口1 cm~1.3 cm,手术时间15 min~25 min,平均手术时间20 min。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全部患者甲级愈合,切口恢复正常,10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小斜切口在治疗小儿疝气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疝气 手术 小斜切 并发症
下载PDF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16
作者 赵美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08年第29期955-956,共2页
腹股沟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是因为胚胎时期形成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与出生后腹内压增高使未闭鞘突扩张而成。如果不做治疗,疝囊可逐渐增大,加重腹股沟管的缺损,且常发生嵌顿成为急症,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般应及早手术。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高位结扎 疝囊 腹股沟管 鞘状突
下载PDF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17
作者 赵卫兵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00-,共1页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小横切
下载PDF
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经验体会
18
作者 邵长彪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4年第6期24-25,共2页
进入90年代以来,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术式已见诸多报道,手术进路有腹股沟、腹腔及腹膜前3种。婴幼儿腹股沟疝的手术切口通常为3-4cm。所谓小切口是指小于2cm的切口(最小为1.2cm)。从1992年1月-2002年8月,我院采用小切口治疗... 进入90年代以来,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术式已见诸多报道,手术进路有腹股沟、腹腔及腹膜前3种。婴幼儿腹股沟疝的手术切口通常为3-4cm。所谓小切口是指小于2cm的切口(最小为1.2cm)。从1992年1月-2002年8月,我院采用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183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 手术进路 手术切 阴囊血肿 腹横筋膜 嵌顿 感染 横切
下载PDF
连续性脾性腺融合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刘雪来 李龙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86-288,共3页
患儿男,1岁,主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年”入院。家长述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左腹股沟区间断性出现“栗子”样大小包块,哭闹时最明显。查体:双侧腹股沟区不对称,左侧饱满,可触及大小约5 cm×2 cm×1 cm的包块,实性,质韧,... 患儿男,1岁,主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年”入院。家长述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左腹股沟区间断性出现“栗子”样大小包块,哭闹时最明显。查体:双侧腹股沟区不对称,左侧饱满,可触及大小约5 cm×2 cm×1 cm的包块,实性,质韧,无触痛,透光试验阴性。可手法还纳入腹,压迫同侧内环口不复出现。外环口增大,可容纳成人示指尖通过,双侧睾丸位于阴囊内,大小位置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正常 双侧睾丸 左侧腹股沟区 双侧腹股沟区 可复性 连续性
下载PDF
精索间叶脂肪肉瘤1例
20
作者 顾玉德 《武警医学》 CAS 1992年第4期37-37,共1页
患者,男,67岁,已婚,农民。1月前左侧腹股沟偶然发现一蚕豆大小的包块,并日渐增大。包块无红、肿、热、痛,站立及活动之后有坠胀不适感。门诊以腹壁疝收入院。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腹壁疝 肺呼吸音 左侧腹股沟 无红 肿瘤切面 皮下 硬膜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