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军 王博 +2 位作者 费佳 安友仲 祝学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9-470,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加强治疗病房 (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88例病原学检查阳性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单纯细菌感染 5 0例 ,真菌感染 38例 (均为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 ... 目的探讨外科加强治疗病房 (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88例病原学检查阳性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单纯细菌感染 5 0例 ,真菌感染 38例 (均为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 ) ,两组住SICU时间分别为 (12± 8)d ,(2 0± 2 4 )d(P <0 0 5 )。获得性真菌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 (6 5 8% ) ,主要致病菌株为白色念珠菌 (4 7 4 % )。结论SICU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 ,常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 ,住SICU的时间长短与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加强治疗 获得性真菌感染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病原学 致病菌 白色念珠菌
原文传递
浅谈中型综合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管理
2
作者 胡新华 葛春林 朱建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47-447,共1页
近年我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发展迅速,而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医院的需求及对危重症医学认识的差异,形成了ICU建设与管理的不同模式。目前,国内外ICU管理一般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三种模式。因所承担的... 近年我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发展迅速,而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医院的需求及对危重症医学认识的差异,形成了ICU建设与管理的不同模式。目前,国内外ICU管理一般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三种模式。因所承担的医疗任务的需要,目前国内三级以上大型医院多已建有外科ICU(SI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中型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管理
下载PDF
外科加强监护治疗病区建设的探讨
3
作者 王凤军 朱友群 +1 位作者 孔颖泽 丁良才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38-639,共2页
5年前,我院建立ICU,95%以上的患者来自外科,5年中共收治患者500多例次,其中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130例,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值得吸取的教训,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外科加强监护治疗病区 ICU 监护时间 监测项目 科学管理
下载PDF
普通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感染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娟 黎丽芬 +5 位作者 管向东 陈冬梅 陈敏英 欧阳彬 黄顺伟 吴健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监控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防治。方法监测分析我院SICU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情况。结果平均感染率为11.3%,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30.9%)、腹腔(29.0%)、血... 目的监控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防治。方法监测分析我院SICU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情况。结果平均感染率为11.3%,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30.9%)、腹腔(29.0%)、血液(9.7%)和胆道(7.2%);常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11.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1%)、白色念珠菌(9.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6.2%和58.5%;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是94.7%和88.2%。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非发酵菌耐药严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活性最强,二性霉素B对真菌抗菌活性最强。结论SICU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问题严重,不同感染部位的病原菌各有特点,建立感染监控机制,掌握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耐药性变化是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抗药性 院内感染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原文传递
洗必泰与肥皂水洗浴对预防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喻文 罗红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中对于最常见的手术部位、血行感染、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4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比较用肥皂水为患者每日洗浴与用2%...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中对于最常见的手术部位、血行感染、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4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比较用肥皂水为患者每日洗浴与用2%洗必泰每48h为患者洗浴至28d对预防4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院内获得性感染 随机对照 水洗浴 洗必泰 肥皂水 试验研究 预防
原文传递
SICU病室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6
作者 黎昕 《全科护理》 2009年第12期1094-1095,共2页
[目的]探讨SICU病室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其控制对策。[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6年4月在本院SICU收治的950例肿瘤术后病人受感染情况,检验感染控制效果。[结果]通过控制感染的对策实施,只有8例术后病人发生轻度感染,感染率仅为0.83%,明显... [目的]探讨SICU病室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其控制对策。[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6年4月在本院SICU收治的950例肿瘤术后病人受感染情况,检验感染控制效果。[结果]通过控制感染的对策实施,只有8例术后病人发生轻度感染,感染率仅为0.83%,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的感染率。[结论]该对策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病人发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加强治疗病房 交叉感染 感染控制 管理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预测SICU患者抗凝治疗的风险 被引量:21
7
作者 武子霞 刘志永 +2 位作者 张伟 张文正 穆恩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能否预测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接受抗凝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及出血的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天津医院SICU收治的205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于抗凝治疗后...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能否预测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接受抗凝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及出血的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天津医院SICU收治的205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于抗凝治疗后1 d对所有患者进行TEG检测,记录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块生成时间(K值)、血块生成率(α角)和最大宽度值(MA值);同时进行传统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记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水平。