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医院外用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晓东 李娟 +1 位作者 郭朝晖 姜华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建立三黄膏等几种医院外用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测定几种医院外用中药制剂对5种验证菌株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硝硼散和养阴生肌散2种供试品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证明无... 目的:建立三黄膏等几种医院外用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测定几种医院外用中药制剂对5种验证菌株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硝硼散和养阴生肌散2种供试品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证明无抑菌现象;湿疹膏、止痛膏和玉红膏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可通过稀释法消除抑菌作用;三黄膏、青黛膏和铁箍膏的抑菌作用强,需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论:硝硼散和养阴生肌散可按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湿疹膏、止痛膏和玉红膏按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三黄膏、青黛膏和铁箍膏则按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外用中药制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方法验证
下载PDF
外用中药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振 张晓刚 +1 位作者 宋敏 邵海鑫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1期2104-2107,共4页
具有镇痛、抗炎、消肿作用的外用中药制剂种类繁多,研究这些外用中药制剂有效性和药效学作用的动物实验方法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药效作用方面证实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笔者对近年来此类实验的动物实验造模方法和实验观察指标进行... 具有镇痛、抗炎、消肿作用的外用中药制剂种类繁多,研究这些外用中药制剂有效性和药效学作用的动物实验方法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药效作用方面证实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笔者对近年来此类实验的动物实验造模方法和实验观察指标进行文献整理与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损伤证候评分、镇痛抗炎消肿作用验证、组织病理变化、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生化因子影响等方面。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免疫学的飞速发展,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外用中药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作用机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 外用中药制剂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几种外用中药制剂中龙血竭代替血竭的药剂学研究
3
作者 曾志坚 李兵 蒋莉娟 《今日药学》 CAS 2010年第11期26-28,共3页
通过在几种外用中药制剂中以龙血竭代替血竭进行样品试制,并进行工艺、质量和稳定性的考察,为国产龙血竭代替进口血竭提供药剂学研究基础。
关键词 外用中药制剂 龙血竭 代替 血竭
下载PDF
一种外用中药制剂对乳腺增生的临床前研究
4
作者 王晓培 刘韬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制剂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后腿内侧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及注黄体酮制造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各组大鼠在造模的基础上同时于造模大鼠乳腺部位分别外用赋形剂(空白组)、外用中药制剂(实验组...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制剂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后腿内侧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及注黄体酮制造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各组大鼠在造模的基础上同时于造模大鼠乳腺部位分别外用赋形剂(空白组)、外用中药制剂(实验组)及三苯氧胺样品(对照组)。实验结束后测定三组大鼠体重、乳晕及乳头直径变化,血清雌激素(E2)及孕激素(P),观察第二对乳房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大鼠体重、乳晕及乳头直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E2水平明显降低(P<0.05),P水平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大鼠增生的乳腺小叶、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导管直径以及胞浆面积较空白组降低。结论此外用中药制剂可以通过降低血清雌二醇的水平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外用中药制剂 临床前研究
下载PDF
医院外用中药制剂治疗神经性皮炎概况 被引量:2
5
作者 艾东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78-1580,共3页
关键词 外用中药制剂 神经性皮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皮肤病外用中药制剂的发展和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成小红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5期159-161,共3页
皮肤外用中药制剂发展历史悠久,直接涂抹或贴于皮肤表面,药物无需通过胃肠道,从而减少被胃酸破坏的风险,保护胃肠道免受刺激,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局部治疗作用明显,有些制剂还可以通过皮肤透皮吸收,到达血液循环... 皮肤外用中药制剂发展历史悠久,直接涂抹或贴于皮肤表面,药物无需通过胃肠道,从而减少被胃酸破坏的风险,保护胃肠道免受刺激,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局部治疗作用明显,有些制剂还可以通过皮肤透皮吸收,到达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全身治疗的目的。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内容,中药外用制剂的主要剂型有膏剂、洗剂、酊剂、油剂、汤剂、贴剂、散剂、软膏剂、凝胶剂、涂膜剂等。本文就皮肤外用中药制剂进行如下论述:其一,总结古今中外皮肤病外用中药制剂的发展历程;其二,外用中药制剂在皮肤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常见剂型及应用;其三,在新时代背景下皮肤外用中药制剂发展优势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外用中药制剂 发展 展望
下载PDF
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鑫蕊 张新军 +5 位作者 孙新茹 张慧 王玉清 肖康宁 刘善新 苏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2-2296,共5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与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疾病、感染有关,因其发病率、截肢率及病死率显著,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低毒副作用等独特的优势。中药外用制剂种类多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与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疾病、感染有关,因其发病率、截肢率及病死率显著,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低毒副作用等独特的优势。中药外用制剂种类多样,包括软膏剂、洗剂、散剂、凝胶剂、酊剂、气雾剂、喷雾剂等,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糖尿病足创面,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通过调节PI3K/Akt、JNK、TGF-β/Smad等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胶原沉积、肉芽组织形成、再上皮化的作用,影响创面愈合的炎症阶段、增殖阶段、重塑阶段,加速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本文探讨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并基于剂型对近年来中药外用制剂对糖尿病足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外用制剂的开发以及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用制剂 糖尿病足 脱疽
