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丹丹 徐明 +1 位作者 杨云礼 张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度占比分别为86.05%和13.95%,显示了担子菌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红菇科和革菌科为优势EMF类群,红菇属和棉革菌属为优势属类群,绒盖牛肝菌属、黏滑菇属、革菌属、蜡蘑属和块菌属5个类群OTU种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麻栎 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 形态学
下载PDF
不同施磷水平下外生菌根真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2
作者 陈婷 陈于 +7 位作者 朱灿灿 王磊彬 赵玉强 王武 章钰晨 朱汤军 王敏 张仕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5,49,共10页
采用盆栽实验,比较了低磷(0.05 mmol·L^(-1))和正常施磷(0.50 mmol·L^(-1))下接种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ies)和豆马勃属菌(Pisolithus sp.)以及未接菌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幼苗... 采用盆栽实验,比较了低磷(0.05 mmol·L^(-1))和正常施磷(0.50 mmol·L^(-1))下接种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ies)和豆马勃属菌(Pisolithus sp.)以及未接菌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幼苗在净光合速率、干质量、营养元素吸收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低磷条件下,土生空团菌和豆马勃属菌的幼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39.9%和35.5%;正常施磷条件下,这2种真菌的幼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1.4%和31.9%。总体上看,缺磷会抑制幼苗光合作用,减少干质量以及叶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接菌处理促进了幼苗光合作用,增加了干质量以及根、茎、叶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低磷条件下,接种豆马勃属菌对幼苗光合作用和干质量增加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接种土生空团菌,接种土生空团菌对幼苗营养元素吸收的提升效果总体优于接种豆马勃属菌。低磷条件下,接菌处理提高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N-乙酰-β-葡萄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且接种豆马勃属菌对土壤酶活性的提升效果优于接种土生空团菌。综合分析认为,外生菌根真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在低磷条件下的磷吸收和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菌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提高磷利用效率和宿主植株干质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外生菌根真菌 施磷水平 生长特性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马尾松和米槠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对宿主的选择性
3
作者 张小慧 谢荣樟 +5 位作者 张锦燕 满家银 孙代珍 邓宗杰 魏丽花 练春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4,共12页
【目的】探究森林土壤中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对宿主的选择性。【方法】采用不同的土壤菌源(马尾松土壤Pinus massoniana soil,PmS和米槠土壤Castanopsis carlesii soil,CcS),分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m)和... 【目的】探究森林土壤中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对宿主的选择性。【方法】采用不同的土壤菌源(马尾松土壤Pinus massoniana soil,PmS和米槠土壤Castanopsis carlesii soil,CcS),分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m)和鳞苞锥(Castanopsis uraiana,Cu)进行接种试验(Pm-PmS、Pm-CcS、Cu-PmS、CuCcS)。培育6个月后,采用ITS进行菌根鉴定,检测并计算不同土壤菌源下马尾松和鳞苞锥根中ECM出现的频率、侵染率、相对丰度、相对频率、丰富度和多样性,并测定苗木生长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米槠土壤pH值、全磷含量、全碳含量、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土壤,且接种苗木后幼苗的地上干重和根长均显著高于马尾松土壤。两种土壤中共检测到19个OTUs的ECMF,分别属于7科和10属,Cenococum geophilum、Rhizopogon boninensis和Tomentella sp.2为两种土壤共有。马尾松林下土壤鉴定到的13种ECMF中,能侵染马尾松的有8种,能侵染鳞苞锥的有6种。米槠林下土壤鉴定到的9种ECMF中,能侵染马尾松的有4种,能侵染鳞苞锥的有7种。C.geophilum和Sebacina sp.2均能与马尾松和鳞苞锥建立共生关系;而Hyaloscyphaceae sp.、Lactarius inconspicuous、Rh.boninensis、Rh.flavidus、Tomentella sp.1、Tomentella sp.3和Tomentellopsis submollis只侵染马尾松;Athelia sp.、Amanita sp.、L.atrofuscus、Russula minor、Russula sp.、Sebacina sp.1、Thelephora sp.1、Thelephora sp.2和Tomentella sp.4只侵染鳞苞锥。马尾松土壤的ECMF丰富度指数(IV)、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高于米槠土壤;但马尾松土壤接种不同宿主植物后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0.14)低于米槠土壤(0.36)。部分ECMF的侵染率与寄主的生理生态指标密切相关。【结论】ECM是经过长期与树种共同进化而建立的共生关系,因此马尾松土壤中的ECMF更倾向于侵染马尾松,而米槠土壤的ECMF更倾向于侵染同为壳斗科的鳞苞锥;马尾松林下土壤的ECMF相对于米槠土壤,对寄主植物选择性的更强。虽然土壤理化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侵染率,但是ECMF的定殖主要受宿主植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鳞苞锥 外生菌根真菌 宿主选择 共进化
下载PDF
增温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旎喆 杨智杰 钟羡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外生菌根(EM)真菌可与2%的维管植物互惠共生,协助植物吸收养分,提高植物抗胁迫能力,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目前大部分研究发现增温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EM真菌的分布、侵染率、探索类型及群落组成等,EM真... 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外生菌根(EM)真菌可与2%的维管植物互惠共生,协助植物吸收养分,提高植物抗胁迫能力,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目前大部分研究发现增温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EM真菌的分布、侵染率、探索类型及群落组成等,EM真菌的改变则可能对寄主植物及土壤碳库产生反馈。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增温对EM真菌影响的研究因区域、树种、增温时长及方式等的不同而出现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今后应加强增温与其他全球变化相关因子的交互实验,同时注重低纬度地区EM真菌以及EM真菌种内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外生菌根真菌 菌根侵染 探索类型 群落组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寒温带地区典型森林类型中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兆云 李敏 +3 位作者 杨勋爵 吕桂芬 牛艳芳 张亚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7,共10页
