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辅助的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胡芝爱 邹淑娟 +1 位作者 祝颂松 陈建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辅助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以提供教学模式新思路。方法:将30名口腔正畸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PT讲解知识点配合病例图片展示的传统教... 目的:探讨数字化辅助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以提供教学模式新思路。方法:将30名口腔正畸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PT讲解知识点配合病例图片展示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加三维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即在常规讲授教学前组织研究生学习三维数字化软件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典型病例中的应用。采用随堂测验和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和教学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堂测验中,对照组得分为(9.87±1.71)分,实验组得分为(11.40±1.99)分,实验组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在课前对此次课程的期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满意度综合评价中,实验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三维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模式应用于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值得在正畸研究生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案例教学法 -外科联合治疗 研究生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Ⅱ类错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开云 郑翼 +1 位作者 王昕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年龄 2 0~30岁。在术前及术后 6~...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年龄 2 0~30岁。在术前及术后 6~ 12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 ,对 16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 :在矢状向上 ,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 2mm(P <0 0 1) ;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 0 5 9∶1~0 6 4∶1;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 0 83∶1,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 0 95∶1。在垂直向上 ,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 1mm(P >0 0 5 ) ;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 2mm(P <0 0 5 ) ,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 1 0 7∶1~ 1 34∶1。结论 :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 ,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 ;但在垂直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Ⅱ类错He 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软组织侧貌变化 口腔
下载PDF
正畸-外科联合疗法在错畸形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治强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18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正畸-外科联合疗法在错畸形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错畸形单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式导萌法治疗(不凿除阻力骨),给予研究组... 目的:观察正畸-外科联合疗法在错畸形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错畸形单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式导萌法治疗(不凿除阻力骨),给予研究组患者封闭式导萌法治疗(凿除阻力骨),比较两组患者矫治中(6个月)疗效、矫治后牙龈形态。结果:牵引6个月后,研究组的疗效(100.00%)高于对照组(95.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结束后,研究组牙龈形态对称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导萌法(凿除阻力骨)治疗错畸形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开放式导萌法治疗(不凿除阻力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导萌法 开放式导萌法 牙龈形态 -外科联合治疗
下载PDF
手术先行模式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家琦 曹志炜 毕瑞野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11期733-738,共6页
对于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传统的治疗模式是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畸。随着牙颌面畸形治疗的不断发展,目前手术先行模式即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可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优... 对于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传统的治疗模式是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畸。随着牙颌面畸形治疗的不断发展,目前手术先行模式即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可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等优势。本文从手术先行模式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和稳定性等方面,对手术先行模式在牙颌面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治疗模式,手术先行模式的适应证相对严格,通常仅限于骨性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骨性开[牙合]、双颌前突、面部不对称且不太需要术前正畸排齐牙齿或去除牙齿代偿的患者,具体为:①前牙无拥挤或轻度拥挤;②Spee曲线平坦或浅;③切牙倾斜度正常或轻度唇倾/舌倾;④上下牙弓关系较为协调,横向差异较小;⑤骨块移动后上下牙列咬合接触较为广泛,至少需要3个稳定的咬合触点。任何可能影响手术或最终治疗效果的咬合情况或可能影响术后愈合过程的疾病都被视为其禁忌证,手术先行模式同时存在潜在局限性如咬合不稳定、骨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可能较高,但仍有待进一步循证研究证实。多数文献认为两种治疗模式的效果和稳定性无明显差异,但现阶段仍缺乏足够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提供确切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 -外科联合治疗 手术先行模式 Ⅱ类错[牙合] Ⅲ类错[牙合]
下载PDF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琳 王旭霞 +3 位作者 陈磊 黄艳 任旭升 张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560-561,共2页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耠 -外科联合治疗 术前 术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