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动脉前、后终末穿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涛 韩兆峰 +4 位作者 周明武 李士民 宋健 胡智玉 张广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前、后终末穿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自3具新鲜尸体腘窝处离断截取双侧小腿标本共6侧,显微解剖暴露腓动脉前、后终末穿支及腓动脉终末支穿支血管,观察并测量各穿支起始处与外踝尖距离及其外径。2016年10月—2018年12月... 目的探讨腓动脉前、后终末穿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自3具新鲜尸体腘窝处离断截取双侧小腿标本共6侧,显微解剖暴露腓动脉前、后终末穿支及腓动脉终末支穿支血管,观察并测量各穿支起始处与外踝尖距离及其外径。2016年10月—2018年12月,结合解剖测量结果以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选择以上述穿支为蒂的外踝区穿支皮瓣修复18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8~62岁,平均40岁。创面范围4 cm×3 cm^13 cm×10 cm。采用腓动脉前终末穿支皮瓣13例,腓动脉后终末穿支皮瓣5例;皮瓣切取范围5 cm×4 cm^14 cm×10 cm。供区7例直接缝合,11例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腓动脉前终末穿支起始处与外踝尖距离为(5.1±0.5)cm,外径为(1.51±0.05)mm;腓动脉后终末穿支分别为(4.9±0.9)cm、(1.78±0.17)mm,腓动脉终末支穿支分别为(1.7±0.7)cm、(0.58±0.12)mm。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术后2例皮瓣边缘发暗,经换药后瘢痕愈合;1例因切口感染再次扩创后愈合;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切口Ⅰ期愈合。3例患者因皮瓣臃肿于术后3个月行整形术。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感觉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获优9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对腓动脉外踝区穿支血管进一步细化有助于临床理解以及合理选择及应用外踝区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皮瓣 终末穿支 超声造影增强技术 外踝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