外生菌根(ECM)真菌可促进宿主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的吸收,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及对环境的适应,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明寒温带地区EC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以及土壤理化因子对真菌群落组成的可能影响机制... 外生菌根(ECM)真菌可促进宿主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的吸收,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及对环境的适应,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明寒温带地区EC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以及土壤理化因子对真菌群落组成的可能影响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平台对大兴安岭4种典型森林类型白桦、樟子松、兴安落叶松和偃松的根围土壤ECM真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典型森林类型根围土壤中共获得167个ECM真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隶属于2个门、4个纲、10个目、24个科、36个属。在门水平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的相对丰度占96.4%,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占3.6%。在属水平上,红菇属(Russula,30.2%)、丝膜菌属(Cortinarius,17.1%)、Piloderma(9.6%)、棉革菌属(Tomentella,7.2%)、丝盖伞属(Inocybe,7.2%)和蜡壳耳属(Sebacina,6.2%)的相对丰度均>5.0%,是该地区的优势ECM真菌类群。不同森林类型的优势ECM真菌在属水平上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理化因子共解释了不同森林类型ECM真菌群落变异的92.4%,其中硝态氮、土壤总氮和土壤pH值对ECM真菌群落组成均有显著影响,解释度分别为60.4%、10.6%和9.5%。研究结果为认识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ECM真菌的群落组成与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群落组成 森林类型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营养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鹏飞 程瑞梅 +6 位作者 肖文发 沈雅飞 曾立雄 王丽君 陈天 张萌 邢红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263-7273,共11页
量化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元素含量对于理解和预测植物养分平衡如何响应大气氮沉降的变化至关重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背景下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营养元素的影响。对马尾松幼苗进行了接种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 量化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元素含量对于理解和预测植物养分平衡如何响应大气氮沉降的变化至关重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背景下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营养元素的影响。对马尾松幼苗进行了接种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与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Sg))以及4种氮素浓度添加:0 kg N hm^(-2)a^(-1)(N0)、正常氮沉降30 kg N hm^(-2)a^(-1)(N30)、中度氮沉降60 kg N hm^(-2)a^(-1)(N60)、重度氮沉降90 kg N hm^(-2)a^(-1)(N90),共12个处理,测定了马尾松地上部和地下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施氮改变了营养元素在马尾松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含量,马尾松幼苗磷(P)、钙(Ca)、铁(Fe)、锰(Mn)等元素均在N60时达到临界值,而当输入的量超过了马尾松对氮的需求时,氮沉降会使马尾松营养元素含量较最适浓度时降低,地上部碳(C)随施氮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N随施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根系和叶片钾(K)、Ca、镁(Mg)均随施氮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施氮也降低了根系C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但在同一施氮浓度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EMF)后能够提高大多数元素的含量,N90时接种厚环乳牛肝菌(Sg)和彩色豆马勃(Pt)的叶片N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12.6%和138.6%,根系N含量分别提高73.1%、71.6%;N60时接种Sg和Pt的植株叶片P含量比不施氮未接种对照分别提高了166.3%、132.9%,根系P含量分别提高了40.8%、38.5%。EMF能够维持植物养分平衡,从而降低高施氮量对植物的影响效果。这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中氮沉降增加下接种EMF可以调节植物元素含量,从而达到更适应环境的元素平衡来促进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外生菌根真菌 马尾松 营养元素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氮浓度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鹏飞 沈雅飞 +4 位作者 王丽君 陈天 张萌 肖文发 程瑞梅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在日益加剧的氮沉降背景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MF)后的生理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氮添加量分别为0、30、60、90 kg N·hm^(-2...