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和出血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接受抗凝治疗患者发生VTE及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05例患者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DVT 14例,肺栓塞(PE)4例(其中2例合并DVT),VTE发生率为7.8%(16/205);发生脑出血2例,胃出血2例,气道内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为2.4%(5/205)。与未发生VTE/出血的患者比较,VTE患者TEG的R值明显降低(min:4.6±2.2比7.4±1.4,P〈0.01),出血患者TEG的R值明显升高(min:12.1±1.1比7.4±1.4,P〈0.01)。发生与未发生VTE或出血患者间TEG的K值、α角、MA值及传统凝血功能指标PT、APTT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EG的R值是SICU患者抗凝治疗后发生VTE或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VTE:β=0.386,优势比(OR)=1.096,95%可信区间(95%CI)=1.021~2.361,P=0.006;出血:β=-1.213,OR=1.051,95%CI=1.017~3.458,P=0.045〕。结论TEG的R值是能预测SICU接受抗凝治疗患者发生VTE和出血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抗凝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
原文传递
SICU患者CRRT治疗后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喻文 罗红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9-639,共1页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以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不能耐受快速间断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获益.目前,有关持续透析治疗在接受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尚不清楚.因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分析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以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不能耐受快速间断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获益.目前,有关持续透析治疗在接受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尚不清楚.因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分析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接受CRRT患者的比例及预测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ICU患者 CRRT 生存分析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间断血液透析 外科手术患者
原文传递
呼气末正压定量递减试验可改善重症肥胖患者肺不张 被引量:3
9
作者 喻文 罗红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4-804,共1页
重症肥胖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由于胸膜压力增高而出现肺不张。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和马萨诸塞州大学动物研究实验室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交叉非随机干预性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接受... 重症肥胖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由于胸膜压力增高而出现肺不张。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和马萨诸塞州大学动物研究实验室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交叉非随机干预性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肥胖患者和处于麻醉状态的猪,研究目的是探讨跨肺压与肺力学和肺组织形态学的关系,以及定量呼气末正压(PEEP)递减试验对肺复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呼气末正压 肥胖患者 肺不张 试验 马萨诸塞州 急性呼吸衰竭 肺组织形态学
原文传递
联合生物标志物预测疑似脓毒症危重患者的急性病死率 被引量:3
10
作者 喻文(编译) 罗红敏(编译)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8-628,共1页
脓毒症患者早期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均较高。尽管近年来对脓毒症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以提高对病死率的预测效度,但仍然难以确定哪些患者具有最大的死亡风险。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比较了9种生物标志物预测临床疑似细菌性脓毒... 脓毒症患者早期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均较高。尽管近年来对脓毒症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以提高对病死率的预测效度,但仍然难以确定哪些患者具有最大的死亡风险。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比较了9种生物标志物预测临床疑似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应用价值。研究者在一个学术医疗中心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招募了139例符合两项或多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死率 脓毒症患者 生物标志物 危重患者 预测 疑似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原文传递
Prospective survey on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学军 杨树源 +1 位作者 王明璐 高永中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1年第2期93-96,共4页
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intensive care therapy (ICT) with that of conventional care therapy (CCT) in severe head injured patients. Methods: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were as... 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intensive care therapy (ICT) with that of conventional care therapy (CCT) in severe head injured patients. Methods: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were assigned randomly into Group ICT and Group CCT, 1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Group ICT accepted intensive care therapy in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NIC) unit for the first 2 weeks after admission, while patients in Group CCT accepted conventional care therapy in ordinary ward. The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3 months after injury.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good recovery (54%) (χ 2= 4.43 , P< 0.05 )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death (25%) (χ 2= 4.50 , P< 0.05 ) in Group ICT compared to 39% and 39% in Group CCT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also confirmed statistical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patients under 50 years with good recovery pronounced a number increase (χ 2= 7.54 , P< 0.01 ), while the mortality in the same range of age was decreased in Group ICT (χ 2= 5.28 , P< 0.05 ). The mortality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GCS for 6-8 on admission (χ 2= 8.47 , P< 0.01 ) and in patients with the level of brain stem injured bellow mesencephalon (χ 2= 4.15 , P< 0.05 ). ICT would improve the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nservative therapy only (χ 2= 13.13 , P< 0.01 ). Conclusions: N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essing the neurological state, guiding management, evaluating curative effect and estimating the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injuries Intensive care surgical OUTCOM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