下载PDF
中药制剂在皮肤病外用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瞿政飞 《科技视界》 2023年第6期66-68,共3页
中药皮肤外用制剂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它是直接涂敷在皮肤上,不需要经过消化道,降低了破坏胃酸的风险,对胃肠道有较好的抗炎、抗肝损伤、降低毒副作用,局部疗效显著。中药制剂能够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系统治疗的作用。按照《中华... 中药皮肤外用制剂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它是直接涂敷在皮肤上,不需要经过消化道,降低了破坏胃酸的风险,对胃肠道有较好的抗炎、抗肝损伤、降低毒副作用,局部疗效显著。中药制剂能够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系统治疗的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中药外用制剂主要包括:膏剂、洗剂、酊剂、油剂、汤剂、贴剂、粉剂、膏剂,凝胶剂和薄膜剂等。文章首先对中药皮肤外用制剂的发展历史和概况进行了综述;其次,分析了外用中药制剂的常见剂型和应用;最后,总结并展望了新时期皮肤外用中药制剂发展优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外用中药制剂 应用 展望
下载PDF
风湿、骨科、外科外用中药制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需关注的问题
9
作者 王停 韩玲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5-296,共2页
通过分析目前风湿、骨科、外科外用中药制剂新药研制中临床前安全性试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经皮肤给药制剂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制剂安全性试验,以及直肠给药制剂的制剂安全性试验方面阐述了研发者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外用中药制剂 临床前安全性 新药开发
原文传递
皮肤美容中药特殊外用制剂定义探讨(二)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振友 张广中 邓丙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67-168,171,共3页
目的:规范皮肤美容中药外用制剂。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结合皮肤美容特点进行定义(楷体字表示)和释义。结果:对散剂、醋剂、油剂、酒剂、线剂、丹剂、条剂、烟熏剂、熏蒸剂、膏药、药膏剂、糊膏剂、生鲜剂、沐浴剂和面膜剂... 目的:规范皮肤美容中药外用制剂。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结合皮肤美容特点进行定义(楷体字表示)和释义。结果:对散剂、醋剂、油剂、酒剂、线剂、丹剂、条剂、烟熏剂、熏蒸剂、膏药、药膏剂、糊膏剂、生鲜剂、沐浴剂和面膜剂进行了定义和释义。结论:对皮肤美容中药特殊外用制剂进行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皮肤美容 外用中药制剂 剂型
下载PDF
中药外用制剂研究概述与展望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军 梁秉文 +5 位作者 乔鹏丽 严国俊 尹少平 付鹏 王裔惟 曾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作用优势,但近年来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笔者在回顾中药外用制剂发展历程、概述中药传统和现代外用制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外用制剂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并对中药外用制剂的... 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作用优势,但近年来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笔者在回顾中药外用制剂发展历程、概述中药传统和现代外用制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外用制剂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并对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外用制剂与口服、注射制剂有“三分天下”的发展趋势,中药外用制剂研究重点在于解决关键物质基础不明、外用吸收效率低和慢性创面难以愈合三大关键问题,有望通过仿生膜分离技术、中药挥发油促渗剂开发和创面微生态调节加以解决。未来的中药外用制剂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创新材料研究、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制剂研究和微生态研究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用制剂 皮肤 黏膜 创面 微生态
下载PDF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外用制剂总结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春艳 许爱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2074-2077,共4页
根据中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理论和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成果,对近30年来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外用方剂进行总结,共计94首,使用99味中药,用药频次395次,进一步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出现频率较高的15味中药,揭示其用药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 根据中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理论和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成果,对近30年来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外用方剂进行总结,共计94首,使用99味中药,用药频次395次,进一步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出现频率较高的15味中药,揭示其用药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中药外用制剂 分析
下载PDF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外用制剂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贺葵邦 李晓芳 +2 位作者 白菊 李慧业 王亚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45-2650,共6页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外用制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外用制剂目录,并对其各项内容进行整理。结果 共收载中药外用制剂122种,功效以止痛、活血/化瘀/通络、清热解毒、除湿...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外用制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外用制剂目录,并对其各项内容进行整理。结果 共收载中药外用制剂122种,功效以止痛、活血/化瘀/通络、清热解毒、除湿、去腐敛疮生肌、散寒、止痒、止血为主,剂型以散剂、膏剂、栓剂、搽剂为主,给药途径以经皮给药为主,明确记载具体用量的有32种,明确记载注意事项的有87种。结论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外用制剂存在命名规范性有待加强、适应症及用法用量不明确、毒性饮片/成分未明显标注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用制剂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临床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中药外用制剂在肛瘘术后中的现代运用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侯孝涛 陈玉根 《四川中医》 2012年第11期156-157,共2页
从熏洗剂、散剂及油膏剂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外用制剂在肛瘘术后的应用情况及不足,参考文献13篇。
关键词 肛瘘术后 中药外用制剂 综述
下载PDF
特殊形式的中药外用制剂申报资料和质量控制需要关注的几个内容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炜 康廷国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4-655,共2页