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在日益加剧的氮沉降背景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MF)后的生理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氮添加量分别为0、30、60、90 kg N·hm^(-2)·a^(-1))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方法,研究施氮和接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同一施氮浓度下,两种EMF均能促进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接种处理对株高、生长量、叶绿素b、Pn、Gs、Ci、Tr影响极显著,两种EMF在不同的施氮浓度下促生效果不同;(2)在一定的氮沉降范围内,氮素增加仍可以促进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其径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随施氮浓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3)二者交互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光合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株高、生长量和叶绿素b显著增加,说明施氮和接菌均能促进马尾松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的氮沉降下接种EMF可以促进马尾松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提高马尾松的生产力,在未来氮沉降增加的背景下,施氮量增加仍对菌根化马尾松有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外生菌根真菌 马尾松 生长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林龄对马尾松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雪 徐明 +1 位作者 陈进 张健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3,共8页
以黔中地区龙里林场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外生菌根真菌(EMF)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EMF中共鉴定出4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 以黔中地区龙里林场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外生菌根真菌(EMF)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EMF中共鉴定出4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隶属于15科21属,其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占81.11%和18.19%,担子菌门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门,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EMF群落组成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马尾松林EMF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林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单峰型)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特有OTUs高于共有OTUs。其中,马尾松人工林EMF优势属主要为棉革菌属(Tomentella)和红菇属(Russula),而对照(针阔混交林)主要以Piloderma、糙缘线革菌属(Amphinema)、棉革菌属和乳菇属(Lactarius)为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和全磷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马尾松林EMF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黔中地区林龄对马尾松EMF群落组成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地区 马尾松 外生菌根真菌 林龄 多样性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檀桥’板栗幼苗生长、光合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戴伟红 邹锋 +4 位作者 江盈 左荣花 田诗义 殷慧敏 熊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1-321,共11页
【目的】研究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檀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Tanqiao’)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板栗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檀桥’板栗家系苗为材料,采用经课题组前期分离纯化和分子鉴定所获得的中华豆马勃(Pis... 【目的】研究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檀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Tanqiao’)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板栗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檀桥’板栗家系苗为材料,采用经课题组前期分离纯化和分子鉴定所获得的中华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 LY-8)、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 LY-9)、硬皮马勃属未知种1(Scleroderma sp.1,LY-17-2)和未知种2(Scleroderma sp.2,MB)进行接种,比较了接种和未接种‘檀桥’板栗幼苗的菌根侵染率、生长指标(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光合指标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1)接种4个月后,4种外生菌根真菌均能成功侵染‘檀桥’板栗,接种LY-17-2的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真菌,达86.40%。(2)接种4种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檀桥’板栗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和苗木质量指数(SQI)。其中,接种LY-17-2的总生物量显著高于LY-9,达12.61 g/株;接种LY-8的幼苗总根长、表面积、体积、根尖数显著高于接种其他3种真菌的幼苗;接种LY-17-2和LY-8的SQI值(1.44和1.43)显著高于未接种的(0.76)。(3)接种LY-17-2的幼苗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最大,分别是6.51μmol/(m^(2)·s)和9.47μmol/mmol;接种LY-8的幼苗叶片叶绿素总含量显著高于接种其他3种真菌;接种4种菌根真菌均显著促进了‘檀桥’板栗幼苗在根、茎、叶中N、P含量的积累。【结论】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均能扩大幼苗根系,促进植株对养分的积累,提高光合利用率,促进‘檀桥’板栗幼苗的生长。经综合比较,接种LY-8和LY-17-2对‘檀桥’板栗幼苗促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幼苗 外生菌根真菌 光合作用 养分含量
下载PDF
天然林与人工林中锥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超 张盼盼 +2 位作者 庞文博 成圆圆 张桃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7-375,共9页
