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PRDM14、IGFBP2水平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1
作者 张文杰 戴军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 分析胰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前和手术后PRDM14、IGFBP2水平变化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的10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 分析胰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前和手术后PRDM14、IGFBP2水平变化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的10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淋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S100A9、MMP-9、PRDM14、IGFBP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PRDM14、IGFBP2指标与胰腺癌的相关性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ROC曲线分析PRDM14、IGFBP2对胰腺癌患者微血管密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胰腺癌患者在进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后,其S100A9、MMP-9、PRDM14、IGFBP2水平呈降低趋势,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微血管密度与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其中,低分化组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的微血管密度比高分化组高;淋巴结转移组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RDM14、IGFBP2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微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诊断高于PRDM14、IGFBP2单项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DM14、IGFBP2水平在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后呈降低趋势,PRDM14、IGFBP2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 正性调节区锌指蛋白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三种术式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立安 王国民 +4 位作者 徐志兵 姜帅 张建平 刘宇军 朱同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LRP)、开放手术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RRP)进行比较。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5月,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行RARP 5例。同期由... 目的评估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LRP)、开放手术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RRP)进行比较。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5月,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行RARP 5例。同期由同一术者行LRP 5例,RRP 5例。对以上3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5例行RARP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机械故障或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术式改变,术前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的中位准备时间为55min(45~90min),中位手术时间为240min(220~30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mL(50~600mL),均未输血;术后2~3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5~8d,术后10~14d拔出导尿管;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阳性;5例患者术后1~12个月复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均<0.2ng/mL,术后1个月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尿失禁。5例行LRP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00min(180~27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50mL(50~500mL),均未输血;术后3~4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6~14d,术后14~21d拔出导尿管;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阳性;术后随访t-PSA均<0.2ng/mL,术后1例发生漏尿。5例行RRP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150min(120~18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300mL(100~800mL),输血1例;术后4~5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6~16d,术后14~21d拔出导尿管;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阳性;术后随访t-PSA均<0.2ng/mL,术后1例发生尿失禁,1例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结论与LRP、RRP比较,RARP的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下载PDF
影响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志民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9月到2012年8月间到我院就诊的126例老年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58例和近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9月到2012年8月间到我院就诊的126例老年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58例和近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并对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和近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243.0±37.2)min vs.(247.0±46.3)min,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28.2±10.5)个vs.(26.7±9.8)个,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为(295.3±152.5)ml vs.(268.2±199.7)ml,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明显多于近端(P=0.039)。119例(94.4%)患者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5年,其中行远端胃切除组55例(94.8%),行近端胃切除组64例(94.1%)。行远端胃切除组的1年术后随访存活率为94.3%,3年为89.7%,5年为47.3%;行近端胃切除组的1年术后随访存活率为93.7%,3年为88.6%,5年为48.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血管是否侵犯(P〈0.05)、TNM分期(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P〈0.05)、肿瘤浸润深度(P〈0.05)、肿块大小(P〈0.05)、化疗方案(P〈0.05)是决定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包括肿瘤血管是否侵犯、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肿块大小、化疗方案等,均为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老年人 外科手术 根治性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MDT主导的BCLC B期肝右叶原发性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时机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苗春木 丁雄 +1 位作者 邓开 龚建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35-743,共9页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分期(BCLC)B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最佳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7年10月收治的1例BCLC B期患者开展MDT讨论。该患者术前诊断为肝右叶原发性巨块型肝...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分期(BCLC)B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最佳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7年10月收治的1例BCLC B期患者开展MDT讨论。该患者术前诊断为肝右叶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并周围卫星结节及肝左内叶转移结节(BCLC B期),并在前2个月内先后行2次TACE术,通过MDT讨论为其制定开腹前入路右半肝切除+左内叶肿瘤剜除术的手术方案。结果 MDT讨论结果:患者通过2次TACE,肝右叶肿瘤萎缩,肝左叶明显增生,患者获得了外科手术切除机会;经过精心围手术期管理及术中手术风险控制,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BCLC B期肝脏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通过TACE治疗可以通过获得二期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临床工作中应当管理好这部分患者,力争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MDT 巴塞罗那B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外科根治性手术
原文传递
MDT在1例巨大腹膜后小细胞癌诊治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慧琪 董晓骅 +3 位作者 董保龙 何雨 高鹏 杨晓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总结MDT模式在1例巨大腹膜后小细胞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4月诊治的1例腹膜后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对该患者采用MDT机制进行影像科、肿瘤内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及麻醉科专家... 目的总结MDT模式在1例巨大腹膜后小细胞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4月诊治的1例腹膜后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对该患者采用MDT机制进行影像科、肿瘤内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及麻醉科专家的多学科会诊讨论。结果 MDT讨论结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目前腹膜后巨大占位性病变诊断明确,肿瘤与周围器官关系密切,但在多个学科协作下可根治性切除,决定行手术治疗,且成功行R0切除。手术历时365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病理回报切缘阴性。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总住院时间为23 d。出院后4个月患者于笔者所在医院复查提示肿瘤复发,行放化疗联合治疗,治疗中患者病情平稳。结论对于涉及多个学科的罕见腹膜后小细胞癌病例,以MDT模式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更安全可行,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癌 外科根治性手术 MDT
原文传递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慧霞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6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用ESD者纳入观察组(n=34),采用腹腔镜根治性外科手术者纳入对照组(n=28)。比较...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6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用ESD者纳入观察组(n=34),采用腹腔镜根治性外科手术者纳入对照组(n=28)。比较两组围术期基本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标本长径、住院时间及治疗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完整性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早期胃癌可获得与腹腔镜根治性外科手术相似的疗效,但前者造成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黏膜下剥离术 腹腔镜 根治性外科手术 早期胃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