近期在中药新药审评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形式的外用制剂,其不同于中国药典收载的常见外用剂型,也不是正在开发的经皮给药系统的新剂型。本文详细描述了这些制剂的特殊表现,并就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药外用制剂 申报资料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中医外科学》教学中传统中药外用制剂应用技能教授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毅 董建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21-122,共2页
本院一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外科学》教学工作。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医外科时会遇到一些相同的困难,如外用制剂的实际应用与操作技巧,特别是在一些有毒中药外用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知识漏洞。... 本院一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外科学》教学工作。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医外科时会遇到一些相同的困难,如外用制剂的实际应用与操作技巧,特别是在一些有毒中药外用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知识漏洞。对此,笔者强化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的联系,在临床实习期间,应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模式,结合病例为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中药外用制剂 中医教育
下载PDF
中药外用制剂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阿莉 《光明中医》 2018年第24期3756-3758,共3页
中药外用制剂在我国传统医药中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是中医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富强,政策的支持,中医药的发展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时机,文章从中医外用制剂的类型、应用及现状深入探讨了中药外用制剂的传承与发展... 中药外用制剂在我国传统医药中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是中医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富强,政策的支持,中医药的发展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时机,文章从中医外用制剂的类型、应用及现状深入探讨了中药外用制剂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希望中药外用制剂能够被更好地挖掘、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中医药人共同肩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用制剂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中药外用制剂的品质传递过程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丽霞 亓雅丽 +9 位作者 庄欣雅 张佳 余亦婷 周悦 顾薇 董洁 毛春芹 陆兔林 陈军 严国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7,共9页
中药品质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中药外用制剂从源头生产至制剂开发设计以及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核心是将高品质的中药质量完整地传递到临床。然而,中药外用制剂是一个成分复杂多元的集合体,为保证中药产品的均一、稳定、安全、有... 中药品质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中药外用制剂从源头生产至制剂开发设计以及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核心是将高品质的中药质量完整地传递到临床。然而,中药外用制剂是一个成分复杂多元的集合体,为保证中药产品的均一、稳定、安全、有效,须关注制剂生产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中药材良种选育、合理采收与加工、规范炮制、成型工艺优化、药物释放与吸收评价、临床安全与有效评价。基于此,笔者系统分析了影响中药外用制剂品质传递的关键环节,探讨提高外用制剂疗效和减小毒副反应的途径,以期用经典化学计量分析方法结合生物效应评价等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中医自身特色的外用制剂工艺与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外用制剂工艺与质量标准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用制剂 品质传递 质量评价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斑秃疗效的Meta分析及选方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雷鸣 姚斌 +2 位作者 于晓倩 王方 李伟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3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制剂外用治疗斑秃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选方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纳入中药制剂外用(试验组)对比常规用药方案(对照组)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制剂外用治疗斑秃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选方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纳入中药制剂外用(试验组)对比常规用药方案(对照组)治疗斑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改良的Jadad法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纳入方剂的药材进行频次统计和药味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RCT,合计2 5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14,95%CI(3.04,5.65),P<0.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6,95%CI(0.40,6.79),P=0.48]。纳入的21项RCT删除重复的方剂后共纳入方剂20首,共包含53味药材,各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和为138次。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主要为红花、侧柏叶、丹参等,药材种类主要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等。结论:中药制剂外用治疗斑秃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用药多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外用 斑秃 META分析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药新型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彩霞 王雪纯 +3 位作者 余喻先 陈科旭 李秀敏 苗明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2-377,共6页
中药新型外用制剂主要包括经皮给药制剂和经黏膜给药制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新型外用制剂在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通过对中药新型外用制剂技术(促透皮吸收方法、载体包封技术等)、中药新型外用制剂剂... 中药新型外用制剂主要包括经皮给药制剂和经黏膜给药制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新型外用制剂在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通过对中药新型外用制剂技术(促透皮吸收方法、载体包封技术等)、中药新型外用制剂剂型(微针、凝胶剂、贴剂、喷膜剂、栓剂、膜剂、原位凝胶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剂型开发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未来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新型外用制剂的研究,注重老药的新型给药系统和"药辅合一"中药成分的开发,加强对中药复方新型外用制剂的研究,建立符合中药整体特征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中药新型外用制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新型外用制剂 经皮给药 经黏膜给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