【目的】揭示泰宁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以泰宁县天然锥栗林与人工锥栗林为采样地,采集锥栗根际土壤和根系样品,检测土壤理化性质,采用菌根学形态描述和分子鉴定对锥栗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类型... 【目的】揭示泰宁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以泰宁县天然锥栗林与人工锥栗林为采样地,采集锥栗根际土壤和根系样品,检测土壤理化性质,采用菌根学形态描述和分子鉴定对锥栗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类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侵染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然林锥栗与人工林锥栗之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锥栗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与含水量显著高于人工林锥栗样地。人工林锥栗与天然林共鉴定到五类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2门3科5属。其中天然林锥栗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的侵染率最高,达到了33.62%;而人工林锥栗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的侵染率最高,为65.61%;此外,乳菇(Lactarius kesiya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 sp.)和红菇属(Russula sp.)也是泰宁地区锥栗的主要外生菌根类群。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全磷、全钾和含水量与菌根侵染率密切相关。【结论】泰宁地区锥栗天然林与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高于人工林。研究结果为今后挖掘锥栗优势外生菌根真菌并应用于锥栗栽培提供重要技术依据,为人工锥栗林地土壤质量恢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外生菌根真菌 真菌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耐盐性比较
11
作者 王文洁 常文可 +1 位作者 冷平生 胡增辉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明盐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耐盐的生理机制,筛选出耐盐性强的外生菌根真菌。【方法】以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3种外生菌根真菌为对象,经不同浓度NaCl(0... 【目的】探明盐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耐盐的生理机制,筛选出耐盐性强的外生菌根真菌。【方法】以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3种外生菌根真菌为对象,经不同浓度NaCl(0、0.15、0.30、0.45、0.60 mol/L)处理后,观察菌丝形态,测定菌丝生长量、SOD和CAT活性。【结果】观察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菌丝的形态发现,只有褐环乳牛肝菌菌丝可以保持饱满且完整状态,而橙黄硬皮马勃和双色蜡蘑随NaCl浓度的升高菌丝破损、停止生长。分别测定生长量发现,褐环乳牛肝菌和橙黄硬皮马勃都能够在0.6 mol/L NaCl处理下生长,而NaCl浓度超过0.3 mol/L时双色蜡蘑便不再生长。褐环乳牛肝菌的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双色蜡蘑与橙黄硬皮马勃(P<0.05)。【结论】经过综合分析和比较,在3种外生菌根真菌中,褐环乳牛肝菌的耐盐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盐胁迫 生理指标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对云杉根际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晨洋 付双嘉 +1 位作者 高浩英 王丽霞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39,351,共11页
【目的】探究是否由于地上宿主单一导致地下菌根真菌多样性低,进而减缓土壤有机质分解而导致较低的土壤养分有效性。【方法】将不同梯度多样性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s,ECM)真菌群落(1、2、4和8种外生菌根真菌)接种于栽植云杉幼苗的... 【目的】探究是否由于地上宿主单一导致地下菌根真菌多样性低,进而减缓土壤有机质分解而导致较低的土壤养分有效性。【方法】将不同梯度多样性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s,ECM)真菌群落(1、2、4和8种外生菌根真菌)接种于栽植云杉幼苗的灭菌土壤(来源于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并设立对照组CK,1 a后测定根际土壤物理生化性质。【结果】接种4种ECM真菌土壤pH值(5.44)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5.21~5.30)。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随ECM真菌接种多样性的增高呈下降趋势(有机质:37.62~22.81 g/kg;有机碳:21.82~13.23 g/kg),对照组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8种外生菌根真菌接种组合处理组(P<0.05)。不同梯度多样性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接种对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没有影响。土壤硝态氮(44.81~64.56 mg/kg)、无机氮(68.45~87.23 mg/kg)和可溶性全氮(341.28~483.72 mg/kg)含量有随着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4种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处理除外(硝态氮29.68 mg/kg;无机氮49.65 mg/kg;可溶性全氮181.18 mg/kg),总体说明这4种真菌组合可能有利于宿主植物对氮的吸收,但不利于从有机质中活化氮组分。【结论】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越高,可通过外生菌根真菌物种间的功能互补作用,越能促进有机质分解和提高氮可利用性。试验结果为菌根真菌多样性在西南亚高山土壤生态功能中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土壤生化性质 粗枝云杉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铝对外生菌根真菌营养元素吸收和酶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快芬 刘海燕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以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es(Sb)、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Sp)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法,分析不同浓度Al^(3+)(0、0.2、0.4、0.8、1.2和1.6 mmol·L^(-1))处理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pH... 以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es(Sb)、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Sp)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法,分析不同浓度Al^(3+)(0、0.2、0.4、0.8、1.2和1.6 mmol·L^(-1))处理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pH、养分吸收、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外生菌根真菌耐铝机制。结果表明,铝处理显著增加3种菌株生物量、P含量和Al含量,降低培养液中pH。当Al^(3+)浓度为0.8 mmol·L^(-1)时,菌株生物量增幅最大,各浓度Al^(3+)处理的3种菌株Al含量为Sp>Sb>Sl;K含量随Al^(3+)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Al^(3+)(≤0.4 mmol·L^(-1))显著促进Sl菌株中N元素的积累,0.4 mmol·L^(-1)Al^(3+)处理菌株N含量较无铝处理增加42.65%。铝处理还显著降低菌株POD和SOD活性,增加菌株MDA含量。菌株生物量与菌丝N、P、K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P含量相关性最高(r=0.635)。综上,环境中Al^(3+)浓度是影响外生菌根真菌吸收铝的关键因素,在一定Al^(3+)浓度下,外生菌根真菌通过增加对营养元素N、P、K的吸收,提高菌丝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以缓解铝毒害,增强其在铝胁迫下的生存能力。该研究为筛选抗(耐)铝性强的优良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铝胁迫 抗氧化酶 营养元素
