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外语课程设计探究
1
作者 袁潇 《海外英语》 2024年第9期95-97,共3页
文章探讨了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的外语课程设计。POA是一种适合中国中高级外语学习者的创新教学方法,它以教师为中介,强调学生的主动产出,旨在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产出导向法的主要目标是克服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通过学生主... 文章探讨了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的外语课程设计。POA是一种适合中国中高级外语学习者的创新教学方法,它以教师为中介,强调学生的主动产出,旨在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产出导向法的主要目标是克服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际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外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POA设计外语课程的框架涵盖了教学理念、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教学策略等多个方面,包括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文章通过实施产出导向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优化外语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课程设计 产出导向法 外语应用能力
下载PDF
体验哲学对外语课程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建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外语课程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过程,体验哲学的发展及其丰富内涵为研究外语课程设计提供了契机。外语课程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体验性的,它要求其设计不仅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体验性与互动性,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与隐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体验哲学 体验性 外语课程设计
下载PDF
浅谈语言学对外语课程设计的指导性作用
3
作者 吴慧琦 《科教文汇》 2009年第35期97-97,共1页
本文从语言学的五个分支——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语料库语言学来探讨分析其对外语课程设计的指导意义;以每个分支的学科属性、理论依据及将之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所带来的作用为基础,提出现阶段对外... 本文从语言学的五个分支——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语料库语言学来探讨分析其对外语课程设计的指导意义;以每个分支的学科属性、理论依据及将之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所带来的作用为基础,提出现阶段对外语课程设计的一些建设性意见,使这一外语学习的载体更加丰富,设计更规范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学科理论依据 外语课程设计 指导作用
下载PDF
谈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在外语课程设计中的实践
4
作者 李喆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本文阐述了现代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差异意识的重要性,对外语课程设计中如何实践跨文化交际教学法进行了探讨。现代外语课程设计中各个环节,包括课程目标?教材的选择和课堂教学形式,都应以文化教学为目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外语课程设计 教学法
下载PDF
外语教育的科学性与工艺技术性所在——读夏纪梅新著《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卢莉 《外语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 夏纪梅 外语教育 课程设计 工艺技术性 科学性
原文传递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外语课程设计:内涵、流程与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雪梅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2,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在阐述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外语课程设计的内涵与流程,尝试构建了外语课程设计模型,并以“生活中的语言学”课程为例对模型进行阐释,以期为外语课程研究...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在阐述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外语课程设计的内涵与流程,尝试构建了外语课程设计模型,并以“生活中的语言学”课程为例对模型进行阐释,以期为外语课程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外语课程设计 内涵 过程 模型
原文传递
职中外语课程设置与教材问题
7
作者 邹东旗 罗正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职业中学 外语课程 课程设置 外语教材 外语课程设计 教材编写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案中问题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镁 黄云婷 《文教资料》 2006年第30期110-111,共2页
在现代外语课程设计中,教案设计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认为问题的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 在现代外语课程设计中,教案设计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认为问题的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本文通过分析什么是问题设计,如何进行问题设计,设计好的问题是否行之有效等问题,旨在探讨问题设计能否为现代外语教学带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 教案 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 情境
下载PDF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分析及设计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峥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年第8期90-91,共2页
隐性课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杰克逊(Jackson, P.)1968年在其《课堂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一书中提出的。在杰克逊看来,学校教育映射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例如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 隐性课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杰克逊(Jackson, P.)1968年在其《课堂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一书中提出的。在杰克逊看来,学校教育映射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例如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安静等待”、“容忍谦让”、“与人合作”、“遵守规则”等价值观,而这些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并不是通过正规课程的学习而获得的。杰克逊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论断:“任何人只要稍加思考,就会非常清楚,学生在读、写、算或其他学术课程上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说明学校教育的结果。除了这些内容以外,学生还从学校生活的经验中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状态的成长。而且这些形式教育之非学术的结果比学校主要任务之教学更具有影响力”。在此,杰克逊把这种非正式的文化习得与经验称之为隐性课程。在我国,隐性课程一词属于舶来品。国内学者对隐性课程通常的称谓还有隐蔽课程、潜课程、潜在课程、潜隐课程、隐形课程、无形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等。相比显性课程而言,我国学界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尤其是针对外语教学隐性课程的研究更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外语教学 外语课程设计 设计策略
原文传递
Dreaming a Possible Dream: Getting Thai Students to Speak in English in a Public Speaking Class
10
作者 Anchalee Chayanuvat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3年第2期117-124,共8页
The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how much success Thai teachers of English have had throughout four decades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FL)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to take. Thai teachers are aware that ... The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how much success Thai teachers of English have had throughout four decades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FL)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to take. Thai teachers are aware that their students are not confident of their speaking abilities. That is why they try to avoid making mistakes in pronunciation and connected speech making as mistakes are taken as signs of inability. It is a common sight in an English class that Thai students prefer to remain in their comfort zone of using the Thai language. Speaking is a productive skill; teaching someone to speak cannot be successfully done through listening to the "how to" lecture.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o dream a possible dream, the teachers need to change their course design to adopt the goals of English for communic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soft skills such as networking skill, teamwork skill, self-management skill, creativity, and work attitude. An example of a course design used is discussed with the underlining learning theories for the course, the course organization, and the fruits of this endeavor. This course is adopting the "Teach Less and Learn More" approach, a route to take for real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ing speaking skills English speaking skill development building confidence in speaking English
下载PDF
The Practical Study of ESP Theory in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1
作者 HAN Caiho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8年第1期21-23,共3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ho are cultivated by gener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refo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who are cultivated by gener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romot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how to fully utilize th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theory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quality. ESP refers to a type of teaching concept or approach as the counterpart of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 which contains a vast range of aspects. Particularly, we propose two English course design methods based on the ESP theory, that is, 1) language centered curriculum design, and 2) learning centered curriculum design. Finally,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 design High edu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