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眼外直肌后徒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贺春香 王莉 王华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探讨单眼外直肌后徒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眼科收治的70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单眼外直肌后徒术治疗,观察患... 目的探讨单眼外直肌后徒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眼科收治的70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单眼外直肌后徒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短期及远期的疗效,并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远期的双眼单视功能。结果术后1~3 d,眼位正位者占比81.43%,眼位欠矫者占比12.86%,眼位过矫者占比5.71%;术后≥6个月,眼位正位者占比68.57%,眼位欠矫者占比30.00%,眼位过矫者占比1.43%;70例患者中,远期正位者占比71.43%,欠矫者占比27.14%,过矫者占比1.43%;术后远期随访,四点灯检查结果显示,中心窝融合患者从术前的17例(27.14%)提高至术后的54例(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体视患者从术前的19例(27.14%)提高至术后的46例(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眼外直肌后徒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心窝融合、周边融合和立体视觉功能,促进患者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斜视 单眼外直肌后徒 儿童 疗效 视功能
下载PDF
外直肌超常量后徒矫治大角度外斜视42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爱平 喻平平 +1 位作者 张建良 袁伏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27-128,共2页
目的观察外直肌超常量后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大角度外斜视行超常量徒后外直肌(8~14mm)。结果术后 1周眼位基本正位(正位或≤5°)者32例(76%),术后随访8~16月中,眼球运动正常者34例(81%)。结论外直肌超常量 后徒术矫治大角... 目的观察外直肌超常量后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大角度外斜视行超常量徒后外直肌(8~14mm)。结果术后 1周眼位基本正位(正位或≤5°)者32例(76%),术后随访8~16月中,眼球运动正常者34例(81%)。结论外直肌超常量 后徒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量后徒 矫治 大角度斜视 手术方法 术后随访
下载PDF
单条外直肌大量后徙治疗小角度外斜视
3
作者 张五岳 崔国义 李援东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6期486-487,共2页
目的 探讨单条外直肌后徙治疗小角度外斜视的效果。方法  2 5例斜角 15~ 2 0 △ 外斜视病人 ,施行单条外直肌后徙 10~ 12 mm ,平均手术量 11m m,手术平均年龄 8岁 ,术前平均斜视角 18△ ,术后随访至少 6个月。结果 术后 6周眼位 :... 目的 探讨单条外直肌后徙治疗小角度外斜视的效果。方法  2 5例斜角 15~ 2 0 △ 外斜视病人 ,施行单条外直肌后徙 10~ 12 mm ,平均手术量 11m m,手术平均年龄 8岁 ,术前平均斜视角 18△ ,术后随访至少 6个月。结果 术后 6周眼位 :正位或残留小角度外斜≤ 4△ ,平均矫正斜角 16 △ ,术后 6个月后 10例正位 ,9例 - 4△ ~ - 8△ 外斜视 ,6例外隐斜。结论 单条外直肌大量后徙治疗 15~ 2 0 △ 外斜视是有效的 ,具有安全、简便及全麻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外直肌后徒 治疗
下载PDF
外直肌后徙术后并发外直肌麻痹1例
4
作者 张丽彩 初培莲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322-322,共1页
关键词 斜视 手术后并发症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外直肌后徒 麻痹
下载PDF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治疗大度数外斜视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叶青 印卓 周琼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治疗大度数外斜视的效果。方法 对 3 6例 ( 72只眼 )大于 2 5°的共转性外斜视患者施行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 8~ 14mm ,加或不加内直肌缩短 ,随访 6个月~ 2年。结果 术后眼位 ,2 9例正位 ,5例欠矫 ,2... 目的 探讨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治疗大度数外斜视的效果。方法 对 3 6例 ( 72只眼 )大于 2 5°的共转性外斜视患者施行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 8~ 14mm ,加或不加内直肌缩短 ,随访 6个月~ 2年。结果 术后眼位 ,2 9例正位 ,5例欠矫 ,2例过矫。 3 2只眼外转不足 2~ 4mm。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便快捷 ,损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超常量后徒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其正 王晓明 +2 位作者 王利华 马鲁新 孔冬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对中、小度数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行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斜视度为15^△-35^△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69例。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注视6m和33c... 目的探讨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对中、小度数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行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斜视度为15^△-35^△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69例。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注视6m和33cm的斜视度,根据看远斜视度定量行7-10mm单眼外直肌后徙术。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前后采用Worth四点灯检查中心和周边融合,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定立体视锐度。疗效评价标准以眼位-8^△-0^△为正位;第一眼位与侧向注视的斜视度相差≥10^△为非共同性阳性。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3d和≥6个月随访正位率分别为81%和62%,欠矫率分别为12%和36%。斜视度为30^△、35^△(外直肌后徙9.5-10mm)者欠矫率较高。术前与术后远期随访比较,具有正常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P〈0.01;X^2=14.0,P〈0.01),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具有正常立体视功能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P〈0.01),术后明显高于术前。术后远期随访未见眼位非共同性阳性者。结论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斜视度为15^△-25^△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间歇性 科手术 治疗结果 外直肌后徒 单眼
原文传递
眼球后退综合征一例报告
7
作者 王超庆 苏燕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1-431,共1页
患者,女,20岁,因左眼自幼外斜并视物时歪头,于2001年5月2日收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双眼0.8.眼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睑裂宽度6mm,角膜映光法检查左眼外斜20°,无垂直斜视,外转不能,内转时睑裂明显缩小.代偿头位:... 患者,女,20岁,因左眼自幼外斜并视物时歪头,于2001年5月2日收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双眼0.8.眼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睑裂宽度6mm,角膜映光法检查左眼外斜20°,无垂直斜视,外转不能,内转时睑裂明显缩小.代偿头位:面向右侧偏斜.入院诊断:左眼球后退综合征.入院后于5月3日在表麻下行左眼外直肌后徙术.表麻后做牵拉实验,外转时内直肌明显抵抗.于角膜缘做梯形结膜切口,分离暴露外直肌见附着点无异常,肌纤维弹性好,无挛缩.于近止端处做双套环缝线,在缝线前面剪断肌肉,后徙8mm缝合于浅层巩膜,观察眼位正.做内直肌解剖探查未见附着点及肌肉异常.缝合球结膜,涂抗生素眼膏包双眼.次日检查,左眼睑裂较前增大,眼位正,外转不能,内转时睑裂缩小较前减轻,无代偿头位,无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后退综合征 诊断 左眼外直肌后徒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