下载PDF
7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曲线测定研究
14
作者 文春玉 徐明 +2 位作者 张姣 聂坤 张健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35-41,共7页
为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选取灰色锁瑚菌[Clavulina cinerea(Bull.)J.Schrōt.]、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Fr.)Fr.]、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L.)Pers.]、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 Pers.]、赭... 为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选取灰色锁瑚菌[Clavulina cinerea(Bull.)J.Schrōt.]、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Fr.)Fr.]、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L.)Pers.]、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 Pers.]、赭褐马勃[Lycoperdon umbrinum Pers.]、光盖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glubricaps W.F.Chiu]和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L.)Roussel]为研究对象,采用固体PDA培养基培养、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生长直径与改良液体PD培养基培养测定菌丝生物量结合的方法测定7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在固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出生长速率:光盖松塔牛肝菌>灰色锁瑚菌>绒白乳菇>赭褐马勃>网纹马勃>点柄乳牛肝菌>白乳菇;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在液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出:灰色锁瑚菌>光盖松塔牛肝菌>网纹马勃>绒白乳菇>赭褐马勃>白乳菇>点柄乳牛肝菌。综上,同种外生菌根真菌在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并不完全一致。在生产上,单凭菌落的大小无法反映菌种真实的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生长特性 十字交叉法 菌丝生物量法 生长曲线
下载PDF
林分改变驱动的优势菌根真菌类型变化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
15
作者 屠嘉莹 金文豪 +5 位作者 盛卫星 邢佳佳 彭丽媛 陈俊辉 徐秋芳 秦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34,共12页
马尾松林(PinusmassonianaLamb.)是典型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优势林,但是近年来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逐渐被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占优势的阔叶林所替代,但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转变为阔叶林过程... 马尾松林(PinusmassonianaLamb.)是典型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优势林,但是近年来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逐渐被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占优势的阔叶林所替代,但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转变为阔叶林过程中,优势菌根类型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仍不清楚。以建德市马尾松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中性脂肪酸、磷脂脂肪酸等技术,测定优势菌根真菌生物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以及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AM真菌占优势的阔叶林(AMD)取代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ECMD),土壤有机碳显著提高了36.81%,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显著提高了53.85%,AM真菌生物量提高了25.57%,ECM真菌生物量下降45.04%,并且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受到更严重的氮限制。磷脂脂肪酸分析显示,相比于AM真菌占优势的阔叶林,ECM真菌占优势的马尾松林革兰氏阳性细菌(G^(+))以及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之比(G^(+)/G^(–))分别显著下降了21.47%和6.46%。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AM真菌占优势和ECM真菌占优势的森林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AM真菌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显著相关。GRSP含量下降以及不同类型菌根真菌招募微生物类群不同是导致ECM真菌占优势森林土壤有机碳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被阔叶林替代后增加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森林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外生菌根真菌 有机碳 磷脂脂肪酸 麦角固醇 微生物策略
下载PDF
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培养特性研究
16
作者 孙启彪 钱璐 +5 位作者 何贞英 欧阳建萍 何芬 季晓红 陈晔 何刚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47-52,共6页
为获取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了解其离体培养最适条件,本研究对采自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子实体形态和ITS序列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温度、pH、碳源、... 为获取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了解其离体培养最适条件,本研究对采自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子实体形态和ITS序列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经鉴定分别为柳氏硬皮地星(Astraeus ryoocheoninii)和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在纯培养条件下,两株真菌的最适温度均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5-6,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最适氮源均为铵盐,柳氏硬皮地星最适碳氮比为5∶1,花脸香蘑最适碳氮比为40∶1。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这两种ECM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其菌丝体扩繁和菌剂生产及开发其食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柳氏硬皮地星 花脸香蘑 ITS序列 培养条件
下载PDF
锌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对巨桉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王新阳 刘紫怡 +1 位作者 任颖 唐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88,共9页
以巨桉为试验材料,接种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21118),通过构建彩色豆马勃-巨桉共生体系,不同浓度锌胁处理30 d后对巨桉株高、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和叶片N含量进行评... 以巨桉为试验材料,接种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21118),通过构建彩色豆马勃-巨桉共生体系,不同浓度锌胁处理30 d后对巨桉株高、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和叶片N含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低浓度Zn(200μmol·L^(-1))促进巨桉生长、根系的发育以及叶片营养元素氮(N)和叶绿素的积累,较高浓度(400μmol·L^(-1))和高浓度(600μmol·L^(-1))Zn则产生抑制作用;巨桉和彩色豆马勃具有较强的共生能力,接种彩色豆马勃显著改善了巨桉在Zn处理下的生长,促进了巨桉叶片的N累积,增强了巨桉光合作用;较高浓度和高浓度Zn胁迫下,接种彩色豆马勃能够促进巨桉生物量的积累,改善植株根系形态,增加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促进细根的形成,提高根系对Zn的耐受性。研究结果为菌根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被恢复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巨桉 锌胁迫 生长量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对思茅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安曼云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7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F)对思茅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提高栽培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接种5种ECF至思茅松幼苗,分析侵染率、根系活力、成活率、生长指标及营养元素变化水平。结果:5种ECF对思茅... 目的:探讨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F)对思茅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提高栽培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接种5种ECF至思茅松幼苗,分析侵染率、根系活力、成活率、生长指标及营养元素变化水平。结果:5种ECF对思茅松幼苗的侵染率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黄色须腹菌>美味牛肝菌>黄豹斑鹅>彩色豆马勃>紫金蜡磨,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思茅松对侵染率高的ECF有较强的依赖性。接种美味牛肝菌和黄色须腹菌株均可极显著提高幼苗成活率、根系活力、株高、地上鲜重、总干重和营养元素(N、P和K)含量水平(P<0.01)。结论:5种ECF对思茅松幼苗的促生效果不同,宿主植物对ECF种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外生菌根真菌 黄色须腹菌 侵染率 促生效果
下载PDF
3株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究
19
作者 孙启彪 毛莹 +5 位作者 钱璐 季晓红 何贞英 欧阳建萍 陈晔 何刚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果糖、淀粉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40∶1;硬皮地星最适pH为5.0~7.0,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5∶1;彩色豆马勃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硝态氮和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小笠原须腹菌 硬皮地星 彩色豆马勃 最适生长条件
下载PDF
三株松科外生菌根真菌的菌种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孙启彪 何贞英 +3 位作者 欧阳建萍 季晓红 陈晔 何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为外生菌根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松科植物根部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通过分离获得LS07、LS062和LS065等3株纯培养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 【目的】为外生菌根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松科植物根部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通过分离获得LS07、LS062和LS065等3株纯培养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成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LS07菌株经鉴定为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其菌丝生长最适单糖为果糖,最适双糖为麦芽糖,最适多糖为棉子糖和果胶,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pH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5℃;LS062菌株经鉴定为大孢硬皮马勃(Scleroderma bovista),其菌丝生长最适单糖为果糖,最适双糖为乳糖,最适多糖为棉子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pH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30℃;LS065菌株经鉴定为东方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其菌丝生长最适单糖为果糖,最适双糖为蔗糖、麦芽糖,最适多糖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pH为6,最适生长温度为35℃。【结论】研究表明不同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和碳源具有显著差异,为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和扩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菌种分离 ITS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